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营养素度量法在营养和健康声称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膳食与健康关系研究的深入,食品的健康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营养和健康声称作为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健康效应的说明部分,成为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营养素度量法作为一个评价食品营养特性的方法,对食品给予了综合评价,有助于规范食品的营养和健康声称。本文就营养素度量模型在营养和健康声称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从意大利政府官方网站、相关报道与文献梳理总结了营养信息电池标签内容、特点及发展经验,该标签采用特定营养素体系的营养素度量法模型,显示能量、脂肪、饱和脂肪酸、糖、盐含量及采用电池含量显示能量与营养素占成年居民每日膳食参考摄入量的比重;采用自愿方式标示标签,与地中海膳食模式相匹配,在意大利备受欢迎。但在申请欧盟包装正面标签时,因采用“电量越多,营养质量越低”被批评违反直觉。该标签在制定使用手册、启动未包装食品应用计划以及开展与其他包装正面标签比较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包装正面标签完善与推广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泽颖  黄贝珣 《食品与机械》2021,37(11):228-231
对英国食品每日摄入量指南(GDAs)标签开展案例研究,结果发现,GDAs标签从包装背面标签转为FOP标签,实施已有20年以上。该标签采用特定营养素体系度量法模型,显示每份食品能量、糖、脂肪、饱和脂肪、盐的含量及其每日参考摄入量占比,既没有颜色编码又没有形象的图标显示,且实施效果不如多数FOP标签。对此,中国可考虑将营养成分表信息以食品份量单位直观显示在包装正面,方便消费者关注与理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市售预包装食品营养强化标签标识现状,为我国食品营养强化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从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允许强化的食品类别中选取11类常见食品,随机采集市售预包装食品标签样品3 760份,分析每类食品中强化的营养素种类及其强化比例。结果 3 760份调查样品中共有489份样品进行了营养强化,总体强化率为13.0%,不同类别食品的营养强化情况差异较大,其中乳及乳制品、饮料类和粮食及粮食制品强化比例较高,分别为39.7%(160/403)、15.0%(151/1 006)和14.0%(76/542),110份调制乳粉样品全部进行了营养强化,远高于其他类别食品,而冷冻饮品、果泥、豆浆、胶基糖果、大米制品、杂粮粉及其制品等类别共计411份样品均未进行营养强化。从强化的营养素种类看,维生素A、D、E、B族以及钙、铁、锌等我国居民较缺乏的营养素在各类食品中的强化比例相对较高,磷、γ-亚麻酸、乳铁蛋白、酪蛋白磷酸肽等在各类食品中的强化比例较低。结论 我国市售预包装食品总体营养强化比例不容乐观,建议相关标准修订过程中应结合市场产品现状,对可强化的食品类别、允许添加的营养素种类等进行系统评估分析,以切实提高居民微量营养素摄入,并丰富市场产品和促进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国市售乳及乳制品类别的营养强化现状,为中国食品营养强化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从市售乳及乳制品类别产品中,随机采集市售预包装食品标签样品3 034份,分析每类乳品中强化的营养素种类及其强化比例,并对尚未规定强化量下限的营养素的强化量进行分析。结果:3034份乳及乳制品样品中共有777份样品进行了营养强化,总体强化率为25.61%(777/3 034),不同亚类差异较大,其中调制乳和调制乳粉的强化比例较高,分别为50.77%(199/392)、95.37%(412/432),而干酪和再制干酪以及其他乳制品的强化比例较低,分别为27.17%(75/276)、0%(0/37)。强化的营养素种类方面,VA、VD、钙、锌等中国居民比较缺乏的营养素在各类乳品中的强化比例相对较高,而Y β-Glu、LF、OPO的强化比例则较低。针对GB 14880中没有规定强化量下限的营养强化剂,大多数产品按接近下限的强化量进行强化,对食用者营养素摄入产生的作用将很小。结论:中国市售乳及乳制品总体营养强化情况较好,对于部分亚类允许强化的营养素种类较少的情况,建议标准修订过程中适...  相似文献   

6.
黄泽颖  卢曼  黄贝珣 《肉类研究》2021,35(1):105-111
为促进我国消费者对香肠的合理消费与饮食健康,引导企业生产营养健康的香肠,利用《中国食物成分表》(第1册第2版)的16 种香肠及其营养素数据,构建富含营养素食物(nutrient-rich foods,NRF9.3)模型,评价香肠整体营养价值,并借鉴瑞典的锁孔(Keyhole)标识和英国的多交通灯信号标签进行相应的包装正面(front of package,FOP)标签应用探索。结果表明:除了儿童肠、火腿肠外,14 种香肠的NRF9.3<0,每100 kcal的推荐性营养素含量均低于限制性营养素,对人体的营养价值较低,适合采用总结指示体系和特定营养素体系的FOP标签进行标示;因此,居民日常应限制香肠摄入,建议对脂肪、盐含量超标的香肠采用红色交通灯信号标签提醒消费者,对NRF9.3>0的香肠实施单一的健康选择标识推荐消费者选购。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食品强化管理法规标准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完善我国食品强化政策体系,修订相关标准.方法 利用法规文献检索、案例分析等方式研究分析了国内和部分国家食品强化法律法规体系、食品强化目的 、强化类型、强化营养素及强化水平、食品载体等方面的管理模式和主要内容.结果 所研究的国家根据国情采取不同的食品强化管理模式;法规、标准及政策指南等构成了食品强化管理法规体系;通常综合考虑目标人群营养状况、膳食结构、预期营养改善程度、营养素的安全性以及国际上认可的科学资料等因素制定食品强化标准.结论 建议尽快完善我国的食品强化政策指南,结合营养素风险等级和食品营养声称确定强化水平,系统开展某些营养素的危险性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8.
采用氨基酸评分法就点心类方便食品——纯麦花生粥营养配方进行评价和探讨,经过配方营养素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可获得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为74.4分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述了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相对完备的学龄前儿童食物营养监测指标体系、政策法案以及目前研究进展情况,并与我国学龄前儿童食物营养监测体系进行分析比较,为我国完善适合本国国情的营养监测体系,制定相关工作的规章制度法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总结不同国家有关探讨学龄前儿童食物营养监测指标体系的研究性论文、综述及书籍等。结果: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相对详尽的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性、针对性的食物营养监测体系,同时拥有成熟的运行机制、数据库和网络平台,而我国近年来学龄前儿童食物营养监测系统逐步健全、成效显著,但起步晚,发展较为缓慢。结论:我国需尽快针对学龄前儿童构建适合的食物营养监测指标体系,制定食物营养健康相关政策法案,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指导学龄前儿童群体培育健康的食物消费模式,以期逐步改善我国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已成为食品加工中不可缺少的基料。我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物质”。为增加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则称之为营养强化剂。  相似文献   

11.
谈谈我国优质乳制品的开发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刘冬生人们每天需要通过摄取各种食物以获得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乳类食品是食物的一种,一般来说它对于病人、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关系更为密切。在这想谈谈两方面的问题:1.乳及乳制品的营养乳类所含的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我国贫困地区推行6~24月龄婴幼儿辅食营养包干预项目的下一步研究提出建议。方法分析了国内外科学界采用试验流行病学等方法致力于婴幼儿辅食营养补充品的干预研究,将国内外辅食营养包营养素含量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WHO/FAO)的推荐摄入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我国制定了含有蛋白质、钙、铁、锌以及维生素A、D、B_1、B_2的营养包,含量接近WHO/FAO推荐值,并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的贫困地区。结论我国的营养干预项目对婴幼儿营养状况具有改善效果,但需使用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验证和拓展项目科学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10种适合儿童食品的包装正面标签(FOP标签)中,Nutri-score标签、健康星级评分系统特别警告标签能显著引导儿童及其家长减少不健康食品消费,但现实中食品包装正面的营销信息容易干扰消费者依据FOP标签做健康决策。研究指出结合营养成分表强制标示的营养成分,借鉴警告标签经验设计在中国的FOP标签的可行性较高,建议明确FOP标签的使用格式以及规范企业的营销信息标示。此外,还要提升学龄儿童、学龄前儿童父母的营养素养,学会甄别食品包装信息以及利用FOP标签。  相似文献   

14.
纪奎权  张瑶 《中国食品》2011,(18):14-1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食品行业取得了显著进步与发展:源头食品供需有所保障:多种类别品种的云集:终端市场化运作;消费者自主的选择权:中西饮食文化相结合等等。而这些使我国食品产业呈现出一片朝阳的景象,同时也支撑着这个生生不息的庞大的人口体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从今年起,凡进口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单位,每批进口时必须向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准进口、销售和使用。据了解,《食品卫生法》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0.6,1.No.515对进口食品添加剂实施强制检验  相似文献   

16.
9月27日.从事大豆原料开发的全球领先企业舒莱公司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与媒体分享了大豆蛋白的健康功效:大豆蛋白能提高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并增强儿童饱腹感,有助于儿童体重控制。  相似文献   

17.
《食品科技》讯,食品营养标签法规和管理工作是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重要的立法工作之一。食品营养标签包括有:营养成分、营养信息或营养声明和健康声明,它是显示食品组成、特征和性能,是向消费者传递营养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向公众进行营养教育,指导选择健康膳食的一个指南。美国、欧共体、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营养标签标准或法规。国际法规委员会 (CAC)有关营养标签主要指导原则是:①使用范围;②营养标签;③声明。美国的营养标签法主要规定:①食品范围;②营养标签格式和内容;③包装的大小;④营养素含量声明的定义;⑤健康功能声明的限制。而我国食品营养标签现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国为了与国际接轨,为了与有关法规配套,为了市场经济和监督的需要并指导消费者选择适宜食品,必需建立营养标签法规。 (慧讯 )  相似文献   

18.
从国际大豆市场的生产销售分析入手,结合我国大豆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现状以及人民生活中传统的饮食习惯,通过对发展我国传统大豆食品的优势和劣势的探讨,提出了增强国产大豆市场竞争力的建议:要结合我国现有大豆原料的特性,以抓好大豆品质,提高加工技术为基础;加大应用技术和功能性豆制品的开发和研究力度,从加强传统豆制品的标准化、规格化、系列化入手,完善流通体系,扩大营销规模;加强企业联合,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大豆食品民族工业,使传统的大豆食品真正成为营养、安全、方便、可食的现代食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慢性疾病发生率逐渐提高,而这些与日常膳食密切相关。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是一种新型的膳食纤维,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和生理功能,成为近年来食品科学研究的热点。抗性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不被消化酶水解而到达结肠,具有多种益处,用于功能性产品的开发,与微胶囊等技术结合包埋营养物质,发挥多种生理功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本文主要聚焦于抗性淀粉在老年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综述了老年食品的特点,围绕老年食品的特点阐述了RS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基于RS优点和特性总结RS在老年食品中的应用,如直接作为功能性原料、制作重组米、面制品、乳饮料等,或作为主要原料借助不同手段,包括:微胶囊法、皮克林乳液和纳米颗粒法对 RS进行处理,在老年人体内构建特殊的营养素递送体系,以期为设计开发老年食品提供思路同时为特殊人群提供膳食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医食品)定义为“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我国特医食品的发展起步较晚,自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特医食品正式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以来,特医食品的监管逐渐完善,获准注册的产品也逐渐增加。本文对我国特医食品相关法规标准与监管要求,以及获准注册产品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若干建议,为相关人员和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