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响应面优化低共熔溶剂提取乌龙茶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绿色环保高效的溶剂提取天然活性成分技术是茶资源综合利用的主攻方向之一。根据茶多糖的特性,设计出6种绿色环保高效的低共熔溶剂,利用曲面响应法优化乌龙茶多糖提取技术。结果表明,由甜菜碱和1,3-丁二醇组成的低共熔溶剂最适合茶多糖的提取。经响应曲面法优化后,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81 min,提取温度61℃,含水率84%,固液比1∶20(g/mL),茶多糖的得率可达到6.91%。与常规水提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提取的茶多糖得率、DPPH自由基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了20.22%、53.79%、32.65%。因此,低共熔溶剂提取的茶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安溪铁观音为原料,以产品得率、茶多糖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考察先70%醇提+后水提和先水提+后70%醇沉等2种提取方式对茶多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先水提+后70%醇沉相比,采用先70%醇提+后水提制备的粗茶多糖得率低,而多糖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则极显著提高。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发现,料液比和温度对粗茶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性影响,料液比对粗茶多糖含量呈显著性影响,乙醇浓度则呈显著性影响粗茶多糖产品得率。为获得高活性且含量高的粗茶多糖,最优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90℃和提取时间20 min。  相似文献   

3.
黄芪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的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水提醇沉法提取黄芪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黄芪多糖的含量,通过考察黄芪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来研究其抗氧化作用。结果:黄芪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45min、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10、提取次数3次,提取率为10.35%;不同浓度的多糖对羟基自由基都具有清除作用,黄芪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秋桑叶粉末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法提取桑叶多酚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以20种低共熔溶剂对桑叶多酚进行提取,筛选出最优低共熔溶剂组合,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进一步优化桑叶多酚提取工艺参数;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分析桑叶多酚低共熔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桑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氯化胆碱/果糖/乙醇摩尔比1:1:2、含水量45%、液料比40 mL/g、超声功率360 W、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桑叶多酚提取量为76.82 mg/g;体外抗氧化结果表明,桑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有显著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水提醇沉法,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响应面优化苦胆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确定苦胆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7.5 h,多糖提取率为3.48±0.96%。苦胆草多糖对DPPH·自由基最大清除率为24.01%,表明其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山豆根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山豆根粗多糖(SGP),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山豆根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条件优化。将提取得到的粗多糖分级醇沉,并分别采用清除DPPH、ABTS+自由基及还原能力的方法对各醇沉组分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山豆根粗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3℃,提取时间133 min,液料比30:1 mL/g。在此工艺条件下,山豆根粗多糖得率为3.98%。粗多糖经分级醇沉共获得SGP50、SGP70、SGP80和SGP90 4个组分,且SGP90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能力,尤其是在清除DPPH自由基方面,显著高于其它组分(P<0.05)。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红枣干粉为原料,以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提取的红枣粗多糖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表明:红枣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5、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7h。红枣粗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77mg/mL,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为1.89mg/mL,清除H2O2的IC50为9.49mg/mL。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黑木耳多糖(Auricularia auricula polysaccharide,AAP),用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降解黑木耳多糖,经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降解条件;纯化后多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多糖分子量、红外谱图及单糖组成并测定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TFA浓度为0.8 mol/L、温度为78.2℃、降解2.1 h,降解黑木耳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0.37%。降解后黑木耳多糖分子量由148.2 kDa变为37.5 kDa,特征官能团结构及单糖组成无明显变化,为分子修饰黑木耳多糖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牛蒡根为材料,以多糖保留率、蛋白清除率和脱色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壳聚糖对牛蒡多糖提取液的絮凝纯化工艺。同时,与传统的水提醇沉法制备多糖作对照,检验了壳聚糖絮凝工艺的纯化效果及制备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壳聚糖用量为1.2 mL/g,絮凝时间为15 min,提取液pH为4时,牛蒡多糖得率为40.01%±0.11%,纯度为65.39%±0.67%,均优于传统的水提醇沉多糖。另外,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壳聚糖絮凝法制备的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对氧化损伤的酵母细胞的保护率均高于传统的水提醇沉多糖。综上,相比于传统的醇沉法,壳聚糖絮凝法是一种更优的纯化牛蒡多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玉竹多糖分离纯化及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分步醇沉对玉竹多糖分子量分布以及醇沉物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大孔树脂AB-8对多糖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步醇沉实验结果表明,以70%~90%醇浓度沉淀出的中等分子量和低分子量的多糖比例最多,高分子量多糖比例较少.不同分子量的玉竹多糖对自由基清除能力是不同的,70%醇沉多糖对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抑制效果最好.以流速为1mL/min,多糖浓度为6mg/mL组合上柱,大孔树脂AB-8对多糖的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以黄精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黄精多糖,经DEAE-52纤维素层析及葡聚糖凝胶层析柱Sephadex G-200分离纯化,得到平均分子量为21.58 kDa的纯黄精多糖(PSP1-A),浓硫酸法制备硫酸酯化多糖(SPSP1-A),氢氧化钠-一氯乙酸体系法制备羧甲基化多糖(CPSP1-A)。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衍生物进行结构验证,并采用体外实验法对比修饰前后黄精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精多糖提纯修饰后得到取代度为1.44的硫酸化产物和取代度为0.49的羧甲基化产物。在最大浓度10 mg/mL时,CPSP1-A对DPPH·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74.69%和91.27%。与PSP1-A相比,CPSP1-A对DPPH·和·OH清除力提高,还原力增强,但对ABTS+自由基清除力下降;而SPSP1-A对以上三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增强,10 mg/mL时对DPPH·、·O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98.70%、95.72%和97.87%,且还原力明显提高,在10 mg/mL时,SPSP1-A还原力是PSP1-A的三倍多。结果表明,两种修饰均是提高黄精多糖抗氧化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九蒸九制后的黄精多糖含量变化,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为柱前衍生化试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九蒸九制后黄精多糖的单糖组成,并测定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未蒸制的黄精多糖含量为14.36%,但随着蒸制次数的增加,黄精多糖的含量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保持在4%左右;HPLC检测结果显示,黄精多糖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未蒸制时4种单糖的百分含量分别为52.47%、36.84%、7.32%、3.37%;随着蒸制次数的增加,甘露糖的含量相对减少,葡萄糖的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的含量相对增加;黄精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未蒸制黄精的多糖抗氧化活性显著低于蒸制后黄精的多糖抗氧化活性(P<0.05)。本研究表明,蒸制过程会造成黄精多糖成分的流失,在高湿度和高温环境下,黄精多糖中会发生糖异构化,使其单糖组成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研究微波真空干燥法、自然晒干法、微波干燥法、真空干燥法和热风干燥法5种不同干燥方法对黄精干燥曲线和黄精多糖、总酚、总皂苷、5-羧甲基糠醛含量及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黄精中的黄精多糖、总酚、总皂苷、5-羟甲基糠醛,并运用文献介绍的方法测定其含量。同时用FRAP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检测法检测黄精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微波真空干燥法干燥速率最大,所用干燥时间最短,黄精干燥产品中多糖、总酚、总皂苷含量损失最少,5-羧甲基糠醛生成量较小,其干燥品中黄精多糖含量达(63.59±1.25) mg·g-1,且其20 mg·mL-1多糖溶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抑制率达(30.01%±1.30%)。说明微波真空干燥法更适于得到高品质的黄精干燥产品。  相似文献   

14.
该文主要以始兴黄精为原料,纯净水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黄精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料液比等因素对黄精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对其最佳工艺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黄精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6%、酶解温度65℃、酶解时间55 min、料液比1∶30(g/mL),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黄精多糖的提取率为25.63%。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印度芽球菊苣根为原料优化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测定其抗氧化性及相对分子量。方法:考察料液比、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对菊苣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结合Matlab分析法优化粗多糖热水浸提法提取工艺;测定所提菊苣根粗多糖体外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纯化后分析中性糖和酸性糖的平均相对分子量。结果:经过单因素和Box-Behnken设计优化试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2.74:100 g/mL,水浴温度72 ℃和水浴时间165 min,此时菊苣根粗多糖得率的理论预测值为40.32%,经验证实际值为39.99%±0.43%,与预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经Matlab分析,当提取时间取较高值(C=165 min),料液比2.4:100~3.1:100 mL/g,水浴温度70~74 ℃,粗多糖得率可以取得较大值。按照上述最优工艺所提菊苣根粗多糖具备羟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为1.36 mg/mL)和Fe3+还原力(3 mg/mL对应吸光值0.21),且与浓度呈现正相关。此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得菊苣中性糖和酸性糖峰型良好,酸性糖峰高且窄表现出较高的纯度,中性糖和酸性糖平均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0072.07和2388.13 Da。结论:Box-Behnken优化法结合Matlab分析法优化菊苣根粗多糖提取工艺切实可行,所提粗多糖不仅高得率,也兼具良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其中,酸性糖纯度较高,中性糖分子量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直接热回流法和热回流-微生物发酵法两种方法制备玉竹多糖最佳工艺及两种方法所得玉竹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的比较。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热回流和微生物发酵两种方法制备玉竹多糖的最佳工艺,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分析两种方法得到的玉竹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玉竹多糖提取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60(g/mL),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2.5 h,多糖含量为834.94 mg/g;最优发酵工艺为接种量为8%,摇床转速为180 r/min,发酵时间为28 h,培养温度为28℃,多糖含量为510.78 mg/g,测定发酵后玉竹多糖抗氧化活性较热回流所得玉竹多糖明显增强。结论:玉竹多糖发酵液的抗氧化性较玉竹多糖原液更强,为其作为抗衰老、美白化妆品原料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黄精及其植物复配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人体保湿评价。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黄精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以多糖含量为指标通过均匀设计实验确定黄精复配其他植物多糖最优原材料组合,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黄精复配其他植物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并对黄精多糖及黄精复配其他植物多糖进行了人体保湿评价实验。结果:在温度为50 ℃,时间为2.5 h,料液比为1∶90 g/mL条件下,黄精多糖的含量为(3.90±0.01) mg/g。在温度为50 ℃,时间为2 h,料液比为1∶50 g/mL条件下,植物复配多糖的含量为(4.17±0.13) mg/g。黄精多糖具有即时保湿的功效,0.5 h时,皮肤水分含量达到62.261 C.U.;随着时间增加,植物复配多糖的保温效果逐渐增强,4 h时水分含量达到61.13 C.U.。结论:本实验为黄精及其植物复配多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虾夷扇贝柱粗多糖2种提取工艺,并对比分析2种提取方式对扇贝柱粗多糖的化学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扇贝柱粗多糖热水浸提法及酶解提取法进行优化,并比较2种粗多糖红外光谱、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结果 热水浸提法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3(g/mL)、浸提时...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益生菌发酵玉竹产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发酵与未发酵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本文以枯草芽孢杆菌LY-05为发酵菌株,水溶性多糖含量提高率为指标,研究了玉竹添加量、氮源种类、无机盐种类、接种量、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及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发酵玉竹产水溶性多糖的影响。在单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对多糖含量提高率影响较大的因素,采用响应面试验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检测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及总还原能力,评价发酵与未发酵的玉竹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工艺参数为:玉竹添加量4%,酵母提取粉3%,NaCl 1%,接种量3%,温度35 ℃,转速160 r/min,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多糖含量达到7.83 mg/mL,较未发酵(4.56 mg/mL)提高了71.78%。抗氧化试验表明,在一定浓度下,发酵后玉竹多糖的DPPH、ABTS、OH由基清除率及总还原力均有所提高,且呈现多糖浓度依赖性。发酵后多糖POP2对ABTS自由基清除的半抑制浓度(IC50)2.21 mg/mL,对OH自由基清除的IC50为0.49 mg/mL。此项研究表明,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玉竹可以明显提高玉竹多糖的提取效率。通过发酵产生的玉竹多糖,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黄精作为药食同源品种,包括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及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3种,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其中多糖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生黄精辛辣,其生用对人咽喉有强烈的刺激性。因此,药用或食用前需经过炮制加工处理,旨在减毒和提质增效。传统及现代加工方式均会引起黄精多糖含量下降,进而改变其结构和生理活性。基于文献研究,综述了加工方式(包括蒸、炖、辅以黄酒、晒制等)对黄精多糖含量、结构(单糖组成、分子量等)及其生理活性(抗氧化、调节糖脂代谢、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抑菌等)的影响,为黄精资源在加工中的高效利用和精准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