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肥胖及相关代谢综合征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形成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脂代谢紊乱、肠道通透性及氧化应激等改变。益生菌(主要包括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是一类能对宿主生理功能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能在肠道中存活并定殖,改善肠道菌群紊乱,进一步缓解肥胖的形成。本文主要围绕益生菌对肥胖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为肥胖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在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维持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肠道菌群与代谢综合征、过敏、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成为研究热点,但肠道菌群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物的16S rRNA及宏基因组进行分析,揭示了肠道菌群组成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益生菌作为人体肠道共生菌中一类特殊的菌群,可以调节胃肠道稳态、营养物质代谢和能量平衡。因此,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缓解或治疗糖尿病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总结了益生菌在糖尿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远微  刘雄 《食品科学》2021,42(11):313-323
肥胖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严重威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预防和治疗肥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的发生和发展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的关系,肠道菌群与肥胖之间的调控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微生物-肠-脑轴是肠道菌群参与的肠道和大脑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是大脑和肠道功能相互整合、相互调节的途径。近年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微生物-肠-脑轴在肥胖调控方面具有重要的贡献,很多物质通过该途径发挥降脂减肥功能。本文综述了肥胖的严峻现状、微生物-肠-脑轴的组成以及调控肥胖的机制,以期为治疗肥胖等代谢疾病提供思路,也为一些降脂物质的机理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方志锋  赵国忠  李海涛  陈卫  张灏 《食品科学》2018,39(15):254-261
肠道菌群在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等疾病中的研究已经成为焦点,但是肠道微生物与这些疾 病的因果关系以及相应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通过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组成以及代谢活动的变化对高血压的影响, 能够揭示肠道以及肠道微生物的活动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益生菌是对机体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可 以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以及肠道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对高血压的调节产生影响,进而为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 干预治疗高血压疾病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疾病的干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多酚通过肠道菌群调节能量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酚是一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人类膳食中,一般可分为3大类:酚酸类、聚合单宁类和黄酮类。多酚以及其被肠道菌群代谢的产物,能选择性调节肠道中易感微生物的生长,选择性的促进有益菌群(如乳酸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也即引发肠道微生态的改变。这种改变对宿主产生重要影响,对宿主能量代谢的影响可能通过如下实现:1)肠道内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改变微生物代谢及产酶的种类和数量;2)多酚代谢产物还可与细菌细胞表面作用,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能量代谢,减少脂肪沉积;3)多酚通过干预人体肠道菌群调整能量代谢,为预防和治疗肥胖及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对多酚调整肠道菌群从而影响肥胖发生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一种系统性的肝脏代谢紊乱,源于能量过剩诱导的脂肪疾病。近来,肠道-肝脏-脂肪轴概念的提出,为寻找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肠道微生物对机体代谢和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肠道菌群会被干扰,并且成为自身压力和伤害的来源。肠道菌群可能在肥胖和肥胖相关疾病的代谢和免疫反应,如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系统地论述了肠道微生物群、肥胖和脂肪肝疾病的内在联系,总结了肠道菌群与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的新证据,以及采用微生物菌群靶向治疗方法治疗非酒精脂肪肝病。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神经病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由此提示,从肠道微生物角度出发,可能是治疗PD的新策略。益生菌是一类能够定植于宿主肠道并对机体健康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过肠-脑轴有效预防和改善PD,潜在的作用机制包括调节肠道微生态,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等。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在PD中的变化,肠道菌群在PD发病中的机制,益生菌对PD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等,以期为益生菌预防和缓解PD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还会增加患脑梗死、脑出血等神经性疾病的风险,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随着高通量测序等微生物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新技术在肥胖人群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肠道微生物与肥胖症之间的关系及调节机制也逐渐被认知。研究表明,通过调节肥胖人群的肠道微生物,可以改善脂肪存储过程和肠道黏膜的通透性,进而缓解机体的肥胖症状。近几年研究发现,对肥胖症具有调节作用的肠道微生物,除了传统概念的乳酸菌、双歧杆菌外,拟杆菌、阿克曼菌等下一代益生菌可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概述近几年国内外学者有关肥胖、肠道菌群、下一代益生菌及其对肥胖的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加快下一代益生菌干预和改善肥胖症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 CR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已跃居第二位,对其防治也越来越重视。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结构与CR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益生菌作为肠道有益微生物,具有调节肠道免疫、增强肠道屏障和维持肠道菌群结构平衡等功能,在CRC预防和辅助治疗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对CRC影响以及益生菌对结直肠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益生菌预防和缓解CRC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乳糜泻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致病机制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麸质蛋白是导致乳糜泻症状的主要环境因素,目前有研究报道,影响乳糜泻患者肠道生态系统的其他环境因素主要为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衡,特别是与革兰氏阴性菌数量增加和革兰氏阳性菌数量减少有关。本综述详细介绍了乳糜泻的发病机制,并总结了口腔、肠道微生物群与乳糜泻之间的关联;利用现有研究解释微生物菌群在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式以及乳糜泻患者微生物菌群发生的变化。此外还将相关益生菌对乳糜泻疾病的调节作用加以介绍,进而帮助我们从人类肠道微生物群的角度深入探讨乳介绍糜泻的致病机制,探究肠道微生物群与麸质相关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尽可能在近期开发出新的预防和治疗乳糜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由多因素引发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21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流行病。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抗氧化能力降低并伴有低度炎症。而有关研究显示,益生菌作为一种活的对肠道有益健康的微生物,它可通过平衡肠道菌群、降低机体的氧化损伤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因子,起到缓解糖尿病相关症状的作用。本文梳理了目前常用的以α-葡萄糖苷酶和DPP-IV为靶点来筛选降糖菌株的两种方法,并通过体内实验评价了益生菌的降糖作用。同时从肠道菌群、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短链脂肪酸以及肠道屏障等五个方面进一步概括了益生菌缓解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晰。与健康人相比,帕金森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具体表现为肠道微生物丰度的提高以及特定菌属的增加。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机体炎症、便秘和腹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这些特性,益生菌有望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本文从帕金森患者的肠道菌群、病程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出发,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报告进行综述,总结了帕金森患者的肠道菌群特点及二者间的联系,并对益生菌干预的新型治疗方法进行讨论,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体肠道拥有大量且种类丰富的微生物群,在机体的多项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脑-肠轴来调节机体大脑的发育和行为,从而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类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本文在阐述脑-肠轴的双向调控机制基础上,总结了与各种精神疾病直接相关因素的变化和可能机制,并进一步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各类精神疾病中肠道微生物改变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上述精神类疾病患者通过早期益生菌干预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合生元(synbiotics)是由益生菌(probiotics)和益生元(prebiotics)组成的微生物制剂,可同时具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作用,并以肠道为靶点位置发挥益生功能.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肠道中最重要的益生菌成员,无论是用于商品化生产,还是用于基础研究,LAB是最广泛用...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Obesity is a serious global health problem tha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various morbidities manifestation. Intestinal dysbiosis has been implicated on obesity pathogenesis. Diet composition can alter gut microbiota, regardless of energy intake. Dietary fatty acids quality may affect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which in turn may affect host metabolic health.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different type of FFA modulate gut microbiota is yet poor elucidate and there is a lack of studies regard to this. Fatty acids may act in cell membrane, interfere with energy production, inhibit enzymatic activities, impair nutrient absorption and generate toxic compounds to cells, leading to growth inhibition or even bacterial death.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consumption of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 and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 on microbiota, unlike n-6 PUFA and saturated fatty acids has been suggested. n-3 PUFA consumption promotes desirable changes on obese intestinal microbiota making it similar to that of normal weight individuals.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CLA on microbiota and host health. Long term human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must be conducted to allow us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dietary fat,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obesity.  相似文献   

16.
庞颖颖  张玉玲 《食品与药品》2021,(1):后插1-后插5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和动物体有益的菌,作为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优势菌群,可调节菌群失调,促使肠道微生态恢复平衡.对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益生菌可对机体进行免疫调节、补充并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微环境平衡,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影响多种细胞因子以提高肠道免疫性能,可用于儿童手足口病的辅助治疗,明显缩短皮疹好转及...  相似文献   

17.
The 100 trillion microbes in human gut coevolve with the host and exert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human health. The gut microbial composition presents dynamic changes correlated with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host genotypes, age,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Effective manipulat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through diets (both long‐term and short‐term diet patterns), probiotics and/or prebiotics, and antibiotics has been proved being potential to prevent from metabolic disorders such as obesity in many studies. The dietary regulation exerts influences on microbial metabolism and host immune functions through several pathways, of which may include selectively bacterial fermentation of nutrients, lower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overexpression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disorders, and disruptions to both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Discoveries in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diet, intestinal microbiome, and body immune system provide us novel perceptions to the specific action mechanisms and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obesity.  相似文献   

18.
蒙双利  孟荟萃 《食品科学》2021,42(19):291-298
肥胖不仅会诱发慢性代谢性疾病,还会导致免疫功能的损伤,降低生活质量。益生菌是对宿主健康起促进作用的活菌,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补充益生菌对肥胖机体适应性免疫与固有免疫的作用,讨论了菌株特异性、益生菌补充剂量、补充方式、宿主状态等对免疫调节效果的影响,旨在进一步加深补充益生菌对肥胖机体免疫调节作用的认识,为合理应用益生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