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高胰岛素诱导的HepG2细胞和地塞米松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两种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分别对9种食用菌(桑黄、灵芝、香菇、杏鲍菇、鸡腿菇、灰树花、猴头、姬松茸和蛹虫草)醇提物、桑黄和灵芝的4种有机溶剂(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萃取物的体外降糖活性进行了研究。HepG2模型研究结果表明,9种食用菌醇提物中灵芝和桑黄醇提物促进细胞葡萄糖消耗效果最好,并且两者高浓度组的葡萄糖消耗量均好于阳性对照组;桑黄3种有机溶剂萃取相(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和石油醚相)和灵芝4种有机溶剂萃取相促进细胞葡萄糖消耗效果较好,均好于阳性对照组。3T3-L1细胞模型结果表明,9种食用菌醇提物中灵芝和桑黄醇提物的促进葡萄糖消耗效果最好,均好于阳性对照组;灵芝及桑黄4种有机溶剂萃取相中,乙酸乙酯萃取相的葡萄糖消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新疆药桑叶醇提物的生物活性。以80%乙醇于30℃环境下浸提药桑叶粗粉,浸提液减压浓缩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浓缩至干,分别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用Hela细胞为肿瘤模型,以MTT法研究各萃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用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评价各萃取相的抗氧化活性;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探究各萃取相的降血糖活性。抗肿瘤能力按照由强到弱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各相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水相。降血糖活性表现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石油醚相。药桑叶醇提物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其中乙酸乙酯相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猴头菇为原材料,探究猴头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猴头菇醇提物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4个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分别测定各极性部位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比较猴头菇醇提物及其各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6.52 mg/g和10.08 mg/g。猴头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活性相对较高,对DPPH·、·O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可达到41.64%(2.5 mg/m L)、82.84%(2.5 mg/m L)和89.18%(0.5 mg/m L)。由此可见,猴头菇醇提物的乙酸乙酯相萃取组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主要活性部位进行后续单体分离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辣木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辣木叶醇提物,得到不同极性部位并测定各部位总黄酮含量;以Vc为阳性对照,比较辣木叶醇提物及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溶性部位对DPPH·、ABTS~+·、OH·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能力大小。结果: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达到(326.19±2.35)mg/g;辣木叶醇提物及不同极性部位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活性顺序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醇提物水溶性部位石油醚部位,其中,当乙酸乙酯部位浓度为0.10 mg/mL时,对DPPH·、ABTS~+·、·OH的清除率达到(94.31±2.31)%、(98.43±2.27)%、(74.69±2.17)%,其相应的IC_(50)值为0.011、0.006、0.378 mg/mL。结论:辣木叶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且抗氧化活性最强,为辣木叶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柿木皮单宁纯化物,分别得到水相萃取物、正丁醇相萃取物、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石油醚相萃取物4个组分,以过氧化值和丙二醛吸光值为指标考察了4个组分对油脂的抗氧化活性,并探讨了水相萃取物和正丁醇相萃取物分别与V_C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4个组分对油脂都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活性大小顺序为正丁醇相萃取物水相萃取物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石油醚相萃取物;当水相萃取物添加量为0.08%时,对油脂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与V_C无协同增效作用;当正丁醇相萃取物添加量为0.04%时,对油脂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效果优于V_C,并且与V_C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别萃取经50%乙醇超声处理后的菝葜提取液。用四种供试菌,采用滤纸片法、最小抑菌浓度、半数抑菌浓度比较各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各萃取物对实验菌均有抑制作用,萃取物抑菌活性大小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醇提物石油醚相氯仿相,与萃取物中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有关。其中乙酸乙酯相的抑菌效果最好,当其浓度为80mg/m 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抑菌圈分别为13.6±0.12、13.2±0.10、12.9±0.07、(12.5±0.01)mm。乙酸乙酯相对四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5、5、10mg/m L,其半数抑菌浓度分别为12.5、13.6、18.2、18.7mg/m L。结论:菝葜提取物有抑菌作用,特别是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金花葵花黄酮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考察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金花葵花乙醇提取物进行液-液萃取,得到金花葵花黄酮样品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水相萃取物。测定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研究各萃取物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抗油脂氧化能力,分析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金花葵花黄酮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顺序均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乙醇提取物石油醚相水相。在0.20~1.00 mg/mL的萃取物质量浓度范围内,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相应增大。质量浓度在1.00 mg/mL时,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相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接近于V_C。各萃取物中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现较好相关关系(p0.05)。结论:金花葵花黄酮具有较高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萃取物可作为分离活性成分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黄蜀葵花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级萃取,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4个不同极性成分。采用DPPH·清除、·OH清除和H_2O_2清除试验考察了其抗氧化活性,研究了正丁醇相对·OH和H_2O_2诱导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利用HPLC—MS对正丁醇中黄酮类物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黄蜀葵花黄酮主要富集于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乙酸乙酯相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好,IC_(50)值为0.038 6 mg/mL,而正丁醇相对·OH和H_2O_2的清除能力较好,IC_(50)值分别为0.225 0,0.575 7mg/mL;正丁醇相对·OH和H_2O_2诱导的DNA氧化损伤都有保护作用;正丁醇相中含有11种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蒙自蹄盖蕨醇提物的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降血糖及抗炎活性,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蒙自蹄盖蕨制备提取物,并以有机溶剂萃取法进行纯化,得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和水相,采用Folin-Ciocalteu法分别测定其多酚含量,通过DPPH法、ABTS法、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评价蒙自蹄盖蕨各萃取物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和抗炎活性。结果显示,蒙自蹄盖蕨醇提物中多酚含量丰富,经萃取分段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多酚含量最高,可达(258.6±1.7) mg/g。蒙自蹄盖蕨醇提物及其各萃取物均对DPPH、ABTS自由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清除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同时该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_(50)为(93.4±3.7)μg/m L,其作用强度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相当。石油醚萃取物显示出良好的抗炎活性,在12.5~50.0μg/m L浓度范围内均能极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水平(p 0.01),且对细胞的正常增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了普洱茶95%醇提萃取物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萃取后剩余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肠杆菌(E.coli)的体外抑菌效果及普洱茶醇提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上述4种普洱茶醇提萃取物对S.aureus和E.coli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对两种受试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1.88±0.24)mm和(22.81±0.31)mm,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47 mg/m L和0.35 mg/m L.乙酸乙酯萃取物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普洱茶醇提乙酸乙酯萃取物在不同温度和紫外光照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抑菌稳定性,但酸碱性对其抑菌活性影响明显,抑菌效果随p H值的增大而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1.
刘敏  周茜  郝红伟  王唯霖  刘新愚  赵文 《食品与机械》2015,31(4):159-161,177
为探究以乌梅、马齿苋、大青叶等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提取物中的抑菌活性成分,以不同含醇量的溶液处理复方中草药水提物,进一步除去水提物中的杂质,进而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水提醇沉后的复方中草药按照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分为正己烷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4个极性部分,以抑菌圈的大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各极性部位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含醇量为70%时能够有效去除复方中草药水提物中的杂质,减少对活性成分分离过程中杂质的干扰。各组分的抑菌作用强弱顺序为:正丁醇相水相乙酸乙酯相正己烷相。说明该复方中草药提取物抑菌活性物质主要是一些高极性的物质,其余物质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法,将菠萝皮渣醇提物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相4个不同极性部位。福林酚法测定各极性部位多酚含量,并以BHT为对照,利用清除DPPH·和·OH法评价各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菠萝皮渣醇提物水部、正丁醇部、石油醚部、乙酸乙酯部和BHT对DPPH·的半清除率(IC50)分别是:0.527、0.279、0.198、0.011、0.019 mg/m L;对·OH的半清除率(IC50)分别是:0.490、0.321、0.180、0.143、0.026 mg/m L。其石油醚部、水部、正丁醇部和乙酸乙酯部多酚含量分别为:12.27、21.43、44.18、163.30 mg/m L。表明菠萝皮渣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部多酚含量最高,该部位抗氧化活性也最强。  相似文献   

13.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石花菜醇提物的提取工艺。将石花菜醇提物经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研究不同萃取相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石花菜醇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溶液、料液比1∶35、提取时间64 min、超声功率350 W、提取温度55 ℃。在此条件下,石花菜醇提物得率为0.0165 g/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8.29%(质量浓度2 mg/mL)。不同萃取相抗氧化和抗菌活性均具有浓度依赖性,其中乙酸乙酯相活性最强,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672.4,14.1,599.7 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56.3,156.3 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625,312.5 μg/mL。  相似文献   

14.
荔枝果肉多酚不同极性分部的构成谱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2种不同极性溶剂对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水溶液分部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不同极性分部萃取物的多酚组分及其含量差异,并采用细胞抗氧化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荔枝果肉多酚不同极性分部的得率、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多酚组成及含量、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极性分部萃取物的得率以水相最高(36%),正丁醇相(32%)次之,乙酸乙酯相(16%)最低。总酚含量以乙酸乙酯相最高,正丁醇相次之;总黄酮含量以正丁醇相最高,乙酸乙酯相次之;而抗氧化活性以正丁醇相最强,水相次之。乙酸乙酯相多酚组成主要为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等原花青素类化合物;正丁醇相多酚组成主要为槲皮素-3-芸香糖-7-鼠李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该试验采用比色法测定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多酚、黄酮、萜类的含量,酶底物反应法测定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抑制作用最强的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萃取物中多酚(0.62 mg/g~23.79 mg/g)、萜类(6.50 mg/g~214.29 mg/g)、黄酮(0.35 mg/g~3.27 mg/g)的含量均具有差异性。醇提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分别为1.662 mg/g和0.017 mg/mL)。相关性分析表明提取物的萜类和多酚含量与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呈显著相关(p<...  相似文献   

16.
测定辣木叶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及抑菌活性。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辣木叶醇提物,得不同极性部位并测定各部位总黄酮含量;以树脂天青法研究不同极性部位对8种试验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确定其抗菌活性大小。结果表明: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达到(326.19±2.35)mg/g,而石油醚相不含黄酮。抗菌结果表明,不同极性部位的抑菌活性顺序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醇提物,其中,乙酸乙酯相对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MIC均为0.625 mg/mL,对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的MIC为1.25 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MIC为2.5 mg/mL。表明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含量丰富,是辣木叶抗菌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7.
以乳苣全草为原料,75%乙醇为溶剂提取乳苣,提取液用不同极性溶剂依次萃取,得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萃取物,同时测定了各相提取物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与V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VC>水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VC>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VC>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各萃取物还原能力大小依次为VC>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水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  相似文献   

18.
以从玉米蛋白粉中鉴定得到的玉米肽Tyr-Phe-Cys-Leu-Thr(YFCLT)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和细胞模型试验,从氧化应激与脂质代谢两个方面探讨其对HepG2细胞酒精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肽Tyr-Phe-Cys-Leu-Thr在较低浓度1μmol/L时仍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率、铁螯合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采用酒精为诱导剂诱导建立人肝癌细胞(HepG2)酒精性损伤模型,酒精最佳作用浓度为500 mmol/L,作用24 h。HepG2细胞酒精性损伤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肽Tyr-Phe-Cys-Leu-Thr具有通过降低模型细胞ALT、AST的泄漏量,降低SOD、CAT、GSH酶活力,降低ROS和细胞TNF-α释放量而起到抗氧化应激损伤的HepG2细胞保护作用。玉米肽Tyr-Phe-Cys-Leu-Thr也可降低HepG2细胞内TG含量及减弱脂过氧化。综合各指标,玉米肽Tyr-Phe-Cys-Leu-Thr对HepG2细胞酒精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花倒水莲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黄花倒水莲醇提物的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采用95%乙醇制备黄花倒水莲提取物,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法对其进行纯化,分别得到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氯仿部位和水相部分;采用Folin-Ciocalteu法分别测定其多酚含量,采用NaNO2-Al(NO3)3法分别测定其黄酮含量;通过ABTS法、DPPH法、羟自由基法、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来评价黄花倒水莲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活性。结果显示,黄花倒水莲醇提物中多酚、黄酮含量丰富,经萃取分段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多酚含量最高,可达(483.9±0.8)mg/g,石油醚部位黄酮含量最多高达(53.1±0.57)mg/g。黄花倒水莲醇提物及各萃取物均表现出很好的抗氧化能力。ABTS总抗氧能力显示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最强,其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远高于阳性对照VC,此外其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0.064±0.013)mg/mL),其作用强度远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0.867±0.032)mg/mL)。因此,黄花倒水莲各部位均有抗氧化,降血糖作用,乙酸乙酯部位最佳,可能活性成分为多酚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大越豆芋块根提取物抗氧化与海虾幼虫致死活性。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大越豆芋块根醇提物进行分极萃取,通过比色法测定醇提物及4个极相的总酚、总黄酮及总皂苷含量,DPPH法、ABTS+法、FRAP法及海虾幼虫致死生物活性法测定醇提物及4个极相的抗氧化能力和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大越豆芋块根醇取物乙酸乙酯相的有效成分含量(总酚24.15%、总黄酮10.25%、总皂苷10.99%,占提取物质量分数)及海虾幼虫致死活性(LC50值为315.40μg/m L)最高,其清除自由基能力(对DPPH及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80.12μg/m L和25.42μg/m L)和亚铁离子还原力均显著高于醇提物及其它分极组分(p0.05)。乙酸乙酯相为大越豆芋块根的主要活性部位,可供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