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制备了载紫杉醇纳米粒,重点考察了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载紫杉醇PLGA纳米粒,其平均粒径为200nm,载药量为21%,包封率为89.44%;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3.8796t1/2+30.4649(r=0.9397),同时载紫杉醇纳米粒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雪莲注射液中间体为原料,制备雪莲纳米粒,以提高患者对雪莲用药的顺应性和达到缓释作用。方法以复乳法制备雪莲纳米粒,雪莲原料药溶解于乙二醇中作为内水相,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溶解在二氯甲烷-丙酮(2∶1)的混和溶剂中作为油相,加入乳化剂形成w/o型初乳后以蒸馏水作为外水相在乳化剂作用下形成w/o/w型复乳纳米溶液。结果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在134nm,Zeta电位为-8.06-包封率为42.83%,载药量为2.17‰12h体外释放39.57%。结论复乳法能够得到性质稳定和具有缓释功能的雪莲纳米粒。  相似文献   

3.
基于超临界CO2技术制备的甲氨蝶呤纳米粒为小分子模型药物,采用高压静电抗溶剂法制备甲氨蝶呤-聚乳酸复合微球。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该载药复合微球进行表征,并研究其载药量、包封率和药物释放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甲氨蝶呤-聚乳酸复合微球表面光滑,粒径分布范围在10~50μm之间;FT-IR表明,在高压静电抗溶剂过程中聚乳酸化学结构无变化,有利于其作为药物载体;随着理论载药量增加(2.5%、5%和10%),包封率减少(18.0%、7.1%和2.3%);甲氨蝶呤从聚乳酸微球中释放具有长效缓释的性能,无突释效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来制备载药微球,以二氯甲烷为溶剂相,以聚乳酸为载体材料,以维A酸为包埋药物,以吐温-80和明胶为乳化剂。探索载药微球制备过程中的变量(高剪切转速、高剪切时间、内外相体积比、壁材用量等)对载药微球粒径大小、包封率以及稳定性等的影响。得出最优载药微球制备方案:明胶浓度7.5mg/mL,吐温浓度6mg/mL,聚乳酸浓度10 mg/mL,内外相体积比1∶10,剪切时间30min,搅拌速度300r/min,挥发时间3h。所制得的聚乳酸载药微球形态光滑且分散性较好,包封率为52.42%。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修饰的PLGA纳米粒作为蛋白多肽类药物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溶剂挥发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了载牛血清白蛋白(BSA)的PLGA纳米粒(PLGA NP),采用两种修饰方式(直接吸附法和共价交联法)以壳聚糖(chitosan,CS)修饰纳米粒表面,通过考察修饰方法对纳米粒的理化性质、释药性质以及对BSA构型的影响,吸附法修饰的纳米粒(ADCS NP)包封率提高...  相似文献   

6.
红细胞(RBCs)是血液中最丰富的血细胞,从中提取的红细胞膜(RBCM)作为载体因具有体内循环时间长,高载药量,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低免疫原性,被作为理想的体内药物运载体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使用RBCM包裹载有抗癌药物紫杉醇(PTX)的多孔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颗粒,经透射电镜(TEM)可以清楚地观察到RBCM结构包裹在PLGA纳米颗粒表面。采用动态光散射仪(DLS)观察制备的纳米颗粒水动力学粒径,发现RBCM包裹后的纳米颗粒粒径增大约为125±4nm。使用PTX作为模型药物,测得制备的PLGA纳米颗粒载药率约为6.42%,包封率约为96.31%,加入TPGS作为致孔剂,48h体外释药率可以提高到83%。MTT结果表明,RBCM包裹的载药PLGA体系对MCF-7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同时携载Mn3O4纳米粒和CuS白蛋白纳米粒的诊疗一体化多功能核壳纳米粒,可用于磁共振造影成像手段指引下的肿瘤光热消融,实现癌症的高效诊治.首先用高温热解法制备出粒径均一、分散性较好的Mn3O4纳米粒,并通过蛋白模板法制备CuS白蛋白纳米粒,之后采用可降解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通过超声乳化法制备同时携载Mn3O4和CuS纳米粒的核壳纳米粒(Mn3O4/PLGA@CuS),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及诊疗一体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显示该纳米粒被成功制备,其在近红外区具有较强吸收;核壳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60 nm,粒径分布较为均匀;体外磁共振造影成像结果显示随着纳米粒中Mn离子浓度的升高,其造影增强效果也明显提升,显示其具有Mn离子浓度依赖的磁共振成像效果,纵向弛豫率为1.351 mM-1·s-1;在785及980 nm激光辐照下,该核壳纳米粒均显示出良好的光热升温效果.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的磁共振造影成像性能和显著的光热升温效应的核壳纳米粒,有望应用于肿瘤的诊疗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羟基喜树碱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增强其抗肿瘤活性,延长其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以壳聚糖为药物载体,叶酸为肿瘤靶向配体,三聚磷酸钠为聚阴离子,利用静电相互作用的原理,通过离子交联法合成载羟基喜树碱的叶酸-壳聚糖(FA-CTS/HCPT)纳米粒。利用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以及红外等技术对纳米粒的结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形态特征、表面电位、稳定性、对药物的包封率及载药量、体外释放等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50nm;粒子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电位+50.1mV;放置数十天纳米粒粒径几乎无变化,纳米粒具有很好的粒度稳定性;对羟基喜树碱包封率最高为89.9%,载药量最高为19.8%;在人工体液pH值为7.4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缓释作用,用Higuchi方程拟合其体外释放曲线,得Higuchi方程:Q=14.529t1/2+8.3589(R2=0.9247),说明HCPT在人工体液的释放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直线关系,符合水不溶性骨架的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钙离子交联法制备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工艺条件,以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外观形态圆整;以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31.2±5.27)nm;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粒包封率为(51.2±0.41)%,载药量为(16.7±0.29)%。对模型药物甘草酸的体外释放性能考察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粒具有较好的控制药物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氧氟沙星PLGA微囊的制备、表征和影响包封率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氟沙星在眼科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以氧氟沙星作为模型药物,采用水/油/水(w/o/w)的复乳化和溶剂扩散技术制备氧氟沙星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囊,对影响包封率的工艺参数如药物浓度、PLGA使用量、初乳复乳的搅拌速率进行研究,并对微囊的粒径、表面电位和表面形态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根据优化工艺制备的氧氟沙星PLGA微囊的平均粒径511.9±14.6nm,zeta电位-17.97±0.80mV,包封率54.2%,载药量1.94%。包封率随PLGA使用量、初乳搅拌速率的增加而上升,随内水相药物体积和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通过优化的水/油/水(w/o/w)复乳化和溶剂扩散技术制备氧氟沙星PLGA载药微囊的粒度分布窄,载药量和包封率适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聚乳酸-乙醇酸的合成及在药物缓释微球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乙醇酸(PLGA).并以其为载体制备基因重组人干扰素聚乳酸-乙醇酸微球(IFN-α-PLGA-MS)。通过正交试验对干扰素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同时对微球的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以D,L-乳酸、乙醇酸为原料,氮化亚锡(SnCll)为催化剂,在165℃、70Pa下熔融聚合10h.PLGA特性粘数[η]最高可达0.2382dL/g,干扰素微球的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10.71μm。药物确已被包裹在微球中,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8.06%、36.97%,且获得了较满意的干扰素微球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2.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为基质材料,采用一种新颖的流动凝固浴剪切法制备包载盐酸万古霉素的载药微球,并研究微球的形貌结构、粒径、包封率、载药率、体外释放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载药微球平均粒径在15~29μm范围,微球呈现内部实心表面多孔的复合结构;微球的包封率及载药可分别在15%~75%和1.5%~9.3%范围内调控。微球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对微球结构形貌、包封率、载药率及释放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整微球的粒径,可有效减缓释药过程中的突释现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纳米沉淀法制备了一种粒径均一的琼脂糖醋酸酯纳米粒子,并对影响粒径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分别随着二甲基亚砜(DMSO)与水的比率、姜黄素含量及琼脂糖醋酸酯(AA)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转速的增加而下降,异丙醇和聚乙烯醇(PVA)浓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载体对姜黄素的包载情况及缓释行为。结果显示,无异丙醇组中姜黄素载药率和包封率均比异丙醇组中的高。但两组都表明,随着姜黄素的含量增加,载药粒子的载药率不断增加,包封率不断降低。载药粒子大大延长了姜黄素的缓释时间。获得的琼脂糖醋酸酯纳米粒子可望用于姜黄素的控释。  相似文献   

14.
含磺酸甜菜碱聚乳酸的合成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磺酸丙基二乙醇基甲基铵内盐为引发剂开环丙交酯形成了含磺酸甜菜碱的聚乳酸(PLAMPS),在确认了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后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聚合物胶束。用动态光散射法(DLS)测定胶束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以疏水性化合物β-胡萝卜素(β-carotene)为模型药物研究胶束的载药性质,用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载药量与包封率。结果表明,PLA-MPS胶束能够包载疏水性药物,PLA20-MPS胶束的载药量与包封率最大分别为10%和60.3%之间。  相似文献   

15.
陈抒  黄思达  乐园 《功能材料》2013,44(8):1113-1117
通过同轴静电喷射法制备核-壳结构聚乳酸载药微球。壳层流体为聚乳酸溶液,核层流体为药物水溶液,其中在核层流体中加入壳聚糖以达到在增加溶液电导率的同时改善聚乳酸的亲水性和功能性的目的。实验研究了核、壳层溶液浓度、流量、喷射电压以及接收距离等因素对微球形貌及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控制实验条件为壳、核层流速比为3∶1,壳层溶液浓度与核层溶液浓度均为1%(质量浓度),喷射电压为20kV,接收距离为15cm,模型药物浓度2mg/mL时,可以得到粒径1μm左右、具有一定缓释效果的核壳结构载药微球,包封率为76.64%,载药量为7.11%。  相似文献   

16.
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为载体,二氯甲烷和丙酮为有机溶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MAB)为乳化剂,采用水/油/水型(W1/O/W2)复乳化溶剂挥发制备载有甲苯胺蓝的微球并对微球相关性质进行检测。结果所得微球呈圆球状,粒径为(1114.340±95.348)nm,包封率为(59.973±1.646)%,突释率(46.748±1.475)%,电位+(57.380±1.327)mV。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微球粒径小、分布集中、包封率高、突释小,且操作方便,为进一步探讨靶向药物对口腔内微生物的灭菌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紫杉醇缓释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流体强制分散溶液技术,以D,L-聚乳酸和D,L-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分别制备了紫杉醇缓释微球.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检测微球外形及粒径分布;紫外吸光度法测量其载药量和包封率,恒温振荡透析法检测药物的体外释放性能;MTT法检测载药微球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两种载体的缓释微球球形度均较好,表面光滑,平均粒径较小,且粒径分布较窄.以聚乳酸和共聚物为载体的缓释微球载药量分别为5.4%±0.3%和5.3%±0.4%,包封率分别为51%±3%和45%±3%;药物释放呈缓释模式,共聚物载药微球药物释放速率较快.MTT法检测结果表明,载药微球对Hel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共聚物载药微球对细胞增殖抑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毒死蜱/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缓释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圣  沈之川  周新华  陈铧耀  徐华 《材料导报》2018,32(8):1241-1246
随着人们健康与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农药施用量大、效率低、高残留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农药进行微胶囊化,有助于有效解决当前农药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采用脲醛树脂作为壁材,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毒死蜱/脲醛树脂微胶囊。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pH值、酸化时间对微胶囊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微胶囊的载药量、包封率及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采用3%(质量分数)的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在酸化时间为90min、酸化终点pH值为2.5、搅拌速度为1 200r/min、芯壁比为1∶3、固化温度为60℃时,所制备的毒死蜱/脲醛树脂微胶囊的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约为113μm,载药量达53%以上,包封率达62%以上。毒死蜱/脲醛树脂微胶囊的缓释性能及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所制备的毒死蜱/脲醛树脂微胶囊的缓释效果明显,10天内能释放90%的药物,释放过程遵循Fick扩散机理。可见,制备的毒死蜱/脲醛树脂微胶囊具有较高的载药量、较好的包封率以及缓释性能,可进一步开发为新型的农药制剂,并为开发缓释农药新剂型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纳米药物缓释系统由于具有抗药性小、毒副作用低、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首先以双键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为基质,叶酸和丙烯酰基-β-环糊精单体(β-CD-A)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叶酸靶向药物载体MSNs@P(CD-co-FA)。然后采用浸渍法对姜黄素进行载药吸附。结果表明:MSNs@P(CD-co-FA)的最佳载药浓度为300mg/L,对姜黄素的平衡吸附量为81.7mg/g,最佳载药时间为10h。体外释药结果显示,MSNs@P(CD-co-FA)在24h时累计释放率为11.24%。  相似文献   

20.
载异烟肼聚己内酯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O溶剂挥发法制备载异烟肼聚己内酯微球。系统考察了活性剂浓度、内外油相体积、投药量对微球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结合内外油相初始粘度分析载药微球成球性,用IR、XRD、SEM对微球化学结构、结晶状态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优化得到平均粒径为28.73μm、载药量为2.36%、包封率为49.58%、外观圆整、表面多孔的载药微球。与O/W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对比表明,O/O法有效地提高了载异烟肼聚己内酯微球载药量与包封率,是包覆亲水性小分子药物的可行方法,该载药微球可望用于骨和关节结核病的缓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