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假酸浆籽油的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国家标准分析测定了假酸浆籽油的理化指标,采用GC法分析了假酸浆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假酸浆籽油含亚油酸73.66%、油酸12.06%、α-亚麻酸2.01%、硬脂酸9.05%、棕榈酸3.15%。假酸浆籽是富含亚油酸的一种新油源。  相似文献   

2.
采用GC分析溶剂浸提法所得苹果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苹果籽油中主要含有6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和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近80%;胰脂酶水解甘油三酯表明苹果籽油sn–2位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为主,含量占90%以上;RP–HPLC–ELSD分析了苹果籽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主要包括11种甘油三酯,其中LLL、OLL、OOL占70%以上,进一步验证了苹果籽油属于油酸―亚油酸型油脂。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籽油成分分析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气相色谱分析了猕猴桃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其中油酸11.63%,亚油酸13.47%,亚麻酸67.34%,可见猕猴桃籽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  相似文献   

4.
香薷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开发利用香薷籽资源 ,对香薷籽油物理化学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 ,香薷籽含油率为 4 2 .38% ,香薷籽油脂肪酸组成中α -亚麻酸的含量为 5 8.0 6 % ,亚油酸为 2 0 .70 % ,油酸为 11.70 % ,棕榈酸为 6 .93% ,硬脂酸为 2 .6 0 %。香薷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90 .4 6 % ,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的植物油之一。  相似文献   

5.
牡丹籽油超声波辅助浸提工艺优化及其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牡丹籽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浸提牡丹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浸提牡丹籽油的工艺条件,并由气相色谱(GC)分析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固定为250W)辅助石油醚浸提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m∶V)、浸提时间35min、浸提温度25℃,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平均得率为26.76%;GC分析结果显示:牡丹籽油中富含以油酸、亚油酸与亚麻酸为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占25.3%、亚油酸占28.7%、亚麻酸占37.4%。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籽油的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对猕猴桃籽油的理化特性及其脂肪酸组成和VE 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猕猴桃籽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 ,其中油酸 12 89%、亚油酸 12 5 9%、亚麻酸 6 3 99%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 90 % ;猕猴桃籽油VE 含量为 0 81mg/ g。可见 ,猕猴桃籽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资源  相似文献   

7.
对刺槐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刺槐籽油由7种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和亚麻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62.99%和21.28%,同时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属于油酸-亚油酸油脂,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8.
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在分析测定牡丹籽油的理化特性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了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含量,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00%。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含量分别为23.92%、27.58%、40.50%;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得牡丹籽油中除游离脂肪酸外,含有95.89%的甘三酯和4.11%的甘二酯;猪胰脂酶水解分析牡丹籽油的Sn-2脂肪酸组成,结合1,3-随机-2-随机分布学说计算出牡丹籽油甘三酯组成。牡丹籽油中主要是以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甘三酯,其中三不饱和脂肪酸甘三酯的含量达到71.00%以上,一饱和二不饱和脂肪酸甘三酯含量大于15.00%;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牡丹籽油中维生素E总含量为0.56 mg/g;Rancimat法测定的氧化稳定性结果为110℃,2.85 h。为牡丹籽油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辣椒籽油的提取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考察了料液比、温度、时间对辣椒籽油及辣椒素提取的影响。同时,采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得辣椒籽油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组成。  相似文献   

10.
对黑莓籽油的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黑莓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黑莓籽油的适宜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用量9%、脱色温度70℃、脱色时间15min;此条件下脱色,黑莓籽油色度降为R0.8、Y10.0;黑莓籽油主要含有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脂肪酸;其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相对含量约为85%;优化得到的脱色方法对黑莓籽油脂肪酸的组成和相对含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
省沽油种子油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二氯甲烷提取省沽油种子油,并进行皂化、甲酯化,用GC-MS对省沽油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野生与种植两种省沽油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种类与含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省沽油种子油中含多种脂肪酸(共检出20种),主要是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和棕榈酸,其中亚油酸含量分别为48.50%(野生)和57.60%(种植),亚麻酸含量为8.86%(野生)和10.12%(种植), 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0.22%(野生)和80.31%(种植).野生与种植两种省沽油种子油中的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但种植的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野生的高10.09%.  相似文献   

12.
全国十三省茶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收集到的全国十三个省的茶叶籽油样品作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含油率中等,仁干基含油率可达30%以上,且茶叶籽油是一种低酸价、低过氧化值和高稳定性、高营养价值的油种。经测定,其酸价低于1.0mg KOH/g,过氧化值为0.2~1.6meq/kg左右,且氧化稳定性良好。茶叶籽油样品中脂肪酸种类较稳定,棕榈酸含量均值15.53%,硬脂酸均值2.92%,油酸均值57.28%,亚油酸均值22.30%,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3:1,较为接近人体所需脂肪酸的比例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分析9个不同品种红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的差异。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红麻籽油,并对其进行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和鉴定红麻籽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红麻籽含油率在19.63%~22.06%之间;红麻籽油的主要脂肪酸以亚油酸、油酸、软脂酸和硬脂酸为主,其中亚油酸甲酯(Z,Z)含量在31.98%~38.91%,油酸甲酯(E)含量在31.30%~36.93%,软脂酸甲酯含量在19.81%~23.02%,硬脂酸甲酯含量在3.32%~4.22%。因此,红麻籽油是一种典型的油酸-亚油酸型油脂。  相似文献   

14.
山茱萸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对山茱萸籽的组成、山茱萸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籽中还原糖、总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9.2%、64.7%、21.7%和13.1%.山茱萸籽油酸值(KOH)、碘值(Ⅰ)、过氧化值及皂化值(KOH)分别为0.97 mg/g、113.8 g/100 g、8.9 mmol/kg、186.5 mg/g.山茱萸籽油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10.40%)为主,其次是硬脂酸(3.49%)和山嵛酸(3.32%);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35.80%)和亚油酸(34.60%)含量较高,还含有5.51%的芥酸.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核磁共振法测定21个种质文冠果种子和种仁含油量,利用GC-MS/MS检测分析索氏法提取的种子油和种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种子含油量在35%以上的种质有09-12(37.18%)和09-09(35.36%),种仁含油量在65%以上的种质有赤峰巴林右旗(65.78%)和09-09(65.74%);种子油和种仁油中均检测出10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一烯酸、花生二烯酸、花生五烯酸、芥酸和神经酸;索氏法提取的种仁油脂肪酸中神经酸含量高于3%的种质有7个,最高的为12-09(3.77%)。这不仅为文冠果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为文冠果油加工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50个品种甜瓜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然后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含油率,气相色谱法测定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并对种子表型性状、含油率与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型性状最大的甜瓜品种为MW,MW的籽粒表面积、宽、千粒质量均最大;林蜜25号甜瓜品种的种子含油率最高,为32.532%,WQ的种子含油率最低,仅为17.915%;甜瓜种子油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为亚油酸,其次是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含量最低,亚油酸含量最高的甜瓜品种是常见小绿瓜,为75.011%,油酸含量最高的甜瓜品种是省工108,为31.289%,棕榈酸含量最高的甜瓜品种是WQ,为13.281%,硬脂酸含量最高的甜瓜品种是爽口1,为9.862%;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率与红度呈极显著正相关。3个品种的马泡瓜含油率较高,且皮薄,种子非常多,因而马泡瓜最适宜选育榨油。  相似文献   

17.
研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甲酯化条件,以峰面积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对葵花籽油氢氧化钾-甲醇法甲酯化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分析葵花籽油中各脂肪酸的种类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GC/MS测定葵花籽油中脂肪酸的最佳甲酯化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0mL,超声时间9min,超声温度3...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萝卜籽油的组成及其对小鼠的通便作用。通过化学方法测定了萝卜籽油的各项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多种活性物质含量;以高、中、低三个浓度的萝卜籽油喂食小鼠及便秘模型小鼠,检测小鼠排便重量、粒数、首粒排黑便时间、墨汁推进率。结果表明:萝卜籽油含多种脂肪酸,其中芥酸含量为36.18%,亚麻酸20.22%、油酸19.80%、亚油酸12.35%,其余脂肪酸含量很少;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88.74%。萝卜籽油中含有维生素E 1.5984 mg/g、莱菔素55.35 mg/kg、甾醇14.3201 mg/g。用25%~100%的萝卜籽油取代基础饲料中的大豆油,有明显促进小鼠排便的作用。灌胃1.0 g~3.0 g/(kg·bw)萝卜籽油,具有明显改善便秘小鼠通便及推动便秘小鼠小肠蠕动的作用。2.0 g~3.0 g/(kg·bw)萝卜籽油几乎可以达到治愈小鼠便秘的目的。萝卜籽油品质优良,具有通便作用,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刺梨籽油,经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共分离鉴定了10种脂肪酸:含有4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4.91%,其中以棕榈酸(8.54%)、硬脂酸(4.42%)为主;含有6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总量的83.64%,其中亚油酸(41.68%)、亚麻酸(25.44%)、油酸(12.74%)为主。刺梨籽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该分析结果可为刺梨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