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电子低压撞击仪(ELPI)在线实时测量了4CK柴油机分别燃烧生物柴油与柴油排放的微粒粒径分布,应用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分析方法研究了发动机燃用柴油、生物柴油排气微粒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燃用生物柴油排放出了更多的纳米微粒,微粒形状均由球粒状的初级碳粒子凝并、聚集而成,这些初级粒子的直径分布在20~30nm之间,微粒间排列更加紧密,凝聚体微粒多以葡萄状、簇状形态存在;柴油燃烧后产生的微粒样品中碳烟成分多,颗粒物粒径较大,在聚集状态的表面形貌上表现的较为疏松,凝聚体微粒多以链状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
生物柴油、纯柴油与掺混油的微粒排放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LPI粒径分析仪测定发动机燃用纯柴油、B20和B100的微粒排放特性.燃用生物柴油后发动机排放微粒的总数量增加.与B20和柴油相比,在发动机大部分工作区域内微粒排放都为最高,增加的微粒数量主要来自于超细微粒.燃用B20的微粒排放数量受转速变化影响较为明显,高转速区域和低转速高负荷时排放普遍增多,排放微粒数量较少的区域出现在1400~1600 r/min.分析表明:微粒的数量排放和质量排放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降低微粒质量的措施不一定能降低微粒的数量,鉴于微粒数量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及对人体的危害,有必要对微粒数量排放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3.
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带有单向阀和双向阀EGR系统的6100涡轮增压柴油机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比较了采用单向EGR阀和普通双向EGR阀时柴油机的EGR率、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单向EGR阀能够有效地防止进气回流现象,从而提高了柴油机的EGR率,弥补了普通双向EGR阀在中高负荷下难以实现较高EGR率的不足;与采用普通双向EGR阀相比,采用单向EGR阀后,可进一步降低柴油机的NOx排放,但同时也会对柴油机的微粒排放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非道路用柴油机与车用重型柴油机排放标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非道路用柴油机排放法规的国内外现状,根据车用重型柴油机的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用柴油机的排放标准,选择不同型号的柴油机分别进行了8工况与13工况排放实验,分析了两种测试循环的异同点以及控制排放污染物的重点工况.研究表明,8工况与13工况测试循环排放物分担率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在一定程度上,排放物的控制工况相近.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的研究是通过在一台高速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进气加热实验,得到了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不同进气加热对柴油机起动及暖车时蓝烟排放的影响,并找出采用进气加热时,柴油机暖机过程中蓝烟排放最低的工况.然后主要针对此工况,依据试验结果适当改变和调整了所采取的进气加热方案,通过对不同方案下的蓝烟排放进行比较,找到了此工况下最好的进气加热方案,最终确定了能够有效降低柴油机起动及暖车时蓝烟排放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柴油机排气微粒后处理技术——静电旋风微粒捕集法及其过程分析与计算。这种方法具有捕集效率高、排气背压低和能够实现连续自动的清灰(再生)过程的特点。通过分析建立了静电捕集柴油机排气微粒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之上推导出了计算静电捕集柴油机微粒捕集效率的半经验公式,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这一技术提供了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利用排放进行柴油机故障诊断的一种方法,在详细分析柴油机常见排放异常现象与对应故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故障树分析法,以不同故障现象为顶事件,建立对应故障树,对引起异常的故障进行了定性分析,求出了对应的最小故障割集,实现了柴油机的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8.
刘胜吉  赵宇超  刘荣利  王建  孙永福 《兵工学报》2017,38(12):2480-2487
小型风冷柴油机受结构限制,中小负荷冷却强度偏大,使柴油机CO、HC的比排放偏高。为了探索CO、HC的生成机理,达到中国非道路柴油机第3阶段排放标准,以186F风冷柴油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压缩比、有无排气再循环(EGR)试验条件下的污染物排放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方案的NOx比排放变化率不超过4%,两种压缩比对比结果为:CO、HC的排放分别变化了41.1%和53.9%;有无EGR方案CO、HC的排放分别变化了19.5%和22.5%。通过示功图分析得出结论:CO、HC的生成量主要与滞燃期内的压缩温度有关,在10%负荷工况下压缩终了温度达860 K以上,可有效降低CO、HC的排放;通过不同技术方案协同优化燃烧过程,可使柴油机整机比排放低于中国非道路柴油机第3阶段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9.
进气氧浓度对柴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进气氧浓度对柴油机燃烧的影响,通过调节进气氮氧比控制进气氧浓度,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IRE对不同进气氧浓度下柴油机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进气氧浓度影响缸内混合气质量,进气氧浓度降低,缸内浓混合气增加,扩散燃烧阶段放热速率降低。随着进气氧浓度降低,缸内最高压力和平均温度降低,柴油机燃烧品质变差。富氧燃烧时柴油机NOx排放升高,碳烟排放降低;部分负荷时,进气氧浓度降低,NOx和碳烟排放均降低。  相似文献   

10.
基于热平衡台架试验的高强化柴油机冷却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骆清国  龚正波  冯建涛  张郑 《兵工学报》2009,30(10):1287-1290
通过某型高强化柴油机全工况热平衡台架试验,分析了柴油机本体出水温度对柴油机本体散热及中冷器散热规律的影响;指出高强化柴油机智能化控制冷却系统应采用高、低温双循环回路方案,其中高温回路主要用于冷却柴油机本体,而低温回路应以控制增压空气温度为目标对中冷器冷却强度进行独立调节,从而有效地改善高强化柴油机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有机叠氮化物几何构型和生成热的分子轨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AM1、PM3、MND烽MINDO/3四种半经验分子轨道(MO)方法对55种有机叠氮化合物的分子可构型进行了全优化计算,与已有的气相实验构型进行比较,发现AM1法偏差较小,PM3和MNDO次之。AM1法计算所得生成热与基团加和法求得的结果最接近,MINDO/3计算结果偏差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一种对转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定转子相对位置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转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由逆变器和电机组成,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同时相向转动,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取决于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研究定子和转子相对位置检测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定子和转子相对位置、电机工作状态和逆变器开关管驱动信号关系,利用12个霍尔位置传感器,提出了一种获取对转大功率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相对于定子位置信号的方法,导出了传感器信号和逆变器驱动信号的逻辑关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对转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3.
柴油发动机颗粒排放物的组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点对柴油机的颗粒排放物进行分析研究,将柴油机颗粒排放中的碳和可溶性有机成分(SOF)分离开来,并对SOF的来源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研究结果表明:润滑油对柴油机颗粒排放中SOF的贡献不容忽视,降低柴油机润滑油消耗量和改善润滑油品质是降低柴油机颗粒排放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唐波  何闻  贾叔仕 《兵工学报》2017,38(1):202-208
针对有限元法求解气隙磁场的磁路几何模型占用内存空间多和计算时间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等效磁化强度法求解电磁式角振动台气隙磁场分析方法。基于等效磁化强度法建立矢量磁位的微分方程组,得到包含磁路几何参数的磁感应强度解析表达式;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等效磁化强度法的正确性;采用等效磁化强度法对磁路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当气隙厚度保持不变时,随着永磁体扇形角的增加,气隙中有效均匀磁感应强度的区域变宽,而随永磁体厚度的增加,气隙磁感应强度将增强;当永磁体扇形角和厚度保持不变时,磁感应强度随气隙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该方法可以快速分析磁路结构参数变化对气隙磁感应强度的影响程度,为优化设计电磁式角振动台磁路结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实验室内难以构造的高海情PM谱海面,采用电磁缩比测量的方法研究其电磁散射特性,首先定量分析了以淡水替代海水造成不满足物理相似性要求而引入的误差,然后讨论了缩比PM谱海面满足几何相似性条件的要求,和对粗糙海面进行缩比模拟测量的途径,根据粗糙海面缩比模拟理论与条件,在实验室内成功模拟构造满足缩比测量理论的粗糙海面。  相似文献   

16.
熊刚  杨小牛  赵惠昌 《兵工学报》2008,29(10):1177-1182
简单介绍了伪码调相与线性调频复合调制连续波/脉冲串体制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推导了它们从带通滤波后至相关检测前这一过程中信号处理方面的信噪比增益,以及至相关检测后整个过程中信号处理方面的总信噪比增益。结果表明:1)脉冲复合体制的抗噪声性能优于连续波复合体制,前者在相干解调和相关处理上的信噪比增益是后者的a倍,信号处理的信噪比总增益是后者的a2倍;2)伪码调相一线性调频复合连续波体制与伪码调相体制抗噪性能相同,伪码调相一线性调频复合脉冲体制与伪码调相体制的抗噪声性能相同。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燃用不同掺混比的甲醇汽油对装备有直喷汽油机的整车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对一辆帕萨特轿车在新欧洲驾驶循环条件下燃用93#国Ⅳ汽油,以及以其为母油配制的M15、M25、M40三种甲醇汽油时的颗粒物质量和数量浓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燃料中甲醇比例的增加,颗粒物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颗粒物数量却呈快速上升趋势.相比燃用市售汽油时,燃用M15、M25、M40三种甲醇汽油的颗粒物质量分别下降了33.2%、36.5%和40.2%,而颗粒物数量则分别增加了14.4%、15.7%和2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