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纳米技术与纳米食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过去的20年里,纳米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并引发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纳米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介绍此技术在食品加工、食品包装和食品检测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纳米粒子的毒性和纳米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食品保鲜中的纳米技术及其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凡  琚争艳 《食品科技》2008,33(5):263-266
介绍纳米粒子的特性,以及纳米粒子作为抗菌剂、用纳米材料制作各类保鲜膜两大方面综述纳米技术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最后对其安全性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纳米食品的活性与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勇  李华佳  辛志宏  胡秋辉 《食品科学》2006,27(12):936-939
目前纳米技术在农业和食品当中的应用已逐渐显现出相当的优势,有部分纳米食品已经投入市场。但是纳米技术在此领域的研究仍在起步阶段,对纳米食品的安全性,即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成为纳米食品研究和开发的制约因素。本文综述了纳米食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安全性评价等问题,简要地提出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纳米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纳米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采用纳米技术制造食品、食品的纳米包装材料、食品的纳米标签和使用纳米技术监控食品、食品的纳米添加剂、应用纳米技术运输食品中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5.
由于上转换发光纳米技术能够快速、准确、高效的检测食品中的危害因素,因此成为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的热点。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面修饰是上转换发光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运用的关键。因此介绍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和表面修饰,以及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表面修饰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和预防老年痴呆等多种生理功能,然而水溶性差、不稳定、生物利用率低等缺陷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利用纳米技术,以天然生物大分子为材料,制备姜黄素的传递载体,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对姜黄素的纳米载体进行分类总结,并对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纳米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它具有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体积效应及抗菌生化效应等特性,因而纳米材料在食品,药品,化妆品,造纸,塑料,纺织,陶瓷,建筑及军事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纳米材料的应用便形成了纳米技术,本文将其在轻纺方面的应用作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8.
纳米材料的特殊效应使其在食品包装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纳米材料是否会迁移到食品中,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尚未解决,因此纳米材料的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证实,对纳米材料进行迁移研究是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综述了近年来纳米复合材料在食品接触用塑料包装中的应用,以及纳米复合材料中纳米成分的检测和表征,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纳米材料向食品或食品模拟物迁移的研究进展。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食品包装材料中纳米粒子的鉴定和分离方法、迁移试验方法不完善,加上纳米材料稳定性的原因和分析表征技术的限制,目前为止,人们对于纳米材料能否迁移到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仍未达成统一意见。  相似文献   

9.
纳米材料在化学纤维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性能,以及纳米技术在各种化学纤维中的两种主要应用方式;对目前已有的纳米技术纤维,包括抗紫外型、抗菌除臭型、远红外线型、阻燃型和特种纤维的应用进展作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对纳米粒子在化学纤维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纳米材料在造纸中的优势越来越显著,对其应用研究也越来越热。由纳米粒子改性的纸张逐渐在市场中崭露头角,纳米纸与普通纸在外观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性能上却有很大的不同。造纸工业中应用的纳米材料主要有:纳米纤维素、无机纳米粒子(如纳米SiO_2、TiO_2、CaCO_3、Ag等)以及有机胶乳纳米粒子等。1纳米技术简介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寸(0.1~100n m)范围内,探讨物质(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移动规则和特征的一种新技术。而由纳米技术制备的纳米材料是指在三  相似文献   

11.
钱雪丽  陶宁萍  王锡昌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6):313-317,324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方法用于食品中纳米颗粒的制备。食品中的各种活性成分经纳米技术加工成纳米食品后,其理化性质、口味、营养价值等发生优向改变,起到增强食品功能性,提高有效成分生物利用率,促进人体消化吸收的作用。制备得到纳米食品可有效降低食品加工过程中多种活性成分的浪费,丰富食品种类,拓展新型食品市场。而人们对营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的不断追求,也使纳米食品作为一种潜在的功能性食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表征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今后食品中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食品的功能性评价一直以来充满争议,这主要是因为离体实验和动物实验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人体功能?人和人之间尚存在差异,动物的功能性实验结果当然很难供人体参考。之所以不能用人来做食品的功能实验,主要是因为功能性食品的评价主要照搬了医药学方法,医药药效和功能评价往往需要致病模型,而食品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机体健康而不是为了治病。另一个关键性问题是如何对食用功能性食品后体内的生理变化进行定量化评价。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强调了网络方法在定量化评价复杂非线性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有关体内细胞间无线通讯网络、代谢网络及其通量控制分析研究进展提出:机体内细胞间无线通讯网络和代谢网络都属于有向加权网络,是目前研究的热门领域:生物大分子互作网络,亦即无向无权网络的扩展形式。网络模型可以提供多种参数,从不同的角度定量化刻画食品所引起的体内细胞间无线通讯网络和围绕中心代谢途径所形成的代谢网络的变化,从而定量化评价功能性食品的体内生物功能。这些测定可以通过采集几毫升外周血进行,所以适用于通过志愿者进行的体内实验。  相似文献   

13.
番茄红素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但又不能为人体自身合成的天然类胡萝卜素,目前已被用作一些功能性食品的主要成分,但是其测定方法的不一致,给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对HPLC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番茄酱中番茄红素的含量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准确、简便测定番茄红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莹  徐秀林  朱乃硕 《食品科学》2012,33(9):341-344
糖尿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全球患病人数已超过2亿。近年来,人们从动植物、昆虫以及人体中提取得到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多肽类物质,与传统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相比,其生物活性高,副作用小,有望开发成为预防或治疗糖尿病的功能食品或药物。本文分类介绍一些具有降血糖功能的生物活性肽,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foods and health has led to various scientific studies to find the significance of foods or food ingredients on specific functions in the body. The term functional food refers to food with specific beneficial functions, is first coined in Japan.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the factors that have driven the functional food development, various definitions proposed by different authors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 It also provides an overview on various functional ingredients in different food sources along with their potential health benefits, state of the art in commodity-based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n functional foods, the key factors required for their mass popularity, including some highlights on the increase in the global market share for such products. Mentions have also been made on the fact that framed rules for proving health claims of functional foods by conducting longitudinal studies before launching in the market are still lacking in many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6.
杨艳  杨荣玲  邹宇晓  刘学铭 《食品科学》2014,35(17):319-325
多酚经人体摄入后,由肠道微生物产生的酶分解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酚酸等小分子物质,增加了多酚的生物利用度和活性。这一特性在促进人体健康和食品加工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多酚化合物的分类、多酚在食品中的分布和吸收利用、肠道微生物对多酚的生物转化产物及形成机制等问题,以期为开发益于人体健康的高质量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Recently, the focus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s has moved from the primary role of food as the source of energy and body‐forming substances to the more subtle act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food components on human health. There has been an explosion of consumer interest in the active role of food in the well‐being and life prolongation, as well as in the prevention of initiation,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ontransmissible chronic diseases. As a result, a new term—functional food—was proposed. Among these foods, probiotics may exer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composition of gut microbiota and overall health, and the market is increasing annually. An increased demand for nondairy probiotic products comes from vegetarianism, milk cholesterol content, and lactose intolerance.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products is a key research priority for food design and a challenge for both industry and science sector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functional food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nondairy foods that contain probiotic bacteria strains.  相似文献   

18.
This review deals with the two major aspect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context of meat-based functional foods and human health. One involves the different strategies used to improve (increase or reduce) the presence of bioactive (healthy and unhealthy) compounds in meat and meat products in order to develop potential meat-based functional foods; these strategies are basically concerned with animal production practices, meat processing and storage, distribution and consumption conditions. Since the link between the consumption of those foods and their potentially beneficial effects (improving health and/or reducing the risk of several chronic diseases) needs to be demonstrated scientifically, the second aspect considered is related to intervention studies to examine the functional capacity of meat-based potentially functional foods in humans, discussing how the functionality of a food can be assessed in terms of its effects on health in relation to both target body functions and risk factors.  相似文献   

19.
食品及其原料中的黑色素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每一类黑色素的品种繁多、形成机制多样化、结构复杂。黑色的动物类、菌类、植物类食品或原料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黑色素;人造黑色素-焦糖色素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加工饮料和食品中。研究表明,可食用黑色素具有抗氧化性、抗癌性、抗菌和抗炎性、降血压或血脂、螯合金属离子和有益于肠胃健康等功能特性;酚类氧化形成的黑色素还具有护肝和调节免疫功能的特性。伴随人类饮食,每日都有一定量的黑色素摄入体内,但对于各种食品或饮料及其原料中存在的黑色素或人造焦糖色素本身尚无具有毒性方面的研究证据。为此,本文对一些常见于食品及其原料中的三类黑色素(包括天然生物合成类、美拉德反应生成类和人工合成焦糖类)的形成、结构组成与特征、含量、各种重要功能特性和食用安全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以期为食品及其原料中各类黑色素或人造黑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并已成为造成我国成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高胆固醇血症。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物主要有他汀类、消胆胺和依泽替米贝,但长期服用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降胆固醇功能性食品因能够发挥与药物类似的功效,且没有任何副作用的特点,开始逐渐被当作药物的替代品。本文将从胆固醇的代谢入手,探讨胆固醇在机体内的合成、代谢、排泄过程,以及机体自身对胆固醇平衡的调节机制。同时,概括总结具有降胆固醇效果的功能性食品及有效成分,并归纳其降胆固醇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