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提高脱色剂和鱼油的分离效率,并同时保证高脱色率。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出鱼油的最佳吸收波长;使用硅酸镁、活性白土两种脱色剂进行复配,以脱色率、过滤速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分别对混合脱色剂的用量、脱色时间和温度进行试验,优化鳀鱼油脱色的工艺参数;通过板框过滤放大实验验证脱色剂的脱色及助滤效果;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粗鱼油、脱胶油、脱酸油、脱色油4种鱼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鳀鱼油的最佳吸收波长为671 nm;混合脱色剂复配比例(m活性白土∶m硅酸镁)为4∶1,过滤速度为(26.65±0.64) mL/min;响应面优化结果:混合脱色剂用量为5.00 g/100 g油脂、脱色时间57.00 min、温度72.00℃,脱色率为(95.74±1.35)%,理论脱色率为95.50%;吸油率为(1.15±0.10)%,鱼油回收率为(91.72±1.60)%;板框过滤试验中混和脱色剂的脱色效果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拥有更快的过滤速率;粗鱼油、脱胶油、脱酸油、脱色油的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绝对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脱色油中...  相似文献   

2.
对山桐子原油进行脱胶、脱酸、脱色精炼处理。考察了脱色剂种类对脱色率的影响,并以脱色率为考察指标,活性白土(优选的脱色剂)添加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山桐子油的脱色工艺。对精炼前后山桐子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白土添加量17%、脱色温度94?℃、脱色时间94 min,在此条件下山桐子油的脱色率为(91.07±0.43)%;精炼后,山桐子油的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基本不变,亚油酸含量高达73.46%。  相似文献   

3.
采用吸附脱色法对青海胡麻籽油进行脱色,并以波长665nm下脱色率为指标,分别研究了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吸附剂添加量三个因素对胡麻籽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胡麻籽油脱色工艺的优化条件为:脱色温度为71℃、脱色时间为23 min、吸附剂用量为4.3%,脱色率达到77.59%。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脱色剂对油茶籽化妆品基础油的脱色效果,确定了最佳的复合脱色剂配比为7. 5%膨润土+2. 5%凹凸棒土+0. 5%活性炭(占油质量)。通过对油茶籽油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复合脱色剂用量的单因素实验及验证实验,得出油茶籽化妆品基础油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复合脱色剂用量7%~8%、脱色时间30~40 min、脱色温度100~110℃,此条件下脱色油色泽小于R0. 1/Y2. 5,微量营养成分多酚、V_E、角鲨烯、谷甾醇含量分别为27、263、64、276 mg/kg左右,得率约92. 5%,酸价、过氧化值、磷含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凹凸棒作为吸附剂对大豆毛油进行脱色,以脱色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脱色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优脱色条件为脱色时间32min、脱色温度110℃、搅拌速率250r/min、脱色剂(凹凸棒)用量3%,此条件下,凹凸棒脱色大豆油的脱色率为71.83%。将凹凸棒脱色后的大豆油与普通脱色大豆油分别进行一定时间的105℃加热,对二者的色泽红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以凹凸棒作为吸附剂的脱色油脂较为稳定,不易返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并优化饲料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过程中的脱色材料与脱色条件。方法 以脱色率和亚硝酸盐加标回收率为考察指标, 比较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硅藻土3种脱色剂的脱色效果, 确定一种较好的脱色剂, 并通过单因素实验, 优化脱色剂的脱色条件。结果 粉末活性炭脱色效果优于其他2种脱色剂。其最佳工艺条件为: 脱色剂用量2 g, 超声波水浴温度50 ℃, 超声波水浴时间30 min,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 饲料脱色率可达到49.0%, 亚硝酸盐回收率可达95.15%。结论 优化后的脱色条件解决了深色饲料影响亚硝酸盐测定显色的问题, 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以非洲山毛豆毛油为试验材料,讨论温度、时间、脱色剂种类、脱色剂添加量对非洲山毛豆毛油脱色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山毛豆毛油脱色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山毛豆油吸附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与活性炭比例9∶1,吸附剂用量5%,脱色温度75℃,时间40 min。该条件下山毛豆毛油脱色率为93.69%,与模型预测值93.150 7%接近。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沙棘籽油的脱色参数及脱色对其品质的影响,以沙棘籽原油为试材,首先从4种脱色剂中优选1种脱色剂,并对该脱色剂进行添加量、脱色温度及脱色时间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获得最佳脱色参数。在此条件下,分析脱色沙棘籽油的常规理化指标、脂肪酸种类及相对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估凹凸棒土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沙棘籽油的最佳脱色剂为凹凸棒土;最佳脱色参数为添加4%凹凸棒土,50℃脱色10 min,脱色率可达26.93%。脱色后,色泽由橙红色转为橙黄色,水分、挥发物含量和酸价下降,脂肪酸的种类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未显著改变,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及总还原能力变化不显著。凹凸棒土可以作为沙棘籽油良好的潜在脱色剂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脱色率和酸损失率为指标,比较8种脱色剂对新疆杏酱酶解液的脱色效果,筛选出较好的脱色剂为粉末活性炭。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活性炭用量、温度、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该条件进一步优化,得出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1.2g/100mL、脱色温度70℃、脱色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杏酱酶解液脱色率为93.01%,酸损失率为5.89%。  相似文献   

10.
研究超声强化过氧化氢-维生素C复合脱色剂体系对糖汁脱色的规律,考察了超声功率、复合脱色剂用量、超声温度和时间对糖汁脱色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声空化强化过氧化氢-维生素C对糖汁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当处理糖汁量为100 mL,超声功率为260 W,过氧化氢与维生素C的用量均为1.6 mL,空化温度为70℃,超声时间为6 min时,脱色率达到53.4%。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各个因素对糖汁脱色率影响的主次关系为:超声功率>复合脱色剂用量>超声时间>空化温度。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制备了燕麦-玉米挤压膨化粉并探究添加魔芋粉共挤压对混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主要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糊化特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处理后,原料中脂肪含量和快消化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脂肪含量由9.38%降至3.06%,但对抗性淀粉含量无影响(P>0.05),原料粉与挤压膨化粉eGI值分别为66.03和67.34,均属于中GI物料。添加魔芋粉与燕麦玉米混粉共挤压后,不同添加量魔芋粉均能显著降低混粉中快消化淀粉含量(P<0.05),提高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 添加5%、10%、15%魔芋粉后eGI值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48.06、48.51和49.11,均属于低GI物料,可作为代餐产品原料使用。  相似文献   

12.
刘涛  孙健  郭辰  赵晓红 《食品科学》2014,35(11):223-228
选用竹叶中4 种黄酮单体荭草苷、异荭草苷、绿原酸和阿魏酸,在各毒性剂量下作用于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通过检测其对细胞早期损伤指标--线粒体功能变化的影响,以评估其细胞损伤作用。CCK-8检测法测得4 种单体物质对CHO细胞的IC50值分别是:绿原酸2 726.11 μmol/L、阿魏酸1 680.28 μmol/L、荭草苷1 889.15 μmol/L、异荭草苷2 358.56 μmol/L。在各单体IC50、1/2 IC50值、1/4 IC50值、1/8IC50值剂量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以阿魏酸降低幅度最明显,绿原酸次之,荭草苷和异荭草苷变化较小;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生成量与作用剂量成负相关,阿魏酸致ATP生成量降低最多,荭草苷次之,绿原酸和异荭草苷影响较小;细胞色素C的释放量,以阿魏酸最大,荭草苷和异荭草苷次之,绿原酸的最小。研究表明4 种单体物质都对线粒体产生了一定的损伤,其中阿魏酸对线粒体影响最大,荭草苷和异荭草苷次之,绿原酸最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采用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nano quantity analyte detector,NQAD)同时测定7种人工甜味剂的分析方法。方法纳克级激光计数检测器系统下,使用CAPCELL PAK C_(18) MGⅡ(150 mm×2.0 mm,5μm)色谱柱,以2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40℃。结果7种常见人工甜味剂得到良好分离与检测,在紫外检测器上难以检出的甜蜜素、三氯蔗糖和甜菊苷3种成分,在NQAD检测器上分别得到了0.27、0.17、1.19μg/mL的检出限。色谱峰面积精密度RSD4.97%;标准曲线得到良好线性关系r~20.994;样品回收率96.69%~105.18%之间。结论使用新型NQAD建立了人工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甜菊苷的高灵敏度共同分析方法,方法简单、专属性高。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包装机械的振兴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如何振兴我国包装机械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以籼米为主要原料,添加单甘酯、复合磷酸盐、TG酶(谷氨酰胺转氨酶)和山梨醇,制作大米凝胶,研究添加物对大米凝胶的热特性、流变特性、晶体结构、微观结构的影响,初步探究添加物对大米凝胶稳定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TG酶、复合磷酸盐、单甘酯能显著提高大米凝胶的糊化峰值温度,而添加山梨醇则降低大米凝胶的糊化峰值温度。添加TG酶、山梨醇、单甘酯能显著提高大米凝胶的糊化热焓,而添加复合磷酸盐降低了大米凝胶的糊化热焓。四种添加物均能提高大米凝胶的弹性模量(G')上升的起始温度(T_(oG'))和G'峰值对应的温度(T_(G'max));添加山梨醇的大米凝胶,其弹性模量峰值(G'_(max))和黏性模量峰值(G″_(max))增大,而添加TG酶、复合磷酸盐、单甘酯的大米凝胶,其G'_(max)和G″_(max)降低。四种添加物均能降低大米凝胶G'值的变化速率和结晶程度,抑制凝胶的老化,降低凝胶内部孔洞数量和凝胶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6.
研究贮藏温度、化学杀菌剂处理和涂膜对河阴石榴果皮褐变、质量损失率、腐烂及籽粒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 d的贮藏期内,4.5 ℃会引起河阴石榴果实冷害,果皮褐变严重、腐烂率增大。1%壳聚糖涂膜处理降低果实的腐烂率、褐变指数和质量损失率的效果优于1%海藻酸钠和1%羧甲基纤维素钠涂膜。噻菌灵、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1 000 倍稀释液浸果60 s可以显著降低果实腐烂率,3 种化学杀菌剂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以42%噻菌灵悬浮剂1 000 倍液浸果,而后以1%壳聚糖溶液涂膜,用0.015 mm聚乙烯保鲜袋单果包装后放入6 ℃条件下贮藏120 d,河阴石榴的腐烂率为3.46%,质量损失率为2.13%,褐变指数为0.1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5%,籽粒品质评分为92,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包装和延时预冷的“八月脆”桃在- 0.5~0℃低温条件下贮藏15d,随后回温3d,通过测定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果实颜色、失重率和腐烂率等品质指标,以探求桃果实满足冷链贮运和货价期要求的最佳预冷和包装条件。结果表明,采用包装纸+ 纸箱(X1)和网套+ 礼品盒(X2)的果实在冷藏15d 后均能保持较高的硬度,SSC 变化不明显,X1 果实腐烂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未包装(X3)果实失重率最高。在回温3d 后,X2 果实的硬度(11.45N)和SSC(9.99%)显著高于X1,腐烂率和失重率最低,果实表面着色充分,果肉未出现褐变;采后6h 入库预冷的果实在冷藏15d 和回温3d 后的硬度均显著高于采后12h 和18h 入库果实,腐烂率和失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果实表面色泽呈微红色,果心处无褐变。综合评定采后6h 入库预冷和采用网套+ 礼品盒包装果实的贮运性和货架期的商品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真鲷鱼糜为原料,通过探讨酸处理条件(温度和时间)、巴氏杀菌条件、葡萄糖酸内酯(glucono-δ-lactone,GDL)添加量对酸化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旨在开发出一种冷藏即食的鱼糜制品。结果表明:酸化温度为35 ℃,处理时间为1.5 h时鱼糜凝胶的破断力、破断距离和凝胶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524.23 g、1.019 7 cm和534.26 g·cm;热处理条件为68 ℃,45 min时,鱼糜制品在达到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的同时又具有较好的凝胶品质;随着GDL添加量的增加,鱼糜凝胶的破断力、凝胶强度、白度均呈上升趋势,而持水性逐渐下降;结合正交试验的初步研究结果,得到较优酸化工艺为:GDL添加量2.10%、酸化温度35 ℃、酸化时间2.0 h。  相似文献   

19.
The effect of four additives (surfactants and dispersant) that were supplied by Hercules Chemicals Singapore Pte Ltd on kraft pulping and bleaching of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and Acacia mangium has been studied. The use of additives results in a more removal of extractives, and in a more uniform cook with lower screen rejects in eucalyptus, lower residual alkali, and in an improvement in brightness of eucalyptus pulps. At low additive charge level, a reduction of kappa number generated without clear loss of pulp yield in acacia cook.  相似文献   

20.
通过硫酸铵沉析、依次过葡聚糖G100和阴离子交换树脂DEAE葡聚糖A50柱,从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肠道2株放线菌株发酵液中获得了1种葡聚糖外切酶(C1)、2种葡聚糖内切酶(CX)和1种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βG)。该2株放线菌株在形态、生长、生理生化特性上显示属于链霉菌属种类。SDS-PAGA电泳分析表明上述4种酶的分子质量分别为76.9、22.3、66.2、31.9kD。外切酶在pH 5.6,内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在pH 5.0;以及内切酶和外切酶在50℃,β-葡萄糖苷酶在40℃时,有最大酶活性,甚至温度高达70℃时,这些酶仍有50%以上的酶活性。二价阳离子如Fe2+、Ca2+在质量浓度100mg/L条件下对酶有激活作用,而Mn2+、Cu2+、Zn2+、Co2+对酶活起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来自白蚁肠道2株链霉菌株所产的纤维素酶可能以Fe2+和Ca2+作为辅基,属于酸性、耐热性酶。这类酶具备用于工业上分解不溶性的纤维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