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以橡胶籽油为原料,KOH为催化剂,碱异构化合成CLA。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不同溶剂、加碱量等因素对CLA转化率的影响。得到橡胶籽油碱异构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异构条件是: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1.5h,加碱量与橡胶籽油皂化值的比值是1.2。在此实验条件下,CLA纯度达到29.1%,转化率为85.67%。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获得具有工业化前景的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制备工艺。方法:以花生油为原料,采用碱异构化法制备CLA。测定了花生油中的亚油酸相对含量,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醇油比、催化剂KOH用量等因素对CLA转化率的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试验优化制备条件。结果:花生油富含亚油酸(相对含量达27.85%),是制备CLA的良好原料;碱异构化花生油制备CLA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200 ℃,反应时间2.6 h,醇油比(m1,2-丙二醇∶m亚油酸)22∶1,KOH用量(质量分数)7%。在该条件下,CLA转化率为89.81%。结论:采用碱异构化花生油制备CLA的工艺可行,在最优工艺条件下,CLA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黄秋葵籽油中亚油酸的共轭转化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设计实验,以共轭亚油酸(CLA)的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黄秋葵籽油中亚油酸共轭转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162℃,籽油/KOH为1.9(m L/g),丙二醇/籽油为2.0(m L/m L),CLA转化率为74.20%,其中反应温度对转化率影响最大,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的交互作用显著。经验证,实测值(74.20%)与模型预测值(76.99%)基本一致,说明响应面法优化黄秋葵籽油中亚油酸的共轭转化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4.
海篷子籽油制备共轭亚油酸及其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海篷子籽油中亚油酸转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工艺条件。以海篷子籽油为原料,KOH为催化剂,乙二醇为溶剂,碱异构法转化共轭亚油酸。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选海篷子籽油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制备技术条件。结果表明海篷子籽油是制备共轭亚油酸的良好原料,所得产品中共轭亚油酸质量分数达87%以上,共轭亚油酸两种活性异构体9c,11t-CLA和10t,12c-CLA质量分数达68%以上。用海篷子籽油制备共轭亚油酸最适条件为:反应温度在180℃,反应时间3.9 h,溶剂用量为油质量的2倍,催化剂用量为籽油质量的25%。本研究所优选的工艺条件可使籽油中亚油酸转化率高达94.6%,所制得的海篷子共轭亚油酸产品的各项理化指标接近食用油标准,工艺条件实际可行,制备的共轭亚油酸产品安全无毒,有望开发成一种高附加值的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优质红花籽油为原料,通过碱异构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CLA)。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异构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EG-400用量、Fe(OH)_3用量对CLA转化率的影响,同时采用响应面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红花籽油质量为20 g前提下,红花籽油碱异构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400为溶剂、Fe(OH)_3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78℃、反应时间2.7 h、PEG-400用量265 m L、Fe(OH)_3用量6 g,在此条件下,CLA转化率为96.54%。  相似文献   

6.
碱蓬籽油异构化生产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KOH为催化剂,正丁醇为溶剂,碱蓬籽油通过碱性异构化反应制备共轭亚油酸(CLA)。设计了反应温度、时间、碱蓬籽油用量对碱性异构化反应影响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转化温度为163℃,时间为2.5h,油∶碱(重量)=0.55∶1分别为选择性最大值的最佳因素:各因素对选择性的影响顺序为:C(油∶碱)>A(温度)>B(时间)。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所得图形分析结果与正交设计实验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以山核桃油中的亚油酸为原料,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共轭亚油酸(CLA)碱异构化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亚油酸原料/KOH为考察因素,以异构化产物CLA的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异构化反应进行优化,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山核桃亚油酸异构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174℃,亚油酸原料/KOH为1.87,丙二醇/亚油酸原料为2,在此条件下所得CLA质量分数为62.87%,与预测值64.72%相比,误差仅为2.86%。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固体碱CaO催化橡胶籽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为2 h时,由CaCO3分解制得的CaO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以此CaO为催化剂制备橡胶籽油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CaO用量为油质量的1.5%,反应温度65℃,醇油摩尔比为15∶1,反应时间6 h。在此反应条件下,橡胶籽油生物柴油转化率为90.70%。  相似文献   

9.
棉籽油碱异构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棉籽油为原料,研究溶剂选择、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碱与油质量比,溶剂与油质量比对制备共轭亚油酸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优反应条件:即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70℃、碱与油质量比0.55∶1、溶剂与油质量比1.6∶1;在此条件下,棉籽油共轭亚油酸转化率为98.2%。该法较简单、产物易处理,且有机溶剂丙二醇无毒性,较适用于CLA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开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9):100-105
以优质葵花油为原料,采用无毒无公害的1,2-丙二醇为溶剂,用碱异构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实验研究了加碱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用量对共轭亚油酸转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出其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共轭亚油酸转化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反应温度(B)加碱量(A)溶剂量(D)反应时间(C),即油碱比为1.6,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2h,溶油比为2时,葵花由碱异构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最高,可达到94.65%。  相似文献   

11.
微波辅助海蓬子油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微波辅助作用下,以海蓬子油为原料,氢氧化钾为催化剂,丙三醇为溶剂,采用碱异构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工艺条件。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法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油:催化剂为1:0.5,油:溶剂为1:4.5,微波作用时间为10min,反应温度为125℃。在此条件下CLA含量为57.56%,亚油酸转化率约为82%。结果显示与常规的油浴方法相比,微波辅助法能够明显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反应温度,提高反应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麻疯籽油为原料,对固体酸SiO_2/Zr(SO_4)_2-Ti(SO_4)_2、固体碱K_2CO_3/MgO-Al_2O_3两步法催化麻疯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过程进行研究,即第一步以固体酸为催化剂,催化麻疯籽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和甲醇预酯化,第二步以固体碱为催化剂,催化麻疯籽油与甲醇进行醇解反应。利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对固体酸碱两步法催化麻疯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过程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固体酸催化预酯化的最佳条件为:催化剂用量2%,醇油摩尔比12:1,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酸值由10.47 mgKOH/g降为0.70 mg KOH/g。碱催化醇解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2%,醇油摩尔比为12:1,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2 h,醇解转化率稳定在95%左右。固体酸—碱两步法适用于催化麻疯籽油制备生物柴油,实验结果为实现麻疯籽油生物柴油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猪油和甲醇为原料,KOH为催化剂,采用单因素法确定醇油摩尔比、超声波功率、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猪油酯交换反应的脂肪酸甲酯产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各因素的最佳值分别为醇油摩尔比6∶1,超声波功率为120 W,催化剂用量为0.8%,反应温度为60℃。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强化KOH均相碱催化酯交换条件,结果显示最优条件为:醇油摩尔比为5.8∶1,超声功率为135.91W,反应温度为52.78℃,催化剂用量为0.86%,在该条件下甲酯最大的理论转化率为99.53%。  相似文献   

14.
采用碱法异构技术,用响应面法优化苦楝籽油合成工艺,设计了影响其转化率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用碱浓度三个因素的二次正交组合试验,用SA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取得苦楝籽油合成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合成条件,并进行氧化稳定性分析和新添加剂的加入.结果表明,其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183.8℃;反应时间2.86 h;碱浓度6.43%,苦楝籽油最大预测值为87.65%,与试验值86.23%相差仅1.62%,拟合度较好.另外加入80mg/kg茶多酚可显著提高其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以大豆油为原料,KOH作催化剂,通过大豆油与乙醇的酯交换反应合成了大豆油脂肪酸乙酯。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模型对影响大豆油脂肪酸乙酯转化率的四个主要因素(催化剂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大豆油脂肪酸乙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KOH用量1.3%,醇油比8.3∶1,反应温度74.8℃,反应时间130min。在此条件下,酯转化率达98.93%。  相似文献   

16.
以花椒籽油和乙醇为原料,采用酯交换法制备花椒籽油乙酯生物柴油。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依据响应面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对酯交换反应制备花椒籽油乙酯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花椒籽油乙酯生物柴油制备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以乙醇钠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1. 7%,醇油摩尔比11. 5∶1,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73℃。在最优条件下,生物柴油转化率达到97. 95%。  相似文献   

17.
麻疯树籽油超声波辅助酯交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野生植物麻疯树籽油为原料,经脱胶、脱酸及脱水处理后进行超声波辅助酯交换反应,在超声波频率25 kHz,反应温度65℃,催化剂用量为油重的1.0%,醇油摩尔比7∶1,反应时间60m in条件下,麻疯树籽油酯交换转化率达到93.79%。在相同反应时间内和相同醇油摩尔比条件下,超声波辅助酯交换反应比无超声波反应的酯交换转化率高,同时也降低了催化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牡丹籽油乙酯化处理的工艺条件。方法 利用油脂醇解法对牡丹籽油进行乙酯化, 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相结合, 以混合脂肪酸乙酯得率为响应值, 对乙酯化过程中催化剂种类(NaOH和KOH)、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比、醇水比6个因素进行分析, 优化得到牡丹籽油的最佳乙酯化条件。结果 催化剂选用KOH。最佳乙酯化条件为: 物料比4.3:1, 反应时间50.88 min, 催化剂浓度1.45 mol/L, 反应温度74.78 ℃, 牡丹籽油乙酯化得率预测值为85.09%, 实际值为84.06%。结论 该条件能有效进行乙酯化, 为牡丹籽油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盐地碱蓬共轭亚油酸的制备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丙三醇为溶剂体系,研究盐地碱蓬籽油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的工艺条件。并在该工艺中对丙三醇的可重复利用性进行了试验,由于油脂水解本身产生丙三醇,为此重复利用可以达到溶剂体系的循环适用。产物经分析表明,亚油酸异构化产物主要为共轭亚油酸结构,含有顺式和反式双键结构。试验结果表明,盐地碱蓬籽油是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好原料,所得产品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可以达到70%以上。用盐地碱蓬籽油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合适条件为:反应温度在185~190℃,时间在2~3h,催化剂用量为油重的20%,溶剂用量为油重的2~3倍。  相似文献   

20.
索航  郝小红  彭辉  徐培星  马溢 《中国油脂》2019,44(11):41-46
以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为原料,通过聚能式逆流超声强化与乙醇反应制备脂肪酸乙酯。分析醇油体积比、反应温度、超声功率、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脂肪酸乙酯转化率、得率、含量和生物柴油转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脂肪酸乙酯转化率最优工艺条件为醇油体积比20∶1,反应温度35℃,超声功率300 W,催化剂用量1.6%,反应时间30 min;脂肪酸乙酯得率最优工艺条件为醇油体积比30∶1,反应温度40℃,超声功率600 W,催化剂用量1%,反应时间30 min;脂肪酸乙酯含量最优工艺条件为醇油体积比20∶1,反应温度40℃,超声功率600 W,催化剂用量1%,反应时间60 min;生物柴油转化率最优工艺条件为醇油体积比25∶1,反应温度35℃,超声功率500 W,催化剂用量1%,反应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