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几种新型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说明在我国开发应用新油源的重要性,主要对松籽油、元宝枫油、西红柿籽油、翅果油、红椒籽油、葡萄籽油、秋葵籽油和核桃油等的脂肪酸组成及作为食用油的特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在2 450 MHz、560 W的微波条件下,分别对沙棘籽、沙棘果肉和沙棘全果进行0~5 min预处理,研究微波不同时间对溶剂法所提沙棘籽油、沙棘果油及沙棘全果油的得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能提高沙棘籽油、沙棘果油和沙棘全果油的得率,最高增加比例分别为9.49%、28.35%、18.21%;随着微波时间的延长,沙棘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沙棘果油和沙棘全果油则相反;3种油中植物甾醇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沙棘籽油总酚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沙棘果油和沙棘全果油则呈上升趋势;微波也会导致过氧化值和酸价的升高,而微波预处理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不大。由此可见,合适的微波预处理时间能同时提高沙棘籽油、沙棘果油和沙棘全果油得率及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3.
几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4.7μL/L的剂量下,测试了八角茴香油、高良姜油、臭椿油、留兰香油、艾蒿油、黄樟油、薄荷油、山苍子油、辣椒油、石菖蒲油、肉豆蔻油、姜黄油、广藿香油、香茅油和芥菜油等15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成虫的熏蒸活性,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油、高良姜油、臭椿油、留兰香油、艾蒿油和黄樟油等6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具有熏蒸活性,其中八角茴香油和高良姜油的效果较好.八角茴香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当熏蒸处理24、48、72 h时,其LC50值分别为14.39、7.44、7.03μL/L.高良姜油的测定结果表明,在24、48、72 h的熏蒸处理条件下,LC50值分别为25.48、17.93、15.79μL/L.  相似文献   

4.
肉桂油的成分分析与精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祝钧  周磊  王彦斌 《食品科学》2005,26(9):439-441
本文对肉桂油的提取、化学成分和主要用途作了简要的介绍。用气相色谱对东兴桂油、西江春桂油和西江秋叶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对主要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比对。通过氮气保护下的减压蒸馏(或减压分馏)对肉桂油的精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不同光照条件、包装材料对亚麻籽油贮藏过程中过氧化值、酸价的影响,研究自然条件下亚麻籽油的保质期。结果表明:光照对亚麻籽油的贮藏性能有一定影响,避光有利于亚麻籽油的贮藏稳定性,散射和直射条件下对亚麻籽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差别不大;对比PET瓶、透明玻璃瓶、棕色玻璃瓶、马口铁瓶不同包装材料贮藏亚麻籽油,玻璃瓶对亚麻籽油的贮藏性能优于马口铁瓶,马口铁瓶优于PET瓶,棕色玻璃瓶较透明玻璃瓶对亚麻籽油的贮藏稳定性有较大提升,棕色玻璃瓶储藏的亚麻籽油保质期可以达到18个月。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杨梅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以杨梅籽油的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温度、光照、抗氧化剂、金属离子对杨梅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梅籽油中主要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顺-13,16-二十二碳二烯酸等7种脂肪酸成分;在40℃以下的温度条件下,杨梅籽油具有良好的储藏稳定性,但随着储藏温度升高,杨梅籽油的氧化速度明显加快;自然光和日光灯照射对杨梅籽油的氧化反应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抗氧化剂BHT、BHA、TBHQ和PG对杨梅籽油的氧化反应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TBHQ和PG效果比较明显;Fe2+、Cu2+等金属离子可以显著性加速杨梅籽油的氧化,Cu2+对杨梅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大于Fe2+。  相似文献   

7.
瓜蒌子油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极容易氧化.温度、时间、光线(可见光、紫外线等)的变化均能影响瓜蒌子油的自动氧化.高温和紫外线辐射均可加快瓜蒌子油的氧化速率,产生醛、酸等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使瓜蒌子油失去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研究光线、温度、紫外线以及储存时间等因素对瓜蒌子油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瓜蒌子油的氧化均有显著影响,大大加快瓜蒌子油的氧化速度.其中高温和紫外线对瓜蒌子油的氧化作用都比较强,因此,较低温度储藏是降低瓜蒌子油氧化速率和延长贮藏时间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纤维吸油毡吸油量低的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砜(PSF)和聚乳酸(PLA)多孔超细纤维膜以提高纤维吸油材料的吸油量。研究了纤维形态结构、纤维膜孔隙结构及亲油疏水性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吸附性能和保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SF和PLA多孔超细纤维膜具有优良的亲油疏水性,纤维直径、纤维膜孔径和孔隙率、亲油疏水性以及吸油后纤维膜体积膨胀程度对其吸油量起主要作用,而纤维表面2~60nm 的介孔对提高吸油量没有明显作用,高孔隙率和贯通孔结构不利于保油;吸油1 h后,PLA纤维膜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吸油量分别为50.1、34.6g/g,PSF纤维膜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吸油量分别为147.8、131.3 g/g;保油1 h后,PLA纤维膜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保油量分别减少了42.04%和53.69%,PSF纤维膜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保油量分别减少了62.17%和50.61%。  相似文献   

9.
保健植物油脂对人体具有较好营养补充,它也具有独特的食品风味。本项目对葡萄籽油的添加改善月见草油、紫苏油、亚麻籽油等保健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籽油的OSI值较大,保留时间(货架储存期)长,而月见草油、紫苏油、亚麻籽油等氧化稳定性不是很好,通过添加复配氧化剂(0.02%BHT+0.02%VE+0.02%VC)和葡萄籽油对比,找出通过添加葡萄籽油,进而延长油脂的保质期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比分析废旧纺织纤维的吸油性能,进而为废旧纤维在吸油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选用废旧棉、亚麻、羊毛、丙纶为原料,测试吸油倍率、保油率,研究吸附时间、含油废水温度、废水含油量对纤维吸油倍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的形态结构对吸油能力影响大,4种废旧纤维中亚麻的吸油倍率最高,保油率最低;丙纶的吸油倍率最低,保油率最高;棉和羊毛的吸油倍率和保油率均居中。羊毛的吸油速率最快,吸附10 min达到吸油饱和,棉、亚麻、丙纶的吸附饱和时间为20 min。含油废水温度越低越利于纤维对油液的吸附,亚麻、棉和羊毛适合吸附含油量小于200 m L/L的含油废水,丙纶适合吸附小于100 m L/L的含油废水。  相似文献   

11.
葡萄籽油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文章概述了近年来对葡萄籽油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提取工艺以及葡萄籽油产品的开发现状,并对我国今后葡萄籽油市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和毛油是纺纱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助剂。毛纺工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黏皮板、绕罗拉、断头率高、条干不匀、纱线颜色发污等现象。为了使工厂更好使用油剂,对纺纱过程中使用和毛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原材料干净程度及油脂含量对和毛油使用的影响,染色后处理添加柔软剂和平滑剂对和毛油使用的影响,水质对和毛油使用的影响,操作者对和毛油使用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得出,在使用和毛油时原材料一定要洗干净,染色后尽量不添加或少添加柔软剂和平滑剂,采用软水配置和毛油水溶液等措施,对毛纺企业正确使用和毛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大圆机编织过程中油的作用,详细阐述油针和油点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及相应的解决办法,从整体上对油针、油点的控制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11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颖 《中国油脂》2020,45(10):52-56
对4种新资源食品油、2种高端食用油和5种普通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以评价不同类型植物油的质量。采用气-质联用色谱法测定了11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应用DPPH、ABTS、FRAP法对不同植物油的全油以及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新资源食品油(茶叶籽油除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大于65%,其中α-亚麻酸高达38%以上,而普通植物油以及牛油果油和橄榄油中α-亚麻酸含量仅有0.11%~8.67%; 11种植物油对DPPH·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杜仲籽油美藤果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牡丹籽油菜籽油橄榄油牛油果油花生油茶叶籽油;对ABTS+·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橄榄油菜籽油杜仲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美藤果油花生油牛油果油茶叶籽油牡丹籽油葵花籽油;对FRAP Fe3+-TPTZ还原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杜仲籽油美藤果油菜籽油橄榄油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牡丹籽油葵花籽油牛油果油茶叶籽油。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新资源食品油有较大优势,DPPH、ABTS、FRAP 3种方法所得的每种植物油的抗氧化活性不同,但杜仲籽油、美藤果油、菜籽油和玉米油在3种方法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王静 《中国油脂》2021,46(2):67-71
分别以獾、貂、貉皮下脂肪为原料,提取獾油、貂油、貉油。用气质联用仪分析了獾油、貂油、貉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分别对其进行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采用倾注法测定了獾油、貂油、貉油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性能。结果表明:獾油、貂油、貉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均为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76.296%、76.515%、78.908%;獾油、貂油、貉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315、0.074、0.081 g/m L,即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貂油略优于貉油,明显优于獾油;獾油、貂油、貉油对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特种植物油脂对人体具有较好营养补充功效,也具有独特的食品风味。本项目对葡萄籽油的添加研究,改善了月见草油、紫苏油、亚麻籽油等特种植物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葡萄籽油的OSI值较大,保留时间(货架储存期)长,而月见草油、紫苏油、亚麻籽油等氧化稳定性不是很好,通过添加复配氧化剂(0. 02%BHT+0. 02%VE+0. 02%VC)和葡萄籽油对比,找出通过添加4%葡萄籽油,进而延长特种植物油脂的保质期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植物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气相熏蒸法研究了松针油、香茅油、依兰油、康酿克油、山苍子油、莪术油、鼠尾草油、沉香木油、艾叶油、迷迭香油十种植物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气相抗菌活性,通过测定各种植物精油的最低抑菌浓度比较其抗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山苍子精油和香茅精油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低抑菌浓度均为250 μL/L;鼠尾草油和依兰油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500 μL/L;艾叶油、莪术油和迷迭香油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000 μL/L;松针油、康酿克油和沉香木油未表现明显抗菌活性。山苍子油和香茅油以2:3和3:2进行复配时表现出显著协同增效效果,复配物空间体积浓度为100 μL/L时就能完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不同溶剂对复配精油抗菌活性有所影响,以冰乙酸为溶剂抗菌效果最好,乙醇其次,甘油和丙二醇稍差。  相似文献   

18.
为选择适宜的油莎豆破碎设备,探究了脱皮前后油莎豆剪切力学特性变化。以油莎豆为试验原料,利用物性分析仪,在初步考察脱皮对油莎豆剪切特性影响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水分含量、加载速率、加载方位和粒径等级对未脱皮和脱皮油莎豆破坏力、硬度和破坏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皮对油莎豆的剪切特性存在影响;水分含量、加载速率、加载方位和粒径等级均对未脱皮和脱皮油莎豆的破坏力、硬度和破坏能具有显著影响。未脱皮和脱皮油莎豆的破坏力、硬度和破坏能随油莎豆水分含量增大以及粒径的减小而降低,随加载速率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加载速率为0.3 mm/s时获得较大值。在抗剪切能力上脱皮油莎豆X轴最大,Z轴次之,Y轴最小,未脱皮油莎豆Z轴最大,X轴次之,Y轴最小。此外,在相同的剪切条件下,脱皮油莎豆的破坏力、硬度和破坏能均远低于未脱皮油莎豆的。研究结果可为油莎豆加工机械改进和工艺条件制订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择还原力、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金属螯合能力三个指标,评价了酱油生产中头油、二油和三油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头油、二油和三油的基本组分和肽分子量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油和三油的抗氧化能力相比于头油下降的幅度比氨基酸态氮下降的幅度小,尤其是金属螯合能力下降的幅度最小;头油、二油和三油的肽分子量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氨基酸态氮水平下,二油和头油中肽含量相当,三油中肽含量相比于头油有明显增加,从抗氧化活性和主要组分分析结果来看,二油、三油与头油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利用蒸汽熔炼法提取马油毛油,对其液体油和固体脂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和脂肪酸分析。对马油进行抑菌实验和精炼实验,并确定了精炼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马油毛油精炼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量碱量为0.20%,碱液浓度12%,碱炼初温70℃,水化加水量30%,脱色用白土用量5%。精炼后马油的各项指标均符合GB/T1684-2006《化妆品检验规则》化妆品基础油(葡萄籽油)的国家标准。马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青霉菌、黑曲霉、变形杆菌、酵母菌的抑菌作用不显著,但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显著,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1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