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蛋白抗氧性肽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沈蓓英 《中国油脂》1996,21(6):21-24
综述近期国内外大豆蛋白抗氧性肽研究的进展。论述大豆蛋白经酸性蛋白酶AP水解,在水解反应pH值为3.0、反应温度52℃、酶浓度E/S250μg/g、底物浓度(固:液比W/V)1:8,水解时间6-8h,最佳水解条件下进行,能制得抗氧化能力的多肽。大豆蛋白抗氧性肽的水解范围,控制水解度DH为17%~19%,分子量700~1000。在含油脂食品实物系中诱导期达28天左右,对照试验诱导期为6天,表现了明显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绿豆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绿豆淀粉的糖化、饮料的均质和添加稳定剂等三个方面对绿豆乳酸菌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选用的α-淀粉酶的最适pH值为6.5~7.0,最适底物浓度为30%,最佳糖化条件为70℃、100min。绿豆乳酸菌饮料的最佳稳定条件是:PGA添加量0.2%;CMC添加量0.2%;发酵豆乳的终点pH值为4.1~4.2;豆乳浓度为1∶10;20MPa压力下均质两遍。  相似文献   

3.
分离大豆蛋白凝胶光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深入地研究了分离大豆蛋白凝胶的透明性与pH值,加热温度、蛋白质浓度、离子强度(NaCl浓度)和葡萄糖酸-δ-内酯(GDL)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H〈3.5或pH〉5.5,温度〉80℃、蛋白质浓度〉2.5%、低离子强度(NaCl浓度〈10mol/L)和无葡萄糖酸-δ-内酯的条件下,有利于形成透明性分离大豆蛋白凝胶。可为进一步研究大豆蛋白凝胶的光学性质和研制透明的大豆蛋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石榴汁中花色素苷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石榴汁中花色素苷在pH=3.5时始呈现玫瑰红色,且随pH的呈色行为符合Y=0.2155X0.5355的规律,最大吸收峰波长为515nm,其稳定性受氧化剂的作用而呈曲线下降趋势,与Y=0.2804e0.5034x拟合,受温度的作用而呈直线下降趋势,与表达式Y=0.2051-8.56×10-4X拟合,其中低温(6℃)下的分解速率常数为1.9×10-3,高温(63℃)下的分解速率常数为8.0×10-3,金属离子Fe3+、Cu2+对石榴汁花色苷有破坏作用,而Ca2+、Mg2+、K+以及甜味剂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几丁质固定化无花果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载体几丁质通过甲酸和戊二醛活化共价偶联无花果蛋白酶,固定化反应在给酶量为1.0mg/g载体,pH7.5,4℃进行15h。制备的固定化酶表观Km值(酪蛋白)为0.95mg/ml,溶液酶的Km值为0.38mg/ml,固定化酶的最适pH范围变宽,由溶液酶的最适pH7.5-7.8变为在pH6-8范围内酶活性保持稳定;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由溶液酶的60℃变为37℃。重复水解酪蛋白7次后,固定化酶保持原酶活性5  相似文献   

6.
大豆分离蛋白流变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变性脱脂大豆粉或浓缩大豆蛋白为原料,经碱、酸等一系列处理后得到的组分较均一、机能特性较强的蛋白质。大豆分离蛋白的等电点在pH4.2~5.6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粘度、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持水性最弱;在该范围的两侧,随酸度或碱度增加,这些特性逐渐增强。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大,数学模型为y=1.103e~(0.6028x)+1.06,表现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7.
白酒中铅、锰含量的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汤龙  连太兰  张燕  王福荣 《酿酒》2000,(5):73-74
使用LK98微机电化学分析仪,方波溶出伏安法,于pH2盐酸介质中,-0.5v峰电位与pH8.2硼酸-碱溶液介质中,-1.6V峰电位产生一个灵敏峰,分别检测白酒中铅和锰,以标准曲线法定量,检测限分别为0.001μg/mL铅与0.02μg/mL锰。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白酒中铅锰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8.
刚果红法测定麦汁和啤酒中的β-葡聚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刚果红分光光度法测定麦汁及啤酒中的β-葡聚糖,探讨了实验条件,在pH8.0的条件下,刚果红和水溶性的β-葡聚糖(分子量103~104)形成有色物质,摩尔吸光系数为9.64×(103~104)L·mol-1·cm-1,当参加反应的2.0mlβ-葡聚糖溶液中β-葡聚糖的含量为0~100μg时,反应液吸光度的变化符合比耳定律,变异系数1.1%~5.1%,标样的回收率在90.2%~98.6%之间,测定麦汁或啤酒中的β-葡聚糖时,变异系数为3.7%左右。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在pH=8.8的H3BO3-Na2B4O7介质中用溶出计时电位法测定食品中痕量锰的新方法。锰的检出限为0.5ng/ml,相对标准偏差≤4.8%,线性范围为0.5~25ng/ml。采用本法对4份不同种类的食品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  相似文献   

10.
α淀粉酶在淀粉粘合剂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来自枯草杆菌的商品α-淀粉酶轻度水解淀粉的活力与温度,pH值的关系以及α-淀粉酶对温度和化学药品如EDTA以及苯酚的耐受程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α-淀粉酶水解淀粉的最佳反应温度为90℃,反应的最佳pH值为6.0 ̄6.2,反应完成后,用EDTA在100℃以上结束反应最为有效,它可以将残余酶活力降至最低,从而抑制粘合剂在贮存过程中的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枸杞鲜果制汁过程中β-胡萝卜素保存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枸杞鲜果制汁过程中热烫、果胶酶处理、脱气工艺、杀菌工艺及一些常见影响因素对β-胡萝卜素保存率的影响,并对制汁工艺进行了优化组合。结果表明:果胶酶处理可显著提高β-胡萝卜素的保存率,最佳制汁工艺流程为:0.5%柠檬酸+0.4%Na2SO3溶液100℃热烫6min;45℃、pH3.5加入0.20g/kg果浆果胶酶作用2h;加入0.03%EDTA-Na2榨汁;26℃0.09MPa进行真空脱气;调pH4.0~4.2后采用杀菌式5'-5'-10'/100℃进行杀菌。β-胡萝卜素保存率可达74.0%。  相似文献   

12.
黑曲霉固态培养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黑曲霉突变株DM-1是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特别高。采用粗纤维原料固体培养,发酵96小时(培养温度31℃),其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95和1200mg葡萄糖/gDMh。本试验系统研究了各种营养成份和培养条件对DM-1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稻草杆(或麦杆)∶麦麸为60∶40、硫酸铵3.0、硫酸镁0.3、玉米浆3.0,加水200%,自然pH;环境湿度85%-90%。酶反应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55℃-60℃和pH5.0。酶pH稳定性较好,在pH3.0-8.0范围内处理1小时,残余酶活力在85%以上,该酶经55℃处理30min,剩余酶活力为86.0%。  相似文献   

13.
被孢霉发酵生产油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添加缓冲剂及提高发酵初始pH值对被孢霉 产油的影响。发现改变发酵初始pH值对菌体影响不是很大而添加缓冲剂则可明显提高菌体干重从而提高油产量,其中以在培养基中添加0.3%无水NaAc和0.4%K2HPO4.3H2O的效果最好,并比较了在这种条件下与不加缓冲剂条件下的pH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4.
优质烟区土壤物理性状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山东省昌乐县和临朐县的烟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分析和研究表明:优质烟区的土壤质地应为砂壤土至中壤土;土壤容重范围值(耕层)为1.1~1.4g/cm3;土壤总孔隙度范围值为47.3%~56.9%,其中通气孔隙度范围为15.9%~19.6%;土壤的田间持水量范围为23.9%~28.9%;土壤的渗透系数适宜值范围,表层(0~20cm)为175.0~223.2mm/h,底层(20~40cm)为62.4~95.0mm/h。  相似文献   

15.
酿酒葡萄悬浮细胞游离原生质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酿酒葡萄花丝在含6BA2mg/L、2,4-D1mg/L的B5培养基上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在含有2,4-D0.5mg/L、NAA0.01mg/L的B5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得到细胞悬浮系。悬浮细胞在含CelulaseRs2%、PectolyaseY230.3%、5mMCaCl22H2O、0.6M甘露醇,pH5.6-5.8的酶液中游离得到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16.
大豆蛋白去酰胺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磷酸盐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去酰胺改性,在既保持大豆蛋白的大分子构象,又提高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条件下,得出去酰胺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盐浓度为0.262M,pH8.14,在102℃下反应3h。测定了改性前后大豆分离蛋白水溶性,乳化能力,发泡能力,持水性以及粘度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大豆蛋白的等电点随去酰胺程度的增加,向低pH值移动,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并用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改性前后大豆分离蛋白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大豆蛋白去酰胺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磷酸盐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去酰胺改性,在既保持大豆蛋白的大分子构象,又提高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条件下,得出去酰胺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盐浓度为0.262mol,pH8.14,在102℃下反应3h。测定了改性前后大豆分离蛋白水溶性,乳化能力,发泡能力,持水性以及粘度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大豆蛋白的等电点随去酰胺程度的增加,向低pH值移动,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8.
酶法水解珍珠贝肉蛋白质的工艺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用双酶水解技术对马氏珠母贝肉进行水解的条件。结果表明: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在pH6.5、温度40℃、酶浓度3×103U/ml、K+浓度0.12%、水解时间3.0h后;再用胃蛋白酶水解:pH3.0,温度60℃,酶浓度4.5U/ml、水解时间3.0,最适底物浓度为原料与水比例1:3进行水解,蛋白质水解率为66.2%。水解液可用于生产海鲜调味料及功能性蛋白饮料。  相似文献   

19.
山葡萄及其杂交品种组培脱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5年,采用无病毒症状山葡萄及其20个杂交后代的茎尖,进行培养。分化培养基为:MS附加NAA0.01-0.1mg/L、6-BA2mg/L、蔗糖3.0%、琼脂5.0%;生根培养基为:1/2MS附加IBA0.2-0.4mg/L、蔗糖1.5%,  相似文献   

20.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新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Fe3+对KIO4氧化紫脲酸铵(MX)褪色的催化效应,建立了一个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Fe3+的新体系.此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0×10-6~3.2×10-4g/L.检出限为1.0×10-6g/LFe3+,RSD为2.1%.方法用于化学试剂及矿样中Fe3+的测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