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老抽酱油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加入较大量的普通法焦糖色以改善酱油的着色性能,而普通法焦糖色在老抽酱油中的热稳定性对老抽酱油的色率、红色指数、氨基酸态氮、总酸、感官质量、着色效果等有较大影响。由于不同普通法的焦糖色在老抽酱油中的热稳定性表现千差万别,所以选用普通法焦糖色生产老抽酱油时其热稳定性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添加焦糖对酱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酱油理化及感官指标的变化阐述了添加焦糖对酱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烹饪中的焦糖色标准化和科学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对焦糖色的最优配方和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感官评分为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了白砂糖添加量、加热时间、沸水添加量的影响。确定焦糖色最佳制作配方和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为153.51 g,加热时间为8.91 min,沸水添加量为99.88 g。经此配方工艺制作的焦糖色感官评分高达98.7,具有焦香味浓郁,色泽呈深黑红棕色且富有光泽等特点。最后,以卤肉为载体,比较焦糖色与常用食品增色剂老抽酱油以及焦糖色和老抽酱油混合物(老抽:焦糖=1:1混合,m/m)对食品色泽参数包括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彩度c*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食品增色剂对卤肉的亮度L*值和黄度b*值和彩度c*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卤肉的红度a*值差异显著(p<0.05),说明焦糖色能够提高卤肉的光泽度和红度,与感官评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焦糖色对老抽酱油色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添加焦糖色配制的老抽酱油的色度(L、a、b及△E值)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焦糖色品种、浓度均对老抽酱油的色度产生显著影响.配制后加热温度达85℃以上后,对老抽产品的L、a和b值影响不显著,加热时间对老抽产品L、a和b值影响不显著,但添加焦糖色后老抽酱油L、a和b值在贮存期间稳定性不佳.本试验得到添加焦糖色的L、a和b值理论拟合曲线,可作为配制老抽酱油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焦糖中的二氧化硫和亚硝酸盐对酱油食用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国内外焦糖产品的二氧化硫含量,以及添加焦糖给酱油品质带来的影响,检测了6种酱油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对焦糖的安全使用量和酱油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标准提出了建议。并对国内外焦糖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了对比检测,对不同酱油品种中添加焦糖品种及添加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生酱油为原料,探讨不同灭菌温度与冷却工艺对酱油品质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对比研究,发现不同灭菌温度(90℃,20min和98℃,20min)、相同冷却方式获得的酱油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在98℃下保温20min灭菌,快速冷却至45℃保温24h所得酱油的综合评价最高,其香气纯正且豉香浓郁,鲜味及浓厚感评分最高,500u短肽含量高达94.05%,且还原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与生酱油相比无显著差异,通过色率测定发现其在37℃下保温储藏过程中色率增加值相对较低,表现出较好的品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酱油是我国人民佐餐的主要调味品,它的风味包含着色、香、味、体,具有促进食欲的功效。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消费者习惯大不相同,对酱油中添加着色剂——焦糖色的问题的问题意见不一。自《人民日报》刊登了《浓色酱油为何多年不见了?》的来信后,引起全国同业界的注意。认为“生产酱油能否添加适量酱色,应按科学态度,作出实事求是的回答”。为此,我们对酱油中色素形成的机理;焦糖色取消前后的酱油质量对比;酱油增色对质量的影响;国际上对焦糖色的评价与国内调查研究的结果等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供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工业化生产条件下,以面粉和小麦粉混合发酵酱油(FWSS)和纯小麦粉发酵酱油(WSS)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理化指标、氨基酸组成以及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结合感官评价结果分析两类酱油风味品质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除总酸外,其他理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FWSS酱油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均高于WSS酱油,差异较大的为谷氨酸含量(FWSS=21.11%,WSS=20.35%)。挥发性化合物测定结果显示FWSS酱油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其中酱油中常见的香气活性物质4-羟基-5-乙基-2-甲基-3(2H)-呋喃酮(HEMF,焦糖香),4-乙基愈创木酚(4-EG,烟熏香)含量差异较为明显,与感官评价结果中FWSS酱油其烟熏香味、焦糖香味更加丰富的结果一致。表明在工业生产中,加入40%的面粉替代小麦粉发酵酱油(FWSS),可明显降低酱油中总酸含量(FWSS的总酸含量为1.15 g/100 g,WSS的总酸含量为1.24 g/100 g),提高酱油的香气饱满度和滋味特征。本研究可为高盐稀态酱油的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老抽酱油中氯丙醇的新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0.
酱油感官指标中色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酱油色素的形成分酶褐变和非酶褐变,迈拉德反应为非酶褐变的主要反应。酱油的色主要是发酵过程中本身的产生的,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添加的焦糖色,通过对发酵过程中原料、温度、水分等因素的控制及焦糖色质量的把关,达到酱油色泽红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 背景资料 焦糖色是我国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着色剂天然色素的一种。又名焦糖、酱色,为深褐色的黑色液体或固体,有特殊的甜香气和愉快的焦苦味,易溶于水,不溶于通常的有机溶剂及油脂。焦糖色以食品级糖类如葡萄糖、果糖、蔗糖、转化糖、麦芽糖浆、玉米糖浆、糖蜜、淀粉水解物等为原料,在121℃以上高温下加热(或加压)使之焦化,并进一步处理制得。 2002年,我国焦糖色年产量约20万吨,产值约3.6亿元人民币。而其它天然  相似文献   

12.
酱油感官指标中色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酱油色素的形成分酶褐变和非酶褐变,迈拉德反应为非酶褐变的主要反应,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添加的焦糖色,通过对发酵过程中原料,温度,水分等因素的控制及焦糖色质量的把关,达到酱油色泽红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酿造酱油呈色机制及色泽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酱油是中国的传统食品,近年来人们对酱油的着色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上色要快,还要求色泽红亮,故酱油色泽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文中对酿造酱油色泽的形成机理、酿造原料及条件控制对酱油色泽的影响、酱油色泽评价方法做一综述,以期为清晰了解酿造酱油的色泽形成过程及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food additives such as iron sulfate, magnesium sulfate, zinc sulfate, citric acid, gallic acid, and ascorbic acid on the reduction of 4(5)‐methylimidazole (4(5)‐MI)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soy sauce model system. The concentration of 4(5)‐MI in the soy sauce model system with 5% (v/v) caramel colorant III was 1404.13 μg/L. The reduction rate of 4(5)‐MI level with the addition of 0.1M additives followed in order: iron sulfate (81%) > zinc sulfate (61%) > citric acid (40%) > gallic acid (38%) > ascorbic acid (24%) > magnesium sulfate (13%). Correlations between 4(5)‐MI levels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y sauce, including the amount of caramel colorant, pH value, and color differences, were determined. The highes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4(5)‐MI levels and the amount of caramel colorant and pH values (r2 = 0.9712, r2 = 0.9378).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amel colorants in 8 commercial soy sauces were estimated, and ranged from 0.01 to 1.34% (v/v).  相似文献   

15.
酱油烧菜发乌、无红亮光泽主要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原料配比、酱醪发酵、焦糖酱色质量等原因造成。该文对“老抽王”酱油生产工艺中酱醪发酵阶段利用添加红曲提高产品质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产品的色率增加21447,红色指数增加1.21,黄色指数增加1.85,试验样品炒出的菜光泽红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开平市产酱油中铵盐含量及其污染来源,为酱油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测酱油中的铵盐和氨基酸态氮含量,计算铵盐比率和合格率;检测原料焦糖色中氨氮含量和糖蜜中铵盐含量。结果半成品酱油铵盐合格率(100%)和成品酱油铵盐合格率(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01相似文献   

17.
酱醅色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制酱过程中,酱的颜色是由酱醅色转变而来的,酱醅色又与酱醅成熟度有着一致性及同步发展转换关系。当酱醅颜色为红黄色或棕红色时,也正是酱醅的最佳成熟状态。应及时调控与保持酱醅稳定的状态,防止过熟而造成酱中营养物质的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