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β-环糊精为壁材,阿拉伯胶为辅材,对克氏原螯虾壳虾青素进行微胶囊化包埋。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壁材种类、壁材添加量、芯材添加量、搅拌时间、搅拌温度等因素对虾青素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确定微胶囊制备工艺最佳条件为:80%β-环糊精+20%阿拉伯胶添加量0.19 g/m L、芯材添加量2.68%、搅拌时间50 min、搅拌温度40.9℃,在此条件下虾青素包埋率达到92.89%。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角鲨烯的稳定性,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角鲨烯为芯材、转谷氨酰胺酶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角鲨烯微胶囊。研究了壁材组成、芯壁比、壁材浓度、p H值、搅拌速度、乳化速度等单因素对微胶囊的包埋率、载药量以及粒径大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角鲨烯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明胶:阿拉伯胶(w:w)为1.00:1.00,芯壁比为1:1,壁材浓度为2%,p H为3.6,搅拌速度为500 r/min,乳化速度10 000 r/min。该条件下,角鲨烯微胶囊的包埋率为(68.2±1.5)%,载药量为(40.8±1.2)%,粒径为(98.5±2.5)μm。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纳豆为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明胶质量分数、阿拉伯胶质量分数、混合壁材溶液配比、壁材芯材配比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优化出纳豆微胶囊制备的最优工艺,并对制备得到的微胶囊产品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拉伯胶质量分数为5%,明胶质量分数为5%,明胶/阿拉伯胶比为1∶3,壁芯比为10∶1,此时,微胶囊包埋率最高为93.91%±0.21%。扫描电镜图像结果表明微胶囊表面呈现不规则形状,而内部为疏松的、不规则的孔网状结构。微胶囊产品的p H、温度稳定性均得到了提高,本研究为纳豆及纳豆激酶新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优化虾青素微胶囊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婷婷  王茵  吴成业 《食品科学》2014,35(12):53-59
微胶囊化包埋可减缓虾青素的氧化速度。以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虾青素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虾青素微胶囊包埋率为响应值,以壁材比例、壁材质量浓度、蔗糖酯添加质量分数3 个因素为响应因子,利用响应面法建立了二次回归实际方程模型,获得了制备虾青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HP-β-CD)∶m(麦芽糊精)= 2.9∶1,壁材质量浓度0.21 g/mL,蔗糖酯添加质量分数2%,虾青素添加质量分数4%,喷雾进风温度170 ℃。按此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虾青素微胶囊包埋率达95.31%。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紫甘薯花青素为芯材,筛选能提高其水相稳定性的壁材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方法:以包埋率为考察指标,利用Box-Behnken实验和方差分析,从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壁材浓度、壁材芯材质量比四个方面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并对所制备的微胶囊进行电镜扫描和稳定性研究。结果:筛选玉米朊作为壁材,获得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包埋时间30 min、包埋温度32℃、壁材浓度1%、壁材芯材质量比5∶2.2(w/w),此时紫甘薯花青素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1.55%±0.89%,其密度为2.88 g/m L,含水率为4.42%,紫甘薯花青素微胶囊为类似圆球状的紫色粉末,该工艺明显提高了紫甘薯花青素水相热稳定性,p H稳定性和室外光稳定性。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以玉米朊作为壁材进行紫甘薯花青素微胶囊化是提高其水相稳定性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新型抗氧化性壁材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的生产工艺。采用番茄红素为芯材,乳清分离蛋白与低聚木糖的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为壁材,通过均质和喷雾干燥制得番茄红素微胶囊。优化的工艺参数为乳清分离蛋白与低聚木糖的质量比1∶2,加热时间3 h,p H 10,均质压力40 MPa。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微胶囊产率和包埋效率分别为86.28%和94.11%。通过保留率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壁材能够有效保护芯材成分,提高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储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稳定性和水溶性,本文使用蜗牛酶进行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破壁提取,并以阿拉伯胶和乳清蛋白粉(富含乳脂肪球膜)为壁材,利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虾青素纳米颗粒,此外对纳米颗粒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虾青素纳米颗粒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H4.0,乳清蛋白与阿拉伯胶质量比为2:1,虾青素浓度为60 μmol/L,此工艺条件下虾青素的包封率为92.93%±0.19%。该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265.71±0.55 nm,Zeta电位为?13.44±0.14 mV,并具备良好的贮藏稳定性,在4 ℃条件下贮藏15 d,粒径增幅仅为6.1%,虾青素保留率为90.78%±0.25%,DPPH清除率为79.31%±0.18%。本研究改善了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稳定性和水溶性,为虾青素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新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和麦芽糊精为壁材,虾青素大豆油悬浊液为芯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虾青素微胶囊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微胶囊化虾青素与未微胶囊化虾青素进行稳定性实验.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新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麦芽糊精为1:1,均质压力为50MPa,进口温度为190℃,出口温度90℃.稳定性实验表明,虾青素的微胶囊化能够明显减少虾青素的氧化,虾青素稳定性提高近8倍.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乳清分离蛋白(WPI)和麦芽糊精(MD)为壁材,紫苏油为芯材,并添加少量阿拉伯胶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紫苏油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确定紫苏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紫苏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配方:SPI、WPI和MD质量比为2∶1∶2,芯壁材质量比为2∶3,阿拉伯胶的添加量为总固形物含量的3%,固形物浓度为20%。在此工艺配方下,紫苏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到91.23%,表面含油率为3.1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微胶囊表面结构完整致密无裂缝。  相似文献   

10.
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具有降低体重、调节脂代谢、缓解疲劳等功效,其常温下为液态,为方便其在食品领域应用,以乳清蛋白、菊粉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复配壁材比例、壁材添加量、芯壁比、乳化剂添加量、复配乳化剂比例对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实验优化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的制备配方,并测定制备的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最佳制备配方为乳清蛋白:菊粉3∶1(w/w)、乳化剂添加量0.4 g/100 mL、芯壁比1∶1(w/w)、复配壁材(乳清蛋白和菊粉)添加量14 g/100 mL、复配乳化剂(单甘酯∶羧甲基纤维素钠)1∶1(w/w),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中碳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5%,具有良好流动性、分散性及溶解性,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43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