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使用KOH-甲醇法对澳洲坚果油和澳洲坚果仁进行甲酯化,采用GC-MS法测定脂肪成分,根据标准品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KOH-甲醇法直接甲酯化能够测得澳洲坚果油中多种脂肪酸,相较于其他甲酯化方法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利用索氏提取法对产于辽宁千山和吉林长白山的松籽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提取.样品经氢氧化钾--甲醇法和浓硫酸--甲醇法2种不同的方法甲酯化后,通过GC/MS对各样品中的组成和含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辽宁千山和吉林长白山松籽中的脂肪酸的成分类似,饱和脂肪酸含量都较低,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亚油酸、油酸、棕榈酸是两地松籽中的主要脂肪酸成分,相应的脂肪酸甲酯含量范围分别为31.05%~41.37%,4.34%~14.98%和5.59%~7.12%;浓硫酸--甲醇法比氢氧化钾--甲醇法更加适合松籽样品脂肪酸的甲酯化.  相似文献   

3.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水产饲料中的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以十三烷酸为内标物,气相色谱定量测定水产饲料中脂肪酸含量的方法。饲料样品中的油脂经酸热法提取、氢氧化钾-甲醇皂化、三氟化硼-甲醇甲酯化后衍生为相应的脂肪酸甲酯,以SPTM-2560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色谱条件下,37种脂肪酸甲酯在65 min内获得较好的分离;9种主要脂肪酸加标回收率(n=6)为88.4%~107.5%,相对标准偏差为2.28%~4.79%,最低定量限(S/N=10)为2.0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合批量水产饲料样品脂肪酸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对厄瓜多尔热带水果宝乐果Borojo酶解浓缩粉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用石油醚提取Borojo酶解浓缩粉油脂,比较研究KOH―甲醇法、H2SO4―甲醇法甲酯化效果,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鉴定其中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厄瓜多尔热带水果Borojo粉中油脂含量为0.041%;酸法甲酯化分离鉴定出7种脂肪酸,其脂肪酸成分为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芥酸。碱法分离鉴定除芥酸外6种。酸法所得各脂肪酸响应值较高,脂肪酸转化率均高于碱法。采用H2SO4―甲醇法进行甲酯化效果优于KOH―甲醇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GC)测定特殊医学配方食品豆基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方法豆基中的脂肪酸经水解、皂化、三氟化硼甲醇甲酯化处理后,将甘油三酯转化为脂肪酸甲酯,用G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分析。结果以脂肪酸甘油三酯为模型化合物,测得豆基中21种脂肪酸的甲酯化效率均大于97%。使用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对6种特殊医学配方食品豆基进行分析。豆基油脂中的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组成,含量范围分别为:5.3%~5.6%,2.7%~2.9%,72%~75%,11.5%~11.8%,2.8%~3.2%。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捷,适用于特殊医学配方食品豆基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田甜  武俊瑞  岳喜庆 《食品科学》2014,35(18):78-83
为更好地研究传统豆酱中脂肪酸的组成,先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豆酱中的脂肪酸,分别利用酸酯化法、碱酯化法和酸碱酯化法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正己烷萃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根据标准谱库NIST11.L,结合有机质谱学规律对脂肪酸甲酯进行定性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衍生化后,脂肪酸甲酯在33 min内完全分离,利用酸酯化法可分析出10 种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棕榈酸甲酯13.62%、油酸甲酯23.95%、亚油酸甲酯48.91%;利用碱酯化法可分析出4 种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油酸甲酯10.42%、亚油酸甲酯19.63%;利用酸碱酯化法可分析出10 种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棕榈酸甲酯13.64%、油酸甲酯24.16%、亚油酸甲酯49.07%。本方法无需标准品即可快速定性检测豆酱中的脂肪酸,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7.
部分油脂脂肪酸组成气相层析测定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录Ⅰ前言§-1 脂肪酸的气相层析§1-1 脂肪酸甲酯的制备§1-1-1 脂肪酸的甲酯化……………酸接触法甘油酯(即油品)的甲酯化……………酸接触法§1-1-2 油脂的甲酯化………………甲醇钠触媒法§1-1-3 油脂的甲酯化………………甲醇—BF_3法§1-1-4 油脂的甲酯化………………季胺盐法§1-1-5 混合脂肪酸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食用油中脂肪酸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油脂中的脂肪酸进行检测,比较三种甲酯化方法,并对比了DB-5 ms,VF-23 ms两种毛细管色谱柱对37种脂肪酸甲酯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VF-23 ms色谱柱具有更好的分离效果,4%盐酸甲醇法具有最好的甲酯化效果.研究为油脂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燕麦中脂肪酸的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无水乙醚-石油醚为溶剂,用索氏抽提法提取燕麦中粗脂肪,经KOH-甲醇进行甲酯化后以正已烷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测定脂肪酸甲酯,分析鉴定出15种脂肪酸,并测定出各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约占79.45%,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测定巧克力中脂肪酸组成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氢氧化钾-甲醇甲酯化方法,将甘油三酯转化为脂肪酸甲酯,并使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分析。结果以三油酸甘油三酯为模型化合物,确定甲酯化效率为99.8%。使用面积归一化定量方法,对市面上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5种巧克力进行分析。巧克力油脂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范围分别为:25%~27%、32%~35%及30%~32%;反式脂肪酸含量范围为0.4%~1.1%(以油脂中含量计)。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适合巧克力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的甲酯化方法对裂壶藻产油脂肪酸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裂壶藻进行发酵培养得到纯藻体,再经过酶法破壁、冷冻干燥得到干藻体后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运用酸法、碱法和三氟化硼法三种甲酯化方法对藻油进行处理,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藻油中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酸法、碱法、三氟化硼法分别鉴定出11种、19种和12种脂肪酸,占裂壶藻藻油总量的89.50%、97.88%和90.12%。其中酸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38.89%;碱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46.76%;三氟化硼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40.54%。所以,碱法相较于酸法和三氟化硼法有明显的优势,更适合用于裂壶藻藻油的脂肪酸分析。进一步对碱法的甲酯化温度进行梯度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55℃时,DHA的相对含量为47.45%,藻油的甲酯化效果最好。这一研究对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检测鉴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甲酯化条件,以峰面积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对葵花籽油氢氧化钾-甲醇法甲酯化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分析葵花籽油中各脂肪酸的种类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GC/MS测定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最佳甲酯化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0mL,超声时间9min,超声温度3...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省特有的三个优质地方鸡品种:武定鸡、盐津乌骨鸡、大围山微型鸡为研究对象,用溶剂提取法提取3种鸡胸肌及腿肌中总脂质,经甲脂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云南武定鸡、盐津乌骨鸡和大围山微型鸡胸肌及腿肌中共含有20种脂肪酸,主要包括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武定鸡与盐津乌骨鸡胸肌中总脂肪含量分别为28.470与25.042 mg/g,显著高于大围山微型鸡的16.769 mg/g(p0.05),大围山微型鸡腿肌中总脂肪含量为51.10 mg/g,显著高于武定鸡40.994 mg/g(p0.05);三种鸡的脂肪酸种类相同,饱和、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相似,但各脂肪酸含量有所差异,三个鸡种腿肌中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胸肌中脂肪酸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4.
皱皮木瓜籽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皱皮木瓜籽为原料,研究溶剂浸提法提取皱皮木瓜籽油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分析,确定皱皮木瓜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0 min。在该条件下皱皮木瓜籽油的提取率为28.48%。皱皮木瓜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等指标达到了食用油脂的标准。将皱皮木瓜籽油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出12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42.69%)、亚油酸(32.46%)、棕榈酸(12.92%)、硬脂酸(4.82%)、花生酸(3.2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7.42%。通过测定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能力来评价皱皮木瓜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8.51、0.396 mg/mL。  相似文献   

15.
大扁杏杏仁油的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大扁杏杏仁中油脂进行提取,并将油脂用饱和氢氧化钾-甲醇皂化,再用甲醇-硫酸(体积比为4∶1)甲酯化后,将乙醚萃取液作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果表明,大扁杏杏仁的出油率为51.2%,脂肪酸组分主要为油酸(77.08%),亚油酸(6.12%),棕榈酸(7.12%),亚麻酸(3.44%),硬脂酸(1.36%)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6.64%。  相似文献   

16.
棉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收集于我国棉花主产区的82 份棉籽为实验材料,用全自动索氏浸提装置提取棉籽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对棉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不同产地棉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棉籽油的特征脂肪酸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棉籽仁出油率在18.84%~30.28%之间,平均出油率为24.95%。棉籽油中含有13 种脂肪酸,主要以亚油酸(51.99%~60.88%)、棕榈酸(18.30%~25.68%)和油酸(12.28%~18.50%)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73.62%,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亚油酸、亚麻酸占57.44%。除十七烷酸外,不同产地的棉籽油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并呈现明显的地域性。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锦葵酸、亚油酸、苹婆酸、二氢苹婆酸和花生酸是棉籽油的特征脂肪酸。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油茶种子脂肪酸变化的快速测定,并研究油茶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本文以油茶、花生和芝麻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震摇+甲酯化法与索氏抽提+甲酯化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再利用气质联用(GC-MS)分析三种材料各自的脂肪酸组成,并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油茶发育过程中种子子叶细胞内油体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震摇+甲酯化法简便快捷,精确度高,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油茶种子含油率升高的高峰期是47~54 WAF(Weeks After Flower),即9月至采摘期之间。油茶种子在发育过程中,油酸作为主要脂肪酸,在成熟种子油中含量高达78%以上,且在整个发育时期中呈现上升趋势,而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呈明显下降趋势。结合细胞学观察,明确本油茶品系的油脂转化高峰期在45~48 WAF。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樟芝菌粉脂肪酸的组成,并建立其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 樟芝菌粉中油脂类成分,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为参照物,测定其指纹图 谱,并作相似度评价。结果:樟芝菌粉含33 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有18 种,占脂肪酸含量的75.29%;初步 建立了以11 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樟芝菌粉脂肪酸类成分指纹图谱。结论:为樟芝菌粉质量评价及其保健食 品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