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β-t,3/1,6-葡聚糖制剂对凡纳对虾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从啤酒酵母泥悬液中提取的β-1,3/1,6-葡聚糖制剂(含25%β-1,3/1,6-葡聚糖)对凡纳对虾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个水平(0.1%,0.2%和0.4%)的β-葡聚糖制剂配制成3种实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作为对照组。实验饲料采取间隔投喂的策略,即每投喂15天实验饲料后再投喂15天对照饲料,整个饲养试验持续60天。饲养试验结束后,无论是投喂3种实验饲料还是对照饲料,对虾的成活率都很高(94.7%~100.0%),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投喂0.2%或0.4%β-葡聚糖制剂的实验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P<0.01)对照组;投喂β-葡聚糖制剂的3个实验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P<0.01)对照组。此外,投喂β-葡聚糖制剂的实验组,对虾血细胞酚氧化酶活性和吞噬活性都显著高于(P<0.01)对照组。无论是增重率还是免疫指标,投喂β-葡聚糖制剂的3个实验组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60天的饲养试验结束后,通过注射白斑杆状病毒(WSSV)进行对虾攻毒试验。在攻毒后的14天内,对照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高于(P<0.01)β-葡聚糖实验组。攻毒后第14天,3个β-葡聚糖实验组的免疫保护力为75%~80%。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可以促进凡纳对虾生长并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2)在本投饲策略下,全周期养殖期间投喂β-葡聚糖是安全的,不会产生免疫疲劳或其他副作用;3)从提高免疫力的角度,凡纳对虾饲料中β-葡聚糖制剂的添加量推荐为0.1%;若考虑促进生长,则添加量建议上升到0.2%。  相似文献   

2.
肽聚糖制剂提高凡纳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肽聚糖制剂添加到普通对虾饲料中 ,制成分别含肽聚糖制剂 1%和 0 .1%的免疫饲料 ,按常规方法投喂凡纳对虾。 4周后测定每个实验组对虾的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同时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的人工投喂感染实验。实验结果显示 ,感染实验前投喂普通饲料组对虾和投喂免疫饲料组对虾的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各实验组对虾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差异显著 (p <0 .0 5 ) ;感染实验后各实验组存活对虾的各项免疫酶活性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凡纳对虾摄食添加了肽聚糖制剂的免疫饲料后 ,明显提高了对虾抵御WSSV感染的能力 ,其中尤其以添加了1%肽聚糖制剂的实验组的抗病毒感染能力最强 ,到实验结束时累计死亡率只有 10 % ,而对照组为 75 % ;1%添加量组与 0 .1%添加量组及对照组之间的累积死亡率差异显著 (p <0 .0 5 )。实验结果提示 :在对虾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可提高对虾抗病毒感染能力 ,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增加生产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β-葡聚糖在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 5种不同浓度 (0 ,0 .1,0 .3,0 .5 ,1mg/ml)的 β 葡聚糖溶液对中国对虾蚤状、糠虾幼体进行 3h浸浴 ,4 8h后用浓度为 5 .9× 10 6 cfu/ml的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 haemolyticus)进行攻毒。攻毒后再养殖 4 8h。结果显示 ,0 .1、0 .3和 0 .5mg/ml处理组均显著提高 (P <0 .0 5 )蚤状和糠虾幼体攻毒后的存活率 ,其中 ,0 .3和 0 .5mg/ml的处理组还显著提高 (P <0 .0 5 )蚤状幼体的变态率和生长 ,但对糠虾幼体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P >0 .0 5 )。本研究结果表明 ,β 葡聚糖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在中国对虾育苗阶段使用 ,建议浸浴使用的浓度为 0 .3~ 0 .5mg/ml。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考察了A3α-肽聚糖(PG)制剂对养成期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免疫机能及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能力的影响。设立了连续投喂、间隔投喂和浸浴等6个实验组,分别在30d、60d和90d时,测定对虾的体长、体重、免疫机能和对虾的抗WSSV感染力。结果表明:30d时,连续投喂组对虾的体长和浸浴组及0.05%、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的体重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长(P〈0.05);0.05%、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体内的PO活性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60d时,浸浴组及0.05%、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的体长、体重较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增长(P〈0.01),浸浴组、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血细胞吞噬活性显著增强(P〈0.05),浸浴组及0.05%、0.1%PG连续投喂组对虾血浆上清液PO活性均有显著提高(P〈0.05);90d时,浸浴组对虾的体长、体重较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增长(P〈0.01),间隔投喂组对虾血细胞吞噬活性显著增强(P〈0.05),间隔投喂组血浆中的PO活性显著增高(P〈0.05)。各期感染实验均证明PG能增强对虾对WSSV的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5.
肽聚糖制剂对日本对虾非特异免疫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含不同浓度肽聚糖制剂的饵料投喂日本对虾 ,养殖 30d后取对虾血淋巴 ,分析血清中溶菌活力、凝集活力、酚氧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溶血活力。结果显示 :添加肽聚糖饵料组对虾比对照组对虾血清中的酚氧化酶活力、凝集活力均显著提高 (P <0 .0 5 ) ,高浓度肽聚糖饵料组 (1× 1 0 - 3)对虾血清溶血活力显著高于低浓度组及对照组中对虾的溶血活力 (P <0 .0 5 ) ;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对虾的溶菌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差异不明显 (P >0 0 5 )。表明饵料中使用一定浓度的肽聚糖可以通过提高对虾血清中酚氧化酶等因子活力而达到提高非特异免疫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饲料中维生素C和β-葡聚糖对牙鲆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初始体重为(40.5±1.0)g的牙鲆幼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循环系统中进行了为期12周的饲喂实验,探讨了饲料中不同含量的维生素C和β-葡聚糖对牙鲆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不添加β-葡聚糖时,维生素C显著提高了牙鲆替代途径补体活力(ACH50)(P<0.05),但维生素C对牙鲆溶菌酶、呼吸爆发活力、感染爱德华氏菌后开始死亡的时间和7d内的累积死亡率并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不添加维生素C时,牙鲆血清ACH50随着β-葡聚糖的添加而显著升高(P<0.05);当饲料维生素C含量为1.0 mg/kg和495.0 mg/kg时,β-葡聚糖缺乏组的呼吸爆发活力显著低于添加β-葡聚糖实验组(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C含量为495.0 mg/kg和1980.0 mg/kg时,高水平的β-葡聚糖(0.6%)显著延缓了牙鲆感染爱德华氏菌后的死亡时间,并降低了感染细菌后7d内的累积死亡率(P<0.05).以上结果对于牙鲆饲料中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鲈鱼口服生物胶囊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暴发弧菌病的鲈鱼 (Lateolabraxjaponicus)鱼苗体内分离的 1株病原菌W 1(Vibrioanguillarum)为材料 ,分别以直接浸浴法、创伤后浸浴法和肌肉注射法人工感染鲈鱼鱼苗。结果表明 ,这三种感染方式均能使鲈鱼发病 ,其半致死浓度 (LD50 )分别为2 75× 10 7cfu/ml ,4 .68× 10 6cfu/ml和 3.72× 10 5cfu/尾。在此基础上 ,分别以福尔马林灭活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全细胞疫苗和微胶囊疫苗。将全细胞疫苗及微胶囊疫苗以直接拌入饵料法和卤虫携带法等两种方法口服免疫接种鲈鱼鱼苗 ,一周后以W 1活菌攻毒( 2 50× 10 6cfu/尾 )。结果表明 ,各免疫组一周的累积死亡率远低于两组对照组 ( 95% )。其中 ,以卤虫携带的生物微胶囊疫苗组的一周累积死亡率最低 ,为 2 5.0 % ;以卤虫携带的生物全细胞疫苗组的一周累积死亡率较高 ,为 60 .0 %。因而 ,以卤虫携带的生物胶囊疫苗组的免疫保护力最高 ,为 73.7% ,其次为微胶囊疫苗直接投喂组 ,保护力为 56.8%。直接投喂和卤虫携带法的全细胞疫苗也显示了一定的免疫效果 ,其免疫保护力分别为 52 .6%和 36.8%。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了大菱鲆神经肽Y(NPY)基因全长为729 bp的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序列,其中5′非翻译区(5′-UTR)为70 bp,3′非翻译区(3′-UTR)为359 bp,开放阅读框(ORF)为300 bp。ORF编码含有9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多肽,N端28个氨基酸为信号肽,信号肽后是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NPY成熟肽。针对大菱鲆NPY蛋白质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大菱鲆NPY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在53.9%~98%,特别是与同属于鲆鲽鱼类的牙鲆和美洲拟鲽的同源性高达97%~98%,表现出很高的保守性。采用实时定量PCR对大菱鲆NPY基因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菱鲆NPY基因在神经组织和外围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下丘脑中的表达量最高。饥饿实验中,随着饥饿的进行,NPY的表达量显著变化(P0.05),呈现先升高再降低,再显著升高并维持一段高水平表达后,再次下降的趋势,饥饿后再投喂会使NPY的表达量升高,并且饥饿时间越长,再投喂后NPY的表达水平越高,但是再投喂2 h后表达量还会再次下降至相似的水平,这都预示着NPY是一种摄食刺激因子,并且是一种短期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
明胶-酪蛋白酸钠可食性膜的包装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采用均匀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明胶、酪蛋白酸钠、甘油添加量和成膜温度对可食性膜各项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成膜工艺和影响膜各项性能的显著因素。结果表明,实验组C(明胶质量分数为5%,酪蛋白酸钠质量分数为8%,甘油添加比例为14%,成膜温度为55 ℃) 具有良好的包装性能,其拉伸强度为11. 45MPa,伸长率为28. 67%,透光率为92. 3%,雾度为7. 56%,氧气透过率为10. 101 cm3 / (m2 ·d·0. 1 MPa),水蒸气透过系数为1. 69×10-13 g·cm/ (Pa·s·cm2 );甘油添加比例是影响膜拉伸强度、伸长率和水蒸气透过系数最显著的因素,其相应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 901,2. 720 和0. 9662;明胶和酪蛋白酸钠均为影响膜透氧气率的显著因素,可增强膜的阻气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钛含量的乙烯基二苯醚硅氧烷低聚物(O0,O1,O3和O5),进一步与甲基苯基含氢硅油进行铂催化的硅氢加成交联反应,制得相应的聚合物(P0,P1,P3和P5)。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低聚物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钛元素对聚合物交联行为、热稳定性、折射率、光学透明性等的影响。与不含钛聚合物P0相比,钛-二苯醚-硅氧烷聚合物(P1,P3和P5)的折射率和热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后者具有高折射率(n=1.581~1.587)和优异的热稳定性(T_(5d)450℃@氮气,T_(5d)390℃@空气)。在热老化过程中,聚合物表现出优异的光学和热稳定性,具有高的光学透明度(90%@450 nm)和高的热稳定性(150℃热老化120 h后光学透明度为87%@450 nm),在LED封装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化学气相渗透和浸渍-固化成型工艺制备碳/碳-聚酰亚胺复合材料。首先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对碳毡进行热解碳的沉积,制得热解碳含量分别在7.33%(质量分数,下同),14.55%,22.00%的多孔碳/碳坯体,再经过特定的浸渍-固化工艺,依次制得碳/碳-聚酰亚胺复合材料P1,P2,P3以及未添加热解碳的对照组P0。通过SEM、线膨胀系数测试和力学性能测试,探究不同热解碳含量对碳/碳-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微观形貌结构、平均线膨胀系数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0℃的温度区间,P0,P1,P2,P3的XY向平均线膨胀系数在(0.67~0.79)×10^(-6)℃^(-1)之间,四组XY向平均线膨胀系数基本相当。P1,P2,P3的Z向平均线膨胀系数较P0依次降低41.6%,41.8%,24.1%,热解碳显著降低了材料的Z向平均线膨胀系数。P0,P1,P2,P3的XY向压缩强度依次是243.91,244.73,216.65,210.79 MPa,Z向压缩强度依次是269.22,258.80,246.68,219.20 MPa,P1压缩强度与P0相当。P0,P1,P2,P3的Z向弯曲强度依次是92.77,77.11,80.71,86.06 MPa。不同的热解碳含量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同,较低的热解碳含量基本保持了材料的压缩强度,而较高的热解碳含量可基本保持材料的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12.
绿色木霉AS3.3711的葡聚糖内切酶Ⅴ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T PCR方法克隆到绿色木霉 (Trichodermaviride)AS3 371 1的葡聚糖内切酶Ⅴ (EGⅤ )的cDNA基因。测序后构建到酿酒酵母诱导型表达载体pYES2上 ,转化酿酒酵母 ,同时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对酵母完整细胞转化的影响。转化子用 2 %的 β D 半乳糖进行诱导 ,用Northern杂交和CMC糖化力法分别对目的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产物的葡聚糖内切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EGⅤ的cDNA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 74 1bp ,编码 2 4 7个氨基酸 ,推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 2 4 99kDa。超声波处理 6 0s的酿酒酵母的转化率最高 ,在相同条件下是未处理组的 2倍。酶活检测显示该基因能在酿酒酵母中表达并分泌到胞外。发酵液中的酶活在培养 6 0小时达到最高 0 0 4 6U/ml。最适酶解温度为 6 0℃ ,最适pH值为 5 4。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PRB中应用规范化护理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PRB患者60例,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纳传统护理,实验组30例患者采纳规范化护理,对比SAS评分、检查配合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检查配合度(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可有效减轻PRB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配合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是引起玉米灰斑病的病原真菌,淡紫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S3-5为课题组前期研究筛选出的尾孢菌拮抗菌株。为探究S3-5在田间对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效果,并研制有效防控玉米灰斑病的生防制剂,该研究进行田间试验,并对S3-5稳定剂及紫外保护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初步应用S3-5孢子悬液于田间栽培品种正红311上,发现其对玉米灰斑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喷施两次的效果更显著(P0.05);最佳稳定剂为2.5%甲基纤维素,最佳紫外保护剂为0.3%异维C钠。可为S3-5制剂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鲮生长激素cDNA的克隆及其重组表达产物的促生长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RT PCR技术从鲮脑垂体组织中克隆出生长激素cDNA片段 ,克隆的mcGH全长 5 6 7bp ,编码由 18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GH成熟肽。构建了表达载体pQE30 mcGH ,转化大肠杆菌M15 (pREP4 ) ,在初步优化发酵条件的基础上实现了鲮mcGH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表达的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 32 13% ,经westernblotting分析证实所表达的重组蛋白是mcGH。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重组蛋白变性、复性后 ,经Ni chelatingSepharose亲和层析纯化 ,SDS PAGE显示 ,纯化的mcGH纯度约为 94 %。纯化的mcGH腹腔注射莫桑比克罗非鱼 (Oreochromismossambicus) ,经 4周处理后 ,实验组 1和 2的体长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快 9 38%和 9 75 % ,体重增长率分别快 2 3 4 2 %和 6 2 4 8%。经t检验统计分析表明 ,表达的重组mcGH具有显著的促罗非鱼生长作用 (P <0 0 5 )。  相似文献   

16.
以 β 环糊精 (β CD)和环氧氯丙烷 (EPI)为原料 ,利用反相聚合技术成功地制备出了药物控释载体 β CD球 ,研究了制备过程的工艺参数对合成 β CD球的影响。用抗癌药物金雀异黄素(GNT)作为模型药物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 β CD对GNT的包合作用。结果表明 ,在 pH=1 4和 pH =7 4下 ,β CD可与GNT形成n(β CD) /n(GNT) =1的包合物 ,包合常数Ka分别为2 6 9× 10 3L·mol- 1和 9 0 4× 10 2 L·mol- 1。β CD球对GNT的控制释放研究结果表明 ,GNT的释放速率存在明显的零级释放规律 ,且 pH =7 4下的释放速率明显快于 pH =1 4下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氧化葡聚糖与精胺通过还原胺法反应,制备了聚阳离子非病毒基因载体葡聚糖-寡胺化合物;用红外光谱测定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紫外光谱仪,激光纳米粒度测定仪、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表征.证实了该载体为葡聚糖-精胺化合物DSP.其平均粒径为170nm,Zeta电位为+31.1mV,镜下呈园球形状.将载体DSP与pCMV-GFP的质粒DNA以8:1(N/P)组成复合物时,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进行体外转染,转染效率高于阳性对照组transfectine 2000,为31.1%.实验表明该材料有望成为临床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18.
以鳗弧菌M3和SMP1为细菌抗原制备了油乳化二价疫苗,用饵料包埋后连续7天口服免疫大菱鲆鱼,评价鱼的免疫应答和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乳化疫苗在鱼后肠刺激产生的溶菌酶和抗蛋白酶活性以及抗体水平均高于未乳化疫苗(P<0.05);并且在乳化疫苗免疫的鱼血清检测到明显升高的M3抗体效价(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乳化疫苗免疫鱼的后肠IgM的产生水平高于未乳化疫苗免疫鱼.攻毒实验显示,乳化疫苗免疫的鱼对M3和SMP1的感染分别获得100%和50%的免疫保护率,而未乳化疫苗获得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7.9%和0%.结果表明,鳗弧菌油乳化二价口服疫苗能引起大菱鲆后肠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并有效地抵抗鳗弧菌的感染,适合用作水产口服鱼用疫苗.  相似文献   

19.
薄平板在不同风攻角下的颤振导数鲜有研究。该文以宽厚比40的薄平板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强迫振动风洞试验测试技术,在0°、3°、5°和7°攻角条件下对其颤振导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0°攻角下薄平板模型和理想平板的4个关键颤振导数保持一致。颤振导数A2*在0°、3°和5°下为负值,且随着攻角增加绝对值减小,在7°攻角下当折算风速小于15时,A2*虽然仍为负值但接近于0,当折算风速大于15时转为正值并迅速增大;其他颤振导数在0°、3°和5°下的改变不如A2*显著,但在7°攻角下有显著变化。分别采用耦合颤振计算和自由振动风洞试验获得了薄平板模型在不同攻角下的颤振临界风速,两者误差小于4.5%,验证了颤振导数的准确性。研究成果也为大跨度桥梁考虑风攻角影响的颤振计算提供了参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测试》2019,(11):51-56
通过体外抑菌活性检测结合化学指纹图谱分析,对金莲花系列制剂4种剂型进行再评价。以药用生药量为指标,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金莲花系列制剂的最小抑菌生药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金莲花系列制剂的指纹图谱;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药典委员会2004A版)"对金莲花4种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基于"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对抑菌活性值和色谱指纹图谱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简述指纹图谱特征峰与抑菌作用的相关性。金莲花4种制剂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金莲花口服液抑菌生药量最小,各成分相对峰面积与抑菌生药量相关性良好,峰1、3、4、5、6、7、8、9、11、12与生药量负相关,峰2、13与生药量正相关。其中峰1、7、8、9、1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生药量相关性与其他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峰3(P0.05)、12(P0.01)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生药量相关性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金莲花口服液剂型质量较优,运用谱-效相关性分析能较好地对剂型进行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