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广西轻工业》2019,(4):1-4
为从肉源中筛选高产脂肪酶菌株,本研究以湘西陈年腊肉为样品,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对湘西腊肉中的微生物菌群进行分析,利用产脂肪菌株在罗丹明B和三丁酸甘油酯筛选平板上形成透明圈的方法进行初筛,采用(p-NPP)比色法比较对初筛菌株脂肪酶活力进行复筛,进一步选出并确定样品中高产脂肪酶菌株,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复筛菌株。结果表明:样品湘西陈年腊肉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是产脂肪酶菌株的良好菌源,其主要微生物群落有酵母菌、霉菌和微球菌;样品腊肉中微生物经罗丹明B和三丁酸甘油酯平板初筛后得M18号菌株,其透明圈最大为2.5cm,C2号菌株次之,透明圈为1.3cm;复筛得酶活力最高的菌株为M18,酶活达11.0U/ml,与初筛结果一致,经构建其16s rDNA区域系统发育树,鉴定M18号目的菌株为草酸青霉。  相似文献   

2.
巴里坤草原西伯利亚蝗虫肠道内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献春  季荣  牟贵平 《食品科学》2007,28(9):388-392
从采集到的新疆巴里坤草原西伯利亚蝗虫活体标本肠道内分离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常规方法分离肠道菌;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CMC-Na)改良培养基初筛分解纤维素菌株,选取透明水解圈较大的菌株测其纤维素酶活力进行复筛;利用VITEK-32生化鉴定仪(法国梅里埃公司)对复筛菌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以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CMC-Na)培养基作为初筛培养基效果较好,初筛到30株菌,选取水解圈较大的10株菌进行复筛,复筛得到4株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经初步鉴定其中一株菌可能是干燥棒杆菌;另一株菌可能是耳葡萄球菌,两株菌未鉴定出。  相似文献   

3.
α-淀粉酶和蛋白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从烟叶表面筛选得到的巨大芽孢杆茵Bck(Bacillus megatherium)为出发菌株,经理化诱变处理,采用透明圈法进行初筛,即在淀粉培养基和蛋白培养基平板上挑取Hc值(透明圈直径与菌株直径之比)较大的菌株.然后对这些菌株进行摇瓶复筛,测定发酵液α-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得到酶活性较高的菌株B8.其产生的α-淀粉酶活性是BCK的1.964倍,蛋白酶活性是BCK的2.266倍.该菌株能稳定遗传.经五代传代培养后,其产生的α-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分别稳定在2.821~3.273U/mL和21.21-27.36 U/mL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利用奶粉豆粕培养基,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以H/C(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为指标,从日本传统食品纳豆中分离出9株蛋白酶产生菌。将这些初筛菌株进行发酵培养,采用Folin-酚法测定酵上清液的蛋白酶活性,选出蛋白酶活性最高的菌株H2,并依据形态特点和主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芽孢杆菌纳豆亚种(Bacillussubtilis sub.Natto)。最后以蛋白酶活性为指标,考察培养基初始pH值、温度、装液量、接种量和种龄等因素对H2菌株液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液态发酵产蛋白酶的适宜条件是:培养基初始pH值7、培养温度40℃、装液量40 mL/250 mL、接种量3%、种龄25 h。  相似文献   

5.
米曲霉与酱油曲霉高酶活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油酿造过程中菌株所分泌的酶系直接影响原料的利用率和最终产品的品质.实验通过紫外诱变、亚硝基胍诱变以及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方法分别对米曲霉和酱油曲霉菌株进行了诱变,采州酪蛋白透明圈法初筛以及福林酚法和DNS法复筛,根据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和α-淀粉晦酶活水平的变化,选育出数株米曲霉和酱油曲霉高酶活菌株.并对初筛方法的可行性和不同诱变方法对菌株改良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开菲尔粒中高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及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脱脂乳粉平板初筛法,从开菲尔粒中分离得到10株有明显水解圈的蛋白酶产生菌,对脱脂牛奶平板上透明圈/菌落直径比(HC)>2.00的KX-1、Kx-3、Kx-7三株菌通过时间-酶活曲线进行复筛,得到酶活最高(发酵30 h、酶活146.43 U/mL)的菌株Kx-7。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法对影响蛋白酶活性的重要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果糖,酪蛋白和Triton X-100,3个因素对产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海洋来源的微生物蛋白酶,本文以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肠道为原料,利用蛋白酶水解圈法初筛得到27株产蛋白酶菌株,测定菌株的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即D/d)初步估计其产酶能力,通过发酵液酶活测定复筛得到一株高产蛋白酶菌株,编号为xc10,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发酵液粗蛋白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菌株xc10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 H为7.5;Fe3+、Cu2+、EDTA对该酶有抑制作用,但Zn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因此,从海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肠道中分离得到的产蛋白酶的菌株xc10为一株中性、中温蛋白酶菌,为开发利用海洋微生物蛋白酶在水产品加工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酿酒》2016,(6)
霉菌是酿酒大曲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酶能力影响大曲质量。对宋河中高温大曲和高温大曲中的霉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18Sr DNA基因分析对主要霉菌进行鉴定,并采用透明圈法初筛主要产酶菌,半固态发酵测酶活法研究几株初筛霉菌的产酶功能。结果表明:共得到具有明显特征的10株霉菌,9株分别归属于4个属即为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和链格孢属(Alernaria),1株未确定;初筛得到7株均能产生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酯化酶的功能霉菌,其中菌株MM9产α-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力较高,其酶活分别为32.45U/m L和587.50U/m L,菌株Mh2产纤维素酶活力最高达11.87U/m L;菌株MM10产酯化酶活力最高为16.03U/m L。  相似文献   

9.
以黄酒酒曲和麦曲为研究材料,从中分离出12株糖化菌株。通过透明圈初筛法得到8株糖化菌,并对其纯种培养制得的麸曲进行液化力、糖化力和蛋白酶活力指标测定,从而筛选出1株具有优良糖化功能的菌株,命名为M-16。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液化力、糖化力、蛋白酶活力分别为192.0 g可溶性淀粉/g曲、3102.6 g葡萄糖/g曲、1072.2g酪氨酸/g曲。菌株M-16通过18S真菌鉴定为曲霉属。试验表明,该菌株适宜作为酿制黄酒的优良糖化菌株。  相似文献   

10.
琼脂块法快速平板初筛米根霉L-乳酸高产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米根霉(Rhizopus oryzae)CS-323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UV)诱变后,利用溴钾酚绿平板变色圈法及高锰酸钾-溴化钾平板透明圈筛选出18株变异株.基于上述方法,设计琼脂块溴钾酚绿变色圈法及琼脂块高锰酸钾-溴化钾透明圈法,对18株变异株进行进一步筛选,经摇瓶初筛验证,琼脂块透明圈法能准确且迅速的判断菌株产酸大小,并对平板定量初筛检出高产株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己酸乙酯高产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以红曲霉5035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处理,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和制成殖曲进行酯化实验,选育到以己酸和乙醇为底物,高效合成己酸乙酯的己酸乙酯高产菌M5035-13,具有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肉类研究》2017,(3):1-6
为筛选肉源高产脂肪酶菌株,本研究以湘西陈年腊肉为样品,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分析湘西腊肉的微生物结构,利用产脂肪菌株在罗丹明B筛选平板上形成变色圈的方法进行初筛,采用对硝基苯酚棕榈酸酯比色法比较初筛菌株脂肪酶活力进行复筛,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复筛菌株。结果表明:湘西陈年腊肉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是产脂肪酶菌株的良好菌源,酵母菌、霉菌和微球菌是其主要微生物群落;腊肉中的微生物经罗丹明B平板初筛后得1号菌株,变色圈最大为2.6 cm,11、12号菌株次之,为2.4 cm;复筛得酶活力最高的菌株为1号菌株达13.8 U/mL,与初筛预测结果一致,经构建其16S rD NA区域系统发育树,鉴定1号目的菌株为寡养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13.
熊涛  刘剑飞  宋苏华 《食品科学》2011,32(9):193-197
在厌氧条件下筛选固态发酵豆粕的生产菌株。以透明圈法分别对中外发酵豆粕、霉豆腐、酱油发酵原液等进行厌氧条件下高产大豆蛋白酶生产菌株进行筛选。利用初筛得到的单菌在厌氧条件下发酵豆粕,以小肽含量和蛋白酶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复筛,得到优势菌株NCU646。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NCU646菌株在豆粕固态发酵培养基中产蛋白酶活力高达9600U/g,发酵后豆粕中小肽含量提高10倍以上,豆粕中粗蛋白含量增加了近10.0%。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兼性厌氧型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4.
以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为材料,采用55℃高温分离培养,通过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和三角瓶固态发酵物蛋白酶活力测定复筛,分离筛选嗜热功能细菌,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55℃条件下共分离获得85株嗜热细菌,其中M5中性蛋白酶活力为96.06 U/g,优于对照菌株。菌株M5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枯草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该菌株可制成微生物强化菌剂,应用于芝麻香型白酒的高温制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庆阳豆豉的主要作用微生物,获得优势发酵菌株,以甘肃庆阳7个县区农户所制的发酵豆豉为材料,采用不同培养基分离纯化,通过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发酵液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测定,对传统豆豉发酵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筛选,最后对优势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共分离出22株细菌菌株,初筛获得10株均可分解蛋白质、淀粉和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其中QY2b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分别达到了25.37 U/mL和6.015 U/mL。通过对QY2b的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DNA鉴定手段,确定该优势发酵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筛选出一株酸性脂肪酶高产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通过溴甲酚紫酸碱指示剂进行平板初筛,甘油三丁酸酯透明圈法以及摇瓶培养复筛,筛选获得了一株酸性脂肪酶产生菌株;利用平板透明圈法、橄榄油乳化液滴定法和对硝基苯酚比色法3种方法对所筛菌株进行酶活力测定。结果分离获得一株具有高产酸性脂肪酶活力的菌株,将其命名为菌株WY19。经过检测,其粗酶活力达到11000 U/L。通过对菌株WY19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实验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本研究获得的酸性脂肪酶产生菌为克雷伯氏菌。结论菌株WY19所产脂肪酶为酸性脂肪酶,在食品、医药、油脂加工等领域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从山西老陈醋酒化阶段和醋化阶段分离筛选产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初筛以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为衡量标准;复筛采用DNS法和福林酚法对分离菌株的粗酶提取液进行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酶活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获得1株芽孢杆菌JX4-13。该株菌的淀粉酶、酸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酶活力均相对较高。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rDNA鉴定,菌株JX4-1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8.
高产蛋白酶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河北、辽宁、湖南、江苏等省份采集土壤样品9个,采用稀释涂布的方法共分离到细菌菌株44株,利用平板透明圈法对44株细菌菌株产蛋白酶能力进行初步筛选,16株菌株出现了明显的透明圈,菌株G1-b、GD-2-2、HX-B-1的蛋白酶活性最强,透明圈/菌落直径比(HC)在3.5以上;比色法测定产酶活性强的3株菌株的蛋白酶酶活力,GD-2-2菌株的产酶能力最强,酶活力达到447.6U/mL。通过对细菌GD-2-2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结合相关文献,初步鉴定菌株GD-2-2属于芽孢杆菌属。对菌株GD-2-2的 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序列与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strain YB915 (GQ996726.1)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100%,综合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鉴定GD-2-2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鲅鱼副产物为实验材料,定向筛选高产蛋白酶的野生菌株。方法 以脱脂牛奶培养基对鲅鱼副产物中的产蛋白酶微生物进行初筛,采用福林酚方法对各菌株产蛋白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复筛出具有高产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的野生菌株,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DNA测序分析)对高产蛋白酶菌株进行物种鉴定。进一步通过测定高产菌发酵过程中的菌株浓度和蛋白酶活力,分析菌株随发酵时间的生长情况和产酶动力学。结果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初步筛选获得8株具有蛋白酶活性的菌株,进一步复筛发现两株菌Z3和Z8菌株产蛋白酶的能力较强[碱性蛋白酶活力分别为(393.87±19.69)、(358.87±17.94)U/mL;中性蛋白酶活力分别为(344.87±17.24)、(291.20±14.56)U/mL]。经分子生物学测序比对分析菌株Z3和Z8分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对两株菌的生产情况和产酶能力进行研究,发现两株菌的产酶模式均为部分生长偶联型,枯草芽孢杆菌Z3菌株合成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的能力优于蜡样芽孢杆菌Z8。结论 本研究从鲅鱼副产...  相似文献   

20.
《酿酒》2016,(6)
从宋河大曲中共分离得到39株产蛋白酶芽孢菌株,采用透明圈法和摇瓶发酵法筛选出1株高产蛋白酶菌株MSPN-11,酶活达114.8U/m L。以该菌株为出发菌种,采用紫外诱变的育种方法,以致死率和蛋白酶活力为指标选育高产蛋白酶菌株。研究表明:紫外照射时间160s、照射距离50cm~55cm的剂量处理,菌株致死率达80%以上,且90%诱变菌株的R/r值在3.0以上,得到1株高产蛋白酶菌株MSPR8,酶活提高了26.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