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沙柳为原料,研究了超微粉碎预处理技术对沙柳原料酶水解效果的影响,基于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经过超微粉碎预处理的沙柳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超微粉碎沙柳原料稀碱预处理的工艺条件,考察了原料粒径,稀碱处理过程中碱浓度、处理时间、处理温度对原料水解的影响,并建立了工艺数学模型.通过实验得到最佳超微粉碎沙柳原料酶解的预处理条件:原料粒度(15μm)、0.79%NaOH、94.6℃、43.4min,原料的酶解率可以达到最大值.结果表明,超微粉碎预处理的沙柳原料经过稀碱预处理后可明显提高纤维素的酶水解效率,该模型为超微粉碎沙柳原料酶解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木霉T—LSQ-18和黑曲霉SP-77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使T-LSQ-18菌株纤维素酶C1酶活达28.5IU/g,黑曲霉CB酶酶活达132IU/g;采用木霉T—LSQ-18:黑曲霉SP-77(6:1)的混合酶液水解预处理后的秸秆,使秸秆净减率达到35.3%。  相似文献   

3.
大豆秸秆酶水解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从大豆秸秆中提取生物降解性塑料的原料—乳酸,对大豆秸秆纤维素酶水解条件进行了研究。酶水解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秸秆的预处理条件,酶水解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浓度、酶用量。研究结果表明,较适宜的预处理条件为大豆秸秆粉碎至140目,10%氨水处理24h。经过预处理后秸秆酶水解最佳工艺条件为:pH=4.8,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28h,底物浓度为5%,酶用量为450FPU/g(秸秆),大豆秸秆酶水解率为28.63%。研究结果为大豆秸秆酶解液乳酸发酵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食用牛肝菌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外加蛋白酶和纤维素鸥辅助抽提凰味物质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8(mL/g)、提取pH60酸性蛋白酶与纤维素酶酶活比400/150、水解温度60℃、水解时间90min。采用最佳工艺抽提牛肝菌,抽提物中总氮舍量1.519%,氨基氮含量0.300%,蛋向厢水钾率19.75%,固形物提取率28.89%。  相似文献   

5.
超低温微体化处理白桦木质纤维素糖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低温冷冻结合超微粉碎的方法对白桦木质纤维素进行预处理,并用纤维素酶对由预处理获得的超微粉体进行酶解,以提高其糖转化率,得到白桦木质纤维素最佳糖化条件:温度45℃,pH值4.8,酶用量20IU/g,糖化率为31.78%,还原糖产量为243.67 mg/g(底物)。较未经过预处理的白桦木质纤维素糖转化率提高了28.68%。  相似文献   

6.
以葡萄皮渣为原料,经过低浓度NaOH预处理后,采用纤维素酶降解,从中得到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高活性膳食纤维。探讨了NaOH的最佳预处理浓度和纤维素酶最佳作用条件。结果表明,NaOH预处理浓度为0.5%;纤维素酶最佳作用条件为:酶用量50μL/g,温度50℃,pH7.0,时间6h,提取的产品中总膳食纤维含量达到60.7%,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占28.8%,是原料的两倍多,说明酶解法提取葡萄皮渣膳食纤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旋转回归法研究里氏木霉Rut C-30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2个重要因素:微晶纤维素粉(Avicel)、麸皮对滤纸酶活的影响,并拟合出回归方程。经回归分析表明,培养基中Avicel、麸皮的含量及其配比对滤纸酶活有显著影响。通过岭脊分析寻优得出:Avicel最佳浓度为1.34%、麸皮最佳浓度为3.35%,在此优化条件下滤纸酶活可达6.51 IU/ml。用30L发酵罐进行放大试验,滤纸酶活可达10.84 IU/ml,CMCase达到449.57 IU/ml。  相似文献   

8.
酸酶法制备纳米豆渣纤维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含纤维素的豆渣为原料,采用酸预处理粉碎后的豆渣,预处理条件为3 mol/L的HCl,水解温度100℃,水解时间120 min,HCl溶液添加量与原料比值为50∶1(mL∶g)。以酸预处理干燥后得到的样品作为纤维素酶水解的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获得制备纳米纤维素的最佳酶解条件:酶用量3 000U/g,pH5.0,温度55℃,时间6 h,液料比20 mL/g。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制备出的纳米豆渣纤维素呈微球状,粒度为15~50nm。  相似文献   

9.
以葡萄皮渣为原料,经过低浓度NaOH预处理后,采用纤维素酶降解,从中得到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高活性膳食纤维。结果表明,NaOH最佳预处理浓度为0.5%;纤维素酶最佳作用条件为:酶用量50μL/g,作用温度50℃,pH7.0,时间6h,提取物中的总膳食纤维含量达到60.7%,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占28.8%,是原料的2倍多,说明酶解法提取葡萄皮渣膳食纤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对蔗渣半纤维素不同组分用酸或碱水解、酶解、酶解后再酸/碱水解的不同方法进行水解,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水解液中单糖的组成,探讨半纤维素不同组分的水解过程与产物组成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对半纤维素A用半纤维素酶(酶活400IU/g)法水解比用20%NaOH水解效果好,木糖得率达34.87%;而对于半纤维素B,采用酶法水解比7%H2SO4水解得率相差较大,采用酶解后7%H2SO4水解可得得率为23.60%。  相似文献   

11.
纤维二糖酶(cellobiase)是纤维素酶系中的重要组分之一,目前由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生产的纤维素酶制剂中纤维二糖酶的活力明显偏低,限制了纤维素的糖化效率。本文采用一个黑曲霉菌株(Aspergillus niger ZU-04),在液态发酵条件下生产纤维二糖酶,对主要的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1.0%的麸皮对纤维二糖酶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葡萄糖、玉米浆粉的适宜浓度分别为2.0%、0.3%;变温培养缩短了产酶周期,培养4d,酶活力达到最高,为6.23IU/mL。采用黑曲霉纤维二糖酶与里氏木霉纤维素酶协同水解酸预处理后的玉米芯,当纤维素酶用量为20IU/g底物时,纤维二糖酶活力和滤纸酶活力比例为0.43,2d酶解得率达到91.1%。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子分析和正交试验,以桑黄菌丝体提取物中多糖得率为指标,对超声波复合酶法中影响多糖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超声处理时间20min、料液比1:25(g/mL)、功率500W,在此基础上提取多糖得率为3.356%,在超声波优化结果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复合酶法处理,酶解最佳提取条件是pH6.5,酶解温度50℃,纤维素酶添加量2.5%、果胶酶添加量2.5%、蛋白酶添加量1%,酶解时间120min,多糖得率为6.619%,由此可见,超声波和复合酶法双重处理提取桑黄多糖是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适合大规模生产运用。  相似文献   

13.
将亚硫酸盐制浆方法用作蔗渣原料预处理,研究了所得到的蔗渣纤维对纤维素酶吸附以及其水解糖化性能。利用分光光度法的动力学模式测定预处理后蔗渣对纤维素酶的初始吸附量,并讨论了蔗渣纤维对纤维素酶的吸附率与纤维水解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亚硫酸盐预处理温度的升高和用药量增加可以提高蔗渣纤维对纤维素酶的初始吸附率;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和总糖得率随着纤维素酶初始吸附率的增加而增加;当纤维素酶在蔗渣纤维上的吸附率由4.04%升至46.77%时,总糖得率由15.58%增加到82.22%。纤维素酶在纤维上的吸附率达到37%后,蔗渣的酶水解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以赤豆为原料,使用赤豆蛋白、纤维的简单分离技术,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和二次旋转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赤豆中淀粉、蛋白质、纤维素水解的酶用量、底物浓度、水解温度、时间和pH等5项因素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赤豆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酶加酶量0.5%(g酶/g赤豆)、水解温度100℃、水解时间3h、pH6.0、底物浓度1∶10(赤豆∶水);蛋白酶加酶量0.1%(g酶/g蛋白质)、水解温度55℃、水解时间3h、pH5.5、底物浓度1∶8;复合纤维素酶加酶量0.46%(g酶/g纤维素)、水解温度46℃、水解时间17h、pH4.8、底物浓度1∶11。并以赤豆酶解产物为壁材,通过制备微胶囊技术制得全赤豆速溶饮品。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里氏木霉Rut C-30产纤维素酶液体培养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试验在单因素对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Rut C-30产纤维素酶的液体培养基优化的基础上,以滤纸酶活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确定其最佳培养基。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PB)设计筛选出影响滤纸酶活的显著因素,结晶纤维素和麸皮;通过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酶活力区域;最后通过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产酶最佳培养基,其中影响酶活的显著性因素结晶纤维素41.8g,麸皮19.1g。经过优化,滤纸酶活力最高为8.21U/mL,比单因素优化结果7.03U/mL提高了16.78%,同时测得CMC酶活为63.64IU/mL,木聚糖酶活为27.4IU/mL,葡萄糖苷酶酶活0.96IU/mL。  相似文献   

16.
纤维素酶酶解玉米秸秆新型蒸煮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玉米秸秆活性氧固体碱蒸煮浆(木素脱除率82.1%)为原料,用国产纤维素酶(酶活为13.94 FPU/100 mL)进行酶解试验,探索酶解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底物固液比为0.47%(m/V),酶解pH值为4.70,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72 h时酶解液还原糖含量最大,即糖得率最大,达59.41%。本研究也进行玉米秸秆经不同方法预处理后的酶解实验,结果显示其纤维素酶解效果顺序为:活性氧固体碱蒸煮浆〉硫酸盐浆〉机械粉碎〉未预处理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17.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北五味子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超声波辅助复合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果胶酶=1∶1∶1)提取北五味子多糖的方法。以多糖的提取率为研究指标,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对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提取北五味子多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5℃,缓冲液pH 4.6,复合酶用量2%,酶解时间为2.0h,超声波功率166W,萃取温度56℃,萃取时间39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北五味子多糖提取量达到105.36mg/g。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法应用到多糖的提取领域,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溶剂消耗,且明显提高了多糖的提取率,该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为北五味子多糖工业化生产提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温度、p H值、加酶量、底物浓度及酶解时间等因素对纤维素水解漂白蔗渣浆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最佳水解条件为 :温度 5 0℃ ,p H值 5 .0 ,加酶量 1.0 IU / m g,底物浓度 1.0 % ,酶解时间 2 4h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沾化冬枣的出汁率,采用酶解法对冬枣进行处理,确定复合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效果优于单一酶,并确定复合酶的质量比为1∶2时效果最好。同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优化冬枣汁酶法提取工艺,研究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冬枣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酶用量为0.1%、酶解时间为68 min、酶解温度为50℃,在此条件下出汁率可达到(72.27±0.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0±0.2)%,与预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