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研究猪肉肠中亚麻籽胶、大豆分离蛋白和酪蛋白的相互作用。采用析因试验设计,在猪肉肠加工过程中,同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亚麻籽胶、大豆分离蛋白和酪蛋白,分析上述添加物对产品保水性、保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亚麻籽胶对猪肉肠在60℃条件下烘20min的保水能力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然而,亚麻籽胶对猪肉肠在60℃条件下烘40min的保水能力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酪蛋白的添加对猪肉肠在60℃条件下烘20min和40min的保水能力有显著的影响(P<0.05)。保水能力上,从高到低依次为:酪蛋白、亚麻籽胶、大豆分离蛋白。亚麻籽胶的添加显著地影响了用乙醚浸提20、40、60min猪肉肠的保油性(P<0.05),大豆分离蛋白和酪蛋白也有类似结果。大豆分离蛋白对猪肉肠用乙醚浸提60min的保油性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并且,亚麻籽胶与大豆分离蛋白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在保油能力上,大豆分离蛋白强于酪蛋白。  相似文献   

2.
孙健  王鹏  徐幸莲  周光宏 《食品科学》2012,33(13):134-139
研究猪肉肠中亚麻籽胶、卡拉胶和黄原胶的相互作用。采用析因设计,在猪肉肠加工过程中,添加不同量的亚麻籽胶、卡拉胶和黄原胶,分析上述胶类对猪肉肠保水性、保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亚麻籽胶可显著地增强猪肉肠在60℃条件下烘20、40、60、80min的保水能力(P<0.01)。卡拉胶对猪肉肠在60℃条件下烘20、40min的保水能力无显著性的影响,亚麻籽胶与黄原胶对猪肉肠在60℃条件下烘20、40min都有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保水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亚麻籽胶、黄原胶、卡拉胶。亚麻籽胶对猪肉肠用乙醚浸提40min和60min的保油性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黄原胶和卡拉胶对保油性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保油能力高到低依次为:亚麻籽胶、黄原胶、卡拉胶。  相似文献   

3.
冯美琴  孙健  徐幸莲 《食品科学》2007,28(10):118-121
本实验采用两因素析因试验设计,研究了转谷氨酰胺酶和四种亲水胶体(卡拉胶、黄原胶、海藻酸钠、瓜尔豆胶)对鸡肉肠硬度和出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四种亲水胶体均可显著增加鸡肉肠的出品率(p<0.01);转谷氨酰胺酶对鸡肉肠的出品率没有显著的影响,且与各亲水胶体之间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转谷氨酰胺酶可显著增加鸡肉肠的硬度(p<0.05),卡拉胶对转谷氨酰胺酶处理的鸡肉肠硬度无显著影响,而黄原胶、海藻酸钠、瓜尔豆胶则均极显著降低了鸡肉肠的硬度(p<0.01)。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蒸煮损失率、析水率、质构、感官评价来考察不同添加量的亚麻籽胶乳化肠与0.2%卡拉胶乳化肠品质的差异,以及在0.2%卡拉胶乳化肠中逐渐添加亚麻籽胶对乳化肠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亚麻籽胶量的增加,亚麻籽胶乳化肠蒸煮损失率降低,且比卡拉胶的乳化肠低;多汁性及风味亚麻籽胶产品优于卡拉胶产品,组织结构及质地卡拉胶产品优于亚麻籽胶产品。添加了亚麻籽胶的卡拉胶乳化肠蒸煮损失率极显著降低(P<0.01),析水率下降差异不显著,硬度下降,差异显著(P<0.05);当卡拉胶与亚麻籽胶添加比例为4∶3时,感官评定结果认为产品多汁、有韧性,口感质构与0.2%卡拉胶乳化肠没有显著差异(P>0.01)。结果表明亚麻籽胶与卡拉胶具有很强的协同作用,增强了乳化肠持水持油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析因试验设计,探究淀粉、亚麻籽胶、贮藏温度和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火腿肠保水性、质构特征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过45 d贮藏后,火腿肠的保水性随着淀粉添加量的增大而显著下降(P0.05),随着亚麻籽胶添加量的增大和贮藏温度的升高保水性显著上升(P0.05),淀粉和贮藏温度间的交互作用对保水性影响显著(P0.05)。质构测定结果显示,淀粉和亚麻籽胶的比例不同对硬度和咀嚼性的影响不同,但都能使弹性增大;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硬度和咀嚼性增大,弹性降低。淀粉和亚麻籽胶的交互作用能使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降低,而淀粉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则能使弹性显著降低。从感官评定结果可以看出,降低淀粉添加量、增加亚麻籽胶添加量、降低贮藏温度有利于改善火腿肠的感官品质,且火腿肠的感官品质与淀粉和亚麻籽胶之间的交互作用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分别研究了黄原胶浓度、温度、热处理时间、pH值、抗氧化剂VC、氧化剂H2O2、金属离子以及大豆分离蛋白对黄原胶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黄原胶浓度的增大,黏度增大直至基本不变;温度、热处理时间使其黏度稍微有所下降:pH值为6.0时,黏度最大;抗氧化剂VC、氧化剂H2O2使黏度降低;随着金属离子Na+、Fe2+浓度的增大,黄原胶黏度呈下降变化;大豆分离蛋白使黄原胶黏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作为成膜基质,添加不同量的亚麻籽胶制备多糖-蛋白复合可食用膜。以机械性能、稳定性、阻隔性、光学性能为测定指标,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累计加权,探究亚麻籽胶添加量对大豆分离蛋白膜功能特性的影响。当亚麻籽胶添加量为3%时,膜厚、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比未添加亚麻籽胶的大豆分离蛋白膜分别提升了80.00%、85.38%、285.78%;氧气透过性、水溶性和透光率降低了27.58%、130.08%、10.06%;其隶属度值为0.282 7,膜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为最佳地发挥亚麻籽胶在乳化肠中的应用效果,考察亚麻籽胶以不同的方式加入以及加入后斩拌时间对乳化肠水油渗出率、保水性、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籽胶的添加量为0.2g/100g和0.3g/100g时,以乳化物方式加入亚麻籽胶生产的乳化肠析水率显著低于以粉末方式加入的乳化肠(P〈0.05);以乳化物方式添加亚麻籽胶的乳化肠水油渗出率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以乳化物方式加入亚麻籽胶的乳化肠硬度显著低于以粉末方式加入的乳化肠(P〈0.05);对乳化肠的弹性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在4℃贮藏期间,以乳化物方式加入亚麻籽胶的乳化肠更好地保持了其质构稳定性。以乳化物方式加入亚麻籽胶后,比较斩拌1、2、3min的乳化肠发现,斩拌3min的乳化肠贮藏期间质构稳定,持水持油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2):114-119
以罗非鱼和豆粕为原料,采用碱溶-等电点沉淀法制备鱼分离蛋白(fish protein isolates,FPI)和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s,SPI),固定蛋白浓度0.5%,在pH 4.0和7.0条件下,高压均质(一级压力30 MPa,二级压力4 MPa),实验黄原胶(xanthan gum,XG)的添加对FPI、FPI-SPI(质量比2∶1)、FPI-SPI(质量比1∶1)和SPI乳浊体系粒径分布、微观显微结构和乳析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黄原胶的添加(0~0.09%),乳浊体系平均粒径减小(P0.05);在pH 4.0条件下,乳浊液液滴聚集和絮凝现象明显减少,宏观乳析稳定性提高(P0.05),添加0.06%和0.09%黄原胶的FPI-SPI混合乳浊体系4℃放置10 d都没有明显的分层,而不同比例混合蛋白体系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在pH 7.0条件下,添加0.06%的黄原胶时,FPI-SPI(质量比2∶1)和FPI-SPI(质量比1∶1)混合乳浊体系微观絮凝现象没有明显改善,宏观乳析稳定性明显提高(P0.05),4℃放置10 d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总体分析,2种蛋白物理混合对乳浊液体系稳定性的改善程度有限,而适量的黄原胶能明显提高酸性条件下体系的乳浊液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亚麻籽胶添加量对大豆分离蛋白膜的作用机理,将不同添加量(0%、1%、2%、3%、4%、5%)的亚麻籽胶与大豆分离蛋白复配以制备复合膜,对复合膜成膜液的流变特性和粒径,以及复合膜的横截面微观结构、二级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亚麻籽胶添加量的成膜液均为非牛顿流体,成膜液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  相似文献   

11.
黄原胶与魔芋胶的协效凝胶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黄原胶与魔芋胶均为非凝胶多糖,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共混可以得到凝胶。当黄原胶与魔芋胶以0.7/0.3的配比共混,多糖总浓度为1%时,二者的协效凝胶性最强,即凝胶强度最大,同时对制备温度和体系盐离子浓度对多糖共混凝胶性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当制备温度80℃,盐离子浓度为0.2mol/L,凝胶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瓜尔胶及改性瓜尔胶的性质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介绍了瓜尔胶及改性瓜尔胶在造纸中的应用特性及最新研究成果。瓜尔胶及改性瓜尔胶系列助剂在提高纸页留着和滤水的同时能保持或提高纸页匀度,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环保助剂。阳离子瓜尔胶的新式捆绑系统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传统方法制作夸克干酪所带来的口感及风味上的不足,研究了黄原胶与魔芋胶复配在夸克干酪中的应用;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了夸克干酪调配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复合食品胶(黄原胶、魔芋胶复合的质量比为7∶3)与CMC配伍的稳定效果较好;当水添加量为30%、复合食品胶添加量为0.3%、CMC添加量为0.3%、白砂糖添加量为6%时,夸克干酪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皂荚胶与黄原胶复配胶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皂荚胶与黄原胶的最佳配比及其复配胶流变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皂荚胶与黄原胶在配比为4:6时复配胶的协效性最好,皂荚胶与黄原胶复配胶为“非牛顿流体”,60~100℃下加热,复配胶的粘度有较大幅度的升高,60-90min是皂荚胶和黄原胶复配胶的最佳加热时间,复配胶溶液在碱性条件下稳定,但酸性条件对复配胶溶液的粘度有较大影响,冻融变化可使皂荚胶与黄原胶复配胶溶液的粘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黄原胶和韦兰胶混胶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放置温度、时间、冻融、pH、盐以及柠檬酸对黄原胶和韦兰胶混胶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原胶和韦兰胶有协效性,温度、时间对混胶有一定的影响。其中20/80(ml)韦兰胶/黄原胶最为稳定。进一步对其研究表明:冻融、pH、盐以及柠檬酸都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瓜尔豆胶和黄原胶对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段春月  刘畅 《食品工业》2021,(2):205-210
为改善淀粉的加工品质特性,以玉米淀粉和甘薯淀粉为研究对象,将瓜尔豆胶和黄原胶分别以不同比例(0.1%~0.5%)与淀粉进行复配,系统研究亲水胶体对淀粉理化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亲水胶体后,随着胶体浓度的增加,复配体系的透光率逐渐下降,凝沉稳定性增大,膨胀度增大,淀粉胶体的硬度下降。RVA分析表明,加入亲水胶体使复配体系的糊化温度升高,峰值黏度、崩解值和终值黏度增加,而甘薯淀粉-黄原胶混合体系的峰值黏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将小麦淀粉分别与黄原胶和瓜尔豆胶以一定的比例复配,利用析水率实验、DSC方法和SEM微观结构观察等方法,研究亲水胶体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在5次冻融循环过程中对小麦淀粉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淀粉的析水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黄原胶和瓜尔豆胶能够明显降低冻融过程中小麦淀粉的析水率,从而抑制小麦淀粉冻融过程中的老化,且随着亲水胶体浓度的增加,对冻融稳定性的改善作用越强;小麦淀粉经过5次冻融循环后,淀粉胶基形成了大量的孔洞,并产生不连续丝状的,类似纤维的结构,且基质较薄,添加亲水胶体后显著改变了小麦淀粉的表观形态,孔洞明显减少,且淀粉基质增厚,形成了类似片状的网络结构。因此,黄原胶和瓜尔豆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麦淀粉的冻融稳定性,且与添加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食品增稠剂瓜儿豆胶性质及复配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瓜尔豆胶的流变性,浓度、温度、pH值、电介质对粘度的影响,与黄原胶、卡拉胶复后粘度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瓜儿豆胶属非牛顿流体中假塑性流体,其粘度随浓度升高而上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几乎不受pH值影响,对NaCl和低浓度Ca~(2+),Al~(3+)有良好兼容性,与卡拉胶复配无增效作用,而与黄原胶复配增效显著,复配最佳比例为瓜儿豆胶:黄原胶=0.6:0.4  相似文献   

19.
猪屎豆胶与黄原胶复配胶的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主要通过测定体系黏度研究了猪屎豆胶与黄原胶复配胶的流变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猪屎豆种子胶与黄原胶有较强烈的协效性,二者的最佳复配比为6:4;复配胶的黏度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浓度达到0.4%时开始形成凝胶,浓度达到0.8%时形成坚实的凝胶,浓度为0.7%时的溶液黏度为5367mPa&#183;s;混合胶液为“非牛顿流体”,溶液具有“假塑性”;胶液的最佳加热温度为80℃,最佳加热时间为1h;pH5~9、冻融变化、苯甲酸钠、超声波和微波处理对对其黏度影响较小;复配胶具有良好的耐盐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啤酒花作为一种药食两用中药,具有抗菌,抗癌,以及口腔保健的作用。本实验通过在口香糖中加入啤酒花衍生物六氢-β酸,制成新型的功能型口香糖。应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胶基40%,山梨糖醇45%,六氢β-酸0.45‰,所制得的啤酒花口香糖适口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