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顾孟潮 《重庆建筑》2011,10(2):47-49
论文作者以大成智慧和大成智慧工程的思路和方法,分析了宏观经济研究的几个特点,梳理了当代经济学学科群的宏观、中观、微观层次,以城乡建设和住宅中的经济学问题为例,提出建立宏观经济学大学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陈家镇智慧社区发展规划以及应用技术体系的研究,提出了智慧社区在绿色低碳社区的应用模式。以“智慧社区”为建设目标,进一步结合现有相关标准,提出具有智慧社区的系统结构和主要内容,从而为陈家镇打造智能、绿色、低碳的智慧型新社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将智慧城市理念运用到旧工业厂区开放空间的有机更新中,提出智慧厂区开放空间的更新设计策略。以南昌市核工业260厂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厂区中文化传播欠缺、空间活力低下、行为活动单一等问题,以人群的行为需求作为先导原则,结合智慧技术进行空间重构,在顺应当地历史文脉、人居习惯的前提下,对厂区内的开放空间进行微更新,通过建设“智慧交通”、营造“智慧生活”、塑造“智慧文化”等,激活厂区整体活力,打造“智慧”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4.
李蕾  于科 《智能建筑》2023,(2):26-29
“5G+AI智慧建造”是指充分利用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移动性等特性,以AI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施工现场管理的交互方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实现对“人机料法环测”的全方位可视化智能管理。本文以项目为载体,详细介绍了5G+AI智慧建造集成化应用方法,为同类项目搭载5G快车道在建筑工程的应用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5.
杜春兰  周容伊 《中国园林》2023,39(10):44-50
寺庙是古代城镇生活与社会文化的空间载体。三峡地区的寺庙景观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基因与生态营建智慧。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研究,结合ArcGIS软件、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对三峡地区寺庙的空间分布特征、驱动因素以及成因机制进行解析,提出影响要素之间的互动平衡机制,并归纳“借势”“变通”“善用”“适应”等景观营建智慧,以期为三峡地区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佛山市南海区围绕“富民强区、幸福南海”的城市发展战略,结合“中枢两翼、核心带动”产业行动计划等具体工作,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把南海构建成“智慧政务的先行区、生态文明宜居区、智慧产业提升示范区、城市智慧发展的探索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除就目前智慧化居住空间发展现况做说明外,将针对台湾智慧建筑发展历程、建筑物智慧化评估体系以及目前正积极推动的“智慧建筑标章”评估指针及作业要点做说明。[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的智慧园区运营平台是实现智慧园区“全面感知”“万物互联”“主动服务”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智慧园区运营平台智能化水平的测评和优化有助于提升园区运营效率、实现业务增值。研究构建了智慧园区运营平台智慧化模糊综合测评体系:基于系统文献回顾、专家半结构化访谈与专家函询构建智慧园区运营平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智慧园区运营平台智能化等级;并选取某高校智慧校园运营平台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该校运营平台智能化水平和改进方向。研究为智慧园区运营平台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科学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9.
智慧建筑的发展使建筑投资者们面临新的问题,即智慧建筑涉及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四新”的科学采购策略。本研究通过梳理文献要点和邀请专家评估,突破了传统建筑采购策略中的“质量+成本”框架,构建了考虑供应商及其产品智慧化、智慧化水平因素的智慧建筑供应商评价体系,并设计了智慧建筑采购“成本最低、质量最优和智慧化程度最高”的多目标决策模型,以某一项目的智慧调光玻璃采购为例求解模型,为智慧建筑采购方提供了科学决策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田莉  于江浩  杨滔 《城市规划》2023,(12):78-88
人居环境是典型的复杂性系统,动态性、开放性、不确定性是其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居环境领域的智慧工具应用为其系统优化提供了重要支撑。针对“信息技术替代专业”的“科学主义”与“信息技术无用论”的“经验主义”倾向,本文从系统科学与系统哲学相结合的视角,在人居环境科学学科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人居环境的“冰山模型”。首先,回顾复杂性的起源、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应用,对智慧人居环境复杂性系统进行解构与剖析。在此基础上,就智慧人居环境冰山模型中的智慧化1.0、2.0和3.0版本逻辑进行剖析,探讨了其在空间规划治理体系中的应用,分析了智慧技术在人居环境规划治理中的应用特征与路径。  相似文献   

11.
钱学敏 《华中建筑》2003,21(3):9-12
从大科学观的角度,阐述了钱学森关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创新思维的思想,科学与艺术既有区别,又是相通的。科学知识及科学思维(量智)与文艺知识及艺术思维(性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是涌现大成智慧与创新思维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作品”、“存在”、“空间”三个方面讨论了从海德格尔那里可能引申出来的建筑思想。在“作品”主题下,海德格尔思考的是如何建立“天地之争”意义上的存在者之真理,而在“存在”主题下,海氏揭示了“建筑”、“栖居”与“存在”之间种本源性的内在联系;在“空司”、司题上,海氏批评了现代哲学和科学的技术物理空间观,指出人居空间乃是基于“存在”和“栖居”的有意味的多样空闻。  相似文献   

13.
吴茵  杨艳梅 《室内设计》2013,28(5):95-101
基于唐璞的建筑实践,从辩证系统观、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综合观、“高技派”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技术观、基于标准化、通用化的建筑工业化理念与传统风水生态环境观五个方面对唐璞的设计原则和创新思想进行了阐释,以求探寻中国近代建筑师对时代的思考与回应。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工程建造高质量发展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工程建造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基于高等教育的工程范式,从注重工程科学与技术知识的讲授,拓展到包括工程社会意识和社会思维的全方面素质培养。文章分析了工程社会意识的内涵及构成,指出工程社会意识的培养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工程多维度的社会属性。在此基础上,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对工程建造人才的社会意识培养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规划学离不开哲学。本文以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在城市规划学中的应用为基准.对城市规划的时间性,结构性,系统性和规律性作出了哲学的思辨.  相似文献   

16.
孟兆祯院士是文人造园的传承者、传统技艺的承袭者、理论与实践的捍卫者,更是中国新园林的创新者。孟先生精于辩证思维,发扬光大“中和”、“中庸”为原则的中国园林美学及其思维范式,具体反映在孟先生的园林中具有以下特征:科学与艺术圆融的景园观、景象与意境共生的认知论、因借与体宜的方法论、物我与无我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较多大中城市相继进入轨道交通时代,但科普渠道并未得到拓展,科普作品质量不高,科普工作仍滞后于轨道交通发展。“微课”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也适用于移动学习时代科普知识的传播。针对当前国内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发展过程中科普工作滞后的现状,从匹配视角对轨道交通科普需求与“微课”关键特征进行解析,分析“科普-微课”关键特征匹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对“微课”部分关键特征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完全匹配的轨道交通“科普-微课”体系。将微信及其公众号作为科普载体,利用“微课”教学资源在居民中开展轨道交通知识科普工作,可显著提高科普效果。  相似文献   

18.
齐羚 《风景园林》2014,(6):45-49
中国古代生态智慧有其独特的话语体系,探索中国传统园林生态智慧的目的在于对中国园林有多角度的认识,并在共同面对生态危机的形势下,与西方的先进方法技术多融并济。基于有机自然观的共同背景,中国传统园林具有“理一分殊”的生态智慧,“理一分殊”哲理的传统智慧具备历久弥新的价值,为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提供了价值观、哲理基础和方法论指导。从设计哲理与思维方法的智慧、与自然分形同构的智慧、空间布局、审美、适宜性的生态智慧等方面,结合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理法和实践,并以西方分形理论的技术方法印证部分相关性,初步探索中国传统园林中需要关注和传承发展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19.
高层建筑涉及诸多的学科和专业领域,具有复杂、跨专业的体系,并具有显著的社会性特征。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为培养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有必要将工程哲学思想引入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将工程系统观、工程社会观和工程伦理观等思想和理念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以全局、系统的方式和观点思考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并在社会层面上处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蔡瑞定 《华中建筑》2014,(11):15-18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城市综合症,致使多数城市已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该文从"城市病"的现象反思基于西方文化思想背景的当代城市规划设计弊端和症结,质疑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方法的普适性;通过追溯城市文化的本源,分析比较东西方哲学思维差异,建立了城市本质的新认识——城市生命体,由此形成城市生命体的概念基础;通过东方文化哲学和中医学的视角导入,重新认识城市生命现象;借鉴中医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形成了异于西方思维的认知转变,并引发关于健康城市设计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上新的思维模式思考,进而为构建中国式的本土化健康城市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