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研究了卷烟纸助剂pH值对卷烟烟气pH值、CO、总粒相物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卷烟纸助剂溶液pH值的升高,烟气pH值升高,卷烟主流烟气中的CO及TPM含量随之降低,卷烟纸助剂溶液pH值对卷烟感官质量也有影响,溶液显中性对卷烟抽吸品质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卷烟纸特性对卷烟燃烧及主流烟气中CO释放量的影响,采用不同特性(透气度、定量、助燃剂含量)的卷烟纸卷制卷烟,测定卷烟燃烧温度和主流烟气中的CO释放量,并分析主流烟气中CO释放量与温度积分和最高抽吸温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主流烟气CO释放量与温度积分显著相关,与卷烟最高抽吸温度有一定相关或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烟丝添加剂对卷烟燃烧温度和烟气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开发的微小测温热电偶装置,对添加各种钾盐的卷烟的最高燃烧温度进行了测量,并对相应的卷烟的烟气成分进行了检测。研究发现,多种烟丝添加剂的加入都可以降低卷烟的最高燃烧温度,其中乙酸钾的效果最好,而且可以大幅度减少烟气中氰化氢、氨、苯酚、巴豆醛、NNK和一氧化碳等六种成分的释放量。另外,利用TG-DTA方法对添加钾盐的烟丝在空气气氛中的燃烧和氮气气氛中的裂解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钾盐对烟丝燃烧状态的作用机理。同时,重点讨论了钾盐的添加对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CO释放量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4.
丁丽婷  王笛  张瑞  牟定荣 《云南化工》2010,37(6):10-12,15
采用热电偶测温装置考察了低引燃倾向(LIP)卷烟阴燃和连续抽吸时燃烧锥温度的变化,探讨了燃烧温度变化对主流烟气中CO、焦油和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阴燃还是连续抽吸时,LIP卷烟和对照卷烟的最高温度没有差别,但燃烧到阻燃带时,LIP卷烟燃烧锥温度明显降低,原纸透气度大于80CU时,对燃烧温度的影响不大,该规律对烤烟和混合烟都适用;随着燃烧温度降低,LIP卷烟主流烟气中CO、焦油和烟碱释放量都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5.
卷烟主侧流烟气中烟草生物碱的快速测定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卷烟主测流烟气中生物碱的快速测定方法 ,并应用于多个牌号卷烟烟气的分析比较。该方法将卷烟主侧流烟气收集处理后 ,应用固相微萃取 (SPME)富集并结合GC/MS进样测定其中生物碱的含量 ,具有快速、灵敏、高效、所需样品量少的特点。所得数据对卷烟主侧流烟气成分及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卷烟纸配方,研究分析碳酸钙形态、粒径大小和含量对卷烟抽吸温度及烟气常规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1)卷烟纸碳酸钙形态、粒径大小对卷烟抽吸温度有一定影响,卷烟纸碳酸钙含量对卷烟抽吸温度无影响;使用液态或粒径小的碳酸钙,其卷烟抽吸温度较低。2)卷烟纸碳酸钙形态、粒径大小对烟气水分有一定影响;卷烟纸碳酸钙含量较高时,烟气常规成分释放量有所降低。3)卷烟抽吸温度与烟气焦油、CO释放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云产卷烟卷烟纸规格对烟气常规指标影响的差异,研究了卷烟纸助燃剂用量、助燃剂钾钠离子比单因素变化的影响规律。检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卷烟纸助燃剂用量对烟气常规指标的整体影响较为显著;助燃剂钾钠比例对烟气常规指标的影响较大。在同一基准条件下,分析比较了云产卷烟卷烟纸参数对烟气常规指标的影响,对卷烟纸生产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碳(CO)是卷烟主流烟气中的有害物质之一,降低烟气中的CO对提高卷烟安全性至关重要。卷烟使用的滤嘴、烟丝(烟草薄片)和卷烟纸是影响卷烟主流烟气中CO的释放量的三个决定性因素。文章即从这三个方面介绍当前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一氧化碳的研究进展,并就此做了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高硫煤的高温燃烧特性,采用Ca(OH)2作为主固硫剂,镁助剂、锰助剂、铁助剂和钠助剂为固硫助剂,选用全硫含量为4.04%的攀枝花高硫煤为研究对象,在最佳钙硫物质的量比为1.7的条件下,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X射线荧光分析仪(XRF)对固硫灰渣进行表征,揭示固硫产物的生成机理,进而得出固硫灰渣与固硫率的关系,采用热重分析法对煤样的燃烧特性和反应动力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固硫率与固硫灰渣中SO3含量呈正相关,与Ca/S物质的量比呈负相关。添加剂的加入使煤样的燃点略有提高,燃烧由一段燃烧变成两段燃烧,煤样燃烬时间缩短。通过对煤样低温段和高温段的动力学分析发现,燃烧速率随平均表观活化能的增大而增大,添加剂的加入使煤样的整体燃烧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0.
气体燃料具有易于点火、燃烧迅速、燃烧完全等特点,且氮、硫、灰分低,因此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相对较少,属于较清洁的燃料,且国家燃气补贴政策的实施,使气体燃料燃烧近年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更加严格,控制气体燃料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至关重要。笔者介绍了不同种类NOx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基于NOx的产生机理提出控制措施,分析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燃气燃烧技术的低氮原理及应用现状,最后提出燃气燃烧器应用的展望。燃气燃烧过程中主要以热力型NOx及快速型NOx为主,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是影响NOx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燃烧温度高于1 500℃时,热力型NOx呈指数型增长,温度是影响NOx生成的最重要因素。根据NOx产生机理,低NOx燃烧技术的实质是降低最高燃烧温度,控制燃烧区燃料浓度以及氧浓度,缩短烟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破坏NOx生成的最佳条件,最终抑制NOx的生成。低NOx燃烧技术一定程度降低了NOx的生成,但又会破坏整个燃烧进程,对燃烧和放热过程造成不利影响,降低了燃烧效率和传热效率,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燃烧技术,同时可将不同燃烧技术相结合起到稳燃、低氮的效果。应用较广泛的燃气燃烧技术主要是阶段型燃烧技术、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无焰燃烧技术等,其中催化燃烧技术发展前景较好,目前已应用于多个领域,其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寿命问题是限制其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Sidestream cigarette smoke generated using an automatic smoking machine (SEM-II) and Kentucky 2R1 reference cigarettes was analyzed for particle generation rate and size distribution. Part of the sidestream smoke was sampled with an Andersen Cascade Impactor, following dilution with about 29 to 54 liters/min of laboratory air. The remaining sidestream smoke was further diluted 1,000-fold with vapor phase from filtered sidestream smoke before analysis with an Electrical Aerosol Analyzer and Condensation Nuclei Counter. The smoking parameters of primary dilution ratio and puff pressure were varied in the experiments. The number median diameter of sidestream cigarette smoke was about 0.10 μm, and the mass median diameter was typically 0.16 μm, about half the size of fresh mainstream smoke. Additionally,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sidestream smoke was significantly broader than that of mainstream smoke. The particle generation rate of sidestream smoke depended on smoking conditions and varied from 1.4 × 109 to 3.9 × 109 particles/s. The equivalent total particulate matter of sidestream smoke based on the Electrical Aerosol Analyzer measurements varied from 1.3 to 2.3 mg/cigarette, whereas it was 6.0 to 9.6 mg/cigarette based on the Andersen Cascade determinations. Reasons for these differences are not definitive at this time.  相似文献   

12.
简要综述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及其特点,重点介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在卷烟主流烟气和卷烟侧流烟气中痕量或超痕量有害元素分析上的应用,并展望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卷烟烟气分析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简要综述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及其特点,重点介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在烟草及卷烟烟丝、卷烟主侧流烟气和烟用辅料中有害元素、痕量或超痕量重金属分析上的应用,并展望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在烟草化学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低分子醛酮化合物的含量和研究X型分子筛在卷烟减害中的应用,将13X型分子筛添加到卷烟嘴棒中,分析其对主流烟气中八种低分子醛酮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3X分子筛对低分子醛酮有明显的脱除作用。通过进一步研究13X分子筛对烟气中苯酚和苯并(α)芘的吸附作用,揭示了13X分子筛对低分子醛酮的选择性吸附与其因表面静电引力优先吸附极性物质的特性以及低分子醛酮的低熔沸点密切相关。烟气三项指标分析表明,13X分子筛对烟气中的焦油和烟碱含量影响不大,这有利于保持卷烟的香气。  相似文献   

15.
《云南化工》2020,(2):1-4
为了掌握卷烟爆珠质量检测研究现状,从卷烟爆珠安全性指标质量检测、理化指标品质稳定性检测以及对烟气成分影响相关检测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未来卷烟爆珠质量检测研究方向。结果表明:1)卷烟爆珠安全性指标质量检测涉及主动添加的着色剂和非主动添加的溶剂残留、增塑剂等的检测,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液相色谱法(HPLC)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2)卷烟爆珠品质稳定性主要考察产品物理、化学稳定性,通过检测分析技术与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3)卷烟爆珠对烟气成分影响的研究集中于爆珠中致香成分的迁移率分析、以及对烟气常规组分的作用两个方面,通过分析卷烟爆珠对烟气成分的影响可以用于评价卷烟爆珠对卷烟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茜  向能军  王乃定 《化学世界》2011,52(7):401-403,392
采用吸烟机捕集卷烟抽吸过程中的主流烟气,用GC-MS分析了有添加剂的和空白卷烟的主流烟气中的挥发性成分,为香叶醇在卷烟中的致香作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准确评价了香料单体香叶醇在卷烟燃吸中对卷烟气的影响,了解其对卷烟的加香效果,为其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卷烟及卷烟主流烟气中重金属元素铬(Cr)、镍(Ni)、砷(As)、硒(Se)、镉(Cd)和铅(Pb)含量,计算重金属元素在主流烟气中的迁移率,结果表明,卷烟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卷烟烟丝,基本未迁移到卷烟主流烟气气相中,仅有一部分迁移到卷烟主流烟气粒相中,且迁移率均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主流烟气对小鼠血清中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rnin,Alb)和球蛋白(Globulin,Glo)含量以及白/球比值(A/G)的影响,本实验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暴露在主流烟气中染毒1~4周雄性小鼠血清中TP和Alb的含量。结果说明,主流烟气对小鼠血清中TP、Alb和Glo含量以及白/球有显著性影响;小鼠在主流烟气中暴露染毒四周后肝脏功能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