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采用索氏提取法从两种新疆胡萝卜籽中提取油脂,并通过GC-MS对两种胡萝卜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胡萝卜籽油中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油酸含量超过75%.  相似文献   

2.
茶叶籽油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索氏抽提法从4种茶叶籽中提取油脂,对茶叶籽油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4种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茶叶籽油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组成,其中油酸60.89%~64.35%、亚油酸14.41%~20.55%,油酸和亚油酸之和为75.30%~84.90%,表明茶叶籽油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牡丹种皮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并与牡丹籽油和4种常见干果(核桃、巴旦木、杏仁、开心果)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为牡丹种皮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对4种干果中的脂肪进行提取,以硫酸-甲醇法对6种油脂样品甲酯化,采用GC-MS检测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牡丹种皮油与牡丹籽油中均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超过90%,尤其是亚麻酸的含量分别高达51.1%和44.7%;而核桃中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4种脂肪酸,亚油酸是其主要成分;巴旦木、杏仁、开心果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3种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最高。结论牡丹种皮油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尤其突出,较牡丹籽油含量更高,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莴苣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按照国家标准对莴苣籽油的酸值、皂化值、碘值、折光率以及相对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莴苣籽油由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等10种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达75%以上,其中亚油酸53.18%,油酸17.22%,棕榈酸11.58%。研究结果为莴苣籽在食品及药品领域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对不同茶树品种茶叶籽油及不同工艺条件提取的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茶叶籽油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约为1.0∶2.4∶1.3,其中棕榈酸质量分数为14.11%~16.99%、油酸为46.33%~55.48%、亚油酸为23.17%~29.40%,3种脂肪酸质量分数在90%以上,且品种对其质量分数影响较小;28个品种茶叶籽油中均检测到17种脂肪酸,主成分分析显示硬脂酸、异油酸、十七碳酸、棕榈油酸为特征脂肪酸,其质量分数可用于品种鉴别;茶叶籽油4种提取工艺对质量分数1%以上的棕榈酸、油酸、异油酸、亚油酸无明显差异,变异系数均小于10%,对质量分数低于1%的脂肪酸肉豆蔻酸、棕榈油酸、亚麻酸、花生酸、二十二碳一烯酸、二十二碳二烯酸、山嵛酸、二十四碳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相对质量分数影响较大,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明确牡丹种皮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并与牡丹籽油和4种常见干果(核桃、巴旦木、杏仁、开心果)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为牡丹种皮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索氏抽提法对4种干果中的脂肪进行提取,以硫酸-甲醇法对6种油脂样品甲酯化,采用GC-MS检测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结果 牡丹种皮油与牡丹籽油中均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超过90%,尤其是亚麻酸的含量分别高达51.1%和44.7%;而核桃中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4种脂肪酸,亚油酸是其主要成分;而巴旦木、杏仁、开心果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3种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最高。 结论牡丹种皮油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尤其突出,较牡丹籽油含量更高,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食用油。  相似文献   

7.
采用GC分析溶剂浸提法所得苹果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苹果籽油中主要含有6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和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近80%;胰脂酶水解甘油三酯表明苹果籽油sn–2位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为主,含量占90%以上;RP–HPLC–ELSD分析了苹果籽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主要包括11种甘油三酯,其中LLL、OLL、OOL占70%以上,进一步验证了苹果籽油属于油酸―亚油酸型油脂。  相似文献   

8.
苦楝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贺亮  殷宁  陈华君 《中国油脂》2004,29(11):63-64
对苦楝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将样品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方法分析鉴定出各种脂肪酸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苦楝籽油的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7.17%、硬脂酸4.16%、油酸25.72%、亚油酸62.47%、花生酸0.24%、花生一烯酸0.23%.  相似文献   

9.
假酸浆籽油的理化指标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国家标准分析测定了假酸浆籽油的理化指标,采用GC法分析了假酸浆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假酸浆籽油含亚油酸73.66%、油酸12.06%、α-亚麻酸2.01%、硬脂酸9.05%、棕榈酸3.15%。假酸浆籽是富含亚油酸的一种新油源。  相似文献   

10.
新疆野核桃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剂浸出法提取新疆野核桃油,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野核桃油中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90.68%。油酸含量较高,为65.69%,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分别为24.99%、8.86%。  相似文献   

11.
豆天蛾氨基酸及脂肪酸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华  张义明 《食品科技》2012,(5):68-70,73
对豆天蛾幼虫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豆天蛾幼虫含有18种AA和8种EAA,EAA/TAA为53.34%,属于优质完全蛋白质昆虫。豆天蛾幼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1.74%,其中亚麻酸和油酸的含量较高,亚麻酸含量高达34.11%;饱和脂肪酸含量36.43%,其中棕榈酸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索氏抽提法分别提取棕榈果肉和棕榈果仁中的油脂,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对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从棕榈果肉和棕榈仁的油脂中均分离并鉴定了9种脂肪酸,其中棕榈果肉中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49.5%,主要有棕榈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油酸、亚油酸以及少量的亚麻酸和13,16-二十二碳二烯酸。棕榈仁中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月桂酸质量分数达到41.5%,肉豆蔻酸和棕榈酸含量也较高,此外还含有少量的己酸、辛酸、癸酸和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和亚油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坛子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营养品质。方法运用多种方法对坛子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并用必需氨基酸指数法(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 method,EAAI)、氨基酸评分法(amino acid score, AAS)、化学评分法(chemical score, CS)评价坛子肉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结果坛子肉中氨基酸总量为20.76%±0.21%, 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60%, 4种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6.90%,AAS和CS均表明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坛子肉中粗脂肪含量为28.15%±0.31%,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0.79%±0.31%。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8.1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61.68%。结论坛子肉是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优质蛋白源以及具有均衡脂肪酸的高营养价值的肉制品。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热处理对茶花鸡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本文以300日龄的云南本地茶花鸡公鸡的胸肌和腿肌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胸肌和腿肌中脂肪酸含量,对其脂肪酸含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茶花鸡肌肉中共检测出32种脂肪酸,其主要脂肪酸为油酸、棕榈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硬脂酸及肉豆蔻酸。在原料肉中,胸肌和腿肌中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242.41与10026.31 μg/g,部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胸肌与腿肌中脂肪酸类型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含量分别占32种脂肪酸总量的60.92%与63.55%。经热处理后,胸肌中总脂肪酸含量比加热前胸肌中降低了9.37%(P<0.05),腿肌中总脂肪酸含量比加热前腿肌中降低了22.15%(P<0.05);胸肌、腿肌中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占32种脂肪酸总量的59.38%与61.20%;胸肌和腿肌之间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腿肌的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与胸肌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茶花鸡胸肌和腿肌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热处理对茶花鸡胸肌和腿肌脂肪酸组成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昌小京生花生的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浙江省新昌地区产花生品种小京生的基本理化性质、主要营养素含量、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直接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采用索氏测定粗脂肪含量,提取的油脂经甲酯化后用GS-MS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小京生水分含量为4.98%、蛋白质含量24.48%、粗脂肪含量47.65%。油脂的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占总脂肪酸的80.72%,其中油酸占54.88%,饱和脂肪酸占18.39%,油酸/亚油酸(O/L)比值为2.20。结论:小京生比普通花生含有更多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是营养价值优良的花生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弥补中国有关刀豆油脂提取技术,脂肪酸组成、理化性质研究不足的问题,为刀豆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优化了正己烷萃取刀豆油脂的工艺参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测定了刀豆油脂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结果:刀豆油脂最佳提取参数为液料比25∶1 (mL/g)、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 h,刀豆油脂提取率为3.12%。刀豆油脂由9种脂肪酸组成,主要有棕榈油酸、油酸和亚油酸3种,占总脂肪酸85.29%。刀豆油脂中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0.88%,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89.12%,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72.53%,二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2.76%,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3.83%。结论:刀豆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油酸含量最高,脂肪酸种类与大豆油相似,但比例不同,理化性质与常见的花生油、大豆油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7.
以大球盖菇菌株高邮、朝阳、土肥为试验材料,利用GC-MS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邮和朝阳的菌丝体中共检测出15种饱和脂肪酸,18种不饱和脂肪酸;在土肥的菌丝体中共检测到11种饱和脂肪酸,17种不饱和脂肪酸。在高邮、朝阳、土肥的菌丝体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占各自总脂肪酸含量的77.4%,77.5%,78.7%;在不饱和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占主导地位,其含量分别占各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76.8%,88.5%,72.8%;在饱和脂肪酸中,主要以棕榈酸的形式存在,含量分别占各自饱和脂肪酸含量的64.3%,69.2%,62.5%。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高分辨率的反式脂肪酸测定方法,并考察了市售食用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及其种类的情况。结果表明:采用高极性的色谱柱HP-88在优化后色谱条件下,可以实现4种亚油酸异构体、8种亚麻酸异构体、37种常见脂肪酸良好的色谱分离,而且反式脂肪酸与常见的顺式脂肪酸在同时检测条件下出峰时间不重叠,可以进行高分辨率的脂肪酸包括反式脂肪酸组成分析;市售主要品种的食用油都存在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其中调和油、花生油、大豆油含有2~3%的反式脂肪酸(反式亚麻酸含量在1.5~2%之间);玉米油和葵花籽油中反式亚油酸的含量在0.7~2%之间;稻米油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最高,接近4%;橄榄油和山茶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一般在0.5%以下;各油样的反式脂肪酸异构体的种类也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19.
对林芝和那曲酥油脂溶性维生素和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酥油中维生素E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020μg/100 g和1900μg/100 g,其次是维生素A含量,分别为345μg/100 g和311μg/100 g,维生素E和维生素A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维生素D3含量相对较少,维生素K2未检出。两种酥油分别检测到25种和20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脂肪酸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功能性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占到总量的1/2以上,棕榈酸、硬脂酸含量最多。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24.22%和32.66%,差异显著(p<0.05)。功能性脂肪酸主要有油酸(19.2%和29.7%)、亚油酸(0.52%和4.20%)、亚麻酸(0.65%和0.26%)、花生四烯酸(0.27%和0.15%),林芝酥油还含有少量的EPA(0.06%)和DPA(0.17%)。  相似文献   

20.
柑橘是我国大宗水果,皮中富含精油、果胶和类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资源。应用氨基酸全自动技术分析温州蜜柑皮中的蛋白质,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3.446%(干物质),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1.239%,比重35.956%,略小于大豆分离蛋白的39.4%;蛋氨酸、胱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采用索氏法对果皮进行萃取,以GC-MS技术对萃取物中的脂肪酸进行分析鉴定,确定含有11种脂肪酸:6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26.06%,主要是十六烷酸19.75%;5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66.20%,主要是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37.14%和亚麻酸19.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