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收成熟度对三明CB-1特色烟叶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采收成熟度对三明特色烤烟CB-1品种烤后烟叶香气成分的影响,以该品种中、上部烟叶为研究材料,进行不同采收成熟度鲜烟叶烘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提高,烤后烟叶中的香气成分总量和中性组分含量先提高,后下降;酸性组分含量趋于减少;碱性组分含量趋于增加.结合主要成分变化趋势初步认为,三明CB-1品种中、上部烟叶采收成熟度生产标准宜适当调低.中部烟叶以叶面黄绿(以绿色为主)、烟叶主脉2/3以上变白、支脉开始变白即可采收;上部烟叶以叶面绿黄(以黄为主)、主脉基部变白、2/3以上支脉变白时采收为好.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成熟度烟叶的综合研究确定,烤烟烟叶的成熟标准是:下部叶主脉全白发亮,支脉1/3变白,叶面黄绿,叶尖明显下垂,叶缘稍枯,茸毛较少脱落。中部叶主脉全白发亮,支脉1/3至2/3变白,叶面有黄色、黄白色斑块,黄绿色明显,叶耳微黄至淡黄,茸毛部分脱落。上部叶主脉全白发亮,支脉2/3变白,叶面皱缩,成熟斑块呈黄白色,叶耳淡黄,茸毛较多脱落。达到此标准的烟叶,烤后内在化学成分、香吃味和外观质量及各项经济指标达最佳值,产量略有降低。烟叶采收中成熟度不够是我国烤烟生产普遍存在的影响烟叶质量的一个十分严重和突出的问题。本文对不同成熟度鲜烟叶在烘烤中的表现和烤后结果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烤烟成熟采收提供可供参考的外观标准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成熟度和烘烤设备是影响我市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的关键因素。根据百色优质烟叶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和实现百色烟叶名牌工程战略目标的需要,本试验对烟叶的成熟度,烘烤设备与烟叶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试验。得出如下初步结论:下部叶打顶后10天左右采烤,此时叶面黄绿色,主脉白1/3以上,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较理想;中部叶(即CA2处理)打项后25天左右采烤,叶面浅黄色,主脉2/3以上变白,烤后烟叶内外观质量较理想;上部叶(BA4)打顶后50天采烤最为适宜,叶面9—10成黄,主脉全白发亮,烤后烟叶总体质量较好。三种不同的烘烤设备以自动烘烤强制排湿仪效果最理想,升温灵敏、排湿顺畅,节约时间、节约成本,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上等烟比例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翠碧1号配套烘烤工艺,提高烟叶质量,考虑到翠碧1号采收成熟度难把握、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差等问题,开展了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色素及化学成分代谢研究。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随着温度的提高,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不断降解,相同部位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随着采收成熟度提高而降低。就降解速度而言,叶绿素降解主要在38℃之前,类胡萝卜素降解主要在42℃之前,但到46℃后色素含量基本趋于稳定;适熟的鲜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其淀粉降解较快,烤后烟叶水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较高,总体化学成分较协调。因此,下部叶适当早采以降低烟叶采收成熟度、中部烟叶适当提高烟叶采收成熟度、上部烟叶采取适宜的成熟度,有利于烟叶外观及内在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SPAD值与鲜烟叶成熟度及烤后烟叶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快速、无损判断鲜烟叶成熟度的量化指标,以秦烟96为试验材料,应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了各部位不同成熟度鲜烟叶SPAD值,并对相应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进行了评价测定。结果表明,SPAD值能够较灵敏地区分烟叶黄绿面积10%~20%的差异,且与烟叶成熟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较好地表示烟叶成熟度。综合烤后烟叶各项质量评价指标,下、中、上3个部位烟叶适宜成熟度对应的鲜烟叶SPAD值分别为8.6~11.4、17.9~18.6和13.2~20.3,SPAD值可作为成熟度的快速判定量化指标,用于指导烟叶适熟采收。  相似文献   

6.
烟叶成熟度及烘烤关键指标与烟叶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1999-2001年3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烟叶成熟采收标准为下部叶面黄绿色,约6-7成黄,主脉变白1/2以上;中部叶面浅黄色,约8-9成黄,主脉变白2/3以上,比常规推迟5d采收;上部叶面基本全黄,约9-10成黄,主脉全白,比常规推迟7d采收。烘烤关键指标:烟叶变黄温度以38-40℃为宜,烟筋变黄以45℃为宜;湿度处理以低湿处理效果较好。为烟叶成熟采收、科学烘烤提供了一定具有可操作性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烤烟质体色素含量的品种间差异及其与感官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产区主栽烤烟品种K326、NC89、中烟100、云烟85、云烟202、龙江911鲜烟叶和烤后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差异及其与感官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栽培措施和烘烤环境一致的条件下,不同品种和部位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差异明显.中部鲜烟叶以中烟100和云烟202质体色素含量较高,K326和龙江911含量较低,上部鲜烟叶品种间差异小于中部烟叶,仍以K326和龙江911品种较低;烤后上、中部位烟叶均以云烟85和中烟100质体色素含量较高,但上部烟叶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不大;②品种间质体色素含量和组成的差异与烟叶的感官质量,尤其是与香气品质间关系密切.上、中部位烟叶均以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和最低的云烟85和云烟202香气品质较差,含量中等的K326烟叶香气品质较好,中部叶绿素含量较高的云烟85烟叶杂气和刺激性明显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8.
烤烟外观成熟特征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在国标 40 级制要求下烤烟不同部位烟叶不同外观成熟特征与烤后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及香吃味的关系。结果表明:下部叶以主色调黄绿色,叶尖、叶缘开始变黄,主脉基本变白、侧脉1/2~2/3 变白;中部叶以主色调绿黄色,叶尖,叶缘变黄,主脉变白发亮、侧脉2/3~3/4 变白;上部叶以主色调黄色,叶尖、叶缘发白,叶面有明显成熟斑,主脉变白发亮、侧脉3/4 基本全白采收为宜。初烤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品质有较大程度的提高,香吃味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箱式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化学成分的变化动态及对烤后烟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烟夹和箱式两种装烟方式在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含水量、色素含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香气成分含量变化及烤后烟质量.[结果]与烟夹密集烘烤相比,47℃前箱式密集烘烤烟叶失水速率较低,淀粉降解量及水溶性糖积累量较少,叶绿素降解速率较低,香气成分总...  相似文献   

10.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不同成熟度的鲜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其烤后质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均呈双峰曲线,变黄前、中期各处理烟叶淀粉酶活性的升高和淀粉相对降解量呈动态正相关,但后期相关性不高,说明淀粉的降解与多种因素有关,不仅仅受淀粉酶的影响.烟叶淀粉和色素的降解规律一致,均在变黄期(45℃以前,含水量30%以上)快速降解,特别是烘烤的前48 h降解量最大,之后变缓.淀粉和叶绿素含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明显降低.在烘烤过程中,成熟度适宜的烟叶SOD和POD等保护酶活性较高,而PPO活性较低,棕色化发应不容易发生.适熟鲜烟叶淀粉含量较高,烘烤中降解较快,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好,淀粉含量低而糖含量高,主要化学成分比较协调,感官评吸质量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上部叶的工业可用性,以NC102品种3个不同采收成熟度(BM1、BM2、BM3)的烤后上部烟叶为材料,分析了叶尖、叶中、叶基3个分切区段的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及其可用性指数(CCUI)和感官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成熟度下,烟叶外观质量总分表现为叶中 > 叶基 > 叶尖;填充值在低、中成熟度时表现为叶尖高于叶中和叶基,其他物理指标差异不显著;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在低、中成熟度下表现为叶尖 < 叶中 < 叶基,在高成熟度下差异不显著,淀粉含量在各成熟度下均表现为叶尖 < 叶中 < 叶基,钾含量和钾氯比在各成熟度下均表现为叶尖 > 叶中 > 叶基,总氮含量、烟碱含量及氮碱比在不同区段及不同成熟度间差异不显著;低、中成熟度下烟叶CCUI为叶尖 < 叶中 < 叶基,且低成熟度处理中叶基段与叶尖和叶中段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高成熟度下则无显著差异。随成熟度提高,不同区段烟叶外观质量、物理性状、化学成分及CCUI间的差异总体呈逐渐缩小的趋势。烟叶感官质量得分表现为:低、中成熟度下叶尖 < 叶基 < 叶中,高成熟度下叶尖 > 叶中 > 叶基。综上,采收成熟度影响叶片不同区段的质量,低、中成熟度烟叶的叶中和叶基段综合质量优于叶尖段,而高成熟度下叶尖段化学成分整体协调性和感官质量优于叶中和叶基段。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整移栽期和采收期,探索豫中地区烟叶成熟度与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叶龄30 d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烟叶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中部叶质体色素含量及其降解率以5月6日移栽较高,上部叶以4月27日移栽较高。调制后烟叶的质体色素含量中部叶高于上部叶,且随着烟叶推迟采收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但移栽期对质体色素含量影响不大。中部、上部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及新植二烯的含量以5月6日移栽各推迟5 d采收处理最高。综上所述,合理的移栽期及适当的推迟烟叶采收有利于质体色素的形成和其降解产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烤烟上部叶片质量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烤烟上部叶片质量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以全国8个主产烟区122份B2F烟叶样品为材料,对样品的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烟叶总糖、还原糖与身份、平衡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成熟度、含梗率、叶片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总植物碱、总氮与成熟度、含梗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身份呈极显著负相关;烟叶感官质量各个指标与平衡含水率、总糖、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植物碱、总氮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认为,烟叶成熟度、身份、叶片厚度、含梗率、平衡含水率与化学成分的关系较为密切,烟叶化学成分对感官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重庆烟区不同鲜烟叶处理技术对烤烟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以云烟97为材料,研究了摘除下部烟叶(0、2、3和4片)对烤烟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摘除2片能显著提高上部叶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的含量,但也显著降低了中部叶的苯丙氨酸类、类西柏烷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摘除3片能显著提高中部叶的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含量,同时对上部叶的苯丙氨酸类、棕色化产物类和类西柏烷降解产物含量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也显著降低了中部叶棕色化产物含量;摘除4片显著提高了中部叶棕色化产物和类西柏烷降解产物的含量,但显著降低了上部叶的苯丙氨酸类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致香物质总量显示,不同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中部叶以摘除3片含量最高,摘除4片次之,对照最低;上部叶含量依次为摘除2片 > 摘除3片 > 对照 > 摘除4片。因此认为,在该生态条件下摘除下部鲜烟叶时以3片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不同成熟度对河南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成熟度对河南烤烟上部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的提高,上部烟叶的组织结构变疏松、身份适中、色度变强;总糖、还原糖和钾含量增加,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减少,两糖比(还原糖/总糖)随成熟度的提高先增加,达最大值后又有所减少;香气质和香气量增加,杂气减少,余味变好。  相似文献   

16.
烤烟成熟过程中部分酶活性及碳水化合物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烤烟成熟过程中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以及碳水化物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为优质烤烟的生产中烟叶采收成熟度以及采收时间的把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成熟过程中,中上部烟叶转化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淀粉酶活性表现为双峰曲线,在上部叶中表现更为明显,碳水化合物含量整体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上部叶中糖含量在移栽100 d后又略有回升。在叶片达到生理成熟之前,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增加主要来自烟株体内光合产物的积累,淀粉的积累大于降解,达到生理成熟时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降解达到动态平衡状态,淀粉含量最高,之后进入工艺成熟,淀粉含量开始降低,糖含量略有回升。中上部烟叶分别在移栽后85 d和110 d,达到生理成熟,之后分别在移栽后90 d和115 d达到工艺成熟。  相似文献   

17.
湖北烤烟感官质量状况及与其它质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烟区烤烟感官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感官质量与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烟区烤烟感官质量较好,评吸总分以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感官质量指数与评吸总分表现一致,中部叶最高(0.90),上部叶次之(0.88),下部叶较低(0.86);感官质量得分最高的一类烤烟外观质量亦最好,在一定范围内,糖、总氮和烟碱含量相对较高;烤烟的厚度和拉力在第3类中最小,叶面密度居中,含梗率和单叶重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