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CaO-Fe2O3-CaF2系熔剂进行铁水预处理脱磷的实验研究,在脱磷剂中分别配加Ca0,Al2O3和Na2CO3,从而不同程度提高了脱磷率。实验结果表明:用Al2O3替代部分CaF2,终点[P]含量可以控制在0.003%-0.006%的水平,脱磷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CaO-Fe2O3-CaF2基粉剂在铁水预处理中的脱磷效果,对该渣重要性能指数Cao/Fe2O3及助熔剂含量对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对宝钢二炼钢铁水预处理工艺影响CaO-Fe2O3-CaF2基粉剂脱磷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工业实际操作中,脱磷前硅含量,铁水温度,铁水中硫含量都会影响脱磷率。  相似文献   

3.
对预处理CaO-Fe2O3-CaF2系脱磷熔剂进行实验研究,变化渣系中CaO、Fe2O3和CaF2之间的比例,并在脱磷剂中分别配加Al2O3和Na2CO3,从而不同程度提高了脱磷率。实验结果表明:熔剂脱磷率随m(CaF2)/m(Fe2O3)(钙氧比)的增大而增大;用Al2O3部分替代CaF2,终点钢中ω(P)可以控制在0.003%-0.006%的水平,脱磷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返回转炉钢渣对铁水脱硅、脱磷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转炉钢渣的组成,利用CaO-SiO2-Fe2O3-MnO2-MgO-P2O5-Al2O3-CaF2系熔剂对铁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转炉钢渣组成和渣中添加BaO对铁水脱硅和脱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转炉钢渣的组成可获得约75%的脱硅率和80%左右的脱磷率。脱硅过程伴随有铁水的回磷反应。随Fe2O3含量增加,回磷率提高,最大回磷率可达22.5%。此外,分析了铁水回磷原因和防止回磷的,发现使用添加BaO的转炉钢渣对脱硅后的铁水进行脱磷处理,当BaO添加量控制在15%-20%范围内时,可明显提高铁水的脱磷率。  相似文献   

5.
杨福  毕学工  罗松志 《炼钢》2012,28(1):33-36
为开发高效环保的高磷铁水预脱磷剂,利用FactsageTM软件绘制了Fe3O4-CaO-B2O3和Fe3O4-CaO-K2O三元相图,根据相图确定出B2O3系和K2O系脱磷剂成分的质量分数,然后在实验室进行脱磷试验,并与以CaF2为助熔剂的高磷铁水预脱磷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2O3能够完全替代CaF2作为助熔剂进行高磷铁水的脱磷预处理,控制w(P)<0.1%,此时w(B2O3)/w(CaO)=0.16,用此种脱磷剂进行脱磷时,化渣良好且不产生泡沫渣,脱磷率也最高。而K2O系脱磷剂的脱磷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Al2O3和Na2O对高磷铁水脱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350℃,采用无氟CaO-FetO-SiO2渣系,以少量Na2O和Al2O3作助熔剂,对磷含量0.42%(质量分数,下同)的铁水进行了脱磷热力学试验。 结果表明:Na2O和Al2O3含量分别为0.7%~3.1%和2.5%~7.9%时,脱磷率为81.4%~90.7%,lgLP为1.50~1.92,lgγP2O5在-15.6~-16.6之间,lgCP为19.9~20.5。脱磷率、lgLP和lgCP 随Na2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lgγP2O5随Na2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Al2O3对脱磷效果的影响与Na2O正好相反。采用半球点法对CaO-Fe2O3-Na2O-Al2O3无氟脱磷剂进行了熔点测试。 发现以Na2O和Al2O3作助熔剂均可使脱磷剂熔点降至1200℃以下,满足高磷铁水转炉脱磷温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利用转炉渣配制的铁水脱磷剂进行铁水预脱磷试验,测定了脱磷剂组成等因素对脱磷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水脱磷前[Si]≤0.15%条件下,当脱磷剂中转炉渣配比为80%时,相应铁水脱磷率约为78%;Fe2O3和BaCO3代替转炉渣的合适替代量分别约为5%和10%;脱磷剂中(P2O5)含量的增加会导致脱磷率的显著降低,其影响关系式为:ηp(%)=84.01—4.60(P2O5%)。  相似文献   

8.
转炉炼钢产生大量的粉尘,严重污染环境,各国均在努力寻求粉尘的处理方法.在一定的工艺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粉尘脱磷剂内在组分对铁水脱磷的影响,分析了各组分对铁水脱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氧化铁皮作氧化剂脱磷效果仅次于Fe2 O3试剂,脱磷率分别为84.78%和84.32%,Na2CO3和BaO作固定剂效果均比CaO好;使用质量分数为4%CaF2+6%Na2 CO3作助熔剂可使脱磷率达到89.13%;控制铁水初始硅的质量分数在0.09%~0.15%可以提高铁水脱磷率;脱磷剂中的P2O5会显著降低脱磷剂脱磷率.因此,使用粉尘研制的脱磷剂可在氧化剂、固定剂和助熔剂方面进行优化,同时控制铁水初始硅含量和减少粉尘带入的P2O5含量,可提高脱磷剂脱磷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小型实验炉内,采用CaO Fe2O3基粉状脱磷剂,进行了铁水预处理脱磷的实验。主要研究了铁水中原始硅含量、钙氧比、熔剂含量和助熔剂含量等因素对铁水脱磷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铁水硅含量、合适的钙氧比、适量的CaF2和Al2O3含量能提高铁水预处理脱磷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转炉渣对铁水脱磷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上型  郭湛 《炼钢》2004,20(6):37-39,44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转炉渣组成,利用CaO-SiQ-Fe2O3-MnO2-MgO-P2O5-Al2O3-CaF2系熔剂对铁水进行脱磷预处理。实验发现:随着预处理时间的延长,铁水发生回磷反应。在铁水回磷状态下,测定了磷在渣中的传质系数。讨论了回磷原因和抑制铁水回磷反应的措施。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合适的铁水脱磷预处理时间和转炉渣的优化组成。  相似文献   

11.
选用CaO-SiO2-Al2O3系碱性渣作为基础渣系,通过改变钢包顶渣的碱度及碳含量,研究了钢液中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渣中的碱度和碳含量对钢液氮含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副枪的转炉终点磷锰控制模型与脱磷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锟  刘浏  何平 《钢铁》2008,43(7):32-0
  分析了转炉终点磷、锰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终点磷、锰含量预报与控制模型,优化转炉脱磷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副枪检测碳含量和温度值,通过数学模型预报终点磷、锰含量,在控制精度为±0.004%和±003%时,命中率分别达到89.5%和94.0%;转炉终点温度为1625~1655 ℃,终点碳w([C])≤0.06%的条件下冶炼w([P])≤0.010%的低磷钢,应将副枪点测后的供氧比例从9.0%增加到12.0%,矿石比例维持在30%以上,终渣碱度控制在3.0~3.5。  相似文献   

13.
李青 《湖南有色金属》2011,27(2):20-21,72
随着海绵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尽最大可能提高海绵钛质量成为海绵钛生产企业当前的首要技术任务.在海绵钛质量标准中,氮,氧杂质元素较大程度地影响着海绵钛质量.根据并联式镁法海绵钛生产过程中氮、氧杂质元素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海绵钛生产可利用真空台包出镁、氩气保护四氯化钛贮槽、适当提高还原过程中反应液面、开始...  相似文献   

14.
范建军  蔡湄夏  张华 《山西冶金》2007,30(3):22-23,44
介绍了Al2O3和MgO对高炉炉渣熔化性温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室研究和工业试验表示:高炉炉渣降低后,可适当降低炉渣MgO含量,且不会对炉渣的熔化性温度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A 71-item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survey opinions of automotive assembly operators toward supervisor and the general work situation. In 4 production departments "no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favorableness of opinions… on two jobs of clearly different content… . The instrument… sensitive enough to show differences between assembly operators and utility men when utility men were singled out by management for special treatment and had their jobs further expanded."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终型异形坯连铸机的中间包、水口、滑块、耐火材料等设计,实现了异形坯连铸机双注流保护浇注,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有效地防止了钢水的二次氧化,比采用敞开浇注工艺,轧材的平均氮含量降低了12×10-6,平均氧含量降低了10×10-6,为生产高品质产品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采用60tBOF→60tLF→200mm×200mm方坯CC工艺生产Cf53钢,冶炼与连铸工艺要点包括:控制转炉终点成分、温度和下渣量;控制LF炉渣碱度R在4.0~5.5之间,渣中w(Al2O3)15%~20%、w(MnO+FeO)〈1.5%;优化喂线工艺,保证白渣保持时间不小于15min;采用全保护浇铸和M+F电磁搅拌等。检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生产的Cf53钢中,w(O)平均为6.6×10-6,w(N)平均为73.55×10-6,铸坯缩孔和中心疏松均在1.0级以下,明显改善了铸坯的宏观组织形貌。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试验重点探讨了在添加絮凝剂的情况下,固含、沉降温度、絮凝剂添加量对赤泥沉降分离过程的影响。稀释矿浆温度越高、稀释矿浆固含越低,赤泥沉降速度越快;而赤泥沉降速度先随絮凝剂浓度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浓度后沉降速度又会降低。  相似文献   

19.
针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四分厂260 t转炉终点碳氧积较高和底枪堵枪频繁的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改造氧枪喷头的主要参数和枪位,调整底吹流量。采取上述措施后,转炉终点碳氧积控制在0.002 2左右,底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转炉终点碳氧质量分数的控制水平,通过对某厂两座转炉现场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转炉终点碳氧质量分数的分布状态,研究了炉龄、碳质量分数、终点温度等因素对终点碳氧积的影响规律,对完善生产工艺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