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钨、钼的许多性质都极为相似,钨钼分离一直是业界的一个技术难题。对中国钨钼分离技术领域的专利现状进行了综述,按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的类别对目前钨钼分离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对从事钨钼分离的研究者进行专利申请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萃取法分离钨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钨钼分离是当前钨冶金中的一个技术难题。综述萃取法分离钨钼各种方法特点及其应用情况 ,讨论萃取法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1992年第4期上,等人在《湿法冶金中钨的除钼纯化》一文中指出,由于钼、钨物理化学性质相似,因此除钼纯化是困难的。钨精矿经苏打-高压浸出,钨以钨酸钠形式转移至浸出液中。就钨酸钠溶液的除钼纯化有应用价值的三类方法,即沉淀法、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作者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徐艳娥  谢克强  邢鹏 《矿冶》2014,23(1):55-60
介绍了几种常用于湿法冶金钴锰分离方法(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沉淀法、氨/碳酸盐沉淀法、氧化沉淀法及溶剂萃取法)的原理及应用现状,同时对这些钴锰分离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湿法冶金中钴锰分离的生产实践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我国不同类型稀土资源的冶炼及分离提纯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目前,矿物型稀土资源中混合型稀土矿的冶炼方法主要以浓硫酸焙烧-水浸、碱法分解和酸浸碱溶工艺为主,单一氟碳铈矿冶炼方法主要以氧化焙烧-硫酸浸出法、碱法冶炼和火法冶炼为主;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湿法冶金技术主要为硫酸铵原地浸出-碳酸氢铵沉淀工艺,但是目前逐渐被更加清洁的复合镁盐浸出工艺所取代。稀土的分离提纯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萃取色层法和液膜分离法,本文在综合对比分析各种分离提纯方法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稀土分离提纯的新方法-萃取沉淀法,并针对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对钴资源的需求量激增, 仅从矿产资源中提取钴金属已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从钴的二次资源中分离提取钴是解决钴资源供应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含钴资源和废旧催化剂、钴锰废渣、废旧电池等钴锰二次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对比介绍了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膜电解法分离溶液中钴锰离子的工艺、原理及技术效果, 同时综述了适用于溶液中钴锰分离的选冶联合方法研究进展, 其中浮游萃取法兼具界面分选与化工分离的双重优势, 钴锰分离效率高、流程短、成本低, 特别适用于选冶工业中大规模低浓度废液或废水有价金属的分离与富集, 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废钽回收制备高纯氧化钽的离子交换法、氯化精馏法、溶剂萃取法、草酸法、醇盐水解法等工艺方法的优缺点、选择的基本原则及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年来分离富集铼的研究进展.对离子交换法、溶剂萃取法、萃淋树脂法、液膜法、活性炭吸附法等不同分离方法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铼的分析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同时指出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最后对铼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铟的富集分离工艺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铟是一种稀散、理化性能独特的金属。首先介绍了铟的传统富集分离工艺技术--置换法、沉淀法、萃取法的研究与应用情况;然后对铟的新型富集分离工艺技术--液膜法、萃淋树脂法、螯合树脂法、溶剂微胶囊法、浮选法和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逐一分析总结了各工艺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对铟富集分离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某钼钨多金属矿主要以氧化钼为主, 伴生金和白钨, 矿石性质复杂, 浮选出的氧化钼钨精矿品位低(MoO3 3%~5.5%, WO3≤1%), 通过湿法碱浸提取, 生产出含钨钼酸钙(Mo 35%, WO3 7.7%), 通过焙烧脱去杂质和水, 和辅料(主要有铁屑、铝粒、硅铁和硝石等)进行配料混合, 经炉外法熔炼最终生产出钼钨铁合金, 解决了钨钼分离的难题, 使低品位氧化钼得到了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1.
提高钨细泥回收率是提升钨资源利用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离心分选是处理微细粒钨矿物的有效方法之一。江西某钨矿产生的钨细泥WO3品位为0.62%,-50 μm粒级含量为56.83%,其WO3分布率高达87.59%。为实现该钨细泥中钨及伴生钼铋的有效回收,采用“浮选脱硫—SLon离心机重选”工艺进行条件优化试验研究,并在最优条件下进行了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浮选脱硫试验中丁基黄药最佳用量为160 g/t,SLon离心机重选最佳转鼓转速和冲洗水量分别为680 r/min、1.6 L/min;在钨细泥给矿WO3、钼和铋品位分别为0.52%、0.088%和0.073%的条件下,经“浮选脱硫—离心机选钨”工艺流程,工业试验最终获得了WO3品位25.20%、WO3回收率73.66%的钨精矿,及钼和铋品位分别为7.43%、5.31%的含硫产品,对应回收率为56.57%和48.74%,指标良好。采用“浮选脱硫—SLon离心机重选”工艺处理江西某钨矿产生的钨细泥,年增加钨、钼、铋的金属量分别为11.4 t、5.89 t和1.7 t,可实现年新增产值约2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对某含铜钼钨矿石进行了浮选分离工艺研究。该矿石为钨重选毛砂,除钨矿物外,还富含铜、钼等有价金属硫化矿物。根据矿石性质,采用铜钼混合浮选—铜钼分离的浮选工艺,综合回收矿石中的钨、铜、钼。铜钼混合浮选时,采用高效活化剂BK546,有利于矿石浮选脱硫,提高铜钼回收率,并减少钨的互含损失。闭路试验获得钼精矿含钼57.90%、铜0.68%、钼回收率96.44%;铜精矿含铜37.32%、回收率99.64%;钨精矿含WO3 68.12%、铜0.025%、钼0.005%、钨回收率97.30%。实现了矿石中钨、铜、钼的有效分离回收。  相似文献   

13.
河南某低品位钼钨矿主要有用矿物为辉钼矿和白钨矿,其Mo氧化率约20%左右,现场采用“先辉钼—后白钨”的浮选工艺。钼尾矿在选钨过程中,氧化钼在钨精矿中有一定富集,但回收率一直不高,仅占钼尾矿中总钼的30~40%左右。为提高白钨矿浮选过程中氧化钼的回收率,通过详细的药剂配比试验研究,开发出一种针对白钨矿和氧化钼回收效果较好的组合捕收剂。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捕收剂,钨精矿中钼回收率提高至56.83%,钨精矿的产品价值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某铜钼矿浮选后的尾矿中钨以白钨矿、钼钙矿形式存在,含钨品位仅0.082%。根据尾矿的矿石性质,试验探索了联合工艺磁选-浮选流程、磁选-重选流程对钨矿物回收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磁重联合流程能有效的回收钨矿物,可获得钨精矿含钨品位36.13%,钨回收率60.29%的良好指标。实现了对该尾矿中钨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5.
江西某钼铋钨多金属矿山原矿品位逐年下降,通过工艺改造,增加钨回收工艺和钼扫选流程,引进先进的PLC控制脉动式加药系统,研发出内置式矿浆水力控制器和无动力重力选矿的系统。通过技术改造后,钼、铋、钨回收率分别提高到89.2%、61.1%、47.3%,年创收入7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高性能稀土钼钨制品产业化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燕红 《有色金属》2003,55(2):18-20,42
从必要性、技术可行性、市场预测、技术方案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论述稀土钼钨制晶产业化前景。中国钼钨资源丰富,钼钨制品应用领域广阔。经过稀土掺杂研制的稀土钼钨制品性能优越,是传统钼钨制品和进口钼钨制品的良好替代品。洛钼集团拟与国内相关院校和研究院所合作实施稀土钼钨制品产业化工程,是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某钨矿的重选毛砂含钼0.22%,生产中浮钼使用柴油作捕收剂和2#油作起泡剂,获得钼精矿含钼45.24%、钼回收率63.20%的生产指标。本文采用优先浮钼工艺流程,使用TPS调整剂和TPM捕收剂,取得钼精矿含钼48.54%、钼回收率78.34%的试验指标,使钼得到有效的回收。  相似文献   

18.
王国生  邹霓  高玉德 《现代矿业》2010,26(12):37-39
简要分析了安徽某钨钼矿的矿石性质,探讨了钨钼矿物回收的原则工艺,制定了优先浮辉钼矿等硫化矿,混合精矿钼硫分离的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5.60%的情况下,采用1粗2精1扫浮硫-1粗5精1扫分离钼的闭路工艺流程,获得的钼精矿Mo品位为40.64%,回收率为70.86%。  相似文献   

19.
某优先浮硫化钼的尾矿Mo、WO3品位分别为0.093%和0.12%,-0.074 mm占68.30%,钼钨主要以氧化矿物形式存在,单体解离度达85%,矿石中石膏释放的大量Ca2+和大量矿泥严重影响了氧化钼钨的回收。为高效回收这些氧化钼钨矿物,对现场优先浮硫化钼后的产品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以硝酸铅为活化剂、苯甲羟肟酸为螯合捕收剂,采用1粗1预精2扫常温钼钨混合浮选,常温混合浮选精矿浓缩至浓度为55%,再在90 ℃恒温解吸45 min,然后采用1粗2精1扫加温精选,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处理该试样,最终取得了Mo、WO3品位分别为15.98%、25.54%、回收率分别为51.54%、63.85%的钼钨混合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