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酸牛奶和泡菜等5个样品中分离到了23株菌。通过薄层色谱初筛之后,再经过HPLC复筛,得到6株具有转化谷氨酸钠生成γ-氨基丁酸(GABA)菌株。对转化量最高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该菌种的发酵培养基做了部分优化,得出了以下最佳条件:碳源为蔗糖(15 g/L),氮源为复合氮源(25 g/L),初始pH 6.2,添加1 mmol/L的Zn2+和Mn2+,谷氨酸钠的添加量为10 g/L。在已优化培养基培养,最佳菌龄为20 h。最终GABA转化量达到3.9 g/L。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适宜甘蔗醋酿造的高产菌株,以自然发酵的甘蔗渣为筛选材料进行筛选。通过对筛选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和平板分离,获得116株菌株,再采用产醋酸发酵、耐酒精性发酵以及传代稳定性发酵等方法进一步筛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分析发酵液的乙酸含量,最后获得1株具有产酸高、耐酒精性强、遗传稳定的菌株C22。菌株C22在12%(v/v)的酒精度下仍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发酵作用,在起始酒精度为6%(v/v)和12%(v/v)的培养基中,菌株C22的醋酸产量分别为41.8g/L和62.2g/L。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等方面的分析,鉴定菌株C22为巴氏醋酸杆菌。  相似文献   

3.
边鑫  吴非 《食品科学》2012,33(21):213-216
以霉菌作为出发菌株,将其接入大豆-水(3:5,m/V)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根据发酵过程中γ-氨基丁酸(GABA)产量,筛选出GABA的高产霉菌菌株,然后利用紫外线对高产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并通过抗性初筛获得长势较好的突变菌株,再分别利用含有质量浓度为1g/100mL L-谷氨酸的PDA综合培养基和大豆水溶液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两次筛选,得到稳定高产GABA突变菌株。结果表明,通过对产GABA霉菌菌株的筛选,得到米曲霉3.800为高产GABA霉菌,GABA产量达到0.674g/L。以米曲霉3.800作为原始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处理,从而获得高产GABA突变菌株,结果表明,利用紫外线对米曲霉3.800进行处理的最佳照射时间为2min。在此照射时间下,通过突变菌株在含有质量浓度为1g/100mL L-谷氨酸的PDA综合培养基和大豆-水溶液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两次筛选,最终获得一株稳定的高产GABA突变菌株3.800-4,其在含有质量浓度为1g/100mL谷氨酸的PDA综合培养基中的GABA产量为4.491g/L,比原菌株的GABA产量提高了23.58%;同时其在大豆-水的发酵培养基中的GABA产量为0.874g/L,比原菌株的产量提高了29.67%。  相似文献   

4.
由于丁醇对生产菌的抑制甚至毒害作用导致丙酮丁醇发酵过程中出现低产物浓度、低产率现象是目前生物法获取丁醇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为获得高丁醇耐受性及高丁醇产量生产的菌株,该文采用自行设计的"三明治"筛选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4株高丁醇耐受性菌株,其中菌株a914的发酵性能最佳,经P2培养基和木薯粉培养基发酵后其丁醇的产量分别为5.44和3.02 g/L。菌株a914经16S r DNA鉴定其与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的同源性高达99%,以及结合菌株a914的生理生化特性最终确定菌株a914为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同时还对菌株a914的发酵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其最适的木薯粉浓度为80.0 g/L、酵母浸粉浓度为3.0 g/L、碳酸钙添加量为3.0 g/L,在此条件下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分别达到6.73和9.83 g/L。  相似文献   

5.
以大麦β-葡聚糖为唯一碳源,从吐鲁番地区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到1株热稳定性β-葡聚糖酶产生菌株XTP-5,经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该菌株产酶培养基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麦糟粉20g/L、酵母粉4/L、K2HPO41.0g/L、NaCl0.5g/L、FeSO·47H2O0.01g/L、MgSO·47H2O0.5g/L、(NH4)2SO42.0g/L、Tween-800.06%。接种上述液体培养基(pH7.0)中,于37℃、180r/min摇瓶培养60h达到产酶高峰,酶活力可达9.52U/mL。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利用传统生物发酵技术生产苯乳酸,并对高产苯乳酸菌株种属、安全性以及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得到1株高产苯乳酸菌株BLCC2-0069,该菌株发酵24 h后发酵液中苯乳酸的含量为1.26 g/L;借助菌株形态观察和16S r DNA序列鉴定,初步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 plantarum);该菌株培养4 h进入对数生长期,10 h进入稳定期,活菌数可达到1.78×109 cfu/mL。通过对该菌株的小鼠体内安全评价,初步确定该菌株的体内安全性。同时还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CC2-0069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发现在培养基中添加3.00 g/L苯丙酮酸为底物时发酵液中苯乳酸产量最高可达3.96 g/L。综上,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CC2-0069对小鼠无毒,具有较高生物安全性,直接发酵苯乳酸的产量可达到1.26 g/L,添加底物发酵苯乳酸产量可达到3.96 g/L。研究结果可为菌株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将树干毕赤氏酵母(Pichia stipitis)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连接到适用于酿酒酵母工业菌株的多拷贝整合载体pYMIKP中,构建得到表达质粒pYMIKP-XYL1,转化酿酒酵母工业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6508。在G418平板上筛选转化子,得到含高拷贝木糖还原酶基因的酿酒酵母重组菌株XGH2,,该菌株的木糖还原酶比活力为0.8 U/mg(蛋白),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0倍以上,表明外源基因在工业菌株中实现了高效表达。摇瓶发酵结果显示,重组菌株XGH2木糖消耗为27.9 g/L,木糖消耗率为51%;木糖醇产量为30.2 g/L,木糖醇的转化率大于1.0 g/g木糖。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虫草素的产量,本研究以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CICC 14014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硫酸二乙酯(UV-DES)进行原生质体复合诱变,结合96孔板高通量筛选方法筛选虫草素高产且性状稳定的菌株。通过96孔板初筛获得54株虫草素产量大于6 g/L的突变株;再经三角瓶复筛,最终筛选出了一株虫草素高产突变菌株UD10-2,在液体表面培养条件下虫草素产量达到11.32 g/L,比发菌株CICC 14014(产量为5.43 g/L)提高了108.47%,经过20次传代后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SS-1-1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进行了研究.SS-1-1菌株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麸皮40g/L,玉米粉50g/L,豆饼粉20g/L,KH2PO40.5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4.5,发酵温度为28℃,摇床转速为200r/min,最佳培养时间为5d.  相似文献   

10.
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菌株的筛选、鉴定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菌株快速筛选法结合芦丁转糖基酶反应,筛选获得一株所产CGTase可高效转化芦丁的菌株.16S rRNA鉴定表明,此菌株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有100%的同源性.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此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 SK13.002.该菌株在PH约为10时生长良好,且具有最高的产酶量,显示其嗜碱性.此菌株所产酶以淀粉作底物所产环糊精为β-环糊精和γ-环糊精,其中β-环糊精所占比例为83.3%;两者产量分别达到20.9g/L和4.2g/L.直接利用浓缩酶液进行芦丁的糖基化,则可以得到近70%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1.
多倍体组合吉2000-4是2000年以本所自育的多粒二倍体雄性不育系吉75-28ms为母本,胚珠诱变四倍体纯系96-89-09-3-2为父本,按母、父比例3:1杂交育成。经两年小区试验结果优良,于2003-2005年参加全国甜菜品种区域试验,根据东北的宁安、范家屯,华北的林西、包头及西北的酒泉、黄羊镇、伊犁地区试验结果:平均根产量比对照(吉甜301和甜研309的平均值)提高8.5%,含糖率比对照提高O.4度,产糖量比对照提高10.8%。该组合含糖率及产量均偏高且稳定,产糖量超过对照10%以上,抗褐斑病、耐根腐病,附合国家标准型甜菜新品种标准。  相似文献   

12.
对使用平面应力状态下各种常见形式的应变花计算一点处主应变和主应力及其方向的一般表达式作了整理和补充,并提出了一种处理应变花实验数据、提高实测精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艾默生TD3300恒张力专用矢量变频器在凹印机上的设计应用,由变频器内部功能实现并取代了原有的由PLC进行的PID计算,使张力的控制精度达到0.5kg以下。同时阐述了变频收放卷的原理及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升实验室食品中沙门氏菌检测能力,增强实验室竞争能力,本实验室参加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的沙门氏菌检测能力验证活动。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4789.4-2010,采用传统分离方法和血清学鉴定,联合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VITEK2-compact)对分离出的疑似菌进行生化鉴定。结果编号为CODE1样品+CODE1奶粉混合样检出纽波特沙门氏菌和科林德尔沙门氏菌,CODE3样品+CODE3奶粉混合样检出维普拉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埃科沙门氏菌,其余8个样品未检出。结论顺利完成本次能力验证活动。  相似文献   

15.
食品能力验证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血清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参加沙门氏菌分离鉴定与血清分型的能力验证,以加强实验室整体水平与能力。方法参照GB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沙门氏菌检验》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将生化试验与VITEK2鉴定结果符合沙门氏菌编号的样品进行血清学试验。结果编号CODE 1样品检出巴尔多沙门氏菌,CODE 3样品检出鼠伤寒沙门氏菌,其余8个样品均未检出沙门氏菌。本实验室顺利完成能力验证实验,与组织方结果一致,结果为满意。结论参加能力验证是提高检验机构内部质量控制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有效提高检验机构出具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确保实验室持续维持较高的检验水平。  相似文献   

16.
耐高温柠檬酸菌种驯化及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发酵良好的高温(33℃)薯干醪柠檬酸发酵液,通过温度驯化与筛选,得到2株优良菌种,耐35℃高温、发酵产酸性能优于原柠檬酸菌种Co827黑曲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纺丝法 (Rheotens)研究分析两种聚合物PPU1780F1和NX5 0 0 81的熔体拉伸流动性能。从熔体拉伸时瞬时拉伸粘度与应变、应变率的关系 ,观察聚合物熔体拉伸变化规律。用DSC曲线及动态模量进一步比较两种聚合物的内在结构与熔体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聚合物熔体拉伸粘度随应变、应变率而改变。PPU1780F1拉伸粘度高、弹性小 ,是适用于纺丝成网非织造布的专用聚合物 ;而NX5 0 0 81弹性好、拉伸粘度低 ,不宜过多拉伸 ,可选作为注塑模压成型制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18.
果酒酵母选育及酵母对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酵母菌对果酒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香气成分决定着不同果酒的风味及典型性。就国内外果酒酿造酵母菌株的选育技术以及酵母对香气成分的影响两个方面做了阐述,旨在为果酒发酵酿造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气相色谱对15株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细胞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分出不同的属其脂肪酸组分有明显地差异,同一属中不同的种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地方菌株与模式菌株具有相同的脂肪酸组分,可以根据脂肪酸组分对食品中致病菌进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CMC唯一碳源平板法和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3种酶平板鉴别法从海南红树林土壤中分离到109个有阳性信号的菌株,经发酵产酶复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活相对较高的真菌HBZ003。经鉴定该菌为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通过发酵产酶条件优化,获得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8 g/L,CMC 2 g/L,(NH4)2SO43 g/L,KNO32 g/L,KH2PO43 g/L,NaCl 6 g/L,CaCl20.5 g/L;发酵条件为250mL三角瓶中装培养液100mL,在pH4.0、30℃,160 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5 d,测得发酵液中CMCase和FPA分别为16.04U和4.08 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