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GC/MS、GC×GC/TOFMS分析烟草半挥发性中性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比较气相色谱质谱(GC/MS)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在定性定量方面的差别,考察了色谱柱系统、操作条件(调制周期、柱头压力和初始温度等)对两维分离的影响,建立了烟草半挥发性中性化学成分分析的GC×GC/TOFMS方法,并采用这2种方法分析了云烟85的C3F烟叶的半挥发性中性成分。结果显示①GC/MS法共分离出400多个峰,鉴定出73种成分,而GC×GC/TOFMS法分离出近万个峰,共鉴定出569种成分;②在一维GC中峰形很好的β-大马酮的色谱峰,在GC×GC中经调制后被分离成6种成分1-氧化乙烯基癸烷、1-甲基-4-(2-甲基环氧乙烷基)-7-氧-二环[4,1,0]庚烷、二联苯、β-大马酮、10-乙酰甲基-3-蒈烯和正十四烷。因此,GC×GC/TOFMS分离能力更强,定性定量结果更可靠,更适合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香叶油中化学成分,利用峰面积归一化定量,通过质谱检索,辅助保留指数比对定性,香叶油中61个化学成分得到确定,占其挥发性成分含量的86.217%,结合保留指数分析香叶油中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提高了定性结果的准确性。香气评价结果显示,香叶油中关键香味成分为香茅醇、香叶醇、甲酸香茅酯、薄荷酮、甲酸香叶酯、异薄荷酮、惕各酸香叶酯、玫瑰醚、丁酸香叶酯等。  相似文献   

3.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甘肃永登产黄花蒿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合Massworks TM质谱解析软件及NIST谱库检索等手段,确定了黄花蒿挥发油中3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侧柏酮、桉树醇、邻异丙基甲苯、β-蒎烯、蒿酮、双戊烯和樟脑等。结果显示,Massworks TM技术提供的模拟精准分子量信息对未知化合物的确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单四级杆质谱确定未知化合物提供重要的依据,可提高谱库检索定性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闪蒸/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Flash-Distillation/GC/MS)对烟草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了烟草中70余种挥发性成分。对我国主要烟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烟叶和国外不同等级的白肋烟叶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对不同类型烟叶样品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分析,在定性和定量上均有差异;对同种类型、不同等级的烟叶样品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差异,大都在定量上,并无定性上的差异。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等特点,适用于烟草挥发性香味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分析荆条叶、枝的头香香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分析了北京地区芳香植物荆条叶、枝的头香香气组成,采用计算机质谱谱库检索结合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二维定性方法,从荆条叶中鉴定出36种挥发性成分,质量分数92.72%;从荆条枝中鉴定出33种挥发性成分,质量分数97.30%。所鉴定出组分多数为单萜及倍半萜类化合物,在荆条叶、枝中含量最高的均为β-丁香烯、其次为香桧烯、1,8-桉叶素、对-聚伞花烃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莪术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静态顶空进样技术采集莪术的挥发性成分,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其联合定性。结果采用GC-MS分析,检出61个组分;结合保留指数定性,鉴定出41个主要挥发性成分。结论静态顶空进样分析莪术挥发性成分,操作更简单、快速并节省药材;GC-MS结合保留指数联合定性使分析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质联用(GC/MS)对杜松籽油中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结合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并确定了67个化合物,同时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了各成分相对含量,占杜松籽油香味成分86.45%,另外,通过香气分析,确定了杜松籽油关键香气成分:α-松油醇、芳樟醇、乙酸龙脑酯、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月桂烯、β-石竹烯、长叶烯、莰烯等,结果表明,利用保留指数来鉴别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提高了对杜松籽油成分定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静态顶空进样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莪术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莪术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静态顶空进样技术采集莪术的挥发性成分,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其联合定性.结果 采用GC-MS分析,检出61个组分;结合保留指数定性,鉴定出41个主要挥发性成分.结论 静态顶空进样分析莪术挥发性成分,操作更简单、快速并节省药材;GC-MS结合保留指数联合定性使分析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9.
分析布枯叶油中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通过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比对,分析并确定出布枯叶油中46个成分,占布枯叶油挥发性成分的86.21%。主要成分为:胡薄荷酮(29.51%)、柠檬烯(16.50%)、异薄荷酮(10.05%)、薄荷酮(7.30%)、异胡薄荷酮(4.26%)、α-蒎烯(2.06%)、3-甲基环己酮(2.03%)、月桂烯(1.96%)、2-羟基薄荷酮(1.68%)、β-蒎烯(1.28%)和(E)-β-罗勒烯(1.25%)。通过保留时间指数来鉴别顺反同分异构体,提高了天然香原料中化合物定性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布枯叶油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对烟草中的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了烟草中60余种挥发性成分。对我国主要烟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烟叶和国外不同等级的白肋烟叶中挥发性香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对不同类型烟叶样品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分析,在定性和定量上均有差异;对同种类型、不同等级的烟叶样品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差异,大都在定量上,并无定性上的差异。该方法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操作简单、快速,重现性好等特点,为烟草挥发性香味成分分析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几种国内外混合型卷烟烟丝中香味物质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的前处理分离方法,以及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分析鉴定技术,对9种国内外混合型卷烟烟丝中的半挥发性酸性、碱性和中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37种碱性成分,83种中性成分和12种酸性成分。采用内标法定量测定了烟丝中的噻唑、吡啶、四甲基吡嗪、吡咯和吲哚等18种碱性香味成分;芳樟醇、二氢大马酮、香叶基丙酮、氧化异佛尔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等47种中性香味成分;乙酸、3-甲基戊酸、十四酸和棕榈酸等12种酸性成分。以及酸性、碱性和中性成分的总量,评价了该方法的重复性和前处理过程的回收率。研究结果表明,烟丝中中性成分总量的平均值国外卷烟比国产卷烟略高;烟丝中酸性成分总量的平均值国外卷烟比国产卷烟略低;烟丝中碱性成分总量的平均值(烟碱除外)国外卷烟是国产卷烟的2.2倍。   相似文献   

12.
采用GC/MS法分析了6-取代茚满酰异亮氨酸共轭物处理和未处理的K326烟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对这些烟叶进行了评吸。结果显示:①处理烟叶内生成了3种在对照中未检出的成分:法尼烯、檀香醇和十四醛,同时十五醛、亚麻酸甲酯和棕榈酸的含量明显增大,糠醛、糠醇和新植二烯含量明显降低;②处理烟叶卷烟的吸味品质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白肋烟重要香味物质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9,他引:3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法对国产 (湖北鹤峰、重庆奉节 )和进口 (巴西、津巴布韦和马拉维 )白肋烟中的酸性、碱性和中性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 ,共鉴定出 2 0 0种香味物质。文献检索表明 ,其中有 30种成分为烟草中尚未报道的化合物。采用内标法对白肋烟中重要的 2 6种碱性、39种中性和 15种酸性香味物质的含量 ,以及酸性、碱性和中性香味物质的总量进行了定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在所分析的白肋烟样品中 ,(1)国内外白肋烟均含有相同种类数的香味物质 ,其不同点在于 :①国产白肋烟烟叶的酸性成分总量低于津巴布韦和马拉维白肋烟 ,而高于巴西白肋烟 ;②国产白肋烟的中性香味成分总量 (不计新植二烯 )高于津巴布韦和巴西白肋烟 ,略低于马拉维白肋烟 ;③国产白肋烟中的新植二烯含量明显高于国外白肋烟 ;④湖北白肋烟的碱性香味成分总量与巴西和津巴布韦白肋烟的接近 ,略高于马拉维白肋烟 ;⑤国产白肋烟中的杂环化合物 (吡啶、吡嗪和吡咯类 )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低于巴西和津巴布韦白肋烟 ;(2 )国内 2个主产区白肋烟香味物质的含量在酸、碱、中 3个集分中的差异比较突出 ,即除了湖北上部白肋烟酸性成分的总量低于重庆上部白肋烟的以外 ,湖北上部、中部和下部白肋烟中性和碱性香味成分 ,以及中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烟用香精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针对在单柱气相色谱/质谱(GC/MS)上分离峰效果不佳或色谱图中有明显重叠峰的烟用香精,作者采用极性偶合柱系统GC/MS进行了定性分析,并优化分析条件,与单柱GC/MS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最后,比较了不同分析结果所得化学成分和品吸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极性偶合柱系统GC/MS比单柱GC/MS具有更强的分离能力,可定性的组分明显多于一维GC/MS,并且更符合该香精的评吸结果。这种分析方法有利于更全面地认识香精的化学成分,更准确地认识香精的组成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为增强加香配方研究的科学性、提高调香工作的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芳酸果浸膏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二彬 《烟草科技》2005,(11):20-2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GC/MS法定性定量分析了芳酸果浸膏挥发性成分,共鉴定出62种挥发性香味成分。同时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该香料能有效去除卷烟的杂气,改善和修饰香气,使烟气柔和细腻。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2类功能性香精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了香精在烟叶中添加前后的香味成分变化及对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精加入烟叶后,其主要的香气化学成分总体上叠加入烟叶中;香精加入后烟叶内在感官品质明显提升,总体变化方向与香精功效相吻合.研究结果对卷烟的加料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白肋烟重要香味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的前处理分离方法、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联用的分离分析鉴定技术 ,对2 0 0 0、2 0 0 1年湖北鹤峰试验基地生产的白肋烟中的半挥发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 ,共定性鉴定出 91种香味物质。对构成白肋烟香味特征的 2 0种重要香味物质和香味物质的总量进行了定量测定 ,着重研究了这 2 0种物质在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的变化。研究发现 ,在生长、采收、调制过程中 ,白肋烟中这 2 0种重要香味物质的含量及香味物质总量不断变化 ,并且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调制后 ,茄酮、降茄二酮、巨豆三烯酮、吲哚、氧化异佛尔酮等重要的烟草香味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吡嗪和甲基吡嗪在烟叶生长和采收过程中几乎不存在 ,直到调制阶段含量才急剧增加。新植二烯从打顶开始持续增加 ,在调制期达到最大值后 ,逐渐下降。这些香味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对探讨白肋烟质量与其内在的香味物质组成的关系 ,为提高白肋烟质量及其可用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果腔顶空法结合色谱及色-质联用仪分析监测“银帝”厚皮甜瓜挥发性物质在常温贮藏条件下的变化,研究粉红单端孢病害侵染对其挥发性物质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侵染会促使甜瓜的挥发性物质提前释放,但不同挥发性物质成分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9.
云南烤烟中半挥发性碱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溶剂萃取分离的前处理方法,以及配备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技术,对云南中二烤烟中半挥发性碱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36种半挥发性碱性成分。采用内标法定量测定了吡啶、2-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2,3-二甲基吡嗪、2,3,5-三甲基吡嗪、2-乙酰吡啶、3-乙酰吡啶、四甲基吡嗪、吲哚和2,3-二联吡啶等10种碱性香味成分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回收率较高,操作简便,是分析烤烟中半挥发性碱性成分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深入研究甘油在加热卷烟中的热稳定性及其对烟草薄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方法  采用热重(TG)、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气质联用分析仪(TG–GC–MS),考察不同甘油添加比例(5%~40%)烟草薄片的热性能及热解产物的释放规律。  结果  ① 根据烟草薄片的微商热重(DTG)曲线,可将热失重划分为三个失重区间,烟草薄片的最大失重区间在120℃~260℃。②甘油施加比例对烟草薄片的第二失重区间(120℃~260℃)和第三失重区间(260℃~350℃)的吸热、放热状态具有较大影响。③高温条件下甘油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分子内、分子间反应,以及乙酰化反应。④在鉴定出的烟草薄片32种化合物中,有9种化合物的释放浓度与甘油添加比例密切相关,其中6种化合物来自甘油自身的反应,3种化合物来自于烟草中的主要固有组分。  结论  甘油能促进烟草薄片中某些化合物的释放。但甘油在高温条件下热不稳定,较高添加比例下,甘油反应产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