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玉米芯为原料,用稀酸进行预处理,再利用复合酶水解制备低聚木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酸-复合酶法制备玉米芯低聚木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酸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硫酸的浓度为2.5 g/L,在120℃下,玉米芯和稀硫酸按1:6的料液比预处理90 min;复合酶水解的最佳条件为: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按1:1配比组成复合酶,复合酶的添加量为2%,最适pH为5.0,在50℃下酶解时间为15 min。在该条件下,玉米芯水解液中可溶性总糖为110.24mg/g,还原糖含量为63.72 mg/g,平均聚合度为1.73。  相似文献   

2.
对燃料乙醇生产过程中的废纤维原料-木薯酒糟稀酸预处理最佳条件进行了探索研究.利用高压灭菌锅在不同压力、时间和稀硫酸浓度下对木薯酒糟进行预处理,通过测定水解液中还原精浓度和葡萄糖浓度确定最佳的稀酸预处理条件.综合考虑还原糖浓度和葡萄糖浓度,得出最佳的预处理条件为压力0.1MPa,时间1h,稀硫酸浓度为3%.在此条件下,水解液中还原糖浓度可达3.25%,葡萄糖浓度可达2.42%.  相似文献   

3.
采用稀硫酸对海带进行预处理,对酸浓度、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底物浓度4个单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再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水解条件为:酸浓度2%(v/v)、水解时间60 min、水解温度121℃、底物浓度5%,还原糖得率为22.7%±0.27%.接入毕赤酵母(Pichia angophorae ATCC22304)发酵,乙醇的最大产量为1.58 g/L,乙醇得率为0.415 g乙醇/g还原糖,是理论得率的81.3%.试验结果表明,毕赤酵母可以有效水解海带液中的还原糖以进行细胞生长和乙醇发酵.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和黑曲霉协同水解玉米芯制备还原糖。探讨了经过超声波预处理后原料的粒度、酶液用量、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水解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反应温度为56℃、反应时间为22.4 h、酶液用量为26 U/g时,还原糖的得率可达到36.58%,比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未经超声波处理的得率提高了13.41%。  相似文献   

5.
稻草酸水解制还原糖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稀H2SO4直接酸解稻草制还原糖的最佳条件,探讨了酸浓度、酸解温度和酸解时间等因素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实验表明,用稀H2SO4直接酸解稻草省去了预处理步骤,能获得较大的还原糖收率。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总还原糖浓度为考察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出稀H2SO4酸解稻草的最适宜工艺条件为:硫酸质量分数20%,水解温度60℃,水解时间36h,稻草与硫酸量比为1∶10,可获得还原糖浓度为23.835g/L。对于稻草水解过程,认为4h前主要为半纤维素水解,16~36h主要为纤维素水解,36h后水解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对稀硫酸酸解稻草制取还原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硫酸水解稻草制取还原糖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H2SO4质量分数2%,水解温度121℃,酸水解时间45min,同液比1∶10.在此条件下,稻草酸解液最大还原糖浓度为29.28g/L;进一步研究了用稻草水解液发酵制备饲料酵母的最佳培养条件,当初始pH值为4.5,培养温度为30℃,转速为180r/min,培养时间为24h时,稻草水解液发酵制备饲料酵母的还原糖利用率较高,可达到79.95%.  相似文献   

7.
以白酒酒糟为原料发酵产丁二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酒酒糟为原料,经酶法糖化,由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发酵生产丁二酸。纤维素酶或糖化酶分别水解白酒糟,在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酒糟中的纤维素和淀粉的水解率分别为44.04%和92.26%,相应还原糖对酒糟的得率分别为110 mg/g和126 mg/g酒糟;但2种酶以分步或同步方式水解白酒糟时,酶水解反应受到产物抑制作用,总还原糖得率仅约为150 mg/g酒糟。采用分步糖化发酵工艺,400 g/L白酒糟经两种酶水解后,得到还原糖58.4 g/L,该水解液发酵产丁二酸28.8 g/L,丁二酸产率72 mg/g酒糟;而采用先用纤维素酶水解白酒糟,再用糖化酶和A.succinogenes同步糖化发酵的工艺,240 g/L白酒糟产丁二酸浓度为32 g/L,产率133 mg/g酒糟。以白酒酒糟为原料发酵生产丁二酸,利用了废弃物,无需外源添加氮源,无需对原料进行酸碱预处理,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研究预处理条件对酒糟酶解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的酶组合方式对酒糟进行酶解糖化,探索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蒸汽加热处理(121℃,15min)后酒糟的酶解效果优于超声波(400W,15min),酒糟酶解糖化的酶添加顺序为先加纤维素酶后加糖化酶,酶添加量分别为纤维素酶(2000U/g纤维素)和糖化酶(1000U/g淀粉),该条件下还原糖含量达到49.75mg/mL。  相似文献   

9.
以木聚糖酶Shearzyme 500L水解蔗渣木聚糖制备低聚木糖,用DNS法测定酶解液中的总糖和还原糖,HPLC法测定酶解产物组成,其适宜的水解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3g/100mL、pH5.0、60℃、木聚糖中酶用量50U/g、水解时间24h。在此条件下底物水解率约为63.1%,水解产物的81.5% 为低聚木糖,其中木二糖占54.8%,木三糖占26.7%。Shearzyme 500L 不能将一分子木二糖水解为两个木糖单糖,但能水解木三糖并相应生成木二糖与木糖。副产物木糖能显著抑制Shearzyme 500L 活性,降低木聚糖的水解率。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液化产物水解制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秸秆通过液化技术预处理后,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通过酸水解或酶水解后,生成还原糖,进而利用酵母菌发酵制备燃料乙醇。该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无机酸对玉米秸秆液化产物进行水解,得出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50℃,液固比1∶20(mL/g),硫酸浓度70%,水解时间60m in。水解产物中还原糖含量可以达到31.76%。  相似文献   

11.
椰壳常压酸水解制备木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椰壳常压酸水解制备木糖工艺过程,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酸预处理时间、酸浓度、椰壳粉粒度、水解时间等对木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浓度与水解时间对木糖产率有显著性影响,酸预处理时间和椰壳粉粒度对木糖产率没有显著性影响,采用0.2mol/L的盐酸,100℃温度下水解6h,木糖产率可达椰壳空气干燥基质量的16%,水解液经脱色脱盐等一系列工艺制备的椰壳木糖纯度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2.
对油菜秸秆酸水解糖化及水解液发酵成乙醇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稀酸浓度、温度、时间及液固比对酸水解的影响;以糖浓度为指标,用正交实验法探讨了酸水解的较佳条件;将浓缩及消毒后的酸水解糖液进行了发酵.结果表明,稀硫酸水解油菜秆以酸浓度(wt)为1.0%、温度为120℃、时间为60min、液固比(mL/g)8:1为最优,此时水解液中糖浓度可达到24.03 g/L;N-1菌发酵78.20 g/L的水解糖液以60 h为最佳,此时乙醇产量为21.70 g/L.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白酒丢糟资源,探讨过氧乙酸处理原料制备高浓度可发酵糖液的可行性.采用纤维素酶糖化、NaOH-过氧乙酸预处理白酒丢糟制备可发酵糖液,分别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影响过氧乙酸预处理的条件.结果表明,预处理条件为过氧乙酸浓度2%,固液比1∶8,时间90 min,温度85℃时效果较好.该预处理条件下,酶解液中还原糖、葡萄糖及木糖浓度达到112.27 g/L、63.15 g/L和16.58 g/L,对应糖产率分别为692.33 mg/g、395.47mg/g和108.75 mg/g,较未优化前糖化酶解液糖浓度及产率提高了20%.糖化试验表明,利用过氧乙酸预处理白酒丢糟制备高浓度可发酵糖液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试验室规模下超声波处理玉米芯提取木聚糖经酶水解制备低聚木糖的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和水解条件。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5%Na OH溶液为提取剂,超声功率为180 W,超声温度为60℃的条件下提取45 min,木聚糖产率可达到33.18%。所得提取液经脱色,调p H,调木聚糖底物浓度后酶水解制备低聚木糖。最佳酶解条件为:木聚糖底物质量浓度10 mg/m L,加酶量质量分数1.5%(相对于玉米芯干物料),酶水解时间为8 h的条件下,水解液中还原糖的质量浓度达到6.89 mg/m L。  相似文献   

15.
以花生壳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和NaHSO4.H2O固体酸水解制备还原糖。探讨超声波功率、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固体酸用量对还原糖得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并对水解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61.77℃,固体酸用量5.88%和反应时间124.14 min,还原糖的得率可达到80.72%,比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未经超声波协同处理的得率提高了27.38%。  相似文献   

16.
采用蒸汽爆破、超微粉碎、纤维素酶水解预处理技术对啤酒糟进行了预处理,分析了预处理前后啤酒糟纤维形态结构、纤维组分和还原糖的变化,结果表明,蒸汽爆破预处理技术能有效的破坏啤酒糟中的纤维形态结构,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并提高啤酒糟中还原糖的含量;研究并优化了纤维素酶水解啤酒糟的最佳条件是:酶浓度180U/g,底物浓度为10%,温度为50℃,作用时间为6h;蒸汽爆破后的啤酒糟经纤维素酶水解后,还原糖净增量达12.77mg/mL,NDF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湿法加工玉米淀粉产生的副产物玉米皮渣中还原糖的得率,以玉米皮渣为原料,研究蒸汽爆破处理原料、酸水解法制备还原糖的最优工艺条件,对硫酸体积分数、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和料液比4 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Box-Behnken试验,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降解的最优工艺参数,通过离子色谱法分析水解产物的组分。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硫酸体积分数1.66%、水解时间1.5 h、水解温度120 ℃、料液比1∶10(g/mL),此条件下还原糖含量为54.61%,比未经蒸汽爆破处理的降解液中还原糖含量高出9.58%。降解液经离子色谱分析后发现主要含3 种还原糖,分别为D-葡萄糖19.34 mg/mL、D-木糖16.01 mg/mL、L-阿拉伯糖10.37 mg/mL。同时对降解剩余物进行分析后发现,与原料相比蒸汽爆破酸解剩余物的纤维结构较疏松,裂解程度大,表面有孔洞和裂痕,说明蒸汽爆破酸解处理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溶解力较强。这与两者降解液中还原糖含量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酸预处理—酶水解法从木薯秆中提取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薇  张曾  王萍 《造纸科学与技术》2009,28(3):24-27,57
研究了"酸预处理-酶水解"提取法从木薯茎秆中提取糖的工艺及效果,对比了盐酸和甲酸的预处理效果和酶水解条件对还原糖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盐酸预处理的效果优于甲酸预处理,在合理的实验条件下,相对于木薯秆绝干原料质量的最高还原糖得率为26.1%.  相似文献   

19.
稀酸预处理玉米芯酶解工艺响应面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纤维原料还原糖(葡萄糖、木糖)转化是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步骤之一,该文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稀硫酸处理、酶水解以提高还原糖转化量。以还原糖转化量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稀酸处理玉米芯酶解条件,拟合硫酸体积分数、加酶量、酶解时间3个因素对还原糖转化量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为121 ℃条件下预处理60 min,硫酸体积分数0.8%,料液比1∶15(g∶mL),加酶量7%(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1∶1),酶解时间70.9 h。在此最佳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酶解液中还原糖转化量为462.62 mg/g,其中木糖、葡萄糖转化量分别为330.02 mg/g、132.60 mg/g,还原糖转化率可达46.3%。  相似文献   

20.
啤酒糟中含有丰富的五碳糖,就从啤酒糟中提取木糖、阿拉伯糖等五碳糖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即水解温度为125℃,水解时间为2 h,酸浓度为0.10mol/L,料液比为1∶12(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