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提升棉织物的抗皱性能,研究了织物紧度和抗皱整理工艺的协同作用对棉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选取了不同紧度的斜纹、平纹2组棉织物试样,测试了其在抗皱整理前后的急弹与延迟回复角、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在实验基础上,结合双因素方差分析,确认了织物紧度、树脂质量浓度双因素的协同作用对织物抗皱性影响的显著性,分析了双因素单独和协同情况...  相似文献   

2.
针对棉织物抗皱性能差和抗紫外线性能差的缺点,首先采用壳聚糖对其进行后整理,以提高其抗皱性能;再利用金红石型纳米TiO2来替代壳聚糖抗皱整理液中使用的磷酸氢二钠催化剂,即用壳聚糖和纳米TiO2复合整理棉织物,从而赋予织物抗紫外线性能。对整理后织物的物理性能、抗菌性及抗紫外线性能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棉织物经壳聚糖/纳米TiO2复合整理后,其抗皱、抗紫外线等性能得到了较大改善,且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和耐洗涤性能。  相似文献   

3.
王海英  李栋 《纺织学报》2011,32(5):91-94
 为减少棉织物传统焙烘抗皱整理中对织物断裂强力和白度造成的损伤,本文对棉织物的轧-蒸潮态抗皱整理方法进行了探索。主要讨论了棉织物潮态抗皱整理过程中的几个因素如聚马来酸浓度、催化剂用量、汽蒸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变化对折皱回复角、织物断裂强力及白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时采用潮态整理工艺同普通焙烘工艺相比,前者不仅能取得同焙烘工艺相当的抗皱性能,而且织物的其他性能指标如断裂强力等也明显优于焙烘工艺。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整理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黄玉丽 《印染》1997,23(3):22-24
用壳聚糖作为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探讨了不同工艺条件、壳聚糖浓度、添加剂等对织物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棉织物经壳聚糖整理后,其上染率、抗皱性有所增加,而润湿性、强度则有所下降,但采用适当的添加剂可以进一步改善整理后棉织物的抗皱性和润湿性。  相似文献   

5.
棉织物等离子体/柠檬酸的抗皱整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  任煜  李志红  张瑞萍 《印染》2008,34(5):7-9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柠檬酸处理方法,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在棉织物抗皱整理中的加工顺序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以整理后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强力保留率、折皱回复角和白度等指标进行测试比较,说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理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和强力保留率,得出低温等离子体/柠檬酸整理织物的最佳工序为:浸轧整理液→烘干→焙烘→等离子体处理→水洗→晾干→烘干.  相似文献   

6.
纳米氧化锌和壳聚糖对棉织物的复合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棉织物抗紫外线及抗皱性较差的缺点,用纳米氧化锌和壳聚糖、有机硅对棉织物进行后整理,以提高其抗紫外线和抗皱性能,改进棉织物的服用性能。通过改变氧化锌纳米整理剂的用量、浴比、浸渍时间、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棉织物进行二浸二轧整理,再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和氨基硅酮溶液对其进行二浸二轧整理。对整理后织物的紫外线透过率、断裂强力、吸湿性、白度、折皱回复角、刚柔性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织物的抗皱性能和抗紫外线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印染》2019,(24)
采用低用量丁烷四羧酸(BTCA)和免烫树脂对纯棉织物进行复合抗皱整理。研究了免烫树脂用量和不同整理工艺对棉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整理工艺对BTCA与棉织物酯交联度和整理织物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BTCA和免烫树脂对棉织物两步法抗皱整理时,BTCA的酯交联度高,整理织物具有较好的抗皱性,折皱回复角(WRA)由原布的128°提高至250°,纬向撕破强力保留率为63.3%,同时整理织物的甲醛释放量比单独用免烫树脂降低了近一半。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制的经过透析的羊毛蛋白溶液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加入交联剂EGDE,在保证耐洗性的前提下,加入柔软剂DT-7730,测试和分析不同浓度柔软剂对棉织物柔软度和抗皱性能的影响。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羊毛角蛋白溶液作为整理剂对棉织物有很好的吸附交联;EGDE的加入对蛋白整理后织物的耐洗性有很大改善。聚硅氧烷类柔软剂的加入在改善织物柔软度的同时,对进一步改善抗皱性能效果很明显。试验发现,用羊毛蛋白整理棉织物,柔软剂DT-7730浓度为3%时,折皱回复角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棉织物的疏水性能和抗皱性能,采用柠檬酸与侧链乙烯基聚硅氧烷(相对分子质量5000)改性聚丙烯酸酯(PASi)作为复合整理剂对棉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复配种类、用量、焙烘温度和时间对织物抗皱性能、疏水性能、白度、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与PASi复配使用,用量均为10 g/L,160℃焙烘3 min时,整理织物的缓弹折皱回复角达到200.0°,Hunter白度达到92.75%,水接触角达到111.55°,透湿量达到3443.74 g(/m2·d)。此时织物的抗皱与疏水复合整理效果最好,且水洗后织物的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
棉织物经多N-羟甲基或多羧基整理剂整理后,虽然抗皱性能提高,但织物存在甲醛释放、强力损失大以及泛黄等问题。试验合成了分子内具有双一氯均三嗪和双乙烯砜4个反应基团的新型抗皱剂T2S1P2,并以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仪表征了抗皱剂的结构,研究了整理工艺对抗皱剂与织物反应性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抗皱性能。结果表明,产物具有多活性基团的目标结构。通过一浴一步浸渍整理,T2S1P2抗皱剂可固着于棉织物,固着率随反应温度和pH值的增高而增大,但因活性基团水解加速,整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并未随之递增。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浸渍浴温度50℃,pH为10,整理时间60 min。经此工艺整理的棉织物,急弹和缓弹折皱回复角分别达到127°和152°,较原织物提高37°和42°。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耐久压烫棉织物的性能,用阳离子改性剂对其进行处理,经红外分析证实了改性反应的发生。探索了经阳离子改性提高耐久压烫棉织物的染色效果且不影响染色织物折皱回复性的最佳工艺。通过测试织物折皱回复性、强力及其涂料、直接染料染色性能,表明棉织物经阳离子改性后对织物耐久压烫的折皱回复性有一定提高,可以减小织物的强力损失,且具有较好的耐洗性。对耐久压烫织物的可染性有较大提高,尤其对涂料染色效果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2.
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服用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对大豆蛋白纤维纯纺织物、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抗静电性及抗皱性进行了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比棉织物具有更好的透湿性能,抗静电性、抗皱性比棉织物较差,而两种纤维织物的透气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聚酯(PET)长丝/棉复合纱斜纹织物的保形性及服用性能,利用PET长丝与纯棉纱开发了3种线密度为9.8 tex的纱线,并以二上二下斜纹组织织造了4种织物。对织物进行了折皱回复性、免烫性、尺寸稳定性、悬垂性等保形性能,强伸性、拉伸弹性、顶破性等抗变形性测试,以及手感风格、透湿性、透气性等服用性能测试。对比分析了纯棉纱织物与复合纱织物的保形性与服用性能。结果表明:PET长丝/棉复合纱可改善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悬垂性,提高免烫等级,同时又不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包芯纱织物比包缠纱织物有更好的保形性,更高的免烫等级,是免烫衬衫面料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氧化丙烯二醇(PPG)、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甲乙酮肟(EMAO)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封端水性聚氨酯,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产物配制为乳液整理棉织物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最佳整理工艺为:二浸二轧(整理剂用量120 g/L,轧液率60%~70%),焙烘(150℃,3 min),其折痕回复角达到168.15°,经向断裂强力和纬向断裂强力分别达到468.50 N和384.32 N,且整理后的织物仍保持原棉织物较好的透气性能.根据整理前后织物的红外吸收特征,对其抗皱及提高织物强度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弦  王廷荣 《纺织学报》2013,34(3):40-43
以纯棉机织物为研究对象,在3种老化试验条件--实验室自然放置、8根UVB-313型紫外线老化灯管辐照和1.25m水下浸泡处理不同时间后,测试织物拉伸断裂强力和抗皱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纯棉机织物在实验室自然存放一段时间后,拉伸断裂强力和抗皱性持续缓慢下降;紫外线辐射对织物抗皱性影响较大,水对织物拉伸断裂强力影响较大;水中微生物对织物老化起明显加速作用;同时提出纯棉机织物室外晾晒和仓库储存的寿命预测方程。  相似文献   

16.
聚乳酸纤维织物服用性能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瞿永  卜佳仙 《纺织学报》2008,29(11):48-51
为更好地了解聚乳酸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提高产品开发的针对性,对相近规格的纯聚乳酸纤维织物、聚乳酸纤维/棉(80/20)混纺织物、棉织物、涤纶织物进行强伸度、透气性、折皱回复性、导湿性、悬垂性、耐磨性、起毛起球性、交织阻力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织物具有很好的伸长变形能力;其折皱回复性、导湿性、悬垂性和耐磨性良好;透气性和抗起毛起球性不如棉织物;具有较高的交织阻力,可防止织物产生纰裂。聚乳酸纤维/棉混纺织物由于棉纤维的加入改善了聚乳酸纤维织物的透气性和抗起毛起球性,减小打纬阻力,但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悬垂性和耐磨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黄麻 亚麻纤维混纺织物服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不同混纺比的黄麻、亚麻纤维与棉纤维织造成小样,对其透气性、透湿性、芯吸性能、抗皱性、悬垂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黄麻面料在舒适性上略差于亚麻纤维面料,但抗皱性和悬垂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张华  张杰  高燕 《纺织学报》2021,42(6):128-132
锦纶/棉混纺织物存在易折皱外观不平整的问题,制约了其在高档服装上的应用。为此,以锦纶/棉混纺织物为研究对象,在坯布预处理后染整前对其进行液氨处理,研究了液氨处理对织物拉伸强力、撕破强力、折皱回复角及表面性能的影响。通过平滑感、温暖感及柔软感3个定量指标,评价液氨处理前后锦/棉混纺织物的风格、手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液氨整理可以提升锦/棉织物的拉伸强力及撕破强力,处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从218°提升至252.3°,粗糙度波长与振幅之比从50.46降低至44.87,表明液氨处理后织物的抗皱性和平滑感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尽管液氨处理未明显改善织物的柔软感,但处理织物的热导率较未处理织物仍有一定程度降低,致使织物接触温暖感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