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壳聚糖基肉味香精纳米胶囊化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离子凝胶化法,主要研究了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肉味香精纳米胶囊,讨论了各种影响因素并确定了其最佳工艺参数,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出装载肉味香精的壳聚糖-三聚磷酸钠纳米胶囊且香气稳定,经透射电镜、动态激光光散射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检测后,得到粒经分布较好的肉味香精纳米胶囊产品。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3):110-117
以壳聚糖和三聚磷酸钠为原材料,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纳米壳聚糖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菌性进行了研究。最佳制备工艺为:壳聚糖质量浓度0.76 mg/mL,三聚磷酸钠质量浓度0.77 mg/mL,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体积比4.11∶1,壳聚糖溶液pH值50。纳米壳聚糖的粒径和Zeta电位的理论预测值分别为122.3 nm和+23.43 mV。验证性实验表明,纳米壳聚糖的粒径为119.2 nm,Zeta电位为+22.8 mV,与理论值偏差分别为2.53%、2.69%,纳米粒子分散均匀。当纳米壳聚糖质量浓度达到0.6 mg/mL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该制备工艺为高性能纳米壳聚糖粒子的制备及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离子凝胶法以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负载熊果酸的壳聚糖纳米颗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熊果酸包埋率为考察指标,优化负载熊果酸的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并评价最佳工艺下熊果酸纳米颗粒的粒径和体外溶出度。结果表明,熊果酸纳米颗粒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壳聚糖溶液质量浓度为2.0 mg/mL,壳聚糖与熊果酸质量比为4∶1,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质量比为4∶1,在此条件下的包埋率为79.52%。负载熊果酸的壳聚糖纳米颗粒的粒径在180 nm左右,且分布较窄。与未包埋的熊果酸相比,熊果酸纳米颗粒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溶出度分别增加至4.7倍和1.1倍。该研究为提高熊果酸的溶解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丁香精油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其对食品感官品质的不良影响,采用离子凝胶法,以壳聚糖为壁材制备丁香精油—壳聚糖纳米胶囊,研究制备条件对纳米胶囊包埋率及粒径的影响并优化工艺,采用多种方法对所制备纳米胶囊的性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优制备条件下,即壳聚糖溶液pH值4.5、丁香精油与壳聚糖质量比0.81.0、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质量比51,所制备纳米胶囊包埋率为40.2%,平均粒径为175nm。利用纳米胶囊技术对丁香精油进行包埋可有效提高丁香精油在食品加工中的稳定性,扩大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利用离子交联法制备了茶多酚壳-聚糖纳米共悬液。全面研究了影响共悬液中茶多酚-壳聚糖颗粒粒径分布及茶多酚包封率的因素,结果显示:pH值、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壳聚糖浓度、茶多酚添加量、三聚磷酸钠与壳聚糖质量比以及超声处理对粒径分布与包封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优化了制备工艺,并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茶多酚-壳聚糖纳米共悬液的性质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壳聚糖为壁材,甜橙油为芯材,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甜橙油纳米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甜橙油纳米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及分布、表面结构、物理稳定性、热稳定性、包埋情况等.结果表明:复凝聚法制备甜橙油纳米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质量浓度1.8 mg/mL,吐温20...  相似文献   

7.
以龙蒿精油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龙蒿精油纳米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芯材与壁材质量比、壳聚糖溶液的pH、三聚磷酸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对龙蒿精油包埋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优化纳米胶囊制备工艺,建立影响因素的二次回归模型。采用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所制备的纳米胶囊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响应面优化得出龙蒿精油纳米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芯壁比2∶1、pH 3.5、三聚磷酸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0.4∶1.0,该条件下龙蒿精油纳米胶囊的包埋率为43.67%。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证实龙蒿精油被成功包埋;透射电镜观察纳米胶囊呈较规则圆形,平均粒径约为40n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龙蒿精油纳米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百里香酚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以壳聚糖为载体,TPP为交联剂,百里香酚为包埋药物,吐温-80为乳化剂,采用离子交联和乳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百里香酚-壳聚糖纳米级防腐微粒。通过正交试验,以包封率及粒径为指标,所得纳米微粒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壳聚糖质量浓度5 mg/mL,百里香酚质量浓度为0.8 mg/mL,TPP质量浓度1 mg/mL,CS和TPP质量比5∶1,所得纳米微粒包封率为61%,粒径为338.92 nm。透射电镜下纳米微粒分布均匀,无团聚现象,缓释效率试验表明在48 h可释放74.15%,。通过FTIR、XRD分析证实形成壳聚糖与TPP交联体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纳米纤维大的表面能,通过表面吸附纳米Fe3O4微粒的方法制得了磁性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磁性测试等一系列方法对磁性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表面吸附法制备出了具有良好形貌的磁性壳聚糖复合纳米材料,复合纳米材料呈现出超顺磁性的特征,其饱和磁化强度可达15.4emu/g。  相似文献   

10.
人参皂苷Rh2是一种具有抑制肿瘤生长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质。本实验采用离子交联的方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包载人参皂苷Rh2,以解决Rh2的水溶性差、生物相容度低的问题。以纳米粒子的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对制备条件(m(壳聚糖)∶m(三聚磷酸钠)、壳聚糖分子质量以及Rh2投药量)进行探究,筛选纳米粒子最佳成球条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对纳米粒子形态进行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考察晶型变化;最后通过体外实验探究载药纳米粒子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细胞对其的摄取行为。结果表明,最优条件(m(壳聚糖)∶m(Rh2)∶m(三聚磷酸钠)为8∶1.5∶2、壳聚糖分子质量为50 kDa)下制备得到的载药纳米粒子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222.70±17.34)nm和(46.50±2.57)mV,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89%和49.54%,载药纳米粒子分布均一、性能稳定,适用于药物递送。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载药纳米粒子能够被A549细胞摄取,较游离药物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作用增强。研究表明离子交联法制备而成的壳聚糖纳米粒子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Rh2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11.
以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为原料,分别用4种商业酵母单一或混合酿制马瑟兰干红葡萄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探究山东蓬莱产区马瑟兰干红葡萄酒的香气组成,同时为生产实践选择合适的酵母。不同酵母酿制的马瑟兰干红葡萄酒共检测到79种挥发性物质,通过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类比较分析表明,酵母71B所酿制的酒具有较高的C6醇、乙酸酯;酵母BDX所酿的酒具有较低的己醇、辛酸、己酸,较高的脂肪酸乙酯、苯乙醇、3-乙氧基丙醇;酵母K1和D254酿制的酒中乙酸酯和脂肪酸乙酯的含量都非常接近。混合酵母酿制的酒中高级醇、乙酸酯和脂肪酸含量普遍比单一酵母酿制的酒高。  相似文献   

12.
载银棉纱的结构与抗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静霞  张幼珠  胡万丽 《印染》2006,32(23):8-10
以鞣酸还原[AS(NH3)2]^+,将微颗粒Ag载入碱处理棉纤维的微隙。通过SEM观测到纤维上的Ag均匀地分布;XPS、红外光谱检测表明纤维上银颗粒主要是单质银。以配位键与纤维结合。采用抑菌圈定性法及悬液定量法研究载银棉纱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载银棉纱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及耐洗性。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工厂化和家庭作坊式两种工艺生产的晴隆酸菜中细菌的多样性,并采用热图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晴隆酸菜样品间细菌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研究,最后分析其优势细菌属。结果表明,5个晴隆酸菜样品中共鉴定出19门、416属。家庭作坊式生产的晴隆酸菜细菌多样性高于工厂化生产;工厂化生产的晴隆酸菜细菌群落结构较相近且优势细菌属相同,分别为乳酸球菌属(Lact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大洋杆菌属(Oceanobacillus)。3种家庭作坊生产的酸菜样品中优势细菌属各有差异,但均含有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相似文献   

14.
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法筛选与红曲菌产桔霉素相关的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筛选与红曲菌产桔霉素相关的基因,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构建了两个红曲菌的cDNA消减文库。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从这两个文库中找出八条同源序列,通过Blast软件对这八条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可能是新的基因片段,递交后被Genbank接收。  相似文献   

15.
采用Amberlite XAD-2树脂吸附洗脱分离得到杨梅汁键合态香气物质,在不同的酶解和酸解条件下处理键合态组分,基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对水解得到的键合态香气物质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用果胶酶、β-葡萄糖苷酶2种酶水解,共检出22种键合态物质,包括顺-3-壬烯-1-醇、β-石竹烯等杨梅的特征香气物质。果胶酶酶解后的香气成分以酯类为主,β-葡萄糖苷酶酶解后以醇类为主,且香气含量更高,更适合作为杨梅汁的风味增香酶。在pH 1.0和pH 2.0条件下酸解杨梅汁,共检出19种化合物,以烷烃类物质为主;在pH 1.0条件下酸解处理的杨梅汁中检出的键合态香气物质种类多,成分更为丰富。酶解和酸解条件得到的键合态香气物质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游离态香气成分相比,酸解后的产物有较强的刺激性以及异味的成分,酶解得到的组分更接近水果本身的风味。综合比较,利用β-葡萄糖苷酶酶解是更适合杨梅汁中键合态香气物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A total of 96 entire male pig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feeding raw potato starch (RPS) and live weight (LW; 90, 100 or 115 kg) on skatole, indole and androstenone levels in fat and plasma. Different methods to analyse the compounds were compared. Fat levels of skatole analysed by HPLC and colorimetric methods, and androstenone analysed by HPLC and ELISA, were highly correlated. However, androstenone values obtained by ELISA were overestimated. Feeding RPS reduced skatole levels in plasma and fat but did not affect indole levels. Androstenone levels in plasma measured by direct ELISA were not altered by diet, whereas the levels measured by ELISA with extraction were lower in the pigs fed RPS. Feeding RPS did not reduce androstenone levels in fat. Androstenone levels in fat were higher at 115 than at 90 kg, whereas skatole and indole levels were not affected by LW.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以大米为原料酿造的单料米醋和以大米和豆粕为原料酿造的双料米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单料米醋和双料米醋中分别鉴定出36种和48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占各自总挥发性成分的94.46%和92.65%。2种米醋中,都含有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吡嗪类、烃类、苯酚和呋喃类物质,其中醛类、酸类、酯类和吡嗪类是米醋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双料米醋比单料米醋多12种挥发性成分。采用大米和豆粕为原料酿造的双料米醋,提高了香气、丰富了香型,提升了米醋品质。  相似文献   

18.
真菌多糖提纯、组分分析及结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Sephadex G75分离纯化真菌多糖,获得两种胞外多糖,采用薄层层析法,分析这两种多糖组分均可能有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鼠李糖,采用红外光谱对此两种多糖进行了初步的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马兰籽中马兰籽油进行提取,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对它们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酯化方法l 和酯化方法2 分别鉴定出16 种和6 种脂肪酸,占马兰籽油总量的98.66% 和63.68%,两种方法酯化的马兰籽油中鉴定出主要脂肪酸均为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烯酸、十六酸。  相似文献   

20.
棉棉秆皮混纺纱性能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棉棉秆皮混纺纱生产工艺以及运用聚类分析法优选工艺的途径。针对棉秆皮纤维较粗、较硬、较脆,抱合力差的特点,通过预处理提高其可纺性,并在各工序采取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用不同工艺纺制出12种混纺转杯纱。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混纺纱性能进行分析,将所纺12种纱线聚类为4类,通过对4类纱线性能的分析比较,优选出工业化生产中宜采用的较优工艺参数为棉/棉秆皮混纺比80/20,纺纱细度70 tex,捻系数600。指出:采用聚类分析法优选纺纱工艺参数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