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环氧单酯为树脂配制了一系列紫外光-热混杂固化体系,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固化过程特征吸收峰的变化;测试了有机硅链段的长短对固化膜表面水接触角、表面能和硅元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稀释剂条件下,丙烯酸环氧单酯光-热固化膜的表面水接触角为62.53°,表面能为47.62 mN/m,有机硅改性丙烯酸环氧单酯体系光-热固化膜的表面水接触角最高可达106.75°,相应的表面能为18.62 mN/m。有机硅改性体系中随着有机硅链段的增长,固化膜表面水接触角和表面硅元素含量逐渐增加,表面能则逐渐下降,表面元素分析也显示固化膜表面硅元素含量要比背面的高。  相似文献   

2.
系列有机硅改性紫外光-热混杂固化树脂的表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有机硅改性丙烯酸环氧单酯为树脂配制了一系列紫外光-热混杂固化体系,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固化过程特征吸收峰的变化;测试了有机硅链段的长短对固化膜表面水接触角、表面能和硅元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稀释剂条件下,丙烯酸环氧单酯光-热固化膜的表面水接触角为62.53°,表面能为47.62 mN/m,有机硅改性丙烯酸环氧单酯体系光-热固化膜的表面水接触角最高可达106.75°,相应的表面能为18.62 mN/m。有机硅改性体系中随着有机硅链段的增长,固化膜表面水接触角和表面硅元素含量逐渐增加,表面能则逐渐下降,表面元素分析也显示固化膜表面硅元素含量要比背面的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二元共聚树脂,采用冻胶纺丝技术制备了纤维状共聚物树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含量对树脂饱和吸油率、吸油速率以及充分溶胀后树脂剩余率的影响,分别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对树脂的化学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利用软件materials studio对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共聚过程中的物理缠结能力进行了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4.
扩链型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水性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甲苯二异氰酸酯,聚乙二醇,二羟甲基丙酸及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合成了非扩链型和扩链型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产物经叔胺中和后可以自乳化形式分散于水中,考察了聚乙二醇分子量PUA中羧基含量等因素对PUA分散液表面张力及流变性的影响。扩链型PUA具有较大的触变性,光聚合转化率明显高于非扩链型PUA,羧基含量增加对光聚合有一定阻碍作用。高分子量PEG促进PUA固化膜中软,硬段相区的分离,扩链有助于抑制相分离。  相似文献   

5.
以烯丙基苯酚(AP)、烯丙基(对、间和混合)甲酚为烯丙基化试剂,与甲氧基二苯醚反应,制备了一系列以烯丙基为活性基团的改性二苯醚树脂。用双马来酰亚胺固化改性二苯醚树脂的反应性良好,树脂固化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系列同时具有光固化基团(双键)和热固化基团(环氧)的聚氨酯改性丙烯酸环氧单酯。用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固化过程特征吸收峰的变化,测试了柔性链段对聚氨酯改性丙烯酸环氧单酯光-热混杂固化膜的凝胶率、吸水率、力学性能、体积收缩率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稀释剂条件下,与丙烯酸环氧单酯光-热固化膜相比,聚氨酯改性丙烯酸环氧单酯光-热固化膜的凝胶率可达97%以上,断裂强度有所下降,但断裂伸长率由4.6%提高到19.5%,体积收缩率由6.07%下降到4.22%,光-热固化膜的热分解温度超过了240℃。  相似文献   

7.
含硼烯丙基系列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三类含硼烯丙基化合物(树脂)──硼酸烯丙基苯酯、不同主链结构的含硼烯丙基树脂、烯丙基硼酚醛树脂,研究了它们各自的性能及其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1种半结晶聚合物,全规聚(苯基-乙二醇基醚)(i-PPGE)被用来改性环氧树脂(1,8二氨基-p-甲烷(MNDA)和4,4’-二氨基二苯砜(DDS)用作固化剂)。在MNDA固化的树脂中,当树脂混有5%的i-PPGE时,分散相为直径0.5-1.0um的环形颗粒。在DDS固化的树脂中,分散相的粒径分布更密。这种区别归因于固化剂的反应活性以及固化机理不同。通过动力学分析,发现在MNDA固化体系中,i-PPGE比DDS固化体系的结晶度更低,尽管用这2种固化剂固化的改性树脂在形态和微观结构上有明显区别,但i-PPGE的增韧效果是相似的。当掺入5%的增韧剂后,分别用DDS和MNDA固化的树脂,其临界应力密度因子(KIC)分别提高了54%和53%。i-PPGE和典型的增韧剂端羧基丁腈橡胶在增韧环氧树脂的效果上是一致的。i-PPGE的优势在于对树脂的模量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较小,但这种改性剂引起弯曲强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反应行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马来酰亚胺(BMI)改性环氧树脂(TDE-85)/芳香胺(DAMI)固化体系。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行为与固化动力学进行了分析,考察了BMI含量对改性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BMI比例的增加,体系固化放热峰向高温区移动,总反应热减小,固化物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明显提高;根据Kissinger方法求得改性前后体系固化反应的表现活化能△E分别为52.46和57.72kJ/mol;根据Crane理论计算得到改性体系的固化反应级数n为0.88,固化反应过程为多级反应。  相似文献   

10.
液态和混合烯丙基酚改性BMI树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为基础,用液态的烯丙基甲酚(AC)和二烯丙基双酚A(DABP,DA)或二者的混合物,并配少量扩链剂(A)作为共聚单体,对AI增韧改性。对BMI/AC/DA/A(体系Ⅲ)和BMI/AC/A(体系Ⅳ)的研究表明,经熔融和溶液预聚合的各改性树脂具有良好的均相稳定性、工艺性和反应性;固化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耐冲击性,可在200℃长期使用。用体系Ⅲ为基 树脂测试了其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双氰胺及其衍生物固化环氧树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甲基丙烯酸钝化2,4-咪唑作为促进剂,研究了它促进双氰胺及苯胺甲醛改性双氰胺(TH-11)固化环氧树脂的反应,并对这一体系在低沸点溶剂中的溶解性,固化产物的力学性能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双氰胺在树脂及树脂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是得到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条件之一,改变双氰胺的结构及在固化体系中加入促进剂都会影响到体系的贮存性,加速固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氰酸酯/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增容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峰  王国建 《功能材料》2007,38(A07):2849-2852
采用增容改性的思路,在共混树脂中加入小分子增容剂,通过减弱单体分子间结晶作用力的方法,改善双酚A型氰酸酯,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苯甲烷(BADCy/BDM)共混体系的熔、溶工艺特性,得到了低熔点、能溶于丙酮等溶剂的改性树脂。随着BDM含量的变化,改性树脂在丙酮中的溶解性降低,熔点呈“V”字型变化,在n(BADCy):n(BDM)=1:1时,出现最低溶点(45℃)。未固化树脂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树脂固化提供了较宽的工艺窗口。固化树脂在BDM含量为30%和40%时,呈现出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而在50%含量时,只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增容改性树脂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均高于纯氰酸酯树脂,且在BDM含量40%时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王亚楠  曹凤香  王永锋  曹静  李兆  吴坤尧 《材料导报》2021,35(18):18210-18215
将硼酸(BA)和苯基硼酸(PBA)分别引入热塑性酚醛树脂(NR)中合成硼酸酯改性酚醛树脂,并以硼酸酯改性树脂为基体、玻璃纤维为增强体制备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硼改性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DSC、FTIR和TGA分别对其固化反应过程、固化结构及固化树脂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A和PBA改性都可以在固化后的体系中引入硼酸酯结构,从而显著提高酚醛树脂(PR)的热稳定性.硼酸酯改性NR可显著改善树脂的摩擦学性能,其中PBA含量为30 phr时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好的摩擦学性能,摩擦系数降低至0.16.另外,硼酸酯的引入可以提高树脂与纤维的界面粘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改性咪唑(MIM)及改性脂肪胺(MAA)研制快速固化树脂体系。分别利用DSC和流变仪测试了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与流变行为,优选了树脂配方。采用真空辅助树脂灌注工艺(VARIM)制备了快速成型的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层板,考察了层板的成型质量和力学性能,并与常规固化的层板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优选的树脂配方,120 ℃下树脂在5 min内固化度达95%,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层板成型固化时间可控制在13 min以内,固化度达95%以上,并且没有明显缺陷;与常规固化相比(固化时间大于2 h),快速固化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层板的弯曲性能和耐热性能降低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5.
环氧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聚集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追踪环氧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在固化过程中聚集态结构的变化,发现环氧与双马来酰亚胺形成了互穿网络结构(IPN)。但由于环氧和马来酰亚胺的固化活性不同,环氧先发生固化,引起两种单体间的溶解度下降而发生相分离,形成了富环氧区域和富双马来酰亚胺区域。互穿与相分离是两个相反的结构发展方向,它们决定着树脂的结构和机械性能。树脂的互穿程度直接受初始固化温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液化改性MDI与丁羟胶合成聚氨酯弹性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用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液化改性MDI为主要原料,用或不同丁二醇(BDL)为扩链剂制备聚丁二烯型聚氨酯(HTPB-PU)弹性体方法。研究了弹性体的结构。弹性性能以及应力应变关系。同时用扫描电镜(SEM)研究弹性体应力断裂的断口形态。结果表明,随扩链系数的增加。硬段含量与结晶度上升,同时拉伸强度(τ)与硬度(A)也随之上升,但断裂伸长率(ε)则下降,固定配方,改变固化温度时,对HTPB-PU的τ,A与ε无多大影响。同时可知,当固化温度为80℃时,弹性体的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王莹 《包装工程》2023,44(7):30-35
目的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海因环氧/双酚A型氰酸酯(BAE)和海因环氧/四甲基双酚F型氰酸酯(TBF)的固化反应行为。方法 通过Kissinger、Ozawa和Crane法对2种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并采用热重分析(TGA)和热机械分析(DMA)评价树脂改性前后的热稳定性和热力学性能。结果 海因环氧改性氰酸酯树脂体系均呈现双重固化放热峰,TBF体系具有相对更高的表观活化能,而BAE体系具有更好的耐热性能,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在氮气下质量损失率为5%时的温度分别为271.6℃和403.4℃。结论 海因环氧树脂可以促进氰酸酯的聚合反应,制备的改性树脂体系可用于耐高温树脂基体和电子封装等材料。  相似文献   

18.
用于RTM工艺的改性氰酸酯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环氧树脂改性氰酸酯树脂得到了可用于RTM工艺的树脂体系,借助于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失重(TGA)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改性树脂体系的粘度特性、储存稳定性、反应性以及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湿热性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动态力学性能分析(DMA)等方法,对改性BMI树脂印刷电路板后处理工艺进行研究,根据DSC测试原理导出动力学方程,经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表明,改性BMI树脂在200℃下后处理5小时得到固化程度达100%,而DMA试验显示树脂基体经200℃下后处理10小时才能充分固化。并且可以看出,低温条件下,固化效应与相应温度下损耗峰和固化网络部分链段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UHMWPE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用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甲基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E-51制备了UHMWPE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用基体树脂,主要研究了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改性环氧树脂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与环氧树脂摩尔比为1.1∶1.0、催化剂二乙基胺用量为0.35%(质量分数)、反应温度为110℃时,改性反应6h所得改性环氧树脂与UHMWPE纤维/碳纤维的复合材料的性能较好。用FTIR、DMA、SEM对改性环氧树脂及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甲基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对UHMWPE和碳纤维具有较好的粘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