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锐孔法制作核桃油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经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而得的核桃油为芯材,以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锐孔-凝固浴法,经乳化、均质、干燥制作核桃油微胶囊,着重研究了核桃油微胶囊化的工艺要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壁材海藻酸钠的浓度为1.5%,芯材核桃油与壁材的配比为3.6:1,乳化剂单甘酯的浓度为0.2%,乳化温度为60~70℃,凝固浴CaCl2的浓度为2%,是锐孔法制作核桃油微胶囊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2.
以经微波辅助萃取的分蘖葱头油脂为芯材,选用海藻酸钠为壁材,并采用锐孔法对分蘖葱头油脂进行包埋制作葱油胶囊。以包埋率为评判指标,以海藻酸钠浓度、芯壁比、乳化剂浓度和乳化温度为研究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分蘖葱头油脂微胶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1.5%、芯壁比3.5∶1、氯化钙浓度2%、乳化温度60℃~70℃。在此条件下得到分蘖葱头油脂微胶囊包埋率为88.27%。  相似文献   

3.
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表面活性肽微胶囊,并以海藻酸钠为壁材,氯化钙溶液作为固化液。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包埋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实验对微胶囊制备过程中的氯化钙浓度、芯壁比、海藻酸钠浓度、操作温度四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氯化钙浓度为2%,操作温度为49℃,海藻酸钠与表面活性肽比例为1∶2,海藻酸钠浓度为2.4%时,包埋率达到了87.6%,载药量为12.5%。通过肠液缓释实验发现,微胶囊在9h内的释放率达到了91.7%,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海藻酸钠与壳聚糖为壁材,采用锐孔法制备南极磷虾油微胶囊。以南极磷虾油微胶囊的包埋率作为指标,选取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壳聚糖溶液浓度、氯化钙溶液浓度和芯壁质量比4个因素,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微胶囊化工艺。结果得到最佳工艺参数:海藻酸钠溶液浓度为1%,壳聚糖溶液浓度为0.5%,氯化钙溶液浓度为3%,芯壁质量比为1∶1,包埋率可达86.45%。  相似文献   

5.
锐孔法制备原花青素微胶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原花青素的稳定性,采用锐孔法,以原花青素为芯材,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原花青素微胶囊,并优化其制备工艺。以包埋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海藻酸钠浓度、凝固液氯化钙浓度、芯壁比、针头孔径、下滴高度等因素对原花青素微胶囊化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制备原花青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浓度3%,氯化钙浓度3%,芯壁比1:4(芯材浓度1.5%),针头孔径0.45mm,下滴高度8cm;此时微胶囊化产率和效果最好,包埋率可达77.83%。视频变焦显微镜图显示,原花青素微胶囊有良好的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6.
以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锐孔法制备分蘖洋葱黄酮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影响黄酮微胶囊制备的主要因素,优化工艺条件。确定最佳优化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1.50%,芯壁比1︰3(g/g),氯化钙的浓度2.0%,乳化剂用量1.00%,在此条件下,产品的平均包埋率可达75.472%,且经电镜超微结构显示产品较完整,表面光滑,组织致密。胃肠液模拟体外消化,在肠液中得以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7.
选择锐孔-凝固浴法,以葛根提取物为芯材,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葛根微囊,以包埋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其制备工艺条件,通过体外药物释放度测定评价其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药物浓度0.16g/mL、海藻酸钠浓度0.9%、壳聚糖浓度1.5%、氯化钙浓度20%,药物包埋率可达65.07%。该微囊在24h内释放完全,释药动力学拟合符合一级方程:In(1-Mt/M∞)=-0.11×t-0.4651(r=0.9967),具有明显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8.
以锁阳提取物为芯材,海藻酸钠、B-环糊精为壁材,无水CaCl2为固化剂,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制作锁阳微胶囊,对影响微胶囊化效果的因素海藻酸钠浓度、CaCl2浓度、操作温度、锁阳提取物浓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锁阳提取物的包埋率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锐孔法制作锁阳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锁阳提取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海藻酸钠浓度30g/L,CaCl2浓度25g,L,操作温度45C,包埋率达到52.13%,产品微胶囊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薏苡仁酯提取与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丙酮为溶剂从薏苡仁中提取薏苡仁酯,并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对薏苡仁酯进行微胶囊化.结果表明在干燥薏苡仁粉中,分3次加入3.5倍的丙酮于室温下每次浸提8h,几乎能萃取出全部的薏苡仁酯;薏苡仁酯微胶囊化壁材海藻酸钠初始溶液的合适质量浓度为10g/L,芯材薏苡仁酯与海藻酸钠的最佳质量之比为0.61,乳化剂在壁材与芯材乳化液中的质量浓度为单甘酯1g/L及蔗糖酯0.5g/L,乳化温度为50~60℃,固化液CaCl2的合适质量浓度为10g/L.试验制得的胶囊于45℃下干燥脱水,产品含水量为13.5%,薏苡仁酯包埋率达81.8%.  相似文献   

10.
以薄荷油为芯材,海藻酸钠为壁材,2%氯化钙溶液为固化液,研究了锐孔法制备大粒径薄荷油微胶囊的工艺过程,探讨了不同的海藻酸钠浓度对微胶囊感官品质及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荷油微胶囊的感官质量随海藻酸钠浓度的增加而提高。海藻酸钠浓度为1.5%,2%和2.5%时,包埋率分别为32.44%,36.51%和40.59%。综合感官评价和包埋率,以海藻酸钠浓度为2.5%时制备的微胶囊为佳。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韭菜籽油的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本研究以韭菜籽油作为芯材,分别以明胶-阿拉伯胶、明胶-CMC、HI-CAP 100-明胶以及HI-CAP 100-麦芽糊精4种组合作为壁材,利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并对比冻干和喷雾干燥两种干燥方式对微胶囊的影响。以韭菜籽油微胶囊包埋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构表征图为反应指标,在反应pH、壁材浓度、壁材比及芯壁比四种不同因素下,确定最佳组合壁材为HI-CAP 100-麦芽糊精,喷雾干燥制备得到的微胶囊性能优于冻干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分析,确定韭菜籽油微胶囊最佳优化工艺条件:反应pH为4.56,壁材比为1.07:1,芯壁比为1.28:1,壁材浓度为1.04%,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0.80%。该研究为韭菜籽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奇亚籽油的稳定性,对其进行微胶囊化。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对冷冻干燥制备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等表征微胶囊性状。结果表明,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壁材比(酪蛋白酸钠∶D-乳糖-水合物)1.1∶1(质量比)、固形物浓度31.32%、壁芯比2.34∶1(质量比),包埋率达到90.65%。所得微胶囊产品含有芯材、壁材的特征峰,表明形成奇亚籽油微胶囊的包埋结构。制得的奇亚籽油微胶囊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紧凑的结构,大小均匀,流动性较好,粉末表面光滑,黏度小,稳定性良好,可满足一般食品加工条件,为奇亚籽油微胶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钠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原料,制备高价离子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钡型、钙型、三价铁型),并以柠檬油为芯材,高价离子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柠檬油微胶囊,测定了高价离子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离子交换率,乳液的乳化稳定性及黏度,并考察了此种淀粉酯作为微胶囊壁材对柠檬油包埋率的影响,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胶囊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淀粉酯中离子化合价的改变对乳液黏度、乳化稳定性和柠檬油的包埋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三价铁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作壁材时,乳液黏度为1.04 mPa·s,柠檬油包埋率达到了96.51%;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三价铁型壁材制备的微胶囊粒径最大,囊壁最厚。说明三价铁型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可作为一种性能良好的微胶囊壁材。  相似文献   

14.
山核桃油微胶囊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复凝聚法和分子包埋法对山核桃油微胶囊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在复凝聚法中,最佳条件是: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5%,壳聚糖质量分数为2.0%,氯化钙质量分数为3.0%,壁材:心材比例为1:2,pH为5.0。在此条件下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7.74%。在分子包埋法中,最佳条件是:超声时间20min,壁材与心材比例为1:8,超声温度为40℃,超声功率为320W。在此条件下微胶囊的效率为66.01%。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肽为壁材,猕猴桃籽油为芯材,吐温-20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猕猴桃籽油微胶囊。MTT试验结果表明,当微胶囊浓度≤400μg/mL时,其对Caco-2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且质量浓度为100~400μg/mL的微胶囊对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微胶囊在Caco-2单细胞层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在高、中、低3个浓度时,微胶囊的生物利用率均高于25%。当质量浓度为100μg/mL时,微胶囊的生物利用率达到最高,为41.70%±1.65%。微胶囊溶液从AP侧到BL侧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在1×10-7~1×10-6cm·s-1之间,吸收水平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海藻酸钠为壁材,CaCl2溶液为固化剂,功能性油脂为芯材,并以微胶囊的包埋率为检测指标,在电压2?000?V、固化时间30?min、搅拌速率50%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出功能性油脂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质量分数1.6%、频率620?Hz、CaCl2质量分数1.5%、进料速率4.0?mL/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8.32±0.28)%。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微胶囊呈均一球体状,表面光滑。体式显微镜下可看出微胶囊颜色淡黄色,微观结构为单核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微胶囊含有油脂的特征峰,芯材化学结构并未发生改变。热重分析法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在25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加速氧化实验表明微胶囊大幅提高了芯材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7.
代亨燕  刘春梅  谭书明 《食品科学》2010,31(14):299-304
研究蔬菜固体保鲜剂的保鲜效果。采用丁香、花椒、大蒜、生姜4 种天然香辛料精油,通过微胶囊技术分别制成挥发性保鲜剂,让其挥发性释放于黄瓜表面,于常温(25℃± 5℃)条件下贮藏30d,定期测定黄瓜的腐烂率、失重率、呼吸强度、总糖和叶绿素含量并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 种天然香辛料精油制成的保鲜剂对黄瓜都有显著的保鲜效果,其中用丁香精油制成的保鲜剂保鲜效果最好,花椒次之,大蒜保鲜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球状多核薄荷油微胶囊,并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微胶囊耐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芯壁比低于2:1、壁材浓度为1%、pH4.0 的条件下,能够制备耐热性能较好的球状多核微胶囊,此种微胶囊的耐热性随固化剂甲醛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转谷氨酰胺酶能够很好地替代甲醛,且能制备出耐热性更好的、可食用的复合凝聚微胶囊。  相似文献   

19.
以木姜子精油为主要原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木姜子精油微胶囊,并以包埋率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进行木姜子精油微胶囊包埋工艺的优化,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同时进行木姜子精油微胶囊的质量评定,分析其理化性质、微观结构、及在储藏过程中精油的挥发率及过氧化值。结果表明,木姜子精油微胶囊包埋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壁材比(大豆分离蛋白:β-环糊精)为1:1(g/g)、芯壁材比1:5(g/g)、固形物含量15%、乳化剂含量3%、乳化剂配比1:4(g/g)、乳化温度40 ℃,在此条件下制备出的木姜子精油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到84.68%,水分含量、溶解度及堆积密度分别为3.05%、91.04%和0.35 g/cm3。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木姜子精油微胶囊呈不规则块状。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木姜子精油微胶囊的挥发率和过氧化值均低于木姜子精油,表明木姜子精油通过微胶囊化,能够有效减缓精油的挥发速度,降低精油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的方法对甘薯皮绿原酸进行提取;采用锐孔法,以绿原酸为芯材,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绿原酸微胶囊,并优化其制备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最佳条件为:液料比80:1((V/m)、乙醇浓度50%、微波功率 100 W、提取时间25 min,该条件下,绿原酸得率可达14.44 %;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为:针头孔径 0.60 mm、下滴高度8 cm、海藻酸钠浓度4 %、氯化钙浓度3 %、壁芯比2:1(V/V,芯材浓度 5%),此条件下包埋率可达 85.05%。绿原酸微胶囊化可提高绿原酸的热稳定性。本实验为农产品废弃物中绿原酸的进一步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