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读《园冶》     
《园冶》是我国十七世纪时杰出的造园学家计成的不朽著作。书成于明末崇祯七年(1634),迄今已三百多年。计成善书画,特别对造园有深刻的研究。《园冶》分三卷共十篇,从总体到个体,从设计到施工,从结构构架到细部装饰,其内容极为详尽。它所阐述的造园理论与具体经验不仅对研究古典园林非常重要,就是对于今天的实践,也有参考价值。 构园无格 体宜因借 计成说:“构园无格”。为什么造园没有一定的格式和成法呢?他的朋友郑元勋在《园冶》题词中说得好,造园之所以无成法,是因为“地与人俱有异宜”。也就是说,造园因人的经济地位不同,生活方式和  相似文献   

2.
梁郭睦 《中国园林》1998,14(1):15-16
《园冶全释》商榷梁敦睦重庆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400039)关键词园冶商榷中图分类号TU-098.4《园冶全释》是张家骥先生根据曹汛先生的《〈园治注释〉疑义举析》对陈植先生所著《园冶注释》所做的全面梳理后的成果,为读者研究《园冶》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实...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园林》2016年第10期《影园考》127页表2:计成造园时间表中有崇祯五至八年(1632—1635年)计成为阮大铖改建怀宁石巢园的记载。我对此存有疑问。计成是否为阮大铖建造过园林,在《园冶》里没有提起(表2中其他3个园在《园冶》中都有记载)。这个问题牵涉到计成与阮大铖的来往关系以及对计成身份的评价,应慎重考证。曹汛先生在《计成研究——为纪念计成诞生四百周年而作》(1982年12月《建筑师》第3  相似文献   

4.
襄阳城南,有一处曾是仙境般的古代园林,在中国造园史上,在海内外,都曾有过相当重要的影响,它就是历代文豪武将常去游历、著名园林学家计成在其名著《园冶》中奉为典范的私家园林鼻祖——习家池。明代计成在《园冶》中论述郊野园林的择地、构筑和意境时说:“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  相似文献   

5.
顾孟潮 《重庆建筑》2012,11(5):56-57
<正>明末崇祯四年(1631年),集诗人、画家与园林设计师于一身的计成,完成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园林学理论专著《园冶》。今年是《园冶》问世380年。为了加深对这部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经典著作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理解,我在研读《园冶》原著的同时,又先后研读了与《园冶》有关的其他专著,如《园冶注释》(陈植著)、  相似文献   

6.
《园林》2000,(4)
明代著名造园学家计成所著的《园冶》,可以说是我国古代造园著述中理论最完整、最有价值的一部著作。读这部著作,对当今园林设计、环境绿化,都是很有意义的。如果说,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园林和绿化环境,应当多借鉴我国传统的造园理论。读《园冶·相地篇》得益甚多,在此写出来,与读者共琢。“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  相似文献   

7.
梁敦睦 《中国园林》1999,15(1):29-31
本文就“屋宇”、“列架”、“装折”、“拦杆”、“墙恒”、“铺地”之注释与《园冶全释》作者张家骥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8.
以《园冶》为研究主体,首先从中国古典园林花木造园的基本思想、相地择木、景因木显、花木续景、情景交融五个方面,分别研究了《园冶》一书中植物搭配的基本原则、思想与运用。而后以扬州影园为案例,具体分析了计成在实际园林中运用的植物配置理念,同时在影园的一花一木的种植中印证《园冶》中提及的植物造景手法,最后概述了其哲学思想和造园技艺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梁敦睦 《中国园林》1999,15(3):67-69
本文就《掇山》、《选石》、《借景》、《自识》的注解与《园冶全释》作者张家骥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园林述要》是一部可以传世之作,堪称《园冶》“现代版续编”。它传承、发扬和发展了以《园冶》和计成、李渔等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学理论和实践的精华。《岭南庭园》展示和剖析了作为私家园林范例的岭南庭园设计手法上的固有特征,有着长久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沈福煦 《园林》2001,(8):10-11
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说到:“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意为梧桐遍地,林木葱郁;庭中植大槐,使夏日之庭院产生阴影;沿堤植柳,绕屋种梅。宅舍旁有竹林,前有流水,对岸则有青翠的山屏。这些由人所作的园景,如同理想的自然景观。这就是构园的最根本的准则。人作之园,贵在自然,从根本上说,这就是人的本性之需求,所以园之  相似文献   

12.
扬州影园是明郑元勋先生利用十多年时间筹划而筑,园有“柳影、山影、水影”之立意。后期,著名的造园家计成先生,深化了设计并指挥施工了园林工程,利用八个多月的时间告竣,使《园冶》所述的造园经典理论得到了体现,扬州影园成为清代扬州园林的经典范例,这也是与他人研究成果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3.
造园首在选址。选址得当,可以事半功倍。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地址要好,清洁卫生,有丘有壑,草地和树林相间”。避暑山庄之所以能够在造园史上独树一帜,选址得当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避暑山庄当时所以选择这块地方建造宫苑,除政治上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成就,已得到世人的公认,造园家相地择址的匠心,也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影园始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位于扬州城西南护城河中长屿上(今荷花池公园内)。园面积不过数亩,因以山影、水影、柳影之景为胜,故名影园。园未有而名先有。郑元勋和好友计成协力完成了此园的设计与兴造,此时恰值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造园学专书《园冶》完成。本文据郑氏《影园自记》《园冶》及其他文献,研究影园之格局、空间与景物组成,知影园建筑疏朗,因水势营地势、立亭榭、植花木,是晚明时期颇具代表性之山水园。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1月23日,纪念计成诞辰4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筹委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英、法、日及澳大利亚等海内外众多专家欢聚一堂,就《园冶》理论及其现代意义为主题进行交流。《〈园冶〉论丛》将有关的会议论文及近年在《中国园林》等杂志上发表的相关《园冶》研究论文集合成册,全书371页,55  相似文献   

16.
考察计成及同时期相关观念中,造园理水的重要 性。辨析“理水”及《园冶》语境下“掇山”概念后,梳 理相关论述,明确《园冶》理水内容并不完全涵括于《掇 山》。在计成的实践构思中,山、水具有贯穿造园流程的环 境背景、设计前提及造园要素3层意义。反映在《园冶》文 本中,理山、理水的内容与造园流程和要素的论述结合分布 于全书,而《掇山》主要论述要素化的山、水,形成独特的 山、水论述框架。为《园冶》理论研究及园林创作实践的 山、水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被《园冶》作者计成称为“园林之最要者的”“借景”则是最能体现中国人习惯、生活,即追求“诗意栖居”的华夏意匠。孟氏六边形借景理法是借鉴古今园林经验创制的借景理法新篇,它源于《园冶》又高于《园冶》。作者从理法由来、理法创新、设计思维、环境艺术4个角度论述孟氏借景理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指出它将促进园林设计理论和实践水平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8.
尧云 《华中建筑》2014,(2):141-144
计成及其《园冶》的造园思想如何形成、以及与同期其他造园流派间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关注点。该文以淞沪造园大师张南阳、张南垣与计成的园林理念与造园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娄东-淞沪语境中比较解读计成及其《园冶》造园思想的源流,特别关注其与娄东-淞沪造园大师的脉络关系,揭示娄东——淞沪造园意匠作为《园冶》成书重要源头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园冶》由明末造园家计成所著,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二者在我国园林史上均占有独特的地位。对《园冶》中兴造论、相地、屋宇、掇山、选石、借景等篇章中相关造园论述,结合避暑山庄的营建,分析了二者在造园思想和技法上的共通性。并对《园冶》的作者计成以及避暑山庄的缔造者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个人文化素养和造园成就等方面进行比较,阐释鸿篇巨著《园冶》和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的产生渊源。  相似文献   

20.
梁洁 《建筑学报》2024,(2):112-116
针对理水这一中国古典园林重要技法,首先使用《园冶》多个版本考订文字,取得计成意欲表达的原文及以曹汛为代表的20世纪研究者赋予的理解;其次从地形学的角度剖析《园冶》中的相关论述,并结合西汉至今的若干造园案例,深入阐释何为“凿渠”“理涧”“古法”“深意”等;最后,剖析这种分歧所反映的理水技法及审美变迁,并由此反思今天的古典园林水景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