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居民出行调查与分析是改善城市交通布局的主要依据。以2010年5月4000余份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合肥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结果表明:合肥城市居民人均日出行3.22次,平均出行时耗和距离分别为22min和7.45km,居民出行方式以步行、公交车和私家车为主,三者分别占出行方式总数的31.87%、25.52%和21.44%。相比较2006年合肥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目前居民平均出行次数、出行距离和出行时耗变化幅度不大,但出行方式变化十分显著,自行车和步行的比例分别下降了15.82%和5.92%,私家车和公交车比例分别上升了19.30%和5.54%,机动车出行比例达到59.01%,公共交通比例较低,对合肥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最后对促进合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在发展公共交通同时也应兼顾居民出行成本.为剖析城市居民出行支出与时间成本,先以广州交通IC卡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密度估计算法对交通IC卡数据建模,分析居民的出行成本规律.然后对模型可泛化能力进行测试,证明核密度估计模型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居民出行规律.最后对出行幸福指数进行分析,以此对政府补助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居民出行方式结构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的变化,也反映了城市停车设施需求的不同.本文在对广州市居民出行方式构成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的分析基础上,分阶段合理调整城市停车供应策略和修订停车配建指标,并提出未来城市停车供应策略的可持续性改进方向,保证了停车供应与交通出行特征之间的动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以合肥市中心区为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取得处于不同居住区位的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方式的基础数据,分析居民的家庭及社会经济属性,归纳总结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基本特征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合肥市区城市交通布局提供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泉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及交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力图从居民出行特征的角度诊断现状交通问题、预测未来交通发展趋势以及提出相应的交通对策.通过与国内同等规模城市在居民出行的频数、目的、时耗、方式等方面的比较,揭示了城市现状居民出行中存在的频数高、距离短、个体交通方式所占比例过大等一些与中等规模城市不相符的现象.根据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性质以及未来城市的发展规模和规划布局,对城市居民的出行趋势做出了预测,出行距离近多远少、出行方式将适当向公共汽车、小汽车转化.进一步在道路建设、公共交通发展和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居民出行产生量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出行产生量预测是交通需求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预测结果是确定各类城市交通设施发展规模及布局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的作用机理和居民出行产生量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居民出行产生量预测的四层BP神经网络模型,以土地利用作为输入神经元,以交通区居民出行产生量作为输出单元,以赣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交通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标定与检验,并与出行次数法和回归分析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国际性大都市交通出行方式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交通出行方式的汇总,确定两种主要的交通模式:即小汽车和公共交通. 通过对一些国际性大都市的主要交通出行方式和演变过程的分析对比,得出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方式. 从而为我国大城市的合理交通出行方式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即为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创造舒适、良好、经济的出行条件,并通过系列配套设施建设、政策管理手段,引导人们合理使用私人小汽车出行.  相似文献   

8.
基于活动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与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应用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预测方法研究了长春市实行鼓励公交策略的可行性。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和总结以往模型,建立了Logistic形式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用长春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进行了参数标定和模型验证。应用已建模型初步分析并评价了鼓励公交策略对居民出行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基于活动的方式选择模型预测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可以全面有效地进行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的评价研究,为交通部门制定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详实的数据从交通工具、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居民出行等3个角度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长,车型结构向客运方向发展,特别是小客车比例越来越大;而自行车经过快速发展以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呈现下降的趋势;公共交通逐渐得到重视,客运量得到稳步发展;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按照新建和扩建并举的模式发展,但增长速度比较缓慢;城市居民出行次数随城市规模增大而减小,但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呈现增长趋势,出行结构则越来越向个体快速交通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色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绿色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可缩短换乘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出行中的时空消耗,使居民自觉地选择绿色交通方式作为出行交通工具,改变我国城市交通方式结构比例,从而实现未来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新城区开发建设对中心区交通影响的命题.通过分析居民居住选址与出行生成的关系建立出行生成预测模型,并描述了郊区化对中心区路网交通的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古城区承担着历史保护、文化传承、商业、旅游等众多功能,是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发生与吸引区域。文章从济南市古城区历史街区保护和交通硬件建设的局限性出发,结合城市空间格局,对济南市古城区交通组织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济南市古城区交通基本特征及古城区拥堵路段交通流形成机理;总结了影响古城区交通发展的关键问题;从交通模式、交通设施、交通管理三个层面给提出了济南市古城区交通改善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马尔可夫分析预测方法,通过对运输部门服务区域内不同出行方式或乘行方式分布比率的已有状态及其动向的分析,来确定未来某一时期的居民选择公共交通的数量,也即城市客运量及未来居民选择各种出行方式的稳定概率分布,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出行生成预测问题,提出了按交通分区类别建模的思路,即在依据用地性质对交通分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各类分区的出行生成模型.案例分析表明,出行生成的分区类别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改善模型的拟合度.  相似文献   

15.
TransCAD软件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TransCAD软件在交通规划中简化并完善了交通需求预测的建模过程,对于模型选择的关键问题,尤其对交通需求预测中的交通分布,交通分配两步骤的模型进行详细探讨,最后给出应用TransCAD软件对大庆市市区交通需求进行预测的算例,得到与实际调查相符的交通量分配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部与东南地区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研究中国不同经济发达程度的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差异性及导致差异性的内在原因。在中国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与经济一般发达的中部地区选取了城市规模与城市空间布局具有相似性的7个典型小城市,分析了小城市居民出行次数、出行方式结构、出行目的及出行时耗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差异,定性探寻了引起差异的原因。运用回归模型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别对人均出行次数和居民平均出行容忍时间的差异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规模和布局差异不大的前提下,经济是导致居民出行产生较大差异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7.
居民居住选址与其出行生成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居民居住选址与出行生成的关系建立了城市中交通小区的出行生成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目的地魅力度的出行生成/分布联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以交通小区为研究单位,会产生集计误差,在出行生成阶段对于不同的交通小区使用相同的平均出行率来确定出行生成量,没有考虑交通小区魅力度对出行生成的影响,为减小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中由于不同小区出行生成率不同造成的预测误差,应用非集计模型理论,分析了影响交通小区魅力度的因素,结合目的地选择模型给出小区间出行效用以及小区魅力度的计算方法,以此来修正传统的出行生成和分布模型,并以北京市调查数据为例说明了上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平均出行距离的城市长途汽车客运站布局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客运站布局模式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基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配及最优路径功能,提出了对城市公路客运站点布局的出行效率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结合武汉市的实例,对新旧客运站点分布进行了平均出行距离计算及比较,并得出新布局优于老布局的结论.使用量化的平均出行距离可以从整体上对城市出行系统进行评价,为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规划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