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氧化·疾病·抗氧化(XV)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4.7 维生素C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C有四种异构体,包括L-抗坏血酸、D-抗坏血酸、L-异抗坏血酸和D-异抗坏血酸,习惯上仅将L-抗坏血酸(AsA)称作V_C,因除D-异抗坏血酸有约1/20L-抗坏血酸所具有抗坏血病生理功效外,另两种均无活性。但在抗氧化性能方面,上述四种性能相同,故D-异抗坏血酸因生产成本低等因素而成为在食品中有用抗氧化剂。V_C是一种抗坏血病因子,因人、猿和豚鼠等难以在体内合成而列为必须微量营养素。  相似文献   

2.
严梅荣 《食品科学》2007,28(12):62-65
本实验以葵花籽油为原料制备共轭亚油酸,以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棕榈酸和月桂酸为原料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L-抗坏血酸月桂酸酯和D-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并研究上述酯对于共轭亚油酸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添加0.02%、0.04%和0.08%的上述酯对于CLA具有明显且相似的的抗氧化作用,它们可以作为商品CLA的良好、安全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是一个羟基羧酸的内酯,具烯二醇结构(图1),有较强的还原性。维生素C有四种异构体:D-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和L-脱氢抗坏血酸。其中以L-抗坏血酸生物活性最高。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分子式:C6H806;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以反相高压液相色谱测定食品中L-抗坏血酸和D-异抗坏血酸的方法。样品经捣碎、超声波振荡、离心、过滤后,在ODSC-18 4.6×250mm反相柱中,用0.001mol/l正辛胺及0.02mol/l醋酸铵(pH5.4),水溶液作为流动相,经分离后在波长265nm下检测定量,食品中含5μg/g的L-广抗坏血酸及g-5ug/gD-异抗坏血酸可被完全分离并定量测定。L-抗坏血酸及D-异抗坏血酸回收率分别为99.9%和98.7%,变异系数分别为1.78和4.44%。  相似文献   

5.
为了得到色泽良好、含油率低的杏鲍菇脆片产品,研究了麦芽糊精、柠檬酸、L-半胱氨酸、D-异抗坏血酸、氯化钠和蔗糖等浸渍液,梯度浓度条件下对杏鲍菇脆片品质的影响和各浸渍液协同作用对杏鲍菇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麦芽糊精对杏鲍菇的色差值、含油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形物含量有显著影响;柠檬酸、L-半胱氨酸和D-异抗坏血酸对杏鲍菇的色差值有显著影响;氯化钠和蔗糖对杏鲍菇的品质影响不显著。最佳浸渍条件为麦芽糊精浓度30.67%、柠檬酸0.59%、L-半胱氨酸0.18%、D-抗坏血酸0.11%。  相似文献   

6.
D-异抗坏血酸钠间接发酵中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是一种使用范围广泛的食品抗氧剂。间接发酵法生产D-异抗坏血酸(或钠盐)时,先由细菌发酵D-葡萄糖,产生2-酮基-D-葡萄糖酸(或钙盐),将此作为前体,经化学转化成D-异抗坏血酸(或钠盐).中试时,化学转让所用前体为2-酮基-D-葡萄糖酸钙,化学转化产物为D-异抗坏血酸钠盐.本文主要报道用间接发酵法生产D-异抗坏血酸钠中型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赤藻糖酸(Erythorbic Acid),又名D—阿拉伯抗坏血酸(D—Araboascorbic Acid),异抗坏血酸(lsoascorbic Acid),是L-抗坏血酸〔维生素丙(LAscorbic Acid)〕的光学异构体。它们的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食品中同时测定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含量的高压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 用乙腈?0.1%磷酸水溶液(90∶10, v/v)作流动相和提取液, 以Venusil HILIC色谱柱(250 mm?4.6 mm, 5 ?m, 100 ?)分离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结果 抗坏血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6.61%, 异抗坏血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6.53%,异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35 ?g/mL和0.42 ?g/mL。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精密度高, 适用于食品中抗坏血酸与异抗坏血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D-异抗坏血酸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异抗坏血酸是维生素C的一种光学异构体,主要用于食品的抗氧保鲜。本文介绍了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国内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0.
D-异抗坏血酸产生菌1505,是以产黄青霉5115为出发菌株,经EMS和~(50)Coγ-射线处理选育的。 在适宜的条件下,摇瓶中产生D-异抗坏血酸平均为40mg/ml,最高达46.4mg/ml。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 异抗坏血酸(Isoascorbic Acid),又名赤藻糖酸(Erythorbic Acid),是L-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光学异构体。在国外,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主要用于肉类、水果罐头、酒类、饮料及蔬菜等食品工业作抗氧剂。在医学工业中,尽管它的抗坏血病的作用仅是维生素C的1/(20),但对降血压、利尿、纤维糖原生成、色素排泄及解毒等作用几乎与维生素C具有同等效果。  相似文献   

12.
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它具有酸性和强还原性。为高度水溶性维生素。此性质归因于其内酯环中与羧基共轭的烯醇式结构。共有四种结构体。天然的抗坏血酸是L-型。其异构体D-型抗坏血酸的生物活性大约是L-型的10%。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酶法合成的D-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IP)在模拟体系和食用油中的抗氧化能力,并和常用抗氧化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IP的抗氧化能力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与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叔丁基对甲氧酚(BHA)及叔丁基对甲苯酚(BHT)相比,IP具有更强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但清除超氧阴离子及DPPH·自由基方面,略低于TBHQ;在油脂加速氧化实验中,IP能够显著抑制大豆油和菜籽油的氧化酸败。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植酸及其复配添加剂对面条品质的影响,通过面条白度和感官评价对面条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抑制面条褐变效果最佳的一组是抗坏血酸0.05%,异抗坏血酸0.07%,植酸0.07%;对感官评分影响较大的一组是抗坏血酸0.07%,异抗坏血酸0.05%,植酸0.07%。本研究为抗氧化剂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D-异抗坏血酸作为一种优良的食品添加剂,在生产加工方面特别是食品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D-异抗坏血酸生产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6.
亚硝、Vc和异VcNa对蒸煮腌肉色光照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冯伟 《肉类研究》2002,(4):28-30
本文对不同厂家、不同贮存条件的亚硝酸钠形成蒸煮腌肉色的L、a、b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所用亚硝酸钠虽然贮存不当,但仍能有效发色;对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钠助发色形成的蒸煮腌肉色分别光照不同时间,进行颜色分析,结果表明L-抗坏血酸、D-异抗坏血酸钠均有稳定蒸煮腌肉色的作用,且彼此之间无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L-抗坏血酸的生产技术——蔡德文,福建糖业,1993(2),30~53L-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近来已广泛用作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等。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包括:L-抗坏血酸的物化性质、产品质量标准、在生物机体中的代谢生理功能和用途、生产方法与原理,生产L-抗坏协酸的原料,两步发酵法生产L-抗坏血酸所采用的苗种,工艺流程、工艺技术叙述,以D-葡萄糖为原料制得L-抗坏血酸产品的总得率估计,经济效益估计干冰—二氧化碳的开发利用——林善民,福建糖业,1993(2),53~55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用途广泛…  相似文献   

18.
以小规格蟹的蟹肉为原料,研究了风味蟹肉软罐头制备过程中的护色工艺优化.以L*值、b*值及相对褐变程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4种护色剂(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抗坏血酸和植酸)的浓度、护色时间对风味蟹肉高温灭菌后色泽的影响.最终得到风味蟹肉的最佳护色工艺为:0.4%柠檬酸和0.2%D-异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19.
D—异抗坏血酸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一异抗坏血酸(D-isoacscorbic acid),又名赤藻糖酸(crythorbic acid)或称D一阿拉伯抗坏血酸(D-araboascorbic),(以下简称异Vc)。异VC是L-抗坏血酸(下简称Vc)的一种旋光异构体。异Vc在体内的吸收、代谢和蓄积能力均较Vc为弱,如在抗血病方面的功能仅相当于Vc的二十分之一。但在降压、利尿、解毒诸方面的功能几乎与Vc的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保鲜剂复合处理对鲜切芒果的活性氧代谢、细胞膜透性和褐变的影响,本实验以金煌芒为材料,用0.5 g/100 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disodium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ate,EDTA-2Na)+1.0 g/100 mL柠檬酸+1.0 g/100 mL异抗坏血酸、1.0 g/100 mL柠檬酸+1.0 g/100 mL异抗坏血酸、0.5 g/100 mL氯化钙+1.0 g/100 mL柠檬酸+1.0 g/100 mL异抗坏血酸3种方式处理鲜切芒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处理都能抑制鲜切芒果细胞膜透性增加,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抑制多酚氧化酶活力,在贮藏后期降低过氧化物酶的活力,从而降低褐变指数,保持较高的抗坏血酸含量,但对总酚、类黄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柠檬酸+异抗坏血酸+EDTA-2Na和柠檬酸+异抗坏血酸+氯化钙在抑制细胞膜透性增加、保持CAT活力和降低O2-·产生速率方面的效果优于柠檬酸+异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