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OE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POE),主要是关注建成环境中建筑使用者的需求、建筑的设计成败和建成后建筑的性能。它能为设计者在同类建筑项目设计中提供科学的参考.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的综合效益和质量。但国内引入POE后并不能很好地运转.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评价方法的研究。通过探讨国内外的相关理论.总结出适合国情的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在借鉴国内外建筑使用后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是重视使用者价值的研究方式.是促成环境评价实现的工具。本文正是基于使用后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束河古镇的建成环境为例对建成环境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探求一种适合于旅游区配套设施评价的方法和程序,是对旅游配套区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的一种尝试.并在研究评价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3.
李泽  张瑶 《南方建筑》2020,(5):112-119
如何通过优化环境减少儿童肥胖病的发生已成为健康城市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大量既有文献表明城市规划可通过对各类环境要素的优化达到增加儿童体力活动的目的,但如何优化及两者间的影响机制等问题仍有待明晰与验证。本文选取国内外核心合集数据库,以1999~2019年发表的497篇文献作为数据源,对国内外建成环境与儿童体力健康研究的关键词热度、期刊分布特征等进行评述,并详细分析其中60篇文献,研究发现:(1)建成环境指标在微观及视觉层面涉及较少;(2)客观定量的评测方法应用较少,儿童体力活动时空路径特征研究稀少;(3)影响机制较为匮乏且缺少实例验证;(4)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尚未应用于儿童健康水平分析;(5)影响儿童体力健康的建成环境因子权重体系亟需建立。通过对已有文献梳理,指出当前研究缺陷及未来方向,为优化建成环境,提升儿童健康提出规划策略,以期在“健康中国”大背景下为国内开展该领域的实证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校园开放空间POE研究——以北京大学静园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状况评价(POE)是系统描述和评价建成环境的实证性研究方法。它主要关注空间、环境的使用效能和利用方式,并为规划设计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在校园建设过程中,POE研究可以被视为灵活、交互式的反馈过程,它使得未来的校园环境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需求。以北京大学静园区域户外开放空间为例,从动态交通、公共空间中的行为活动规律两方面对场地进行系统的POE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造策略与建议,为“以人为本”的校园开放空间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建武 《中国园林》2007,23(5):77-82
使用状况评价(POE)是系统描述和评价建成环境的实证性研究方法。它关注空间和环境的使用效能和利用方式,并为规划设计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正处于高校校园建设高峰时期,POE研究可以被视为灵活、交互式的设计反馈过程,它使得未来的校园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者需求。以北京大学为例,从户外公共空间行为活动、动态交通、绿地使用适宜性等几方面对校园环境进行POE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划改造策略与建议,为创造充满活力、“以人为本”的校园开放空间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步行和骑行为主要方式的主动出行通过提高体力活动水平能够对居民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尽管城市绿道是主动出行的重要空间载体,但仍存在使用强度不均的问题。研究表明,优化建成环境能够增加居民使用绿道的时长及频率,但建成环境对绿道使用的影响尚缺乏城市尺度的广泛研究,同时忽略了地理环境的空间效应。以北京中心城区为例,使用轨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建成环境要素对绿道使用强度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在城市功能定位与圈层分异作用下,绿道使用强度呈现出四环内高-高集聚、近郊区低-低集聚的总体特征;2)影响绿道使用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房价、居住区密度、历史文化资源密度、人口密度、到河流的距离、绿地率及绿道15min步行可达性,均对本地绿道使用强度具有直接效应,其中房价的影响最为突出;3)随着市民健康意识和健身需求的提高,本地人口密度和居住区密度对邻近地区具有间接溢出效应;4)大都市地区绿道建设具有绿色绅士化现象。研究结果提高了对城市尺度绿道使用的空间异质性的认知,有助于规划者优化建成环境以提高绿道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街道作为城市生活重要公共空间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城市街道数量庞大,一视同仁地提升街道品质固然理想,但却并不一定是资源最佳的配置方式。因此,如何从人本主义视角挖掘高频步行街道并对其进行品质匹配度评价成为链接街道品质研究与更新实践的重要论题。然而,当前街道分级机制主要基于机动车行驶属性,而步行空间品质研究侧重客观环境设施,街道自下而上的人群使用频率被大多数研究所忽视。脱离人群使用频率的高品质建成环境是低效的,脱离了高品质建成环境的高频率人群使用是失能的,只有环境供给和人群使用需求双向平衡才能达到高效高质高能。因此,反思自上而下的静态道路分级体系,从城市群体行动规律、空间规律及移动规律三个维度自下而上地构建城市日常步行高频步行街道的筛选机制,并结合现有品质量化研究,提出人(使用)-事(设施)-场(环境)三位一体的PEP街道匹配度评价指标体系。以深圳市为例,基于多源大数据对全域约17万街道进行实时高频步行街道筛选及PEP定量测度及匹配度评价。结果表明:深圳全域街道呈现出匹配度极不均衡的情况;在约17万街道中,高频步行街道约1万条,其中环境及设施较好的仅1.53%,而环境及设施水平都呈...  相似文献   

8.
使用状况评价(POE)是系统描述和评价建成环境的实证性研究方法,它针对空间的使用效率,为校园交往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POE研究,对寒冷地区大学校园交往空间使用情况分析评价,以便有效地提高交往空间冬季使用效率。该文以东北农业大学校园交往空间为例,针对冬季空间功能、使用情况、利用频率等方面做系统PoE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建对策。  相似文献   

9.
马越 《南方建筑》2018,(2):96-101
数据挖掘技术为实现大数据理念的价值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针对于文字数据的文本挖掘技术是其重要的方向之一。在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研究使用者对所处环境的评价意见,如今网络信息丰富,有众多平台提供用户评价服务,其中不乏使用者对建成环境的评价意见,这部分评价信息数量多、内容丰富,以文本挖掘技术对其进行采集和分析,可以作为传统使用后评价的补充。因此以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和广州大剧院作为实例,应用文本挖掘技术采集和分析使用者在网络平台上发表的对三座剧院的评价意见,验证该方法是否能对使用后评价传统方法做出补充。  相似文献   

10.
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的重要环节是研究公众实际使用后的评价反馈.随着数据环境的逐渐形成、网络用户评价服务的逐步完善,网络点评数据成为获取使用者对建成环境评价意见的重要手段.文章以青岛纺织谷文化创意产业园为案例,以网络点评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使用者的评价侧重点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转型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方法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总规实施评估已成为学界和业界共识,但由于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尚未完成、总规自身挑战日增、评估自身尚处于起步期等原因,往往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通过回归公共政策评估本源和内涵,着眼于"应然"状态的总规实施评估的定义、方法与机制,总结发挥实施评估作用的外部制度环境,剖析总规实施评估现状,提出基于当前制度环境下建立总规实施评估制度的可操作性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廖远涛  杨杰 《南方建筑》2006,110(6):1-3
本文对已有竞争力模型进行研究与总结,批判性地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新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且在此评价模型的指导下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城市 规划实施评估从“评估源起”到“聚焦总规” 再到“多元拓展”,形成了相对固化的评估模 式。其技术特征表现在五大方面,即规划落 实的检验、实施过程的分析、实施问题的研 判、公众反馈的归纳和优化实施的建议。该 评估模式的逻辑基点是将评估视为一个实 证命题,以实证主义方法为手段,重事实描 述轻价值判断,体现出鲜明的“实证本位、 测量导向”特征。然而,无论是从评价活动 的本质要求还是从政策科学的基本规律来 看,实证与规范相结合,从测量导向到测量、 判断、解释、对策的综合导向,是评估发展 的必然要求,构成了规划实施演变趋势的基 本内涵。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及建设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宜居城市的理论、方法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入手,通过对比2005年和2006年在北京市进行的大规模问卷调查,运用量化的方式描绘出公众对于城市满足其生活方便性、安全性、自然环境舒适度、人文环境舒适度、出行便捷度和健康性等六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最后结合实际的适宜性评价结果,从宜居城市建设角度对北京城市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规划评估工作正在逐渐推开,但尚处于探索评估技术、积累经验的阶段。本文在调研总结国际先进城市规划评估经验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其中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效果评估这一内容,总结归纳这些城市在规划效果评估实践中的特点及优点。期冀在规划效果评估技术方法方面给国内评估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再论居民出行可达性的计算机辅助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交通可达性是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介绍了微观可达性的概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实现的微观可达性评价方法。然后,着重讨论宏观可达性的概念,意义以及计算、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宏观可达性分析的应用实例.经理论研究和实例应用,可以认为,通用GIS技术和特殊计算方法相结合,可使可达性分析为规划、决策人员提供直观、精确、丰富而又简练的信息和决策帮助。  相似文献   

17.
该文是使用后评价的一次实践,采用现场测量、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从观众满意度评价和音质客观评价两方面对宁波文化广场大剧院进行使用后评价实践,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为今后剧场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剀 《华中建筑》2003,21(1):58-59
阐明了建筑商业化的实质,对建筑商业化的是非功过进行了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也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中心商圈是一个城市经济、社 会、文化发展的中心,也是一个城市综合发 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 间之一。为使城市中心商圈拥有更好的为公 众服务的空间品质,对城市中心商圈空间品 质评价进行了研究。深入挖掘了开展城市中 心商圈空间品质评价研究的重要意义,总结 了城市中心商圈的7大特点和其空间的9大特 征,详细阐述了城市中心商圈空间的经济、社 会、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评价目标 和评价要素,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整理出共 3个层次,由2个目标层指标,12个要素集合 层指标和68个要素指标层指标组成的城市中 心商圈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 能对影响城市中心商圈空间品质的各要素进 行科学的判断、评述,并成为不断改进城市 中心商圈空间品质的要素选择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城市设计实效的分析评价应从城市设计实践结果和实践过程两方面展开。基于对实践结果(建成环境公共价值领域质量)和实践过程(城市设计者对多方利益的权衡、协调、整合过程)的综合评价,借鉴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提出建成环境公共价值领域五个评价准则,定性分析城市设计实践多大程度发挥"维护与增进建成环境公共价值"的实际效益,以对城市设计运作实效形成基本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