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对采用锐孔造粒法制备五倍子抗菌微胶囊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包覆率、成形效果为主要评价指标,系统探讨制备五倍子抗菌微胶囊的最优工艺配置,结果表明:当氯化钙质量分数为4.0%、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1.5%、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1%、海藻酸钠与五倍子提取物的投料质量比为3.5︰1.0时,所得五倍子抗菌微胶囊的包覆率高达(80.16±1.02)%,且外形良好、孔洞较多,为后续微胶囊抗菌性的深入探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锐孔造粒法,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五倍子提取物为芯材制备了海藻酸钠-壳聚糖-五倍子提取物微胶囊。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测试等手段确定了制备此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并采用琼脂平皿扩散法测定及评价了所制备微胶囊的抑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微胶囊包封效果、成球性和粒径均一性良好,且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抑菌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屈小媛  胡萍 《食品科学》2012,33(4):91-95
以黑树莓果汁为芯材,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对黑树莓果汁进行微胶囊化。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对影响黑树莓果汁微胶囊化主要因素即壁材芯材配比、海藻酸钠质量分数、壳聚糖质量分数进行多项式回归模型建立和最优化。结果表明:在壁材海藻酸钠/芯材4.05、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27%、壳聚糖质量分数1.28%时,黑树莓果汁微胶囊的包埋效果最好,包埋率可达87.15%。  相似文献   

4.
采用锐孔造粒法制备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芯材为五倍子提取物的五倍子/海藻酸钠/壳聚糖天然抗菌微胶囊。为凸显包覆五倍子药物后的抗菌效果,同等条件下制备了未包覆药物的对照微胶囊。采用GB/T 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测试标准对微胶囊的抗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倍子/海藻酸钠/壳聚糖天然抗菌微胶囊对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阴性、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并且包覆五倍子药物的微胶囊相对于未包覆药物的微胶囊的抗菌性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柚皮中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其苦味,拓展其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本研究以海藻酸钠-壳聚糖-氯化钙体系为壁材,采用锐孔造粒法微胶囊化柚皮苷/柠檬苦素,并以柚皮苷/柠檬苦素包埋率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柚皮苷/柠檬苦素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一步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电子舌、热稳定性分析以及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对柚皮苷/柠檬苦素微胶囊的微观形态、分子结构、相对苦味强度、热稳定性及胃肠消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材比为8:3、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9%,氯化钙质量分数为3%,此时包埋率可达88.2%,与理论值的88.68%相对误差小于5%,说明该工艺准确可靠;扫描电镜证实海藻酸钠-壳聚糖-氯化钙体系组成的微胶囊结构能高效且紧实包裹柚皮苷和柠檬苦素,并且微胶囊表面无裂缝、孔洞和凹陷的现象。热稳定性和电子舌试验表明,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的微胶囊化可以明显提高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的稳定性,并且有效降低其苦味强度;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缓释试验表明,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消化6 h后总体释放率才达31%左右,在模拟肠液中消化45 min时累计释放率已经超过75%,表明微胶囊化能有效促进柚皮苷/柠檬苦素在肠道内的生物转化与吸收,提高其利用率。本研究结果可为拓展柚皮苷/柠檬苦素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胃肠道对抗氧化活性肽的分解并使其具有肠道缓释效果,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用锐孔法制备水牛乳活性肽微胶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壳聚糖溶液浓度以及Ca~(2+)浓度的工艺条件,并对制备的微胶囊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体外释放检测。结果表明:制备载水牛乳活性肽微胶囊的优化工艺为:海藻酸钠、壳聚糖和CaCl_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1.28%、1.51%和2.20%(w/v),在此工艺条件下,活性肽的包埋率可达95.20%。通过扫描电镜发现,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壁材载肽结构完整紧实。体外缓释实验表明,样品在人工胃液(pH=2.0)中释放量为7.98%,在人工肠液(pH=6.8)中作用12 h后的相对累计释放量为89.41%,样品表现出耐酸和良好的模拟肠道环境缓释效果,制备的水牛乳活性肽微胶囊能够较好的保护目标肽、提高稳定性、耐酸和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步法制备一系列海藻酸钠-壳聚糖-金银花提取物微胶囊,以微胶囊外观、包封率以及机械强度为考核指标,考察了制备工艺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金银花提取物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0%,氯化钙质量分数3.0%,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5%,所得微胶囊各项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8.
以白术挥发油为芯材,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工艺参数对挥发油包埋率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DTA)对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貌、化学结构、芯材含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芯壁比为1∶2,乳化剂用量为5%,复凝聚温度为40℃,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pH 1.5,乳化转速6 000 r/min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包埋效果最好。微胶囊颗粒大致呈球状,表面结构致密,无明显的裂缝和洞孔,包埋率高,热稳定性能好,研究结果可为白术挥发油微胶囊的制备、鉴定、质量控制和制剂学性质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海藻酸钠与壳聚糖为壁材,采用锐孔法制备南极磷虾油微胶囊。以南极磷虾油微胶囊的包埋率作为指标,选取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壳聚糖溶液浓度、氯化钙溶液浓度和芯壁质量比4个因素,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微胶囊化工艺。结果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海藻酸钠溶液浓度为1%,壳聚糖溶液浓度为0.5%,氯化钙溶液浓度为3%,芯壁质量比为1∶1,包埋率可达86.45%。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中性蛋白酶在干酪促熟中的应用效果,采用了海藻酸-钙和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壁材微胶囊化中性蛋白酶.实验比较分析了两种壁材方法对微囊效果的影响,并最终对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如各系统的浓度、pH值、芯壁比等指标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酶微胶囊化的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壁材微胶囊化酶的包埋率、机械强度都明显高于海藻酸-钙法.确定了壳聚糖-海藻酸钠法微胶囊化中性蛋白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3%,壳聚糖溶液为0.5%,氯化钙溶液为3%,壳聚糖溶液pH值为5.5,芯材与壁材比例为1:2.  相似文献   

11.
为改善织物的调温性能,采用锐孔凝固浴法,以正二十烷为芯材,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相变微胶囊。使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测试手段对相变微胶囊的外貌形态和热性能进行分析。得到制备正二十烷/海藻酸钠相变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的质量分数2?5%,CaCl2的质量分数7?0%,芯材与壁材质量比1∶3。在最优条件下制备的相变微胶囊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56?7μm,相变潜热为117?3 J/g,微胶囊的耐热性能良好,明显地改善了织物的调温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壁材,通过复凝聚法制备荔枝多酚微胶囊,提高荔枝多酚的稳定性。选取微胶囊包埋率为优化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微胶囊的体外释放性能、温度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荔枝多酚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3.5%,氯化钙质量分数3%,壳聚糖质量分数2.0%,包埋时间1 h,荔枝多酚质量分数0.8%,所得荔枝多酚微胶囊粒径均一,包埋率为95.74%;该微胶囊在模拟肠液(pH6.86)中具有良好的靶向释放性,3 h后多酚释放率为19.66%,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20.30%;且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荔枝多酚微胶囊较未包埋的荔枝多酚具有较高的多酚保留率,提高了2.09%~3.34%,表明荔枝多酚的微胶囊化可有效提高荔枝多酚的温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大蒜油微胶囊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研究了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大蒜油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试验以大蒜油为芯材,以海藻酸钠为壁材,氯化钙为固化液,探讨了海藻酸钠浓度、芯材与壁材比例、乳化剂浓度、氯化钙浓度及乳化温度等影响成型的主要因素。通过三元二次回归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大蒜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进行包埋率的测定。结果表明:锐孔法制作大蒜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海藻酸钠的浓度为1.4%,芯材大蒜油与壁材的配比为3.8:1,乳化剂的浓度为0.3%,乳化温度为65℃,凝固浴氯化钙的浓度为2%;包埋率可以达到77.21%。  相似文献   

14.
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表面活性肽微胶囊,并以海藻酸钠为壁材,氯化钙溶液作为固化液。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包埋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对微胶囊制备过程中的氯化钙浓度、芯壁比、海藻酸钠浓度、操作温度四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氯化钙浓度为2%,操作温度为49℃,海藻酸钠与表面活性肽比例为1∶2,海藻酸钠浓度为2.4%时,包埋率达到了87.6%,载药量为12.5%。通过肠液缓释实验发现,微胶囊在9h内的释放率达到了91.7%,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鱼油微胶囊的外型和包封率为指标,考察了海藻酸钠质量分数、CaCO3质量分数、壳聚糖质量分数、乳化剂Span-80质量分数、芯壁比、壁材比、乳化速率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得到了优化的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5%、CaCO3质量分数8%、壳聚糖质量分数2.5%、乳化速率1000 r/min、乳化剂Span-80质量分数1%、芯壁比1∶4、壁材比1∶1,微胶囊包封率达到了90.73%±2.16%,微胶囊粒径为100μm左右,较均匀。  相似文献   

16.
孟庆廷  陈万东 《食品科学》2010,31(20):137-140
用壳聚糖- 海藻酸钠微囊技术制备一系列叶绿素亚铁微胶囊,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方案。考察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的控制释放效果。结果显示,制备该微胶囊的最优方案为海藻酸钠15mg/mL、壳聚糖4mg/mL、氯化钙20mg/mL、芯材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1:4。所得胶囊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缓释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避免花色苷物质直接受热、光的影响而引起氧化质变,有效控制花色苷的释放和稳定性,本研究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玫瑰茄花色苷为芯材,研究锐孔法制备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的工艺及其微胶囊化花色苷红外光谱、贮藏条件和体外释放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确定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红外光谱仪分析花色苷微胶囊的结构和成分,考察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花色苷微胶囊的稳定性,模拟体外人工胃、肠液来评价花色苷微胶囊释放性。结果表明,花色苷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0%,CaCl2质量分数2.0%,壁芯比2∶1 g/g,壳聚糖质量分数0.1%,玫瑰茄花色苷包埋率为99.2%±0.16%。红外谱图结果表明,微胶囊前后的花色苷特征吸收峰发生了变化。玫瑰茄花色苷微胶囊在4或25℃时能稳定贮藏,并在体外释放实验中均体现较好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的制备工艺,提高其稳定性,以短梗五加果花色苷为芯材,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壁材,采用锐孔法制备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因素对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包埋效率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了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9%、壳聚糖质量分数1.7%、氯化钙质量分数1%和壁芯比4∶1的条件下,包埋效率可达92.9%。锐孔法制备得到的短梗五加果花色苷微球呈球形,大小均匀,在人工胃液和肠液中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廖霞  杨小兰  李瑶  王丽颖  明建 《食品科学》2016,37(22):20-27
以槲皮素为芯材,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槲皮素微胶囊。以包埋率和载药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分析各因素,并对槲皮素微胶囊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壁材比(壳聚糖-海藻酸钠质量比)1∶3.34(g/g)、芯壁比4.34∶1(g/g)、京尼平用量18.44 g/100 g壳聚糖、固化温度41.56 ℃时,包埋率为69.53%。制备的槲皮素微胶囊水分含量为3.26%,休止角为40.39°,溶解度为256.44 μg/mL,粒径大小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1 362 nm,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山核桃油微胶囊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复凝聚法和分子包埋法对山核桃油微胶囊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在复凝聚法中,最佳条件是: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5%,壳聚糖质量分数为2.0%,氯化钙质量分数为3.0%,壁材:心材比例为1:2,pH为5.0。在此条件下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7.74%。在分子包埋法中,最佳条件是:超声时间20min,壁材与心材比例为1:8,超声温度为40℃,超声功率为320W。在此条件下微胶囊的效率为66.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