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α-松油醇对意大利青霉菌丝体形态及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并对其抑菌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α-松油醇能明显抑制意大利青霉菌丝体生长,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分别为2.00μL/mL和8.00μL/mL;经MIC和MFCα-松油醇处理后,意大利青霉菌丝体胞外pH值、胞外电导率及260 nm条件下吸光度显著增加,总脂质含量有显著下降。提示α-松油醇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导致胞内成分泄露,从而抑制意大利青霉菌丝体生长。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合成基于三甲胺的柱[5]芳烃,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6538)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为供试菌对三甲胺柱[5]芳烃的抑菌性能和抑菌机制进行分析。通过抑菌实验确定三甲胺柱[5]芳烃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探讨其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三甲胺柱[5]芳烃对细菌细胞膜的损伤情况,并通过噻唑蓝(3-(4,5-dimethyl-2-thiaz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测定其细胞毒性。结果显示,三甲胺柱[5]芳烃对S. aureus ATCC 6538的MIC和MBC分别为0.125 mg/mL和1.000 mg/mL,对E. coli DH5α的MIC和MBC分别为0.250 mg/mL和>1.000 mg/mL;三甲胺柱[5]芳烃对S. aureus ATCC 6538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效果优于对E. coli DH5α。TEM观察结果表明三甲胺柱[5]芳烃对不同菌株细胞膜的损伤不同;MTT实验结果表明MIC范围内三甲胺柱[5]芳烃无毒。本研究结果明确了三甲胺柱[5]芳烃的具体抑菌性能,可为其在食品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探讨尤力克柠檬果皮精油(LEO)的3个主要组分dl-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的单体物及其复配物的抗氧化与抑菌效果;主要测定该3个组分的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其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大小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dl-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对羟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效果,清除率为48.45%~77.94%;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均高于同浓度的LEO。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dl-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对3种测试菌都表现出抑菌作用,但抑制效果均低于同浓度的LEO,其中α-松油醇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MIC分别为3.9,1.0μL/mL;dl-柠檬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为1.0μL/mL。dl-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的复配物较单体的抑菌作用更佳。表明作为主要组分的dl-柠檬烯、γ-萜品烯、α-松油醇对LEO抗氧化与抑菌活性的表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香叶醇对柑橘酸腐病菌(Geotrichum citri-aurantii)的抑菌机制,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香叶醇处理柑橘酸腐病菌,通过生理生化分析及微观结构观察研究其对酸腐病菌孢子和菌丝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香叶醇对柑橘酸腐病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均为0.500 g/L;MIC香叶醇处理酸腐病菌12 h后其孢子萌发率仅为(3.28±1.2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17±1.88)%(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香叶醇处理破坏了酸腐病菌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壁与细胞膜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器无法分辨,呈现空泡化。细胞通透性发生改变,碱性磷酸酶和核酸发生外泄,相对电导率升高,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活性氧积累。综上所述,香叶醇通过抑制柑橘酸腐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破坏细胞结构、促进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积累从而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本实验可为有效防治柑橘酸腐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柠檬醛对指状青霉菌丝体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柠檬醛对指状青霉菌丝体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2.0 μL/mL)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4.0 μL/mL)柠檬醛处理后,指状青霉菌丝体发生扭曲变形且表面出现明显褶皱,表明细胞完整性遭到破坏。不同质量浓度柠檬醛处理指状青霉后,其胞外电导率及K+泄漏量均显著增加,而总脂质含量降低,说明柠檬醛处理能增加指状青霉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膜结构遭受破坏。进一步研究发现,MIC、MFC柠檬醛处理促使指状青霉总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含量和脂氧合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醛处理可诱导指状青霉菌丝体发生严重的膜脂过氧化损伤,损伤细胞膜结构,从而抑制指状青霉菌丝体生长。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琼脂稀释培养法测定柠檬醛、辛醛以及柠檬醛+辛醛混合物(V/V,4:1)对指状青霉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并对柠檬醛+辛醛混合物抑菌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柠檬醛+辛醛混合物(V/V,4:1)能明显抑制指状青霉菌丝体生长,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均为2.50μL/m L,而柠檬醛的MIC和MFC分别为2.50μL/m L和5.00μL/m L,辛醛的MIC和MFC分别为0.63μL/m L和2.50μL/m L。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经MIC(MFC)的柠檬醛+辛醛混合物处理后,指状青霉菌丝体表面发生严重塌陷和多重褶皱,菌丝结构发生不规则扭曲,表明细胞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此外,指状青霉菌丝体胞外p H、胞外电导率以及260 nm处的吸光度值均随柠檬醛+辛醛混合物(V/V,4:1)浓度增加显著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醛+辛醛混合物(V/V,4:1)能破坏指状青霉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胞内物质泄漏,从而导致菌丝体死亡。  相似文献   

7.
利用乳酸菌能抑制有害菌的特性,从实验室保藏的乳酸菌中筛选能抑制口腔变异链球菌的菌株,并测定了筛选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及其对变异链球菌菌膜形成和黏附性的影响,初步研究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有5 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K25、SKT109、YW3-2、YW5-1、YW1-1对变异链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 株变异链球菌指示菌中,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1.2499、1.2500对植物乳杆菌比较敏感。植物乳杆菌K25对变异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比其他4株植物乳杆菌的作用更明显,其MIC最低(1.25×107~2.50×107 CFU/mL)。同时,菌株K25对变异链球菌菌膜形成的抑制率较高,还显著地降低变异链球菌的黏附率。对菌株K25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表明,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和过氧化氢起到了主要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蓝莓叶多酚组成及其抗食源性致病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级质谱对蓝莓叶多酚组成进行研究,发现蓝莓叶多酚含有槲皮素-3-O-戊糖苷、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槲皮素-3-O-葡萄糖醛酸、山奈酚-3-O-葡萄糖苷、对香豆酰奎尼酸及B型原花青素二聚体等多种酚类物质;通过对6 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抗菌效果研究,发现蓝莓叶多酚具有广谱抗菌性,对鲍氏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革兰氏阳性(G+))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革兰氏阴性(G-))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9.30 mg/mL,对其他菌株的MIC<4.65 mg/mL,抑菌活性由强到弱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鲍氏志贺氏菌>肠炎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含有较多生物活性组分,抑菌性强且抑菌谱广泛,可以开发为新型天然防腐剂。  相似文献   

9.
从东北传统酸菜的12株乳酸菌中筛选对单增李斯特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低温生长菌株,并分析其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首先测定乳酸菌菌株的低温生长特征和抑菌活性;然后采用定性法和定量法分析乳酸菌菌株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最终通过生理生化和16S rDNA测序对乳酸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Z01在10℃低温下生长,培养72 h后OD595nm值增加0.23,且具有抗单增李斯特菌活性,抑菌圈直径达19.79 mm。菌株Z01粗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6.0 mg/mL,当粗提物浓度为0.5 MIC和1.0 MIC时,对生物膜形成抑制率分别为59.33%和77.77%,对生物膜黏附细菌的抑制率分别为14.49%和26.44%。该菌株被鉴定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为研发在低温条件控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物制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β-蒎烯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β-蒎烯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机制,为其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可能性提供理论参考。采用肉汤稀释法确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电导率测定研究其对沙门氏菌细胞形态与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c acid dehydrogenase,SDH)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etoglutarate dehydrogenase,α-KGDH)活力,研究其对沙门氏菌三羧酸循环的影响;通过测定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变化趋势,探究其对沙门氏菌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β-蒎烯对沙门氏菌的MIC为20 mL/L,并会破坏其细胞形态和结构,导致菌悬液电导率增加,同时会造成菌体SDH和α-KGDH活力增大以及ATP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胡桃醌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用不同质量浓度胡桃醌处理大肠杆菌,分别对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生长曲线、细胞膜相对电导率、荧光发射光谱等进行测定,并进行生物膜形成和细胞活性分析、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ph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以及大肠杆菌基因组合成分析。结果表明,胡桃醌对大肠杆菌具有有效的抗菌活性,MIC为0.062 5 mg/mL。经不同质量浓度胡桃醌处理后大肠杆菌细胞膜相对电导率升高,表明胡桃醌破坏了大肠杆菌膜的完整性,增加了细胞膜的通透性。荧光发射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胡桃醌能够与膜蛋白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大肠杆菌细胞膜结构。结晶紫和刃天青染色实验结果表明胡桃醌能够通过抑制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减弱大肠杆菌的呼吸作用,进而抑制其活性。SDS-PAGE和大肠杆菌基因组合成分析结果显示胡桃醌可抑制大肠杆菌中蛋白质、DNA和RNA的表达。通过分子对接实验可知,胡桃醌可以结合到基因组DNA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仙草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测定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大小、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通过液相色谱测定其抑菌成分的含量和对应的MIC 和MBC;通过碱性磷酸酶试验测定其对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通过测定电导率和OD260 nm 变化,分析其对细胞膜完整性和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仙草提取物的抑菌圈为(21.69±2.15)mm,最小抑菌浓度为0.17 g/mL(生药浓度),最小杀菌浓度为0.33 g/mL。提取物中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迷迭香酸和咖啡酸的含量分别为6.63、0.47、0.34、0.32、0.01 mg/g,迷迭香酸、咖啡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齐墩果酸、熊果酸的MIC 分别为4.78、5.10、6.05、1.61、0.84、0.34、0.33 mg/mL,其对应的MBC 分别为9.55、10.20、12.10、3.21、1.68、0.68、0.65 mg/mL。仙草提取物能通过增加细胞壁、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破坏其细胞膜的完整性,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王巍  牟德华  李丹丹 《食品科学》2018,39(3):110-116
采用抑菌圈法对不同聚合度的山楂果胶寡糖进行选择,测定了实验样品对5 种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绘制了供试菌的生长曲线来评定样品的抑菌效果;并 从菌体形态、胞膜通透性、胞膜完整性等方面阐述果胶寡糖抑菌的机理。结果表明:平均聚合度为3的果胶寡糖对 供试菌种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尤其是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 种供试菌的抑菌效果最为明 显,其MIC值分别为1.250、0.625、0.625 g/L。随着加入果胶寡糖质量浓度的增大,菌悬液的相对电导率也随之升 高,同时菌悬液中核酸和蛋白质含量增大,由此表明果胶寡糖的抑菌性能是由于其破坏了细菌胞膜的通透性和完整 性,致使内容物外漏进而影响其代谢活性,抑制细菌生长。因此山楂果胶寡糖可以作为天然防腐剂,抑制食品中腐 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延长食品货架期。  相似文献   

14.
探究植物源活性物质原儿茶醛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泳动运动能力、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黏附和侵入Caco-2细胞能力及9 种与菌体相关毒力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儿茶醛对6 株阪崎克罗诺肠杆菌实验菌株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均为2 mg/mL,对阪崎肠杆菌ATCC29544亚抑制浓度分别为1/200、1/100 MIC和1/50 MIC。亚抑制浓度的原儿茶醛能够抑制阪崎克罗诺肠杆菌在琼脂软平板中泳动运动能力;减弱菌体在12 ℃和25 ℃下不同时间段(24、48、72 h)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降低细菌黏附及侵入Caco-2细胞能力;下调9 种与菌体相关毒力基因的转录量。研究结果表明原儿茶醛能够抑制阪崎克罗诺肠杆菌多种毒力因子,其有潜力作为抗生素补充剂或抗毒性物质预防及控制阪崎克罗诺肠杆菌引起的相关感染。  相似文献   

15.
尹佳 《食品科学》2015,36(11):162-166
为确定杂合抗菌肽MgJ基因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将构建好的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MgJ经SacⅠ线性化处理,电转入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利用抗生素Zeocin筛选阳性克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扩增验证,甲醇诱导表达。优化杂合抗菌肽MgJ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初始菌体浓度表达条件。结果表明杂合抗菌肽MgJ的最佳表达条件为:28 ℃、250 r/min诱导培养,每24 h添加体积分数0.5%的甲醇,诱导时间120 h,MgJ表达量可达11.9 mg/L。纯化后获得的表达产物MgJ对S. aureus ATCC 29213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10 μg/mL。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质量浓度雪菊精油对希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hirae)N47产酪胺的影响机制。利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E. hirae在雪菊精油作用下酪氨酸脱羧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雪菊精油对E. hirae产酪胺的影响。并将E. hirae接入到含不同质量浓度雪菊精油的熏马肠中发酵,评估香肠pH值、菌落总数和酪胺积累量。结果表明:在E. hirae纯培养体系和熏马肠体系中,雪菊精油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酪氨酸脱羧途径中tyr DC、tyr P基因的表达,降低酪胺的积累量(P<0.05)。当雪菊精油添加量为1/2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MIC时,熏马肠中酪胺的含量分别为78.52 mg/kg和45.83 mg/kg,较对照组分别减少了64.72%和79.41%。  相似文献   

17.
采用总抗氧化能力法和总还原能力法测定橄榄苦苷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滤纸片法考察橄榄苦苷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稀释法分析橄榄苦苷对3 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显示:橄榄苦苷在0.02~0.08 mg/mL范围内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相比始终表现出强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橄榄苦苷对3 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表现为延缓细菌的对数生长期;在研究质量浓度范围内橄榄苦苷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强,10 mg/mL时其抑菌圈直径d=(20.77±0.47)mm,为极度敏感,MIC为0.025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高敏感(d=(19.23±0.44)mm>15 mm),MIC为0.05 mg/mL;而枯草芽孢杆菌处于中度敏感状态(d=(11.48±0.60) mm<15 mm),MIC为0.4 mg/mL。结果表明,橄榄苦苷具有极强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柠檬皮中的柠檬苦素对青霉的抑菌活性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孢子萌发抑制率、菌丝生长抑制率确定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青霉的抑菌活性;结合总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活力等的变化,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对抑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青霉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对青霉的MIC和MFC分别为625和2 500μg/mL,对青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的EC_(50)值分别为85.618和246.755μg/mL。柠檬苦素能在短时间内对青霉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造成破坏,使胞内物质大量渗出;且柠檬苦素浓度越高,胞内物质渗出越多。扫描电镜观察也发现经柠檬苦素处理的青霉外附着渗出物;产孢数量变少,孢子变形;小梗破损、凹裂;菌丝变细,变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抑制芒果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C.gloeosporioides)的生长,进而延长芒果的货架期。方法:通过菌丝生长抑制率法,评价肉桂醛、丁香酚、柠檬醛、香芹酮、香叶醇、己醛6种植物源精油对C.gloeosporioides的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和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MIC);测定肉桂醛对C.gloeosporioides细胞内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探究抑菌机理;分析肉桂醛-果蜡混合液涂膜于芒果后的品质变化,评价肉桂醛的实际保鲜效果。结果:肉桂醛对C.gloeosporioides的EC50和MIC分别为0.234、0.4 μL/mL,为最佳抑菌精油;与菌丝接触后,可快速导致细胞外核酸,电导率、pH、丙二醛和麦角固醇等含量上升(P<0.05),细胞膜完整性下降;肉桂醛-果蜡混合液涂膜于芒果后可以明显降低果实腐败率(P<0.05),且对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滴定酸等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肉桂醛对C.gloeosporioides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抑制机理是通过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进而导致细胞死亡,与果蜡结合,可以明显延长芒果货架期一倍以上,且基本不影响芒果品质,有潜在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芳樟醇对生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效果与作用机制,以不同质量浓度的芳樟醇处理尖孢镰刀菌,对尖孢镰刀菌菌丝体生长、孢子萌发和细胞膜的损伤以及防治效果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芳樟醇可显著抑制尖孢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其半数有效浓度为1.183 g/L,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2.0 g/L,抑制效果与芳樟醇质量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以芳樟醇MIC处理尖孢镰刀菌6 h,其孢子浓度为(1.43±0.12)×104 spor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5.79±0.19)×104 spores/mL)(P<0.05);MIC芳樟醇处理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12 h,其孢子萌发率仅为(5.83±2.16)%,显著低于对照组((95.12±3.78)%)(P<0.05)。1/2 MIC与MIC芳樟醇处理破坏了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菌丝悬液中相对电导率、核酸渗漏量显著增加,菌丝中丙二醛浓度也显著增加,麦角固醇含量显著降低,减弱了尖孢镰刀菌的致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