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试荧光素和罗丹明B作为荧光示踪剂的性能及介绍其在光生酸剂产酸测试中的应用。测试了膜中荧光素和罗丹明B两种示踪剂荧光强度与酸浓度的变化关系,比较了荧光素和罗丹明B在测试光生酸剂产酸中的性能优劣,从而得出了较优秀的荧光示踪剂。  相似文献   

2.
王启华 《硅谷》2013,(11):169-169,127
荧光素二乙酸酯为荧光素的衍生物,简称FDA。本文以邻苯二甲酸,间苯二酚为原料在ZnC12催化下,通过乙酸酐在吡啶催化下乙酰化,20%的氢氧化钠皂化、再将其与乙酸酐酰化合成目标产物荧光素二乙酸酯。最后将粗品荧光素二乙酸酯重结晶,得到较纯的荧光素二乙酸酯。本文通过单一因素法对荧光素二乙酸酯的稳定性进行试验。探索荧光素二乙酸酯稳定的最佳条件(pH、浓度、温度),再通过用红外光谱(IR)表征产物。  相似文献   

3.
荧光素钠的分子内运动会受到刚性无机材料的限制,阻塞非辐射弛豫通道,使放射性衰变填充到基态,提高其发光性能。利用st9ber法制备了pH响应荧光纳米颗粒。红外分析结果表明,荧光素钠与二氧化硅有效复合。探讨了荧光纳米颗粒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与溶液pH值的响应关系。在pH值为1~3时,430 nm处紫外吸收强度随pH值增加逐渐降低,在pH值为4~11时,424到484 nm间紫外吸光强度随pH值增加逐渐增加,520 nm时线性良好;而在pH值为4~9之间,荧光强度随pH值增加而升高,并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对荧光纳米颗粒分别在pH值为5和10的缓冲溶液中的荧光光谱进行了干扰测试,几乎不受常见离子干扰,具有良好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方法提取对虾的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用荧光素对病毒进行标记。标记的病毒同原代培养的日本对虾组织细胞进行结合试验。在4℃结合1h,洗板去除未结合的病毒成分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培养的血细胞和鳃细胞带有绿色荧光,而肌肉细胞和卵巢细胞没有荧光产生,荧光的产生说明病毒与细胞已经结合。该方法与过去所用的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直观、消耗试剂少、比较经济等优点,可成为研究白斑综合症病毒和细胞结合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0.5mol/LH2SO4介质中,Br-和Bro3-反应生成Br2。4',5'-二碘荧光素与Br2反应,使4',5'-二碘荧光素荧光猝灭,当加入苯酚时,苯酚的溴代反应使体系荧光增强,增强的荧光强度与苯酚溶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苯酚的荧光分析新体系。在pH4.0-6.0范围内,该体系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分别为520nm,545nm。苯酚浓度为1.2-55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出限为1.2μg/L,本法用于苯酚的测定,选择性好,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用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六价铬。本方法是基于六价铬与碘化钾反应生成了单质碘,碘可以使2’,7’-二氯荧光素(DCF)发生荧光猝灭,从而间接测定六价铬。六价铬浓度在0.20-2.50μAg/25ml范围内,荧光强度差值与六价铬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F=12.12C+0.19,相关系数γ=0.9993,检测限为0.1μg/25mL。本法简便、灵敏度高,已用于合成样中六价铬的测定,回收率在100~103%,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各种生物化学方法如荧光素法、稀土元素掺杂法、量子点标记法等修饰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技术,并着重阐述了生物化学修饰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在骨组织、抗肿瘤及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及其优势.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新型纳米羟基磷灰石性能的了解会越来越多,其用途也会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MPW3PBE泛函,对甲基、甲氧基、氰基、氟原子、氨基、硝基取代的萤火虫生物发光底物烯醇式氧化荧光素进行了全优化。计算了他们的电离能(IP)、电子亲和势(EA)、空穴抽取能(HEP)、电子抽取能(EEP)、空穴和电子重组能(λ),评估了它们的空穴和电子传输能力。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MPW3PBE/6-31+G(d)方法计算了吸收光谱,优化了最低单重态S1,最终研究了它们的荧光光谱。理论计算结果表明,E-CN是具有双重功能的OLEDs材料的优良候选者,即可同时作为电子传输层和发光层材料。E-NO2、E-F和E-OCH3可以作为电子传输材料。而E-NH2可作为空穴传输材料。  相似文献   

9.
核电厂用高效过滤器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潮  李志勇  司涛涛 《制冷》2010,29(4):74-77
本文结合核电厂用高效空气粒子过滤器的使用情况,对核电用过滤器分类,效率测试方法尤其是钠焰法、荧光素钠法,阻力及容尘量实际判定方法进行了说明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军峰  施冬健  胡娜  东为富  陈明清 《功能材料》2013,44(12):1796-1799
由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N-丙烯酰氧基丁二酰亚胺(NA-SI)及3-丙烯酰氧基荧光素(Ac-Flu)进行三元共聚,得到P(Flu-co-NASI-co-NIPAM)三元共聚物。进而在碱性条件下使荧光小分子9-氨基吖啶(9AA)与共聚物中的丁二酰亚胺酯基反应,制得了温度和pH值多重响应性大分子荧光探针P(Flu-co-9AA-co-NIPAM)。利用FT-IR、1 H NMR、GPC、UV-Vis等对大分子荧光探针的结构及分子量进行表征,并用荧光光谱测定其水溶液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当体系温度和pH值变化时,荧光颜色均可发生可逆转变,T<33℃(LCST)或pH值=8.9时呈现黄绿色,当T≥33℃或pH值=3.1时呈蓝色,该大分子荧光探针具有多重响应性。  相似文献   

11.
以苯乙烯和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为单体、烯丙基荧光素为荧光染料,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两种粒径均一、表面羧基化的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两种羧基化共聚荧光微球单分散性好、荧光性能好且稳定,表面成功引入了羧基;聚合在共聚荧光微球中的荧光素与烯丙基荧光素性质一致,证实了共聚荧光微球和烯丙基荧光素在乙醇和甲苯中具有不同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12.
利用N-芴甲氧羰基-L-赖氨酸分子接枝异硫氰基荧光素,合成赖氨酸-荧光素小分子,在反相微乳液中京尼平作为交联剂交联赖氨酸-荧光素分子制备超小纳米粒。所得纳米粒纯化后进行紫外-近红外可见光扫描分析,确定荧光素交联到纳米粒上及未反应小分子被完全洗脱。动态光散射考察所得纳米粒径为(198.33±0.03)nm、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纳米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39.78nm。荧光光谱表征所得纳米粒与荧光素荧光光谱完全吻合。利用胶质瘤U87细胞进行纳米粒荧光成像,细胞被染色。利用CHO细胞考察纳米粒的毒性,在一定浓度下(小于8mg/mL)纳米粒对细胞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高压静电法制备的壳聚糖微球为模板, 与海藻酸钠层层自组装制备多层聚电解质膜, 再以乙酸溶出壳聚糖微球制备出微胶囊. 调节乙酸的浓度及溶出时间以控制核内壳聚糖的残留量, 从而诱导负电性荧光素钠的沉积. 微胶囊内部荧光素钠的浓度随着包埋时间的增加而呈线性地提高, 当荧光素钠溶液的浓度为2 mg/l时其最终包埋的浓度达到10.2 mg/l. 这种聚电解质微囊对于小分子负电荷荧光素钠的释放行为主要受其囊壁和内部模板结构的影响, 盐离子浓度对荧光素钠释放行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聚电解质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包埋释放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压静电法制备的壳聚糖微球为模板,与海藻酸钠层层自组装制备多层聚电解质膜,再以乙酸溶出壳聚糖微球制备出微胶囊.调节乙酸的浓度及溶出时间以控制核内壳聚糖的残留量,从而诱导负电性荧光素钠的沉积.微胶囊内部荧光素钠的浓度随着包埋时间的增加而呈线性地提高,当荧光素钠溶液的浓度为2 mg/l时其最终包埋的浓度达到10.2 mg/l.这种聚电解质微囊对于小分子负电荷荧光素钠的释放行为主要受其囊壁和内部模板结构的影响,盐离子浓度对荧光素钠释放行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美国FDA将通过对,食品成分中含有味精进行标示的法规。FDA特别指定了二种常用的香味促进剂:水解植物蛋白(HVP)与酵母水解萃取物。若食品中含有这二种成分,则必须标示“含有味精”。 FDA的这项决定遭到了一些厂商的反对,因为其他的食品成分或新鲜的食品含有更多的味精,例如,成熟的番茄,其味精含量达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种快速、灵敏的同时测定水中的As(Ⅲ)和As(V)的荧光新方法。在pH=6.5~7.5的缓冲介质中,利用2’,7’-二氯荧光素(DCF)作为荧光试剂,激发波长λex=510nm,发射波长λem=528nm下,As(Ⅲ)和DCF竞争碘,引起荧光强度的增强,从而测定痕量As(Ⅲ)。同时利用L一半胱氨酸还原剂将水中的As(V)还原成As(Ⅲ),从而测定As(Ⅲ)和As(v)的总量,差减间接测定As(V)。As(Ⅲ)浓度在4~180ng/mL范围内,相对荧光强度差值与As(Ⅲ)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F=7.82C+0.76,相关系数为o.9991,本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已用于检测自来水和池塘水中痕量的As(Ⅲ)和As(V),回收率在96%~105%,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模拟生理条件下2,7-二氯荧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09nm.与2,7-二氯荧光素的最大吸收波长502nm比较.红移了7nm;二者之间主要通过静电引力结合,但不排除疏水作用力和氢键;二者之间的结合数为32.  相似文献   

18.
季铵盐壳聚糖纳米荧光探针的制备及细胞渗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接枝到N,N,N-三甲基壳聚糖盐酸盐(TMC)的侧基上,制备了荧光标记的壳聚糖衍生物TMC-g-FITC.其水溶液与羧甲基壳聚糖(CMC)水溶液经凝聚复合,制备了TMC-g-FITC/CMC纳米粒子荧光探针.用激光散射仪和透射电镜表征了该纳米荧光探针的粒径、粒径分布、Zeta电位值和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粒径在150~360nm范围,粒径分布约为0.10,Zeta电荷值为正值.用MTT法检测了其细胞毒性,发现纳米粒子对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在实验浓度下细胞的抑制率均低于7%.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了TMC-g-FITC/CMC纳米粒子荧光探针对HepG2细胞的渗透和迁移过程:纳米粒子先是在细胞周围富集,然后逐渐渗入细胞的内部,最后直至进入细胞核.  相似文献   

19.
荧光标记壳聚糖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东文  刘袖洞  马小军 《功能材料》2004,35(Z1):2463-2465
壳聚糖的荧光标记是研究壳聚糖在体内的分布、降解和吸收的重要方法之一.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是一种常用的荧光染料.本文考察了FITC与壳聚糖氨基反应时,溶液pH值、FITC溶剂以及温度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以期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制备荧光标记壳聚糖的方法.结果表明随着pH值增大,反应加快,但>7.7时,则对反应无影响;甲醇作为FITC的溶剂时反应速度大于PBS;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也随之加快.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一种快速、灵敏的同时测定水中的As(Ⅲ)和As(Ⅴ)的荧光新方法。在pH=6.5~7.5的缓冲介质中,利用2’,7’-二氯荧光素(DCF)作为荧光试剂,激发波长λex=510nm,发射波长λem=528nm下,As(Ⅲ)和DCF竞争碘,引起荧光强度的增强,从而测定痕量As(Ⅲ)。同时利用L-半胱氨酸还原剂将水中的As(Ⅴ)还原成As(Ⅲ),从而测定As(Ⅲ)和As(Ⅴ)的总量,差减间接测定As(Ⅴ)。As(Ⅲ)浓度在4~180ng/mL范围内,相对荧光强度差值与As(Ⅲ)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F=7.82C 0.76,相关系数为0.9991,本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已用于检测自来水和池塘水中痕量的As(Ⅲ)和As(Ⅴ),回收率在96%~105%,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