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研究泰和乌鸡肌肉的品质特性及营养成分,对泰和乌鸡、杂交乌鸡和市售白羽肉鸡的基本营养成分、脂质成分、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以及11种微量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泰和乌鸡(公、母)肌肉中的水分含量高于其他2个品种;杂交乌鸡公鸡肉中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其他2个品种,母鸡则低于其他2个品种;泰和乌鸡(公、母)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杂交乌鸡和市售白羽肉鸡(P0.05);泰和乌鸡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杂交乌鸡和市售白羽肉鸡;泰和乌鸡和杂交乌鸡(公、母)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市售白羽肉鸡(P0.05);3个品种鸡肉(公、母)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泰和乌鸡和杂交乌鸡(公、母)肌肉中的铁、铜、铬、硒元素的含量均高于白羽肉鸡,且有显著差异(P0.05);3个品种鸡肉(公、母)中铅、镉、砷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限定标准。  相似文献   

2.
《肉类研究》2017,(12):11-12
为研究泰和乌鸡肌肉的品质特性及营养成分,对泰和乌鸡、杂交乌鸡和市售白羽肉鸡的基本营养成分、脂质成分、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以及11种微量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泰和乌鸡(公、母)肌肉中的水分含量高于其他2个品种;杂交乌鸡公鸡肉中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其他2个品种,母鸡则低于其他2个品种;泰和乌鸡(公、母)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杂交乌鸡和市售白羽肉鸡(P<0.05);泰和乌鸡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杂交乌鸡和市售白羽肉鸡;泰和乌鸡和杂交乌鸡(公、母)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市售白羽肉鸡(P<0.05);3个品种鸡肉(公、母)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泰和乌鸡和杂交乌鸡(公、母)肌肉中的铁、铜、铬、硒元素的含量均高于白羽肉鸡,且有显著差异(P<0.05);3个品种鸡肉(公、母)中铅、镉、砷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限定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品种、性别及冰鲜时间对鸡肉肌苷酸(IMP)含量的影响,选取甘肃省渭源县黄香沟牧场养殖的青爪乌鸡和黄麻鸡2个鸡种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不同性别鸡肉肌苷酸含量及不同冰鲜时间条件下肌苷酸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IMP含量在0~4℃条件下随着保鲜时间延长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8 h时出现峰值,青爪乌鸡肉中肌苷酸含量大于黄麻鸡(p<0.05);对青爪乌鸡和黄麻鸡而言,母鸡肉肌苷酸含量大于公鸡肉(p<0.05)。在4℃冷藏8 h后,青爪乌鸡鸡肉中IMP、腺苷二磷酸(ADP)、次黄嘌呤(Hx)、肌酐(HxR)含量显著高于黄麻鸡鸡肉(p<0.05),AMP含量稍高于黄麻鸡鸡肉;青爪乌鸡母鸡肉中IMP、HxR含量显著高于公鸡肉(p<0.05),AMP、ADP、Hx含量高于公鸡肉(p>0.05);ATP均未检出。因此得知:冰鲜时间对青爪乌鸡和黄麻鸡肉中IMP的降解有显著影响,推荐鸡肉在0~4℃条件下保鲜8 h食用风味最佳。本实验为鸡屠宰采后肉质保鲜技术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珍珠鸡与贵妃鸡鸡肉中营养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珍珠鸡和贵妃鸡鸡肉中营养品质差异,以甘肃省渭源县黄香沟牧场养殖的珍珠鸡和贵妃鸡为研究对象,采用国标法对其胸肌和腿肌肉样营养组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肌苷酸(IMP)含量等指标进行了系统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珍珠鸡肉中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贵妃鸡肉(p < 0.05),水分含量显著大于贵妃鸡肉(p < 0.05);除了组氨酸以外,珍珠鸡肉中氨基酸含量均大于贵妃鸡肉;贵妃鸡肉中含有29种脂肪酸,珍珠鸡肉中含有32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亚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等含量均显著高于贵妃鸡(p < 0.05),油酸、C20:3n6含量显著低于贵妃鸡(p < 0.05)。根据HMSO推荐的∑PUFA n-6/∑PUFA n-3和∑PUFAs/∑SAFAs值,珍珠鸡肉和贵妃鸡肉均符合食品营养健康要求,且以珍珠鸡肉更佳;在4℃冷藏8 h后,珍珠鸡肉中IMP、腺苷二磷酸(ADP)、次黄嘌呤(Hx)、肌苷(HxR)含量显著高于贵妃鸡肉(p < 0.05),腺苷三磷酸(ATP)未检出,腺苷一磷酸(AMP)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珍珠鸡鸡肉营养品质比贵妃鸡鸡肉更佳。  相似文献   

5.
以猪肉(红肉)、鸡鸭肉(白肉)为原料,以色泽、全质构(TPA)等为指标,研究高温加工方式(煎制、炸制、烤制)对常见红、白肉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加工工艺对3种肉样的色泽、剪切力、TPA影响均显著(P0.05)。经煎、炸、烤制工艺处理后,3种肉样L~*、b~*值均显著增大(P0.05),猪肉a~*值减小(P0.05),而鸡肉a~*值增大(P0.05);3种高温工艺处理后,猪肉、鸭肉剪切力值显著增大(P0.05),鸡肉剪切力变化均不显著(P0.05);煎、炸、烤3种工艺均能显著增大猪肉硬度(P0.05),对于白肉,除煎制2,3 min及炸制3min 3组外,肉样硬度均显著增大(P0.05);经3种高温工艺处理后,猪肉、鸡鸭肉弹性均显著增大(P0.05)。  相似文献   

6.
以乌鸡肉、鸡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三聚磷酸钠、大豆蛋白、食盐对重组乌鸡卷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L_9(3~4)对重组配方进行优化,利用验证实验对优化配方进行评分。实验结果表明,三聚磷酸钠、大豆蛋白、食盐对乌鸡卷重组肉影响差异显著(p0.05)。正交实验L_9(3~4)研究得出重组乌鸡卷最佳工艺为三聚磷酸钠0.40%、大豆蛋白0.60%、食盐1.0%。验证实验得出乌鸡卷的保形性得分为9.43、切片性得分为9.56、煮制粘结性得分为9.24,重组综合效果得分为28.23,具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解释肌浆蛋白的蛋白结构(疏水性、分子柔性等)-界面吸附中构象动态变化-体系能量三者的科学联系,进一步挖掘肌浆蛋白的功能性,以猪肉、鱼肉、鸡肉为原料(根据所占胴体的比例及研究价值确定原料肉),通过测定其氨基酸组成、重要理化指标、蛋白质构象、乳化性质以及界面性质,探究不同肉类(畜、禽、鱼)肌浆蛋白的油-水界面性质,以及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鸡肉肌浆蛋白中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含量较高,其粒径与表面疏水性也显著高于猪肉与鱼肉肌浆蛋白(P0.05);在相同时间下,猪肉肌浆蛋白与鸡肉肌浆蛋白的蛋白构象峰值变化速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鱼肉肌浆蛋白峰值变化速率相比较显著较慢(P0.05);与猪肉和鸡肉肌浆蛋白相比,鱼肉肌浆蛋白的界面扩散速率显著较快(P0.05),但鸡肉与猪肉肌浆蛋白之间的扩散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猪肉肌浆蛋白乳化活性稍低于鸡肉(P0.05),但是鱼肉肌浆蛋白乳化活性显著低于猪肉和鸡肉肌浆蛋白(P0.05),3种肌浆蛋白中鱼肉肌浆蛋白的乳化稳定性显著最差(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猪鸡肉肌浆蛋白的性质较为相近,二者与鱼肉肌浆蛋白有较大差异;肌浆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与其表面疏水性、电位和构象变化速率相关性较强,而扩散速率与溶解度具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不同预冷方式对平菇的预冷效果和不同贮藏温度对平菇保鲜效果的影响,以PE保鲜袋包装的平菇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真空预冷、冷风预冷、冷水预冷和碎冰预冷4种预冷方式对平菇进行预冷,比较其中心温度下降速率和失重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冷风预冷对平菇有良好的预冷效果;与室温(18±3℃)贮藏相比,2种低温(1±0.5℃、4±0.5℃)贮藏条件均可显著提高平菇的感官分值及蛋白质含量,降低平菇失重率、呼吸强度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延长平菇的保鲜期限。其中,以1±0.5℃条件下平菇的保鲜效果最佳,可比室温(18±3℃)条件下平菇保鲜期延长7d。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肉鸡屠宰预冷清洗环节添加次氯酸钠(NaClO)对沙门氏菌交叉污染的控制作用,模拟不同NaClO浓度(0~70 mg/L)和初始污染率(25%~100%)条件下3批次鸡肉预冷清洗过程,计算每批次鸡肉清洗后的沙门氏菌污染率及3批次鸡肉全部清洗后的总体污染率。结果显示,当预冷水中添加0,20,50和70 mg/L的NaClO时,3批次鸡肉全部清洗后沙门氏菌污染率分别为88.9%,38.9%,36.1%和36.1%,NaClO可有效控制交叉污染(p0.05);NaClO浓度(50 mg/L时,清洗后的预冷水未有沙门氏菌检出,可减小交叉污染风险。色差分析未发现20~70 mg/L的NaClO清洗对鸡肉色泽的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可用于肉鸡屠宰预冷清洗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率控制,为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不同冷却方式及涂膜种类对鸡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婷 《肉类研究》2014,(4):27-31
研究不同冷却方式涂膜种类对鸡肉品质的影响。采用普通冷却、二阶段冷却、真空冷却3种不同冷却方式对海藻酸钠及壳聚糖涂膜鸡肉进行处理,然后对冷却肉的肉色、剪切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鸡肉经过涂膜后再冷却处理,感官明显得到改善;二阶段冷却处理后鸡肉的剪切力值最低,涂膜处理可提高肉的嫩度;经涂膜处理后再进行冷却能显著降低鸡肉的冷却质量损失率、汁液损失率及蒸煮损失率;冷却及涂膜处理对鸡肉的pH值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涂膜处理能有效地防止鸡肉冷却过程中引起的干耗、色泽暗淡、pH值下降等问题,改善肉的品质,冷却方式中二阶段冷却最佳。  相似文献   

11.
乌鸡肉蛋白质分步酶解工艺与水解液澄清方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对乌鸡肉蛋白质的分步酶水解工艺及其水解液的澄清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将乌鸡肉破碎、预煮后 ,用 Alcalase和 Flavourzyme分步水解鸡肉蛋白质 ,再经灭酶、硅藻土过滤等处理 ,可制得澄清的乌鸡肉蛋白质水解液 ,其水解度和总氮收率分别为 46 .72 %和 81.43%  相似文献   

12.
略阳乌鸡营养价值丰富,为开发略阳乌鸡新产品,制作风味略阳乌鸡肉干,促进略阳乌鸡产业发展。本研究以略阳乌鸡鸡胸肉为主要原料,进行麻辣和孜然两种风味腌制,测定风味略阳乌鸡肉干的质构特性,采用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风味略阳乌鸡肉干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利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LDA)对电子鼻数据分析。分析表明孜然和麻辣乌鸡肉干咀嚼性较好,并检测和分析出30余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腌制处理对略阳乌鸡肉干的风味影响显著,麻辣乌鸡肉干以醇类(67.77%)和烃类(10.54%)物质为主,孜然乌鸡肉干中醛类(12.79%)物质和茴香脑(11.55%)相对含量较高。本研究可为略阳乌鸡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今后机械收割方式的逐渐应用,本研究以青菜为材料,对青菜进行切割来模拟机械收割造成的损伤,采用真空、冷风及冰水三种方式进行预冷处理,比较三种预冷方式对切割青菜低温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其他的预冷方式,真空预冷能显著(p0.05)降低青菜的失重率,延缓叶绿素、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延长贮藏保鲜期。  相似文献   

14.
木瓜蛋白酶在乌鸡肉蛋白质分步酶解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熊善柏  赵山  王启明 《食品科学》2000,21(12):26-29
对乌鸡肉蛋白质的分步酶水解工艺及其水解液的澄清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乌鸡肉破碎、预煮后,用Alcalase和木瓜蛋白酶分步水解鸡肉蛋白质,瑞经灭酶、硅藻土过滤等处理,可制得香味良好且澄清和乌鸡肉蛋白质水解液,水解产物的水解度和总的氮收率分别为31.998和77.158。  相似文献   

15.
以真空包装的粤式盐焗鸡为原料,研究其在4℃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及保质期。结果表明:感官评分在第15、18及21天时显著降低(P0.05),到第18天时已超出接受程度,亮度L*值及黄度a*值显著降低(P0.05);pH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P0.05),挥发性盐基氮及酸价均不断增加,其中,鸡皮的挥发性盐基氮变化差异显著(P0.05),到第18天时鸡肉中的挥发性盐基氮超出国标限值(15mg/100g),鸡肉酸价在第15、18及21天时差异显著(P0.05);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而硬度、咀嚼性和鸡皮拉伸强度增加明显(P0.05);大肠杆菌及菌落总数均未超出国标限值,沙门氏菌未被检出。因此,4℃贮藏条件下真空包装的粤式盐焗鸡的品质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建议贮藏期最长为15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日龄和性别白羽王鸽胸肌肉的常规肉品质、主要营养成分和肌纤维特性。方法随机选取健康28日龄乳鸽、600日龄左右老鸽公(♂)母(♀)各30只,屠宰取胸肌待测。使用色差仪、pH计、膨胀仪、肌肉嫩度仪等测定常规肉品质指标,参照国标方法测定营养成分,制作石蜡切片并通过生物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特性。结果乳鸽胸肌肉肉色a值和b值均极显著高于老鸽(P0.01);乳鸽胸肌肉pH高于老鸽,且乳鸽(♂)显著高于老鸽(♂)(P0.05);不同日龄和性别对白羽王鸽胸肌肉失水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老鸽胸肌肉剪切力大于乳鸽,且老鸽(♂)显著大于乳鸽(♀)(P0.05)。不同日龄和性别白羽王鸽胸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老鸽(♀)老鸽(♂)乳鸽(♀)乳鸽(♂)。乳鸽胸肌肉肌纤维饱满致密,老鸽细且纤维之间的空隙较大。老鸽胸肌肉的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乳鸽(P0.01),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乳鸽(P0.01);相同日龄公母鸽胸肌肉肌纤维密度和肌纤维直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性别仅对白羽王鸽胸肌肉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沉积有影响,对常规肉品质和肌纤维特性影响不大。日龄对白羽王鸽胸肌肉的肉品质、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均有影响。乳鸽肉色红润,肉质鲜嫩,肌纤维饱满,脂肪含量低;老鸽肌纤维细密,肌间脂肪和蛋白含量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品种乌鸡加工成德州扒鸡的适宜性,对比分析了泰和乌鸡、略阳乌鸡2个品种乌鸡加工成品扒鸡的品质及风味。结果表明,以泰和乌鸡为原料的扒鸡色泽亮度、剪切力、蒸煮损失、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略阳乌鸡组(P<0.05),泰和乌鸡组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以略阳乌鸡为原料的扒鸡水分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泰和乌鸡组(P<0.05),2个品种鸡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相同,泰和乌鸡组中关键风味物质含量高于略阳乌鸡组。综上所述,略阳乌鸡加工的扒鸡品质在剪切力、蒸煮损失、水分含量等方面优于泰和乌鸡,研究结果为开发乌鸡类扒鸡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剥隘鸡与河南肉鸡在不同月龄(5月龄、7月龄)、性别及胴体部位(胸肌、腿肌)的鸡肉开展主要化学成分(水分、蛋白质、脂肪)及肉质评价指标(肉色、肌肉pH值、嫩度)的测定,以期比较分析两种鸡肉质食用品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不同月龄的剥隘鸡与河南肉鸡肌肉水分、蛋白质及粗脂肪含量相近,肌肉L*值和b*值显著高于同月龄的河南肉鸡(P0.05),但肌肉嫩度值相反(P0.05);(2)不同性别的剥隘鸡与河南肉鸡肌肉水分、蛋白质含量及pH值没有显著差别(P0.05),母鸡肌肉粗脂肪含量、L*值、a*值和b*值高于河南肉鸡母鸡(P0.05);(3)不同胴体部位的剥隘鸡与河南肉鸡肌肉水分含量、p H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胸肌、腿肌的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及a*值、b*值均高于同胴体部位的河南肉鸡(P0.05),但肌肉嫩度值相反(P0.05)。  相似文献   

19.
《肉类研究》2017,(3):51-55
为实现冰鲜鸡肉和解冻鸡肉的快速鉴别,本实验采用离子迁移谱技术,取新鲜(对照组)、冰鲜和解冻鸡胸肉各10 g并搅碎成肉糜状,测定其剪切力、保水性(蒸煮损失率、汁液流失率、滴水损失率及加压损失率)、色泽和质构等理化指标并进行离子迁移谱的图谱采集,对其进行标准变量正态变换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函数分析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冰鲜鸡肉的各项理化指标与新鲜鸡肉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解冻鸡肉相比差异显著(P0.05);冰鲜鸡肉与解冻鸡肉的主成分分析得分达到98.60%,判别函数法得分高达99.17%,完全能够将2种样品进行区分。因此,离子迁移谱用于鉴别冰鲜鸡肉和解冻鸡肉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正笋菇炒乌鸡用料:乌鸡肉300克,冬笋、黄瓜、胡萝卜各50克,水发香菇25克,鸡蛋1个,植物油、酱油、料酒、花椒水、精盐、水淀粉、味精、清汤各适量。做法:1.将乌鸡肉洗净,切成薄片,与鸡蛋清和水淀粉拌匀,将冬笋、香菇切片,黄瓜、胡萝卜切条。2.将炒锅烧热,放适量油,待油烧至六成热时,下乌鸡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