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食物成分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菌群是人体重要的"微生物器官",在食物消化吸收、营养代谢、免疫功能激活、肠道屏障和机体行为调控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受到宿主基因型、饮食、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分娩方式、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饮食因素是最容易控制或改变的因素。食物成分中含有肠道菌群代谢所需的底物,并通过多种方式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长期相对固定的饮食结构使肠道菌群趋于稳定,当饮食结构改变时,肠道菌群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肠道菌群结构的可变性揭示了饮食干预手段应用于肠道菌群结构平衡的调节和疾病治疗的可能性。就饮食结构、食物成分及其代谢物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研究饮食干预调节肠道菌群,预防疾病提供参考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肠内菌群可以参与人体发育、消化吸收、代谢等生理过程,因此,肠道菌群的平衡对我们的健康和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肠道菌群数量及种类庞大,且与人体相互组成了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因此研究人体肠道菌群存在很多困难。文章综述了研究人体肠道菌群的体内和体外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模型方法,并概述了各模型方法的特点和问题,为完善和开发新的技术及方法提供基础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与宿主健康状态密切相关。应用高通量技术能够更详细、更深层地解析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本文概述了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宿主肠道菌群研究的结果,总结出影响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宿主肠道菌群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功能与宿主代谢、免疫等方面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有关。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及多组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发掘肠道菌群的潜在干预靶点,通过设计肠道菌群靶向性食品(MDF)定向调控肠道菌群组成,从而改善人体健康状态的技术逐渐成熟。本文介绍人工智能在肠道菌群干预靶点发掘中的应用,并总结肠道菌群靶向性食品的开发流程及其在营养不良、血糖管理等多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后续肠道菌群的潜在干预靶点发掘以及肠道菌群靶向性食品的开发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在小肠内不易消化吸收,但可被大肠肠道菌群利用产生短链脂肪酸等代谢物并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及调节胆汁酸代谢。因此,本文构建“RS-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营养轴系统,概述RS调控肠道菌群介导代谢物产生的作用机制,比较菌群发酵对RS表观结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产生的影响,阐述RS结构特性与肠道菌群群落结构、短链脂肪酸产量和胆汁酸排泄之间的关系,总结RS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肠道代谢物改善代谢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此外,进一步展望RS-肠道菌群-胆汁酸之间的作用途径以及RS在代谢性疾病中与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蓝莓中细菌和真菌菌群的组成及其多样性,探究不同蓝莓样品中微生物的暴露水平。方法 构建了蓝莓中微生物菌群的基因组文库,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5种蓝莓中细菌和真菌菌群的组成及其多样性,借助微生物属水平和种水平分析比较了蓝莓中细菌和真菌菌群组成和丰度信息。结果 5种蓝莓中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较高,但其细菌和真菌菌群组成仍存在共有特征,细菌和真菌中共有的操作分类单元数量分别为76和42。蓝莓中优势细菌主要归属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蓝藻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优势真菌主要归属于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结论 不同蓝莓样品中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变化较大,真菌菌群的多样性比细菌更丰富,这对蓝莓的腐烂变质、贮藏保鲜和生物防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乳清蛋白和豌豆蛋白对肠道菌群紊乱小鼠的调节作用。方法:向小鼠灌胃盐酸林可霉素建立肠道菌群紊乱模型,对模型小鼠进行蛋白或蛋白与益生菌联合干预,干预结束后检测小鼠盲肠内容物中肠球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评价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定植抗力。收集各组小鼠新鲜粪便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进行16S rDNA测序,评价不同样品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相比于模型组,各处理组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小鼠肠道菌群定植抗力以及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改变了菌群组成结构,减少了致病菌数量,促进了有益菌或中性菌增殖,调节了菌群功能基因组成,各处理组小鼠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和功能基因组成都趋向于空白组水平。结论:乳清蛋白、豌豆蛋白以及豌豆适度水解蛋白肽均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由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状况。  相似文献   

8.
人体肠道微生物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正常肠道菌群作为人体的天然屏障,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造成肠道菌群失衡,继而引发或加重疾病,影响人体健康。通过膳食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选择性地剌激和调节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保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是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人体健康的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与相关疾病及治疗的关系以及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前食品组分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已成为膳食与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存在于动物体内的肠道菌群对大豆活性组分的分解代谢、转化吸收有着重要作用,大豆活性组分在体内肠道菌群作用下发生生物转化,导致其结构改变,从而形成新的活性成分,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同时,大豆活性组分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又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保护肠黏膜屏障、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本文对大豆活性组分如何在菌群作用下进行有效生物转化、肠道菌群在外源组分的扰动下如何进行菌群结构和丰度调整以及大豆组分的菌群代谢产物对人的健康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大豆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作用的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香蕉抗性淀粉对高脂饮食菌群人源化小鼠(HFA)肠道菌群的调控效果。将30只肠道菌群人源化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10只/组),分别饲喂普通饮食、高脂饮食和高脂饮食+抗性淀粉。提取第0周和第8周新鲜粪便DNA,比较用16S r DNAV6-V8区段特异性引物扩增产物,以PCR-DGGE技术手段检测抗性淀粉组、高脂饮食组和普通饮食组肠道菌群差异。第0周,三组小鼠菌群总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无显著差异(p0.05),小鼠和粪便供者之间菌群相似性为36%;三组小鼠肠道菌群相似性达到60-93%,PCA分析显示三组小鼠的数据点都聚在一起,说明在干预前无明显差异,适用于分析抗性淀粉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膳食干涉第8周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数值,抗性淀粉组都极显著低于高脂组和普通饲料组(p0.01),PCA分析也显示三组小鼠肠道菌群各组的数据点都分布在不同区域,说明抗性淀粉对高脂饮食HFA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多项研究发现,肌体肠道菌群和抑郁、焦虑和压力之间存在关联,甚至肠道菌群会影响肌体的睡眠。研究认为,改善失调的肠道菌群与新陈代谢,除需要摄入富含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制品,补充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等益生元增殖益生菌外,还必须检测菌群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针对性地采用平衡膳食和益生菌干预。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在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维持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肠道菌群与代谢综合征、过敏、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成为研究热点,但肠道菌群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物的16S rRNA及宏基因组进行分析,揭示了肠道菌群组成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益生菌作为人体肠道共生菌中一类特殊的菌群,可以调节胃肠道稳态、营养物质代谢和能量平衡。因此,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缓解或治疗糖尿病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总结了益生菌在糖尿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能够显著促进人体健康。肠道菌群也被证明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例如:肠道菌群紊乱会增加患炎症性肠病、肥胖和结直肠癌等慢性疾病的风险。本文综述膳食摄入的黄酮类化合物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通过促进益生菌的生长、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增加菌群的多样性以及促进菌群有益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来发挥其生物学活性。肠道菌群影响膳食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和代谢模式,并通过产生肠道菌群介导的小分子活性代谢产物,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生物学活性在体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探究复合蔬菜酵素对健康青年肠道菌群的影响规律,为酵素产品的饮用作指导。26例无外源性抗生素和粪便微生物群移植的健康青年持续14 d饮用复合蔬菜酵素,在第0,7 d和14 d分别采取粪便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各组粪便样品中的菌群。结果表明,健康青年持续摄入复合蔬菜酵素时,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发生变化。在门和属分类学水平上,健康青年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在0,7 d和14 d相比,均具有较大的差异;第14 d时逐渐恢复到第0 d的菌群丰度和结构。通过分析PICRUSt2和KEGG数据库,发现与菌群丰度和结构对应的功能结构有类似的变化规律。本研究结果对明确酵素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陈化烟叶中分离到具有降解纤维素活性的菌群,分析了温度、pH和纤维素材料对菌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16SrDNA片段的PCR-DGGE(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菌群组成。结果显示,菌群主要由5种细菌组成。20℃时菌群纤维素酶活性很低,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升高,在60℃时纤维素酶活性达到最高值,继续升温则酶活性下降。pH从3升高到8时,菌群纤维素酶活性不断增大,pH为8时酶活性达到最大,pH继续升高到9时则酶活性下降。菌群对烟叶、滤纸和烟梗中的纤维素都有降解作用,在以烟叶作为纤维素材料培养菌群时,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高于滤纸和烟梗。陈化过程中微生物可能对烟叶纤维素有降解作用,从而影响烟叶的陈化效果;可以利用分离到的菌群在烟叶或烟梗发酵中降解纤维素,改善烟叶或烟梗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能够利用合成气发酵产乙醇的新菌株,分别从长臂猿、骆驼、豪猪和戴冕鹤4种动物粪便中连续富集培养获得了4个菌群(G-fm18、C-fm18、H-fm18、BP-fm18),首先考察了种子液中少量木糖对于菌群合成气发酵的影响,然后对富集菌群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4种菌群均能够利用合成气发酵产生乙醇,且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乙醇生产性能逐渐加强。种子液中携带的少量木糖可以显著促进合成气发酵菌群(菌株)的乙醇产量,种子液不离心后接种发酵的情况下,菌群G-fm18的乙醇产量最高为253.87 mg/L,约为离心发酵后乙醇产量的8倍。菌群G-fm18中主要含有一种不可培养细菌和芽孢杆菌;菌群C-fm18中主要含有一种不可培养细菌、芽孢杆菌、柠檬酸杆菌和瘤胃球菌;菌群H-fm18中主要含有肠杆菌;菌群BP-fm18中主要含有一种不可培养细菌、梭菌和气单孢菌。  相似文献   

17.
肠道菌群与机体健康密不可分。来源广泛且成分复杂的膳食因子作为影响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对肠道菌群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利用不同膳食成分实现对肠道菌群的靶向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各类膳食因子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介绍肠道菌群靶向性食品(MDF)的研究历程及重要研究成果,并对靶向性调节肠道菌群的食品方案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食物过敏作为食品安全的热点问题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食物过敏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与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生活环境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抗生素的使用等诸多因素都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衡,而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变化可导致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变化,从而破坏口服耐受增加食物过敏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肠道菌群-宿主相互作用等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调整肠道菌群结构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食物过敏中的作用开始备受关注。本文首先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总结了口服耐受和食物过敏的产生的相关机理,进一步综述了目前对于肠道菌群通过与宿主黏膜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调节食物过敏的相关机制研究,并探讨益生菌防治食物过敏的潜在机理,以期为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食物过敏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稳态对人体多种生理功能有促进作用。外界刺激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菌群失调会引发肥胖、糖尿病、炎性肠病等一系列疾病。饮食干预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尤其是果蔬,其富含多种植物化学物质,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通过直接调节和/或产生代谢产物间接刺激,对肠道菌群产生正向调节,从而促进人体健康。本文从果蔬对肠道菌群的调节,肠道菌群对果蔬的分解出发,综述果蔬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其健康功效研究进展,为果蔬干预调节肠道菌群及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结构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而饮食又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重要因素。谷物中一些难消化碳水化合物可作为益生元,选择性刺激人体肠道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生长,改善人体肠道菌群结构。该文对肠道菌群与机体慢性疾病关系及几种谷物难消化碳水化合物益生功效进行探讨与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