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茯砖茶多酚类物质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茯砖茶为原料通过热水浸提、树脂吸附分离得到茯砖茶多酚类物质,并采用酶动力学和荧光猝灭分析方法探讨了茯砖茶多酚类物质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茯砖茶多酚类物质对胰脂肪酶有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为0.81 mg/mL,抑制类型为可逆非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常数Ki为2.56 mg/mL。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茯砖茶多酚类物质对胰脂肪酶具有荧光猝灭效应,与茯砖茶多酚类物质的结合可能造成了酶结构的改变,从而降低了酶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提醇沉和Sevage法脱蛋白质获得茯砖茶、青砖茶、六堡茶、康砖茶、普洱茶和千两茶6种黑茶样品茶多糖,采用化学方法测定它们各自的中性糖、蛋白质、糖醛酸和多酚含量,并通过ABTS、DPPH、FRAP和总还原力等四种体系评价它们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本次选用的6种黑茶样品茶多糖的组成与抗氧化活性有所差异,其中中性糖、蛋白质、糖醛酸和多酚四种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502.49~632.87,45.45~104.84,183.44~229.16,14.94~100.83 mg/g,且以普洱茶多糖的中性糖、蛋白质和多酚含量最高,而千两茶多糖的糖醛酸含量最高,此外它们均具有抗氧化能力,且在四种评价体系中从高到低的顺序相同,依次为普洱茶、康砖茶、六堡茶、青砖茶、茯砖茶和千两茶。本文为深入开展黑茶多糖组成与抗氧化活性研究及其功能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从六堡茶中提取茶褐素的最佳工艺,并探讨其理化性质。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种主要因素对茶褐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分析法,探讨六堡茶茶褐素的提取工艺,并对所得茶褐素进行初步理化性质分析。六堡茶茶褐素的最适宜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7 g/mL、提取温度96 ℃、提取时间86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茶褐素提取得率为10.33%±0.04%。茶褐素复合物中多糖含量为25.16%±0.11%,蛋白质的含量为15.45%±0.06%,总酸性基的含量为(5.5±0.02) mmol/g,羧基的含量为(1.34±0.05) mmol/g,酚羟基的含量为(4.16±0.06) mmol/g。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六堡茶茶褐素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可行,茶褐素主要是由酚类和羧酸类物质构成,并含有蛋白质、多糖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探究不同黑茶提取物(天尖茶、茯砖茶、百两茶、六堡茶及普洱茶)中主要功能性组分的差异,评价其功能性活性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氧自由基的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及对PC12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并建立功能性组分与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南产的茯砖、天尖和百两茶,其提取物中的茶多酚、茶多糖及儿茶素总含量均显著高于普洱和六堡茶提取物,而咖啡碱、没食子酸及茶氨酸含量则以普洱茶提取物最高。茯砖、天尖和百两茶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氧自由基的吸收能力均较强,而在PC12神经细胞损伤保护实验中,茯砖、普洱及六堡茶提取物效果明显。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茶多酚(特别是酯型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黑茶提取物DPPH自由基和ORAC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茶氨酸含量则与PC12细胞保护作用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安化黑茶水溶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邓慧芸  吴茂  郭亚平  邓斌  马强  谢练武 《食品科学》2017,38(20):125-130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研究湖南安化黑茶指纹图谱,并对安化黑茶的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为湖南安化黑茶的成分分析与鉴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2个安化黑茶样品与4种外省黑茶(云南普洱茶、湖北青砖茶、广西六堡茶、四川土司黑茶)为实验材料,采用梯度洗脱(A相为0.17%乙酸溶液,B相为乙腈),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 L/min,建立安化黑茶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了相似度评价与主成分分析,确定共有色谱峰。结果:22个安化黑茶样品具有19个共有色谱峰,这些黑茶样品在共有模式下的相似度为0.783~0.958,而广西六堡茶、四川土司黑茶、湖北青砖茶以及云南普洱茶与安化黑茶相似度很低(0.3);定量分析表明,安化黑茶中没食子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明显高于4种外省黑茶,而广西六堡茶中的咖啡因和云南普洱茶中的没食子儿茶素含量明显高于安化黑茶;此外,茯砖素A仅在安化黑茶中检出,可作为安化黑茶的标志性成分。结论:根据所构建的安化黑茶HPLC指纹图谱及找到的标志性成分茯砖素A,可用于安化黑茶的鉴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湖南安化茯砖茶和其他不同地区黑茶样品香味物质差异。方法 以湖南安化茯砖茶和广西六堡茶等其他5种不同地区黑茶样品为实验材料,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对黑茶样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和定量, 比较研究湖南安化茯砖茶与其他地区黑茶样品香味物质差异性。结果 从湖南安化茯砖茶和其他不同地区5种黑茶中共鉴定出46种香气化合物, 主要为醇类、酮类、醛类、芳香族类、萜烯类等; 湖南安化茯砖茶香味物质以醇类、酮类和醛类为主, 百分比含量分别达到43.74%、20.03%和12.83%, 含量较高的成分是芳樟醇(34.67 μg/L)、反式-β-紫罗兰酮(12.19 μg/L)、己醛(6.07 μg/L)和二氢猕猴桃内酯(4.97 μg/L)。结论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湖南安化茯砖茶特有香味的主要香气成分是芳樟醇、反式-β-紫罗兰酮、己醛和二氢猕猴桃内酯等物质, 为湖南安化茯砖茶的特征鉴别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黑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其种类包括云南普洱茶、湖南茯砖茶、湖北青砖茶、四川边销茶和广西六堡茶。在黑茶渥堆过程中,霉菌、细菌、酵母等微生物发挥了重要作用。黑茶中儿茶素、茶多酚等物质在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和湿热作用下发生氧化、分解、聚合、转化等生化反应,最终形成黑茶独特的品质。萜烯醇类化合物、醇类、酮类和醛类等物质是形成黑茶香气的主要成分。黑茶通过调节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的代谢来调节血脂。另外,黑茶中的儿茶素可以通过抑制脂肪酸合成酶(FAS)等多种脂肪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以降低脂肪合成水平。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六堡茶渥堆过程添加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及过氧化物酶,研究外源酶对干茶色泽变化和茶叶中茶黄素、茶红素及茶褐素转化规律的影响及其与茶多酚含量的相关性,旨在为缩短六堡茶的渥堆时间和提高六堡茶的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果胶酶在六堡茶渥堆的前期可以显著提高茶黄素含量及促进茶汤色泽的加深,而渥堆的后期能够提高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含量,第10天时,茶黄素含量是空白样的2.23倍,第20天时茶红素含量是空白样的4.32倍,渥堆结束时茶褐素含量比空白样提高29.66%;木瓜蛋白酶在渥堆15天后能迅速增加茶褐素的含量及促进干茶色泽的加深;过氧化物酶在渥堆前期可以显著提高茶褐素的含量,在渥堆的中期提高茶黄素含量的效果较明显,第15天时,茶黄素含量提高64.29%;纤维素酶能够降低茶红素转化成其他物质的速度。此外,茶红素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的线性关系,而茶褐素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呈指数函数关系。因此,果胶酶、过氧化物酶、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对六堡茶渥堆过程中色素的转化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湖南黑茶系类产品中,茯砖茶的加工过程最复杂、时间最长,茯砖茶因其独特的风味和保健功效也是最受消费者喜爱的黑茶。本文对近年茯砖茶的加工工艺及其保健功效进行综述,并对茯砖茶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从而为茯砖茶的加工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六大茶类:红、绿、黑、青(乌龙)、黄、白,是世界上茶品类最齐全的国家,其中黑茶占有重要份量。黑茶原料一般成熟度较高,外形较大,多用来制作砖茶,如茯砖、黑砖、花砖、花卷(千两茶)、康砖、青砖等。在整个紧压茶系列中,茯砖茶在产量、销量上均占有较大优势。黑毛茶将茶叶资源加以完整、充分地利用,既延长了茶叶加工产业链,又创造了经济价值。在砖茶多样的品质工艺中,茯砖茶的加工是典型的体现和代表。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4种茶类茶汤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叶的酸碱性有所不同。绿茶酸性最弱,红茶酸性最强,青茶和普洱茶酸性介于中间,但都为弱酸性,说明茶汤酸碱度与茶叶种类和制作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红茶茶褐素化学组成及理化性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钦  张峰  龚加顺 《食品科技》2012,(6):281-284
以红茶茶褐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红茶茶褐素经分级所得各组分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红茶茶褐素是80%甲醇溶出物含量最多。对红茶茶褐素不同浓度甲醇溶出物的基本成分进行了测定,基本成分各自含量存在差异,但在茶褐素分级物中都是茶多酚、蛋白质和多糖占较大比重;酸性基、羧基、酚羟基和儿茶素则含量相对较低。且不同甲醇浓度提取物的红茶茶褐素在不同pH、不同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不同,其各自变化趋势相似且都是在380nm条件下,吸光值随pH变化其波动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新疆传统风味奶茶粉的配方。方法以红茶粉、砖茶粉、食盐、麦芽糊精和稀奶油为主要原料制备新疆传统风味奶茶粉,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红茶-砖茶粉的比例、食盐添加量、麦芽糊精添加量、稀奶油添加量对新疆传统风味奶茶粉的影响,以感官评分为评定指标,探讨适宜的奶茶粉配方。结果红茶粉与砖茶粉添加比例1:6;茶粉添加量0.7%(m:V);食盐添加量0.7%(m:V);麦芽糊精添加量0.8%(m:V)和稀奶油添加量0.5%(m:V),由此条件制得的奶茶组织细腻,口感滑润,呈浅棕色,有砖茶、红茶混合后的特有茶香,随着贮存时间延长色泽稳定,茶味与奶香香味协调,兼具红茶、砖茶的风味特性及功能特性。结论该配方设计合理,可作为新疆传统风味奶茶粉的生产配方。  相似文献   

14.
Green, white and black teas were assayed for inhibition of pancreatic lipase activity in vitro. White tea proved to be more effective than green tea with black tea showing little inhibition even at 200 μg GAE/ml. The EC50 values for inhibition were 22 μg/ml for white tea and 35 μg/ml for green tea; both easily achievable from normal infusions of tea.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 analysis showed that white and green teas had essentially equal amounts of flavan-3-ols but green tea had higher levels of flavonols. White tea had higher levels of 5-galloyl quinic acid, digalloyl glucose, trigalloyl glucose and the tannin, strictinin.After chromatography on Sephadex LH-20, the main inhibitory fraction was enriched in strictinin and fractions enriched in other components were ineffective. This suggests that strictinin content may be crucial for inhibition of pancreatic lipase. However, the possibility of synergies between the polyphenols cannot be disregarded.  相似文献   

15.
顶头孢霉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普洱茶渥堆发酵样品中分离得到一个顶头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Corda)菌株,使用该菌株对灭菌的晒青毛茶进行纯菌发酵,并检测发酵前后茶叶中氨基酸、黄酮类物质、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以及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主要风味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顶头孢霉对茶叶主要风味化学成分和颜色的影响非常明显;发酵后茶叶中各主要功能成分的变化与渥堆混菌发酵的茶叶相似。顶头孢霉是普洱茶发酵早、中期对茶叶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的菌株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发花砖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感官审评方法、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茯砖茶、发花白茶砖及发花红茶砖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从感官上,3种发花砖茶均有典型“菌花香”,但茯砖茶菌花香中带木香,且略带泥土气,发花白茶砖菌花香中带清香,发花红茶砖菌花香中带花香、甜香。3种发花砖茶中共检测出75种挥发性成分,以醛类、醇类、酮类及碳氢化合物为主,其中27种挥发性成分为呈香物质。基于OAV值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鉴定了3种发花砖茶中15种特征香气成分。其中,茯砖茶以具有青气和木香属性的己醛、壬醛、(E,E)-2,4-壬二烯醛、(E,E)-2,4-庚二烯醛、2-正戊基呋喃、3,5-辛二烯-2-酮、甲基庚烯酮、β-紫罗兰酮和氧化芳樟醇Ⅰ为特征香气成分;发花白茶砖以具有清香属性的苯乙醛为特征香气成分;发花红茶砖以具有蘑菇香、泥土气属性的1-辛烯-3-醇,具有花香属性的樟醇、芳樟醇和水杨酸甲酯以及甜木香的雪松醇为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7.
形成黑茶主要品质特征的渥堆(或发花)工艺中的微生物来源于自然环境,不同地区黑茶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为探讨黑茶微生物群落特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黑茶微生物方面的研究结果、黑茶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安全分析。结果表明,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和散囊菌属(Eurotium)是黑茶微生物群落主要的组成部分,曲霉属真菌存在于黑茶加工的各个环节,青霉属真菌在初制渥堆过程中极少检出,但普遍存在于贮存环节。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对普洱茶渥堆样进行研究发现,细菌是其微生物群落的主要部分,细菌与普洱茶品质特别是其功能成分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黑茶产品食源性细菌毒素风险极低,虽然存在大量真菌,但黑茶在安全仓储下极少检出真菌毒素,正规厂家生产的黑茶产品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三种砖茶品质生化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三种砖茶中各种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对砖茶生化成分以及成茶品质风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黑砖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及三种色素的含量均为最高,茯砖茶次之,青砖茶最低,而可溶性糖的含量是黑砖茶最低,青砖茶最高。三种砖茶生化成分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的加工工艺造成的,茯砖茶有独特的"发花"工序,其品质表现为有菌花香,滋味醇和;黑砖茶的原料较嫩,加工过程比较简单,内含成分高,滋味表现为纯厚微涩;青砖茶的原料最为粗老,自然发酵时间长,可溶性糖含量高,其品质表现为香气纯正,滋味甘甜。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不同贮藏年份康砖茶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主要的滋味成分和香气成分,初步明晰贮藏过程中滋味成分和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客观地鉴别不同贮藏年份康砖茶的滋味特征和香气轮廓。结果表明:康砖茶滋味和香气对贮藏时间有明显的响应。茶多酚、儿茶素组分、没食子酸、咖啡碱、可溶性总糖和和葡萄糖含量在贮藏期1~10年间降低,在之后的10~30年间增加。茶褐素和麦芽糖含量在贮藏期1~30年间显著增加(p<0.05)。构成香气轮廓的特征挥发性成分数量先减少后增加,酯类和杂环类逐渐取代不饱和醛类、醇类和酚类成为康砖茶的重要赋香成分。基于贮藏期的康砖茶滋味特征和香气轮廓的变化规律,滋味特征分为1~6年、10~15年和22~30年;香气轮廓分为1~6年、10~22年和25~30年。贮藏期10年是滋味特征和香气轮廓从新茶向陈年老茶转变的转折点。因此,基于滋味成分和香气成分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贮藏年份康砖茶的品质特征进行鉴别是可行的,滋味特征和香气轮廓的变化规律可作为康砖茶价值评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