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配合物[Fe(bipy)2]3+修饰的MCM-41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珊  高濂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2000,15(6):1015-1020
以γ-氨丙基修饰介孔分子筛MCM-41内孔壁,将引入的γ-氨丙基与金属配位离子「Fe(bipy)2」^3+通过配位键首次合成了金属配位化合物修饰的MCM-41(MCM-ap-Fe(bipy)2)。通过XRD,77K氮气吸附-脱附曲线,固体UV-vis漫反射光谱和循环伏安曲线表征了复合物MCM-ap-Fe(bipy)2。由于「Fe(bipy)2」^3+的引入,使MCM-ap-Fe(bipy)2的结晶  相似文献   

2.
共沉淀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粉料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Men+(Zn2+;Cr,Mn2+;Sb3+,Bi3+,Co2+)-NH-CO2--HO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Me-NH-CO2-O体系中的lg[M]T-pH关系图,得到了用NHHCO和NH·HO作沉淀剂,用共沉淀法制备掺杂氧化锌压敏陶瓷粉料时,最佳共沉淀pH为7.0左右.  相似文献   

3.
配合物[Mn(phen)_2]~(2 )修饰的MCM-41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γ-氨丙基和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修饰介孔分子筛MCM-41内孔壁,将引入的有机官能团与金属配位离子[Mn(phen)2Cl]+通过配位健成键首次合成了锰(Ⅱ)配位化合物修饰的MCM-41(MCM-ap-Mn(phen)2,MCM-mp-Mn(Phen)2).通过XRD、FTIR、77K氮气吸附-脱附、UV-VIS漫反射光谱和Mn2+电子顺磁共振谱(ESR)表征了复合物MCM-ap-Mn(phen)2和MCM-mp-Mn(phen)2由于有机基团对MCM-41孔壁的修饰,使复合物的结晶度降低,增加的有机基因和配合物使红外光谱有所改变;BET比表面积,孔容和最可几孔径均下降;γ-氨丙基或甲基丙烯酸丙酯基与Mn2+的配位而使其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在短波长的吸收加强;室温下 Mn2+电子顺磁共振表明 Mn(Ⅱ)配位环境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4.
温和条件下介孔分子筛MCM-41的修饰与表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温和条件下,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修饰介孔分子筛 MCM-41(Si/Al=35),成功地将有机官能团引入到介孔分子筛孔道中,制备了一种无机一有机复合材料MCM-(CHNH,以 XRD、FTIR、DTA-TGA、 N吸附-脱附和 HREM表征了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有机基团-(CHNH不仅进人孔道、修饰了MCM-41的孔壁,而且使介孔分子筛MCM-41保持了有序的孔道结构.  相似文献   

5.
纳米相铁红粒子的液相制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0.2mol·L-1Fe3+采用微波诱导加热制备了纳米尺寸的准立方形和纺锤形α-Fe粒子,与常规加热方式比较微波加热制得的α-Fe粒子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实验证明无机离子加 H、OH和 Na等的加入可明显加速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6.
SiC/Fe-Cr合金界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XRD、EMPA和 SEM等对 900~1150℃高温处理后的SiC/Fe-20Cr合金界面反应区的显微结构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界面反应区分为SiC反应区和金属反应区两部分:SiC反应区由组成为FeSi、CrSi和Cr的白亮基体和其间随机分布的细小石墨颗粒构成;金后反应区则是一个由(Cr;Fe)构成的均匀组织。SiC/Fe-20Cr合金界面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K=1.9×10-4exp((-235×10)/RT)m·s-1.金属反应区介于SiC反应区和合金之间,阻挡合金中的Fe原子通过它向SiC反应区中扩散,抑制界面反应,这种作用随合金中Cr含量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7.
LiNiO2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TA和XRD研究了LiNiO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为:LiNiO2(s)→(650~720℃)LiNi10(s)+4Li(s)+O2(g)→(850~950℃)Li(s)+8NiO(s)+1/2O2(g) →(1000~1150℃)NiO(s)+Li(g)用 Doyle-Ozawa法和 Kissinger法计算了各反应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747.18±1.0 kJ·mol-1、932.46±1.0 kJ·mol-1和 1126.97±1.0 kJ·mol-1.用 Kissinger法确定了反应级数和频率因子,确定了三个阶段的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dα/dt=1.736x1039e-90000/T(1-α)1.057; dα/dt=1806×1039-111500/T(1-α)0.844;dα/dt=4.262×1042e-135000/T(1-α)1.275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成功地制备出适用于彩电显象管内荧光体着色的Co1-xAl(R=Zn、 Mg, x=0.8~1.0)钴蓝颜料: 450nm波长处反射率最大提高18.2%, 600nm处反射率最大降低5%。通过对该颜料反射率的影响因素,如掺杂离子类型、掺杂浓度和Co2+离子浓度的探讨,结论如下:Zn2+、Mg2+改变钴蓝颜料反射性能的作用机理为晶格畸变引起Co2+3d轨道电子能级分裂程度的变化;对于掺杂离子Zn2+、Mg2+,x下限值分别约为0.85和0.8.  相似文献   

9.
以LiCO、MnCO为原料,用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iMnO超微粉.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DTA、TG、XRD和TEM等表征,并应用交流阻抗谱技术测定了样品的电导率.结果表明,650。C以上生成LiMnO纯相超微粉,粒径在50nm以下.在18~400℃温度范围内,产物烧结体的离子导电率为10-6~10-3S·cm-1,其电导活化能为44.87kJ·mol-1.  相似文献   

10.
铬掺杂对PZT-PMN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EM、SEM、ESR(电子自旋共振)结合常规压电性能测试手段研究了Cr掺杂对PZT-PMN陶瓷的压电性能、微结构及畴态的影响.压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Cr含量低于0.06Wt%时,可使K和Q同时提高,这说明铬掺杂同时兼具“软掺杂”与“硬掺杂”的双重特性.此外,还发现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材料性能“硬化”明显.ESR谱分析表明,Cr离子主要以Cr3+和 Cr5+的方式共存,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它有从高价态 Cr5+或Cr6+向低价态转变的趋势,这一价态变化被认为是材料性能随烧结温度提高而“变硬”的主要原因之一.TEM图片显示,随着掺杂的Cr的浓度的增大,由于氧空位或受主离子与氧空位构成的缺陷复合体对畴壁的钉扎,电畴将从正规带状畴向波纹状畴转变.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分辨率的Guinier-Hagg相机和计算机控制的底片扫描及数据处理程序系统,测定了复合添加,组份为(Ca0.5Mg0.5xSi12-3xAl3xN16-x(x=0.3、0.6、1.0和1.4)的α-Soalon的晶胞参数.材料由热压工艺制备而得.研究结果表明,当x≥1.0时,材料的主晶相为α-Sialon和含Mg的AlN多型体.(Ca,Mg)-α-Sialon的晶胞参数明显低于相同组份下的Ca-α-Sialon的晶胞参数·EDAX的结果进一步给出固溶进入α-Sialon的包括名义组份中90%的Ca++和少量的Mg++,而大部分Mg++进入AlN多型体,这一结果为净化α-Sialon陶瓷的晶界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 在 Si (111) 和 G Cr15 轴承钢基体上沉积 Cr N 镀层研究氮分压、 N + N 离子轰击能量和 Nions Cr atoms 到达比对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Cr- N 镀层组织对氮分压敏感, 随着氮分压的增加, 镀层中 Cr N 组份增加, 金属 Cr 及 Cr N 组份减少; 随着氮离子轰击能量的增加, Cr- N 镀层中 Cr N (200) 择优生长; 但当 N ions/Cr atoms 比从145 ×10 - 2 增至5.87 ×10 - 2 时, 镀层中 Cr N 组份非但没有增多, 反而使镀层中的 Cr 以 Cr 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3.
Na0.5Bi0.5TiO3-BaTiO3陶瓷的介电和压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a0.5Bi0.5TiO和(Na0.5Bi0.50.94Ba0.06TiO陶瓷的电滞回线、压电性能和热滞现象·得到(Na0.5Bi0.50.94 Ba0.06TiO陶瓷的剩余极化P=19uC/cm、矫顽场E=4.7kV/mm.发现用适量的Ba2+取代(Na0.5Bi0.52+尽管压电性能有所提高,但同时使得材料的温度稳定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介质的平均能带模型计算了R型六方铁氧体BaTiFe11和BaSnFe11的化学键参数,得到BaTiFe11的2a、4f、4e、6g各晶位平均共价性分别为0.062、0.354、 0.309、 0.361; BaSnFe11的相应晶位平均共价性分别为0.062、 0.353、 0.183、0.255.应用化学环境因子计算了57Fe、119Sn在R结构中的穆斯堡尔同质异能位移。确定了57Fe,119Sn的价态和占位情况.  相似文献   

15.
重点研究了PbBr-PbCl-PbF-PbO-P系统玻璃的热性质、耐水性和抗潮解性.结果表明:该系统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较大,一般在 25×10-6°C-1左右. PbBr-PbCl-P系统的玻璃具有较低的玻璃转变温度,可低达 146℃.加入 PbF和/或 PbO可显著提高玻璃的转变温度和密度,其中 PbO对试样的影响更为显著. PbBr-PbCl-PbF-PbO-P系统玻璃的抗潮解性一般较好。多数玻璃在水中的溶解速率可达10-5mm/day,具有较好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16.
在SRV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常温干摩擦试验,比较了CoCrMoSi+AlZrO和CoCrMoSi+Fe两种大气等离子喷涂金属-陶瓷复合涂层以及C1Mn1Cr1碳钢涂层与35#中碳钢对磨的摩擦学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扫描电声显微镜(SEAM)观察了磨损表面和亚表层的显微结构,分析了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粘着磨损占主导地位,同时存在微切削和微裂纹的扩展、连接.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以膨胀石墨为主体材料合成的CuCl-EGICs微观结构,包括垂直和平行石墨碳原子层的层间结构、层面结构.根据X射线衍射参数计算获得2、3、4阶CuCl-EGICs的层间距I值,与理论计算值近似.选区电子衍射获得面内结构参数.发现EGICs衍射斑点是由石墨碳原子层单斑点和氯化物层多斑点簇组两套相迭而成.EGICs层面内碳原子层原子排布保持了石墨六角网格状的特点;氯化钢分子相对碳原子层分布有三种堆垛方式.倒易点分析认为有(2x2)R(30°)、(71/2x71/2)R(0°)、(31/2x31/2)R(0°)三种超晶格结构.二阶、三阶CuCl-GIC中氯化铜点阵与碳原子点阵之间存在30°的偏转角,而在一阶CuCl-GIC中偏转角等于零度.根据高分辨电镜(HREM)、选区电子衍射(SAD)、能谱微区成分、光电子能潜(XPS-ESCA)和俄歇电子能谱(XAES)等结果,探讨和分析了CuCl-EGICs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8.
Ti(IV)在介孔氧化硅MCM-41中的液相移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通过液相移植反应,在介孔氧化硅MCM-41中成功地组装了Ti(IV),利用XRD、TEM、EDS、FT-IR、N吸附-脱附、29Si MAS NMR等多种实验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液相移植反应的机理.实验表明,通过与介孔材料骨架表面Q硅原子中的硅醇键(Si-OH)的反应而形成钛-氧-硅(Ti-O-Si)键,Ti(IV)被成功地固定到介孔材料的骨架上面; 950~960cm-1红外共振吸收的加强是Si-O-Ti键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纳米Au团簇在氧化钛修饰的介孔分子筛MCM-41中的组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钛酸丁酯为TiO前驱体,使TiO均匀分散于纯硅介孔分子筛MCM-41的介孔孔道内表面,利用TiO光学性质将AuCl-4还原为Au(0)并组装于氧化钛修饰的MCM-41孔道中.对所合成的Au负载的氧化钛修饰的MCM-41进行了XRD,XPS,N吸附-脱附曲线,及固体UV-Vis漫反射等多种结构表征.由XPS谱和固体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的plasmon吸收峰证明Au团簇呈现0价的金属状态.  相似文献   

20.
金属Pt团簇在氧化钛修饰MCM-41中的组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珊  高濂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2001,16(6):1235-1238
采用光沉积的合成方法将纳米金属Pt组装于氧化钛修饰MCM-41孔道中,并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XRD、XPS、UV-vis、N2吸附-脱附等结构表征.光电子能谱表明组装的Pt呈金属状态;N吸附-脱附数据表明组装于孔道中的Pt虽然使MCM-41的BET比表面和孔容下降,但是由于Pt的组装量较小,使其对孔径分布的影响较小.由于Pt的引入,使其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吸收光谱与氧化钛修饰的MCM-41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