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针对火电机组锅炉控制系统由于燃烧过程滞后而导致的主蒸汽压力波动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锅炉控制系统。利用改进线性自回归预测算法及燃烧状态观测器,分别从压力变化及燃烧过程角度对燃料量需求值进行修正,将修正信号作为前馈引入锅炉控制系统以提高机组主蒸汽压力的稳定性。以可编程控制器作为硬件平台,依据自动发电控制(AGC)考核内容在APROS仿真平台上针对某300 MW机组的高低负荷段分别进行10%MCR和5%MCR单向升降负荷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动态线性自回归预测及燃烧状态观测器的新型锅炉控制系统在提高机组负荷响应速度的同时保证了主蒸汽压力良好的跟随性,提高了机组的AGC响应能力和品质,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存怀  缪红红  陈峰 《电力建设》2011,32(10):65-67
目前,超超临界机组的性能提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介绍华电邹县发电有限公司2台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燃烧的控制和优化,通过对分散控制系统燃烧控制的分析,提出逻辑修改方案,修改逻辑并优化控制参数,使得机组燃烧得到优化,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华电蒙能包头发电分公司对2台600 MW亚临界供热机组进行了燃烧控制系统"先进过程控制"改造。改造时在协调控制系统中增加了煤质分析功能块,将一次风压控制的设定值作为负荷前馈函数以建立负荷与风量的线性关系,调整了周界风挡板开度与煤量对应关系曲线;对锅炉燃烧主控进行优化时,将优化结果作为优化后的设定值或者偏差送入原有的PID控制器;供热系统控制方式优化时,将热网蒸汽流量折算成热网负荷后汇入总的负荷扰动。改造后,达到了提升机组负荷爬坡率、提高锅炉机组运行效率、稳定蒸汽温度、降低飞灰含碳率,并提供智能吹灰等目的。  相似文献   

4.
成昕 《大众用电》2011,(4):19-20
垃圾焚烧发电原理是垃圾经过干燥、燃烧和燃烬3个阶段,垃圾在850~1100℃的高温下充分燃烧。通过DCS自动控制系统和自动燃烧控制系统能够即时监控和调整炉内垃圾的燃烧工况,及时调节炉排运行速度和燃烧空气量。焚烧垃圾产生的高温烟气在余热锅炉中进行热交换,产生过热蒸汽,  相似文献   

5.
刘平 《广东电力》2006,19(3):46-48
在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1期工程首两台机组给水泵快速减负荷(RB)的试验中,通过分析给水泵RB回路的功能、控制策略以及预备性试验数据,对RB工况下的主蒸汽压力控制、汽包水位控制、燃烧控制、蒸汽温度控制的逻辑功能进行了改进,成功地完成了给水泵RB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达到了单台给水泵故障停运时各模拟量控制系统及燃烧管理系统协调动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光伏电站组成结构时有变化,导致了光伏电站数学模型的时变性和非线性,基于固定参数PID控制算法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不能应对这种变化。为了提高光伏电站自动发电控制系统的调节性能,对它的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针对光伏电站,基于波波夫超稳定理论,设计了一种离散自适应控制算法。某50MW光伏电站,基于该算法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与基于固定参数PID算法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对它们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具有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火电厂机组控制的先进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关系到全厂燃煤发电效率,关系到污染物排放达标。智能发电运行控制平台是以分散控制系统(DCS)为基础,将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高度融合,使传统DCS向智能DCS的转型升级。对智能发电控制系统与传统DCS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智能发电控制系统架构、特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当前的模糊控制理论,改变传统PID控制方法,采用PID控制器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手段对锅炉燃烧进行控制;对锅炉控制系统中的其它自动控制系统简略予以描述,并给出燃烧控制系统与其它自动控制的接口;对锅炉燃烧的模糊一PID控制算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型火电机组目前面临着煤质多变的问题,煤质的大范围实时变化会影响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提出了一种实时的煤质校正方法,通过定义煤质做功能力系数来构造煤质校正系数,引入燃料控制系统,实时修正入炉燃料测量值,改善控制系统动态品质。方法采用负荷、燃料量和发电煤耗等参数进行实时计算,简单易行,便于组态。通过数据验证和控制仿真验证了煤质校正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小干扰稳定已经成为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有效地阻尼电力系统的小扰动振荡,提出了基于机网协调优化的阻尼控制方法。借鉴混成控制系统的思想与理念,考虑自动发电控制和自动电压控制系统之间的协调,建立了分层控制的阻尼协调优化控制系统。该系统将电力系统的阻尼强弱作为事件形成的指标,并以事件驱动作为系统调节的触发机制。该阻尼协调优化控制系统不仅能消除系统的弱阻尼模式,而且有效解决了传统自动发电控制和自动电压控制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的负面影响,实现了2套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指令的优化协调。在IEEE 5机14节点系统上进行多种运行方式下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燃料电池发电装置能量管理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针对燃料电池动态响应上的不足,该文探讨了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中的能量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讨论能量管理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控制器的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间接控制的能量管理控制方式。建立了能量管理控制系统的控制模型,重点分析了控制系统中电流控制环路的设计方法。针对能量管理的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状态转移控制能量管理的控制算法用于管理超级电容中的能量。建立了5 kW燃料电池发电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能量管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发电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并网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无功控制将对电网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其有功、无功解耦控制方法,可在容量范围内实现无功功率的独立调节,在此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仿真.研究表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无功控制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分布式发电...  相似文献   

13.
永磁同步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并网变流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于永磁同步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并网主回路,采用双PWM控制AC/DC/AC电压型变换器。在此分析了该系统的控制原理,建立了双PWM变换器的系统控制模型。利用高速TMS320F2812型DSP芯片建立了基于双PWM变换器的永磁同步直驱风力发电系统实验平台。研究了系统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发电系统实现了变速恒频发电运行,能够独立调节系统输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且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4.
葛明兰 《青海电力》2007,26(Z1):1-3
随着电力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对发、输、配、用电量的采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电量采集作为电力系统实时控制、监测、调度自动化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交流采样实时性好、相位失真小、投资少、便于维护,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交流采样原有的困难已逐步得到克服,呈现出取代直流采样的趋势。文章主要介绍电力系统中常用数据采样的方法,分析了两种采样方法的特点,介绍了交流采样的算法,有助于合理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5.
交流励磁发电机具有超越传统同步发电机和异步发电机的优良特性,在风力发电、抽水蓄能等变速恒频发电领域有着广泛研究和应用。该文利用模糊控制技术自适应能力强、鲁棒性好等优点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交流励磁发电机精确数学模型的励磁控制方案,建立并详细分析了交流励磁发电机的全模糊解耦励磁控制模型。设计了全模糊励磁控制器并建立了双PWM变换器励磁的交流励磁发电机实验系统。实验结果展现了该文所提的智能模糊励磁控制策略具有优良的动静态控制性能,在提高交流励磁发电系统的参数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的光伏逆变器控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提出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直接电流跟踪控制方法,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不同于现有的SPWM逆变和同步锁相控制,该方案具有控制简便、输出功率因数高、工作可靠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超导储能系统中换流器与电网相连,使超导储能磁体能够通过换流器与电网进行能量交换,从而实现电网谐波抑制、有功无功补偿等功能.根据超导储能用换流器的特点,结合目前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以及电路拓扑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结构灵活的换流器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与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相结合的分离模块式构架设计,在功能上实现了控制系统的算法部分与控制信号产生部分分离、系统的模拟部分与数字部分分离,从而大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电气稳定性及系统灵活性.该控制系统还可适用于多种大功率换流设备,因而具有较强的拓展性及通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最佳风能跟踪控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姚骏  廖勇  瞿兴鸿  刘刃 《电网技术》2008,32(10):11-15
与双馈交流励磁风力发电系统相比,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发电效率及运行可靠性高等优点。文章采用双脉宽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PWM)变换器作为直驱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并网电路,根据风力机和发电机的运行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佳功率给定的发电机最大风能跟踪控制策略。建立了基于双PWM变换器的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实验系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正确性。该发电系统可实现最大风能跟踪控制、并网有功和无功功率独立控制以及变速恒频发电运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在边远地区使用小型离网独立风力发电系统,在分析比较现有独立风机供电变流系统结构和控制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新型独立风机供电系统结构和改进型电压预测控制算法。新型独立风机供电系统通过在结构上增加一个旁路二极管,大大提高了系统对风能的利用率;改进型电压预测控制通过在一个PWM周期内增加采样的次数来改善系统的控制效果和动态响应,使负载电压的总谐波畸变率(THD)达到3.5%。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了改进型电压预测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单相并网逆变控制算法,在传统单环PI控制的基础上加入电压环,提高了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使系统更加可靠。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变步长扰动观测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策略,实现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最大输出功率点的快速、稳定跟踪。仿真和样机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