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测定枸杞酒发酵过程中和陈酿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规律,总酚、黄酮、10种单体酚、VC和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五羟甲基糠醛(5-HMF)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应时期的褐变度变化,找到引起褐变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单体酚芦丁、绿原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和对香豆酸在发酵液中含量较多,对褐变度影响较大。同时,VC氧化降解以及糖与氨基酸的美拉德反应也参与了褐变。结论为发酵过程中酶促褐变与非酶促褐变同时存在,酚类物质同时参与酶促和非酶促褐变反应,这是引起褐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研究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对枸杞发酵果酒多酚物质的吸附作用及酒体口感的影响,采用PVPP对酒体进行处理,研究发现,PVPP对酒体中多酚类物质有显著的吸附作用;PVPP对枸杞发酵果酒品质的实验结果表明,1500 mg/L的PVPP处理酒体,使得酒体苦味适中,口感醇厚,酒体褐变防止率达到23.78%,并且PVPP对酒体中蛋白质的吸附作用显著,对酒精度、糖度等指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NO熏蒸降低冷藏枸杞鲜果活性氧代谢减轻褐变,以“宁杞七号”枸杞鲜果为试验材料,采用300 μL/L(0 μL/L NO为对照)的NO气体对“宁杞七号”熏蒸处理3 h,贮藏于3±0.5 ℃条件。结果表明:NO熏蒸处理能显著抑制枸杞鲜果褐变度的上升(p<0.05)。在贮藏末期,NO熏蒸处理组枸杞鲜果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分别较对照组高32.65%、0.03%、0.21%;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分别较对照组低18.97%、28.21%、42.99%、0.08%;与贮藏第0 d相比,对照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力上升5.33%,处理组下降29.39%,对照组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下降31.52%,处理组上升1.22%。且在整个贮藏过程中,NO处理组枸杞鲜果中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及GSH/GSSG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说明,300 μL/L NO熏蒸处理加快了活性氧自由基清除速率,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延缓了枸杞鲜果的褐变进程。  相似文献   

4.
以延缓鲜切荸荠在贮藏过程中的褐变并延长其货架期为目的,研究了贮藏温度为4 ℃时,乙醇浸泡及热处理对鲜切荸荠色差、褐变度、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处理延缓鲜切荸荠褐变效果为:联合处理>乙醇处理>热处理。与对照组相比,乙醇处理中PAL和POD的活性较低,热处理及联合处理组可以降低酚类物质含量。因此,乙醇可能通过抑制PAL和POD活性来延缓荸荠褐变,而热处理及联合处理可能通过降低总酚含量和抑制PAL活性、PPO活性延缓荸荠褐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三种天然食品添加剂对鲜切苹果褐变的抑制作用,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筛选确定三者复合的最佳条件,初步探讨了其对鲜切苹果褐变程度、可溶性醌含量、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2.08%大豆分离蛋白、1.45%壳聚糖和2.00%海藻酸钠制得的复合抗褐变剂对鲜切苹果褐变程度的抑制效果最佳。鲜切苹果经复合抗褐变剂处理后在4℃条件下储藏,相比对照组褐变程度降低了40%,且鲜切苹果储藏期内PPO和POD酶活性被显著降低,同时可溶性醌含量的积累被抑制。因此,该复合抗褐变剂可有效延缓鲜切苹果酶促褐变的发生,起到提高鲜切苹果的外观品质和商品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希柱  高艾英  李健  金玉红 《中国酿造》2013,32(11):105-108
选用市售枸杞和白酒,研究酒精度、料液比和浸渍时间等对枸杞中主要保健因子(如枸杞多糖和黄酮等)含量的影响规律,结合浸渍酒理化指标、感官指标、枸杞多糖及黄酮含量等确定了枸杞浸渍酒的最佳工艺为:白酒酒基酒精度44%vol,料液比1∶ 6,浸渍11d,在该条件下获得的的枸杞浸渍酒枸杞多糖含量134.62mg/L,黄酮含量45.0mg/L,色度37.32EBC,浊度7.46EBC,该成品酒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色泽和风味。  相似文献   

7.
战伟伟  闫明奎 《酿酒科技》2010,(7):75-76,79
用樱桃、枸杞果作原料,将枸杞浸提滤渣加入到樱桃汁中进行发酵,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发酵工艺,酿造出低度全汁樱桃酒。再用枸杞浸提液进行勾兑,得到清亮透明、口味纯正、香气浓郁丰满、余味平衡醇厚的高纯度全汁保健樱桃酒。结果表明,最佳酿造条件为主发酵温度22℃、糖度16%、pH3.2,最佳酒度为25%vol。  相似文献   

8.
为了延缓鲜切山药的褐变,采用不同酶抑制剂对其进行处理,研究贮藏期间山药褐变情况。将鲜切山药用不同浓度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和亚硫酸钠3种酶抑制剂浸泡,贮藏期间测定山药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结果表明, 3种酶抑制剂可显著降低鲜切山药褐变度、总酚的损失(p0.05),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其中0.5 mmol/L谷胱甘肽、0.1 mmol/L半胱氨酸以及0.06%亚硫酸钠处理的鲜切山药效果较好,3种酶抑制剂相比, 0.5 mmol/L谷胱甘肽效果最好,贮藏5 d后,褐变度为2.29、总酚含量为0.224 mg/g、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为0.219 U/(min·g)、过氧化氢酶(POD)活性为47.81 U/(min·g),能有效延缓鲜切山药褐变程度,且褐变度与总酚、PPO和POD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 3种酶抑制剂中0.5 mmol/L谷胱甘肽能最大程度的控制鲜切山药褐变,延长其贮藏期。  相似文献   

9.
发酵型枸杞酒是以枸杞为原料酿造的低度保健类果酒。枸杞酒在发酵过程中存在枸杞原料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影响枸杞的有效利用和酒的品质。通过添加酶制剂的方法来分解枸杞原料中难以被酵母利用的多糖,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制剂中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的添加量分别是0.2%、0.4%和0.2%。复合酶制剂添加至枸杞含量为15%的枸杞浆中,在最适温度为30℃,酶解4h后,其还原糖含量达到85.63g/L。跟酶解前相比,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初始提高了259%和324%,同时酶解后香气总和为13.46mg/L,是酶解前的1.04倍,增加了枸杞酒的果香味。  相似文献   

10.
杨震峰  朱克花  陈伟  陆胜民 《食品科学》2010,31(18):401-404
为研究臭氧处理对梨果实褐变的影响,采用5.0、2.5mg/L 臭氧水和蒸馏水浸泡黄花梨整果和鲜切果,5min后晾干,分别贮于20℃和5℃条件下,对贮藏过程中果实和切片的褐变指数、总酚(TP)含量及与酶促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处理的黄花梨整果与鲜切果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臭氧处理显著降低贮藏5d 后黄花梨整果果心和整个贮藏期鲜切片的褐变指数,维持梨整果与鲜切果较高的总酚含量,对二者PPO、POD 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增加梨整果较高的PAL 活性,抑制鲜切梨果PAL 活性。抑制黄花梨整果和鲜切果褐变以2.5mg/L 臭氧水处理为好。  相似文献   

11.
以慈姑为研究材料,研究1%抗坏血酸和0.2 g/L阿魏酸2个抗褐变剂处理对鲜切慈姑冷藏(4±1℃)过程中褐变的影响。通过测定贮藏过程中鲜切慈姑褐变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总酚、类黄酮含量、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确定抗褐变剂对鲜切慈姑褐变的影响。结果发现, 2种抗褐变剂均能有效抑制鲜切慈姑的褐变,较好维持鲜切慈姑TSS含量,降低鲜切慈姑贮藏过程中总酚、类黄酮含量的上升,有效抑制褐变关键酶PPO、POD和PAL活性,不同抗褐变剂抑制效果不同,但是从褐变度和营养品质上看0.2 g/L阿魏酸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从宁夏枸杞干制过程中色泽变化入手,测定与色泽变化相关的主要活性物质的变化,研究枸杞干制中褐变反应,以期为枸杞干制生产中的色泽保护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干制的进行,多酚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结合枸杞色差值的变化,确定枸杞热风干制前期有酶促褐变的发生。此外,枸杞热风干制后期,不同温度下还原糖和氨基酸态氮的含量都成下降趋势,枸杞色差值逐渐增大,且增速放缓,5-羟甲基糠醛含量逐渐下降,且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美拉德反应发生。根据各非酶褐变特点,确定了枸杞热风干制后期有美拉德反应褐变存在。  相似文献   

13.
石榴枸杞酒发酵工艺的响应面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榴、枸杞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选择以石榴枸杞汁比、酵母接种量以及发酵温度为自变量,以石榴枸杞酒的酒精度为响应值,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好,在最优发酵工艺发酵温度28℃、石榴枸杞汁比2∶1、酵母菌接种量3%条件下,得到的酒精度达到9.94%vol,与模型预测值9.93%vol基本一致,此时酒体香味纯厚,酒味怡人,口感好,无苦涩味,棕红色,有光泽,透明度高。  相似文献   

14.
在白酒原酒加浆降度生产低度白酒的过程中酒体会失光、浑浊,用感官或浊度计评价酒体的浑浊程度难以准确指导后处理工艺的合理设计。该研究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了不同酒精度的降度白酒的粒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40%vol、30%vol、20%vol和10%vol降度白酒的粒径分别集中在800~1 300 nm、430~550 nm、235~260 nm和180~215 nm范围内,且降度白酒产生最大粒径时的酒精度与其出现最大浊度时的酒精度明显不同。气相色谱(GC)法的分析结果表明,降度白酒的粒径分布主要取决于酒体中部分酯类、醇类、醛酮类成分,特别是高级脂肪酸乙酯的析出情况。用动态光散射法快速检测降度白酒得到的粒径分布可以为更精准地选择降度白酒的后处理工艺参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类胡萝卜素降解后产生的降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对枸杞酒特征香气的影响,采用一株可降解类胡萝卜素的库特氏菌进行实验。分别在枸杞渣中接种库特氏菌,枸杞清汁中接入工业酿酒酵母,发酵结束后混合;在枸杞汁中加入库特氏菌酶制剂,辅助工业酿酒酵母发酵;将高压灭菌的枸杞渣加入枸杞清汁后接种工业酿酒酵母发酵,并以正常发酵工艺酿制的枸杞酒作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枸杞酒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并通过感官评分法评价3种降解类胡萝卜素方式对枸杞酒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库特氏菌酶制剂辅助发酵组枸杞酒香气和口感均为最佳,高压灭菌后发酵组澄清度最好。因此,在枸杞酒酿造过程中,可以采用库特氏菌酶制剂对枸杞汁进行降解处理,在此之前对枸杞渣可适度配合使用高压灭菌,从而改进枸杞酒的酿造工艺,提升枸杞酒香气。  相似文献   

16.
张华  董月强  李星科  司俊玲 《食品与机械》2013,29(1):170-172,176
分别研究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和热处理技术对鲜切莲藕中酶的活性以及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经DPCD处理的鲜切莲藕比热处理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残余酶活分别降低了69%,80%,21%;随着处理压力增加,PPO、POD和PAL残余酶活显著降低,而温度的增加对上述残余酶活影响不大.DPCD处理的鲜切莲藕贮藏l周后,PPO和POD残存酶活仅为25%,14%,褐变度(L*)值比热处理高了30.7%,显著抑制了鲜切莲藕的褐变.说明DPCD技术较好地保护了鲜切莲藕的色泽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对发酵型青梅枸杞果酒进行自然澄清、加热以及不同澄清剂(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明胶,硅藻土,壳聚糖)处理,研究解决影响青梅枸杞保健果酒澄清度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青梅枸杞果酒在波长970 nm时具有最大透光率。与自然澄清处理相比,加热处理能较好的提高酒体的透光率,改善酒体的澄清度。添加不同含量的澄清剂处理,较低用量范围内,都能使各类青梅枸杞酒和青梅酒在澄清度方面得到较好改善,但超过一定用量时,用量越大酒体透光率下降越多,表现出对酒体澄清度的负影响作用。在PVPP、明胶、硅藻土和壳聚糖处理中,PVPP对青梅枸杞果酒的处理效果较好,澄清度高。当PVPP含量为0.02%时,10%枸杞含量的果酒透光率最高达到了96.50%。  相似文献   

18.
研究0.1 mol/L氯化钠处理对鲜切粉葛护色效果的影响,将鲜切粉葛放入0.1 mol/L氯化钠溶液浸泡25 min后沥干,用聚乙烯保鲜膜包装后置于5 ℃贮藏,定期取样测定相关生理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0.1 mol/L氯化钠处理能有效减轻鲜切粉葛的褐变度,显著降低总酚含量、丙二醛含量及贮藏后期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同时推迟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高峰出现和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而延缓鲜切粉葛的褐变,鲜切粉葛褐变度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AL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0.1 mol/L氯化钠处理能维持贮藏末期较高总黄酮含量并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该实验通过对小鼠进行通便功能实验,研究了红枣枸杞浸泡酒的润肠通便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采用洛哌丁胺灌胃建立小鼠便秘模型,通过测定小肠推进率、首次排黑便时间、排黑便粒数以及排黑便质量,判断红枣枸杞浸泡酒对小鼠小肠运动和排便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红枣枸杞浸泡酒的高剂量组(10.0 mL/kg体质量)可提高小肠墨汁推进率;低剂量组(2.5 mL/kg体质量)可缩短首粒黑便排出时间,低、高剂量组可增加5 h内排便粒数,高剂量组5 h内可增加排便质量。蒸馏酒组的四项实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合红枣枸杞浸泡酒中功效成分分析,与蒸馏酒相比较,总黄酮、总酚及总糖含量均较高,进一步推测该浸泡酒的通便效果来自于浸泡过程中的功效成分。  相似文献   

20.
选取不同酒度、不同贮存期的浓香型基础酒用于低度白酒的勾调,通过定期的风味成分含量分析和专业品酒师的感官品评,得出了不同酒度贮存的基础酒对低度白酒勾调质量的影响。该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降度至42%vol~48%vol贮存12个月的基础酒勾调的38%vol浓香型白酒,其感官品评综合得分最高,并且降度后贮存有助于加速水解反应,使酸类物质增加,达到反应平衡从而使低度白酒酒体醇厚、回味悠长,低而不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