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721-分光光度计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采用两步法对过氧化氢酶活力进行测定。第一步是经典滴定法中的过氧化氢酶与底物作用,第二步采用过氧化物酶与剩余过氧化氢反应,氧供体(DH2)被氧化成棕色物,以棕色深浅反推过氧化氢酶活力单位。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灵敏、实用的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爱甘水"梨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了1-MCP处理对梨果实脂膜过氧化及其相关酶的影响,测定了经1-MCP处理后梨果实中乙烯释放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探讨了1-MCP对梨脂膜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对梨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脂膜过氧化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了MDA和H2O2含量的增加,对CAT活性、PPO活性、POD活性、APX活性有一定促进作用。1-MCP可以有效地延长果实的贮藏寿命,保持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3.
建立脱皮花生涉税归类鉴定的快速检测方法——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法。以pH 7.7的磷酸盐缓冲液提取花生中的过氧化氢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30℃水浴15 min,以0.1 mol/L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剩余过氧化氢,通过高锰酸钾耗液量计算过氧化氢酶活动度;以pH 7.0的磷酸盐缓冲液提取花生中的过氧化物酶,25℃孵育30 min,加入愈创木酚和过氧化氢,在436 nm波长下,测定初始时和2 min后的吸光度值,计算两者之差ΔA,计算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对鲜花生、出口生花生、干燥脱皮花生以及150℃烘烤30 min出口生花生和干燥脱皮花生进行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对数据做方差分析,结果有显著性差异。鲜花生中2种酶活性最高,经干燥后活性降低,150℃烘烤30 min后,2种酶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降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体外油脂抗氧化试验,与常规抗氧化剂VC进行对照;大鼠喂养试验,测定体内脂质过氧化的指标。添加质量分数为0.02%的壳聚糖对猪油和粗榨菜油均有抗氧化作用,但不如等量VC效果明显,但当添加质量分数增大为0.05%后,壳聚糖与VC在实验后期抗氧化能力接近;壳聚糖能显著降低大鼠高脂饮食引起的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上升,降低脂质过氧化物代谢产物丙二醛的含量,提高机体主要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因此,壳聚糖能通过调节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来改善脂质过氧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甘芝霖  倪元颖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6):100-105,113
本文通过细胞荧光强度、3种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在细胞模型和动物实验中研究γ-萜品烯的体内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Hep-G2细胞内的荧光强度随着γ-萜品烯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二者呈现良好的剂量-作用关系,说明γ-萜品烯可以有效结合细胞膜内外的自由基或活性氧,从而减少细胞内带有荧光的氧化产物的积累;过氧化氢诱导建立的氧化应激细胞模型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γ-萜品烯可以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谷胱甘肽的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丙二醛的含量(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γ-萜品烯在体内外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别检测了唾液乳杆菌M18-6菌悬液、无细胞上清液及细胞内容物的体外抗氧化功能指标,包括DP-PH自由基清除率、抑制亚油酸过氧化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抗氧化相关酶活力等,并结合菌株基因组信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菌株中11个抗氧化功能相关的基因在mRNA上的表达水平,以期对菌株体外抗氧化功能进行全面评价,并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探讨其抗氧化的机理。结果显示,唾液乳杆菌M18-6无细胞上清液清除DPPH自由基和·OH的清除能力、抑制亚油酸过氧化率的能力均显著高于鼠李糖乳酸杆菌LGG(P<0.05),在菌株无细胞上清液中检测到较强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表明唾液乳杆菌M18-6无细胞上清液中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在2.5 mmol/L H_2O_2胁迫下,菌株的NADH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编码基因在mRNA上表达水平分别上调了6.2和4.5倍,硫氧还蛋白系列的基因(trx A1、trx A2、trx A3、trx)和过氧化氢酶基因表达水平也均上调2倍以上,推测唾液乳杆菌M18-6可能通过上调NADH氧化酶基因与硫氧还蛋白系统相关基因表达,激活硫氧还蛋白系统,通过上调sod和cat基因表达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酶活力,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对荠菜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几项衰老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照组(25)和保鲜组(25)采后出现明显的衰老代谢特征,表现为呼吸速率上升,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其中,对照组贮藏第4d各项指标达最大值,之后下降;保鲜组第6d达最大值,之后下降;冷藏组(4℃)在贮藏期间维持较低的呼吸速率,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较低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酶预处理对过氧化氢漂白废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木糖酶、木素过氧化物酶预处理使后续过氧化氢漂白废液色度和COD都下降。聚木糖酶使预处理一过氧化氢漂白两段废液的COD总需氧量降低;木素过氧化物酶预处理使预处理-过氧化氢漂白两段废液的COD总需氧量提高。用HPLC研究表明,聚木糖酶、木素过氧化物酶预处理使后续过氧化氢漂白废液中成分种类增中,亦使过氧化氢漂白中EDTA消耗减少。  相似文献   

9.
聚木糖酶、木素过氧化物酶预处理使后续过氧化氢漂白废液色度和COD都下降。聚木糖酶预处理使预处理一过氧化氢漂白两段废液的COD总需氧量降低;木素过氧化物酶预处理使预处理—过氧化氢漂白两段废液的COD总需氧量提高。用HPLC研究表明,聚木糖酶、木素过氧化物酶预处理使后续过氧化氢漂白废液中成分种类增加,亦使过氧化氢漂白中EDTA消耗减少。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程序降温分别与1-甲基环丙烯和保鲜纸协同处理对蟠桃贮藏品质和果皮褐变的影响。采用新疆‘英格尔’蟠桃为原料,测定其贮藏品质、果皮褐变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明显抑制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多酚氧化酶活力和过氧化物酶活力增加,提高脂肪酸不饱和度及过氧化氢酶活力,从而抑制果皮褐变增加。通径分析发现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和多酚氧化酶活力是两种处理影响果皮褐变的最主要因素。程序降温协同保鲜纸处理可提高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和蔗糖含量,延缓可滴定酸质量分数降低,提高亚油酸、亚麻酸相对含量,降低果皮褐变指数,且该处理条件下的蟠桃品质优于程序降温协同1-甲基环丙烯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以鲤鱼肉为原料,采用酶解技术制备鲤鱼抗氧化肽,研究其制备工艺和抗氧化肽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鲤鱼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筛选条件为:碱性蛋白酶酶用量100U/mL、酶解时间5h、酶解温度50℃、pH8.5,此条件下鲤鱼肉蛋白肽的最高水解度为15.22%。采用Sephadex G-50对鲤鱼水解产物进行分离,水解产物分成分子质量小于5000D和分子质量大于5000D两个部分,采用亚油酸-硫氰酸钾法、DPPH自由基法和邻苯三酚法分别测定鲤鱼水解产物的抗亚油酸过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发现分子质量小于5000D的鲤鱼蛋白多肽是水解物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  相似文献   

12.
选用河南产储藏1a的普通小麦为试验材料,测定被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谷蠹侵害的小麦籽粒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脂肪酶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被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谷蠹侵害后,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电导率值逐渐升高,在卵期和幼虫期增加缓慢,到蛹期和成虫期时增加幅度最大;脂质过氧化加剧,丙二醛含量逐渐增加,卵期几乎不变,幼虫期开始明显增加,增加幅度较大。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谷蠹对小麦酶促防御系统有较大的影响:细胞内重要的抗氧化保护酶过氧化物酶活力和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均逐渐降低,脂肪酶活动度与对照样相比均较高;多酚氧化酶活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张艳 《啤酒科技》2002,(12):56-59
本研究采用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化学发光-高效液相色谱法(CL-HPLC)测定麦芽、糖化醪与麦汁中的亚麻酸、亚油酸氢过氧化物。以异构化3-氨基邻苯二甲酰环肼-微过氧化酶溶液作为发光剂,该方法对糖化或麦汁中氢过氧化物的测定限是0.1μM。在实验室的糖化过程中,氢过氧化物含量在蛋白休止时开始增加,65℃时达到最高值,然后减少。尽管在糖化试验过滤前的麦汁中可以检测到氢过氧化物,但是它们在过滤过程中消失并且在随后的麦汁生产过程不再被检测出。因此,在麦汁制备过程中,糖化是脂类氧化反应最重要的阶段。CL-HPLC 法对于麦汁生产过程中脂类氧化机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在过氧化氢存在下,用过氧化物酶测定果蔬Vc。本方法是根据添加合成底物1.4—二氨基苯,通过过氧化物酶氧化显色,作为Vc氧化终点,然后进行比色测定。没有发现果蔬中其它生物化合物干扰,与用抗坏血酸氧化酶的传统方法相比,一样准确迅速,此外所需的酶和仪器都较便宜。  相似文献   

15.
严敏 《啤酒科技》2005,(9):58-61
建立了实验室规模的氧和过氧化氢对糖化和麦汁参数影响的评估体系,另外通过普通麦芽与低原花色素变体麦芽的差异评估了原花色素种类的相关重要性。氧和过氧化物在糖化过程中引起含硫醇物质和多酚的氧化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且氧最初不通过过氧化物这个中间体发挥其影响。去除硫醇(假设至少通过蛋白质间形成二硫键)和多酚(假设通过聚合物)都会增加麦汁的混浊度和降低糖化后的过滤效率。过氧化物酶在催化多酚氧化过程中似乎起主要作用,但并不表现出过氧化物酶或脂肪氧化酶清除硫醇的特性,尽管如此,大量的硫醇清除很可能是由酶催化的,我们还不能阐明过氧化氢在糖化过程中的产物,但添加的过氧化氢不能检测到,证明其在反应过程中转化或被微粒吸收。  相似文献   

16.
荞麦多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红敏  周小理 《食品科学》2006,27(10):302-306
本文以荞麦多肽浓度和水解度(DH)为评价指标,分别研究了木瓜蛋白酶、Protamex酶、Alcalase酶、Flavourzyme蛋白酶、Neutrase中性蛋白酶酶解荞麦复合蛋白的最佳工艺,研究了超声波预处理对酶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亚油酸-硫氰酸铁法对制得的荞麦多肽液在脂类中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7.
对国内不同储藏区域、储藏时间的120个商品稻谷样品的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研究了稻谷在储藏过程中细胞膜透性、膜脂过氧化及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储藏稻谷品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稻谷储藏时间的延长和陈化的加深,细胞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程度逐渐增大和加深,而其体内抗氧化酶(POD、CAT)活性则逐渐降低.由此可见,稻谷储藏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和过氧化作用,存在自由基损伤.  相似文献   

18.
对某牧场30头荷斯坦奶牛的434个奶样进行体细胞数、NAG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脂酶、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夏季牛乳中体细胞数高于秋季,九月份达到最高水平;随着牛乳体细胞数升高,NAG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脂酶、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极显著(P〈0.01);除过氧化物酶与脂酶呈显著正相关(P〈0.05)外,体细胞数、其他内源酶及游离脂肪酸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9.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底物,以抗氧化性为指标,从6种蛋白酶中筛选出碱性内切蛋白酶为最佳水解酶,优化了其最佳水解条件,并测定了碱性内切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所得酶解液的亚油酸过氧化抑制率和清除氧自由基活力。结果表明,碱性内切蛋白酶最佳水解条件为T=55℃,pH=7.5,E/[S]=5%,[S]=4.5%,水解时间t=3h,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所得酶解液的亚油酸过氧化抑制率为28.4%,清除氧自由基活力为45.6%。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中、低分子量岩藻聚糖(MMWF1、MMWF2、LMWF1、LMWF2)四个不同组分马尾藻岩藻聚糖硫酸酯(SF)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影响。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测定血清和肝脏中的脂质过氧化指标,包括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实验表明:四组SF都能提高血清和肝脏中CAT、GSH-PX、SOD、POD活性;都能使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降低,其中高剂量组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都能提高脂质代谢紊乱小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恢复机体内氧化系统平衡,降低脂质过氧化的产生,保持机体内脂质代谢相关酶的活力,改善并恢复脂质正常代谢。四组SF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依次为:MMWF2MMWF1LMWF2LMWF1,MMWF抗氧化能力比LMWF强,相似组分间硫酸根含量越高的抗氧化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