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微细液态添加剂对电火花加工中放电过程的影响。与单纯工作液中的放电过程相比,微细液态工作液中单位时间内有效脉冲数增多,平均击穿延时缩短,而火花维持电压相对较低,表明加入了微细添加剂的工作液在提高电火花加工性能方面具有潜力。实验结果显示,微细液态添加剂能有效提高工件的材料去除率,显著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并明显减少了加工表面的显微裂纹。  相似文献   

2.
基于LIGA技术的微细电火花加工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活动掩膜法与固定掩膜法得到的PMMA胶结构,实验表明固定掩膜法更适合于多次曝光.结合LIGA技术和微细电火花加工的优点,用LIGA技术制备出具有复杂形状的铜微细工具电极,再用该工具电极进行微细电火花加工,在不锈钢上加工出异形微细孔.并通过进一步调整电火花加工工艺参数,优化了加工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3.
对去离子水中N型硅的微细电火花加工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在加工效率、电极损耗、表面粗糙度等方面与煤油工作液中N型硅的加工进行了对比.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在相同的电参数下,与煤油工作液中加工实验相比,以去离子水为工作液介质时微细电火花加工N型硅的加工效率更高,其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基本相当,且其放电加工过程非常稳定,可知微细电火花加工N型硅时,去离子水是一种较好的工作液介质.  相似文献   

4.
分层厚度直接影响微细电火花铣削加工的加工效率及表面粗糙度。为了合理规划微细电火花铣削加工的分层厚度,提高加工效率,研究了分层厚度对微细电火花加工的模具型腔及相应热压成形制品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热压成形制品表面与微模具型腔表面之间的关系,以及热压前、后微模具型腔表面轮廓的变化。结果表明:当电极轨迹重叠率一定时,模具型腔底面的表面粗糙度值随着分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分层厚度对型腔侧壁表面粗糙度无明显影响;热压制品表面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小于模具型腔表面轮廓算术平均偏差;热压后的模具表面轮廓发生了变化,表面粗糙度值Ra和峰高Rpk减小,峰谷Rvk增大。  相似文献   

5.
混粉电火花加工是一种新型加工工艺,通过在工作液中添加微细粉末,显著改善加工表面粗糙度。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形成与放电蚀坑大小有直接关系,而放电蚀坑大小与单次脉冲放电温度场有密切联系。为了进一步提高混粉加工表面质量,利用ANSYS软件对放电点温度场进行了模拟与分析,得到了工件表层温度场的分布规律,揭示了材料去除机制,阐明了加工表面粗糙度与温度场的关系,对预测和改善混粉加工表面质量及日后生产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粉末特性对混粉电火花镜面加工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粉末粒度、形状及导电性对混粉电火花镜面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同时对混粉电火花加工表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末粒度和导电性对混粉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有较大的影响;混粉电火花镜面加工不但能改善加工表面粗糙度,且能提高加工表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电火花加工的表面质量和加工精度,研究了影响电火花镜面加工的各项电源因素,并研制了既能获得很好的镜面加工效果,又能获得较高加工速度的微细放电镜面加工电源,使小面积的镜面表面粗糙度达到了Ra0.05 μm,为精密和微纳电火花加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 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成型加工所得的表面粗糙度往往很难满足模具的技术要求。尽管日本的若干厂商已能制造出加工表面最低粗糙度接近Ra0.1μm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和Ra0.05μm的电火花成型加工机但是为了获得这样低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其加工效率由于要用十分微小的放电能量加工而大大降低,况且在大面积成型加工时还难以实现。再者,其加工表面还难免存在微细裂纹和变质层,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至于像塑料模具等所要求的表面光泽则更难以实现。因此人们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影响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值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影响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值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分别提出了改善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值的有效方法,对提高电火花的加工质量及加工效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微细电火花加工工件表面的重铸层影响加工精度和使用性能,为此设计了具有微细电火花加工及电解去除表面重铸层功能的集成装置。该装置由运动平台、伺服控制、脉冲电源等关键部分组成,集成了微细电火花和微细电解加工功能。针对不同加工方法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解决了微细电火花加工与电解加工在同一设备上的集成问题。通过实验验证,该装置可以很好地实现微细电火花加工表面重铸层的在线去除,且去除厚度可通过改变加工参数的形式来控制。  相似文献   

11.
微乳法制备氧化锆纳米粉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可溶性锆盐溶液—环己烷—聚乙二醇辛基苯醚—正戊醇体系的微乳液反应为基础 ,以氨水为沉淀剂 ,在微乳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凝胶状沉淀 ,经洗涤、焙烧得到超细分散 Zr O2 纳米粒子。本文在微乳液法的基础上加入了一种较新的脱水工艺—共沸蒸馏制备了纳米 Zr O2 粉末。通过比表面积 (BET)、透射电镜 (TEM)、X-射线衍射 (XRD)对样品进行了形态表征和物相分析 ,结果表明通过本方法制备的 Zr O2 纳米粉末尺寸可控制在小于 4 0 nm的范围内 ,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共沸蒸馏能充分地脱去凝胶中残余的水分 ,防止因含水胶体干燥过程引起的粉末硬团聚 ,从而显著地提高了粉末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纳米铜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当前纳米金属材料的应用前景及其研究的重要性,重点列举纳米铜粉的主要制备方法,其中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高能球磨法、γ-射线辐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沉淀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电解法和液相还原法等,并介绍了各种制备方法当前的研究进展及制备过程中的优缺点.还进一步介绍了纳米铜粉作为润滑油、导电涂料和催化...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以TiCl4为原料制备纳米TiO2的主要方法:氢氧火焰水解法、气相氧化法、气相燃烧法、液相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和水热法,并对其优缺点做了相应的评论,最后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 Selenium is both a micronutrient and toxic ele-ment for living beings, depending on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The met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hysiological systems including normalization of sugar levels, participation in various enzyme sys-tems as an inhibitor and cofactor and catalyst at the oxidation of various amines. It is also an essential element for cell growth at μg?L?1 levels. However, an excess of selenium in food or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is hazardous to…  相似文献   

15.
光催化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制备二氧化钛薄膜的液相法、气相法和电化学法3大类方法的优缺点,以及3大类方法所包含的溶胶-凝胶、微乳液、磁控溅射、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阳极氧化和微弧氧化等方法制备二氧化钛薄膜的工艺步骤、特点及研究进展。文章最后指出,液相法由于自身存在的优点,仍将是今后二氧化钛薄膜制备和研究的重点;而光催化性能更好的掺杂二氧化钛,其研究重点是探讨掺杂方式、制备方法和优化配比等。  相似文献   

16.
When observing the Cu-Zn-AI alloy, which has been treated in mixed acid and etching reagent in normal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 nanotube in novel structure and shape is found. It is a single-wall nanotube with smooth surface,on which there is basically no absorbate. It is verified throug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that the dislocation lines are observed on the nanotube. Structural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mechanics of nanotube generation is in relation to “quasi-fluid state” that exists in the alloy. The solid “quasi-fluid state” is the research result of Mr. Gao and his colleagues over ten years. It is a new material that exists besides gas, liquid, solid, and liquid crystal.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不同酸掺杂的聚苯胺微乳液制备水性防腐涂料,提高马口铁表面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征聚苯胺性能,通过动电位极化法及耐水性、耐盐雾和耐盐水实验检测聚苯胺微乳液水性防腐涂层的防腐性能,用铅笔硬度和划格法表征涂层的硬度和附着力。结果磷酸掺杂聚苯胺微乳液、本征态聚苯胺微乳液制备的水性防腐涂层都对马口铁起到良好保护作用。含有盐酸掺杂聚苯胺微乳液和不含聚苯胺微乳液的水性防腐涂层在浸泡过程中很快失去保护作用。掺杂态聚苯胺使马口铁表面钝化和屏蔽,本征态聚苯胺起机械屏蔽作用。通过把聚苯胺微乳液添加到水性防腐涂料中,发现涂层的硬度和附着力均没有发生明显下降,表明聚苯胺微乳液在水性防腐涂料中分散均匀,对涂层的性能影响较小。结论当水性防腐涂料中的聚苯胺质量分数为0.3%时,磷酸掺杂的聚苯胺微乳液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其腐蚀电流密度Jcorr=7.359×10-7 A/cm2,腐蚀电位Ecorr=-0.527 V。  相似文献   

18.
纳米银的合成与表征——三种微乳体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DS-环己烷-异辛醇-水、AOT-环己烷-水和AOT-十二烷-水等3种微乳体系分别制备纳米银溶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和透射电镜对形成粒子进行表征,进而探讨纳米银粒子的形成机制.3种体系中纳米银的共振吸收强度依次减小,半峰宽依次增大,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00,428和435 nm;形成粒子均为球形结构,无团聚现象,但粒子的平均粒度和粒度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3种体系中形成粒子的平均粒度分别为6.46,4.03和1.78 nm.微乳体系中球形胶束为纳米银的形成提供一种独特的微观环境,但由于碰撞导致团聚,微乳液中形成粒子的粒度与形貌和胶束的尺寸和形状并不完全一致,实际形成的纳米银粒子具有一定的粒度分布宽度.  相似文献   

19.
La-hexaaluminate catalyst for methane catalytic combustion was synthesized by a reverse microemulsion.Pseudo-ternary phase diagrams of a quaternary microemulsion system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n-pentanol,n-octane,and water(or Al(NO3)3 solution) were presented.The effects of alcohol chain length,cosurfactant-to-surfactant ratio,and salt concentration on the format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microemulsion system were studied.The phenomenon that the conductivity changed with water supported the phase behav...  相似文献   

20.
林锐安  杜群贵 《机床与液压》2016,44(17):182-184
液压压砖机在充、排液过程中容易混入或析出气体,使得油液性能下降。因此利用Fluent对某型号液压压砖机充、排液过程进行流体仿真,获得其充、排液过程的压力场以及速度场,改善压砖机结构与参数,从而有效地抑制气体的混入与析出,提高了压砖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