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沼泽红假单胞茵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N,在培养基组成为KH2PO40.6g,K2HPO4 0.9g,酵母膏1.5g,蛋白胨2.0g,NaCl0.5g。自来水1000mL的培养基中,在接种量为3.0%左右,28℃,1500lx,培养基的自然pH值(6.5—8.5)条件下培养5d后,类胡萝卜素产量可达4.84mg/L。  相似文献   

2.
介绍2L气升式反应器二级串连连续发酵生产食醋的工艺。为确定最初发酵条件,试验先用两个2L气升式反应器以6.3%食用酒精、4%黄浆水和水的混合物为发酵培养基在温度30℃条件下半连续发酵,充满系数0.77。当酸度达到要求时都改为连续发酵,同时对进料流量、通气速率进行了研究。得出在进料流量55mL/h、入口处食用酒精6.5%、黄浆水4.3%、通气速率0.188min^-1(vvm)、残留酒精浓度0.35g/100mL时酸度为4.87g/100mL、产酸速率为0.87g/L·h,产酸率76.6%(g/g)。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鱼皮胶原蛋白降血压酶解液的制备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单酶和复合酶水解罗非鱼鱼皮胶原蛋白制备抑制帆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工厂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菠萝蛋白酶和Alcalase 2.4L蛋白酶单独水解鱼皮胶原蛋白的最适酶解条件。菠萝蛋白酶和Alcalase 2.4L蛋白酶的最适酶解温度,pH,酶,底物,时间,底物浓度分别为45℃,pH4.5,4000U/g,4h,6%和55℃,pH7.5,6000μ/g,2h,4%。在甲.酶水解的基础上,进行复合酶水解实验,结果表明:先采用菠萝蛋白酶水解,再用Alcalase2.4L蛋白酶水解,效果更佳。采用该双酶复合水解工艺,所得水解产物的水解度为30.43%,体外对ACE的抑制率达68.6%。采用Sephadex G-25,HPLC的分离方法对酶解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高抑制活力的组分。所得水解原液,Sephadex G-25过柱所得高活力组分的IC50分别为2.82mg/ml利0.65mg/ml。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葡糖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J2-1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产量,采用静态发酵方式,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乙醇、有机酸及无机盐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选取葡萄糖、MgSO4·7H2O和酵母粉添加量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最优组分为:葡萄糖80 g/L、酵母粉18 g/L、乙醇2%(V/V)、Na2HPO4·12H2O 3 g/L、乳酸2 g/L、MgSO4·7H2O 0.4 g/L。在此优化发酵培养基条件下,葡糖醋杆菌J2-1静态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产量达到9.34 g/L,是优化前的1.89倍。  相似文献   

5.
对摇瓶发酵生产富含S-腺苷甲硫氨酸的面包酵母的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单因子实验结果表明,发酵最适pH值为5.0,最适装液量为70/250mL,最佳接种量为2%。正交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为12°Brix糖蜜,另加酵母粉6.667g/L,(NH4)2SO4 2.829g/L,MgS040.2g/L,ZnSO4 0.1g/L,KH2P041g/L,在该条件下,S-腺苷甲硫氨酸产量为14.26mg/L,含量为1.64mg/g,分别提高了76.5%和84.3%。  相似文献   

6.
以弗氏葡糖杆菌(Gluconobacter frateurii)PFY-8为出发菌株,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菌株PFY-8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佳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0 g/L,蔗糖86 g/L,牛肉浸膏10 g/L,酵母提取物8 g/L,蛋白胨15 g/L,CH3COONa 5 g/L,K2HPO4 2 g/L,MnSO4 0.25 g/L,MgSO4·7H2O 0.58 g/L,柠檬酸铵3 g/L,吐温-80 1 mL/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 ℃,摇床转速130 r/min,接种量5%,培养时间96 h,初始pH值5.6。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弗氏葡糖杆菌PFY-8的胞外多糖产量为(37.07±0.38) g/L,是优化前的1.55倍。  相似文献   

7.
产胞外多糖泰山羊肚菌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泰山羊肚菌产胞外多糖 (exopolysaccharides,EPS)的液体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最适碳源是葡萄糖 ,最适氮源是NH4NO3 。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 2 0 0 g/L ,葡萄糖 30 g/L ,NH4NO3 1g/L ,KH2 PO42 g/L ,MgSO4·7H2 O 1 5 g/L。最佳发酵条件为 2 5℃ ,起始 pH值 6 5 ,装液量 10 0mL/瓶 ,接种量10 % ,摇床转速 2 0 0r/min ,发酵时间 4d。在此条件下 ,其胞外多糖含量 (2 135 4 4 1mg/L)比对照(14 5 4 6 39mg/L)提高了 4 6 8%。  相似文献   

8.
固相萃取HPLC法同时测定食品中乙基麦芽酚和香兰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食品中乙基麦芽酚和香兰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C18(5μm,4.6mm×250mm i.d)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和0.02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6nm,柱温30℃,进样量20μL。该方法的检出限0.5μg/g-2.0μg/g,测定低限饮料1mg/L,-4mg/L,固态食品为5μg/g-20μg/g,线性范围2.0mg/L~100mg/L,加标回收率97.1%~88.7%,相对标准偏差为4.27%~6.74%(n=9)。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SKY01产鼠李糖脂的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豆油、硝酸钠及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进行培养基组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豆油80 g/L、硝酸钠4 g/L、微量元素8.5‰。在此最佳培养基组分条件下,鼠李糖脂的产量达到45.34 g/L,比优化前的产量39.62 g/L提高了14.43%。  相似文献   

10.
刘夏忠 《食品科学》2002,23(7):65-67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大肠杆菌E881产酶的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1.5%)酵母膏(1%)KH2PO4(0.3%)(NH4)2SO4(0.2%)。以此培养基培养出来的游离细胞为酶源,在底物浓度为0.2mol/L时进行转氨反应,反应6h,底物摩尔转化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王兴华  韩丛琴 《食品科学》2012,33(17):188-192
以本实验室保存的出芽短梗霉AP8为出发菌株,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和紫外线(UV)复合诱变,在EMS终浓度0.4mol/L、作用时间40~60min和30W的紫外灯照射距离30cm、照射时间1.5~2.5min条件下诱变效果好,获得一株稳定遗传的多糖产量高、色素含量低的出芽短梗霉突变株UV60,产量为22.1g/L,对菌落特征和发酵特征的比较发现,突变株UV60在菌落颜色、大小、质地和发酵特性上均明显优于出发菌株AP8。通过对变异株培养基碳氮比和培养基的组成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其最佳摇瓶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蔗糖50.0g/L、酵母膏1.5g/L、NaCl 1.5g/L、MgSO4 0.3g/L、K2HPO4 2.0g/L、(NH4)2SO4 0.7g/L。采用上述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突变株UV60获得的短梗霉多糖产量为27.24g/L,多糖转化率达54.48%。  相似文献   

12.
正交实验设计优化茁霉多糖发酵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生产茁霉多糖的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生产影响茁霉多糖产量的培养基组成成分和发酵条件,然后进行培养基正交实验,得到最优的培养基组合,并用此培养基进行发酵条件的正交实验,获得生产茁霉多糖最优的发酵条件。最优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100g/L、玉米浆3g/L、K2HPO42g/L和NH4NO30.4g/L,最优的发酵工艺为:初始pH6.0、装液量10%、接种量3%、种龄72h、发酵时间6d、摇床转速180r/min、发酵温度29℃。优化发酵工艺条件下茁霉多糖的产量为34.98g/L。  相似文献   

13.
目的获取普鲁兰糖产量高且色素分泌少的突变菌株,优化普鲁兰糖的发酵工艺。方法紫外法诱变出芽短梗霉;通过测定普鲁兰糖的产量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结果获得了高产普鲁兰糖且色素分泌量少的突变菌株;优化后培养基组成为:蔗糖10%,酵母膏0.2%,(NH4)2SO4 0.06%。初始pH 6.5。工艺优化后发酵过程无色素分泌,普鲁兰糖产量达到67.2 g/L。结论得到了普鲁兰糖产量高且色素分泌少的突变菌株,工艺优化后发酵过程无色素分泌。  相似文献   

14.
以出芽短梗霉色素低产株G58-2为生产菌株,研究了其透析培养下的菌体形态,及普鲁兰多糖摇瓶发酵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通过透析培养制备的发酵接种液优于普通培养,在其OD600为0.442,接种龄36h,初始pH7.0,装液量50 mL/250 mL,摇床转速200 r/min条件下培养84 h出芽短梗霉G58-2不仅色素含量低,粗多糖产量可达到4.84 g/100 mL,并且实验稳定性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出芽短梗霉生长的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普鲁兰多糖的产量。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再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优化显著因素的水平。结果表明:碳源(蔗糖)添加量、氮源(酵母浸膏)添加量和金属离子对粗普鲁兰多糖的产量都有显著影响(P<0.05),蔗糖添加量和酵母浸膏添加量的交互作用相对明显,蔗糖添加量和金属离子以及酵母浸膏添加量和金属离子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为:蔗糖添加量56.63g/L、酵母浸膏添加量3.74g/L、金属离子选择Mg2+,此条件下粗普鲁兰多糖产量为60.358g/L。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选育出高产普鲁兰多糖且黑色素分泌缺失的菌株,为普鲁兰的发酵生产提供宝贵的菌种资源。研究采用三种诱变剂(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硫酸二乙酯(DES))对出发菌株茁芽短梗霉P23进行多轮诱变处理。通过从PDA平板上挑选出色素低且黏度大的菌落作为候选菌株,并经红外光谱(FT-IR)分析其胞外多糖的构型。结果筛选出13株候选菌株,其中菌株P1012于PDA平板上培养7 d形成的菌落为白色,96 h发酵液呈乳白色,且吸光值(OD654 nm表示色素的相对含量)达到0.048,其胞外多糖经红外光谱检测可初步分析为普鲁兰多糖,与出发菌株P23相比,菌株P1012主要表现在细胞合成色素上的缺失。发酵培养后,测得普鲁兰产量为28.01 g/L,糖转化率达到56.02%,糖转化率比出发菌株高出28.8%。表明菌株P1012可以作为生产普鲁兰多糖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7.
茁霉多糖具有许多优良的化学性质,可以作为中间体合成多种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用化合物,是一种潜在的重要化工平台产品.以出芽短梗霉Y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2轮、亚硝基胍3轮复合诱变,高蔗糖浓度(20%)平板筛选得到6株高产突变株,其中菌株N3茁霉多糖产量质量浓度达到37.84g/L,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71.22%.  相似文献   

18.
出芽短梗霉的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陈波  蒲刚军 《食品科技》2002,(11):15-17
就茁霉多糖和蓝色色素的产生,对出芽短梗霉的发酵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碳源、氮源、pH值、容氧量、发酵时间等影响因素的比较试验,得到了比较理想的发酵条件,为茁霉多糖和蓝色色素的生产与控制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尿嘧啶对出芽短梗霉生长及合成普鲁兰多糖的内在机制,研究了尿嘧啶在普鲁兰多糖发酵过程中的最适添加量与最适添加时间。利用非标记(Label-free)定量技术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比较出芽短梗霉发酵后期(88 h)的蛋白质组分,并对其差异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48 h添加0.5 g/L的尿嘧啶对普鲁兰多糖的产量提高最为显著,在5 L发酵罐上验证,产量由70.13 g/L提高到86.27 g/L,提高了23%。进行蛋白质组分分析鉴定出80个差异性蛋白质,其中包括40个上调蛋白和40个下调蛋白(差异倍数>2,P<0.05),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聚类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显示上述差异蛋白广泛涉及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等重要生物过程。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糖酵解、果糖和甘露糖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丙酮酸代谢和TCA循环等代谢过程,最终引起普鲁兰多糖产量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出芽短梗霉产普鲁兰多糖的代谢机理提供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0.
出芽短梗霉产色素能力弱化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出芽短梗霉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与黑色素相似的黑色物质 ,并且这种物质会牢固地粘附在短梗霉多糖上 .对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B 1菌株进行6 0 Co诱变 ,获得了一株产色素能力缺失型菌株Co3,其菌落和发酵液颜色为白色或淡绿色 .红外光谱和磁核共振图谱表明该菌株的产物与标准短梗霉多糖样品有相同的结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