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立有效的红花籽品质评价方法,筛选发掘红花籽优异资源,为优质红花品种选育及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基础。以82 份不同产地的红花籽为实验材料,测定红花籽油中的脂肪酸和9 种组分含量,采用隶属函数转化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综合评价红花籽油的主要营养品质特征。82 份红花籽油脂肪酸和9 种组分含量各有差异,变异系数在0.98%~111.99%之间;脂肪酸平均含量为22.16~27.23 mg/100 g,亚油酸平均质量分数为78.54%~82.45%。相关性分析发现,脂肪酸与亚油酸(C18:2)和棕榈酸(C16:0)呈显著正相关,与油酸(C18:1n12、C18:1n9)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PCA将9 个营养组分指标简化为3 个PC因子,PC1包括亚油酸(C18:2)、油酸(C18:1n9)、硬脂酸(C18:0)和二十四烷酸(C24:0);PC2包括棕榈酸(C16:0)和亚麻酸(C18:3);PC3包括油酸(C18:1n12)、二十碳烷酸(C20:0)和二十碳一烯酸(C20:1)。3 个PC贡献率分别为42.721%、30.426%和16.435%,累计贡献率为89.852%。根据各因子隶属函数值和权重,分析红花籽油主要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排名,筛选出综合品质评价得分靠前的10 份种质:09新疆红花、24云南红花、05四川红花、41辽宁红花、66封丘红花、55卫辉红花、32河北红花、71亳州红花、22延津红花、78江苏红花。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不同地区的46份芝麻籽样品进行脂肪酸组成测定,并分析了不同脂肪酸之间的相关性。亚油酸和油酸是芝麻籽中的主要脂肪酸,平均含量分别为45.40%和39.56%。芝麻籽中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达到85.45%。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含量分别为41.72%~48.51%,35.49%~43.60%、7.44%~10.39%和4.52%~6.00%。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棕榈酸含量与硬脂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油酸、亚麻酸含量和花生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不同地区的46份芝麻籽样品进行脂肪酸组成测定,并分析了不同脂肪酸之间的相关性。亚油酸和油酸是芝麻籽中的主要脂肪酸,平均含量分别为45.40%和39.56%。芝麻籽中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达到85.45%。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含量分别为41.72%~48.51%,35.49%~43.60%、7.44%~10.39%和4.52%~6.00%。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棕榈酸含量与硬脂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油酸、亚麻酸含量和花生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云南紫仁核桃脂肪酸含量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泡核桃作对照,测定分析了28份云南紫仁核桃样品的脂肪酸组成成分,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为棕榈酸3.70%~7.68%、棕榈油酸0.02%~0.48%、硬脂酸0~2.80%、油酸15.80%~43.16%、亚油酸44.67%~67.80%、亚麻酸4.10%~10.40%、花生酸0~0.29%、花生油酸0~0.22%。各脂肪酸含量的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花生酸变异最大,棕榈酸和亚油酸变异较小;脂肪酸各组成成分中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有较大的负相关;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5.028%,基本概况了全部8个脂肪酸组成成分的主要信息;对各紫仁核桃脂肪酸含量及营养特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其中27份紫仁核桃的脂肪酸相对含量及营养价值均大于对照泡核桃。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以十九烷酸为内标,对6个不同产地红花椒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红花椒籽含油量差异较大,样品间脂肪酸组分相同,但相同组分间其含量有一定差异;6个不同产地样品的油含量范围为15.25~23.45g/100g;共鉴定出11种脂肪酸组分,主要成分均为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不同产地的花椒籽油中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间差异较大,可将红花椒籽的含油量和脂肪酸组分的差异作为鉴别其产地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生长期的重庆1号、重庆2号品种的毛叶山桐子果实的整果、果肉和种子中的基本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并运用气相色谱法对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 个品种果实在不同生长期和不同部位中粗脂肪、蛋白质、总糖、灰分、总酚、总黄酮等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2 个品种毛叶山桐子作为油脂原料的最佳采收期分别为盛花期后198 d和182 d左右;果实各部位油脂中的脂肪酸均主要由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 cis)、硬脂酸(C18:0)、油酸(C18:1 cis)、亚油酸(C18:2 cis)、α-亚麻酸(C18:3 n3)、γ-亚麻酸(C18:3 n6)和花生酸(C20:0)8 种脂肪酸组成,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均呈现出种子>整果>果肉的特点,种子油亚油酸相对含量达7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毛叶山桐子种子部分的综合评分更佳,适宜用作综合利用的原料。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武都区主栽的5个品种初榨橄榄油(佛奥、莱星、鄂植8、科拉蒂、皮削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外观品质、风味特征、酸值、过氧化值、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5种初榨橄榄油的色泽和风味有一定关系,色泽较深的科拉蒂口味较重,佛奥、皮削利次之,莱星和鄂植8的色泽较浅、口味也较淡;5种初榨橄榄油的酸值(KOH)和过氧化值分别在0.21~0.49 mg/g和4.82~9.65 mmol/kg之间,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5个品种初榨橄榄油中总黄酮和总多酚的含量分别在459.94~708.08μg/g和108.66~257.22μg/g之间,其中科拉蒂的均最高;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为棕榈酸(C16∶0)7.04%~14.31%、棕榈油酸(C16∶1)0.14%~1.27%、硬脂酸(C18∶0)0.98%~1.82%、油酸(C18∶1)74.73%~82.91%、亚油酸(C18∶2)6.77%~9.27%、亚麻酸(C18∶3)0.16%~0.35%,其中科拉蒂的油酸含量最高;5个品种初榨橄榄油的角鲨烯含量在0.07%~0.27%之间。综合分析表明,5个品种初榨橄榄油均具有优良品质,其中科拉蒂的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天津检验检疫局引进的24种美国向日葵种子为原料,其中食用型和油用型种子各12种,测定了24种向日葵种子的含油量,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向日葵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24种向日葵种子含油量介于33.26%~47.24%之间;向日葵种子油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油酸和亚油酸的相对含量较高,油酸相对含量介于16.07%~91.30%之间,亚油酸相对含量介于2.33%~71.45%之间,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介于87.43%~93.63%之间;分析发现,油用型向日葵种子油的油酸含量相对较高,食用型向日葵种子油的亚油酸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黑龙江省大庆盐碱地角碱蓬籽粒含油量及其脂肪酸的组成,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法对大庆市盐碱地生长的角碱蓬籽粒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大庆市盐碱地生长的角碱蓬籽粒含油量为25.34%,其中棕榈酸为5.71%、棕榈油酸为2.05%、硬脂酸为0.07%、油酸为10.44%、亚油酸为80.03%、亚麻酸为1.69%,亚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94.21%.大庆地区盐碱地角碱蓬亚油酸的含量远高于紫苏的含量,与月见草和红花籽油的含量相当,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曹阳 《食品科技》2015,(1):40-44
通过不同文冠果群体的品质性状、果仁含油量以及果仁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调查,研究文冠果群体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文冠果群体在籽粒颜色和形状方面变化不大,但在出仁率、种子水分和果仁含油量上差异显著。文冠果果仁油主要含有7种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一烯酸、芥酸和二十四碳一烯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大于90%,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大致为0.17:1.06:1,碳链长度集中在C16~C18之间。  相似文献   

11.
对谷子的基本组成和谷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谷子中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和淀粉含量分别为13.9%、5.6%、66.5%和63.7%。谷子油的酸值(KOH)为11.9 mg/g,碘值(I)为132.9 g/100 g,过氧化值为30.9 mmol/kg,皂化值(KOH)为194.4 mg/g,不皂化物含量为2.73%。谷子油主要由10种脂肪酸组成,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占16.81%,主要为棕榈酸(7.87%)、硬脂酸(6.17%)和花生酸(2.0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3.26%,其中以亚油酸含量(65.30%)最高,其次为油酸(14.20%)和亚麻酸(2.93%)。因此,谷子油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营养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12.
对市售的11种品牌玉米油开展了脂肪酸(包括脂肪酸及其异构体)组成与含量的调查研究。采用气相色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不同品牌玉米油中脂肪酸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11种品牌玉米油中共鉴定出19种脂肪酸,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5种不饱和脂肪酸,6种反式脂肪酸(TFAs)和1种共轭亚油酸(t,t-CLAs),平均含量分别为14.18×10~(-2) g/g,80.32×10~(-2) g/g,1.47×10~(-2) g/g和0.23×10~(-2) g/g;其中,亚油酸(C18:2-9c12c)、油酸(C18:1-9c)和棕榈酸(C16:0)依次是玉米油中含量最多的3种脂肪酸;不同品牌玉米油中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揭示了不同品牌玉米油在脂肪酸含量上的相似性、差异性及脂肪酸之间相关程度,TFAs和CLAs正相关程度高。本研究为评价市售玉米油脂肪酸品质特征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糜子中酚酸类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糜子麸皮和糜米中酚酸类物质的成分和含量,采用福林-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较糜子麸皮 和糜米中自由酚含量和酚酸类物质的种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糜子麸皮之间自由酚含量差异不显著,糜米之间自 由酚法差异极其显著(P<0.01)。同一品种糜子麸皮和糜米之间自由酚含量差异显著(P<0.05),糜子麸皮自由 酚含量远高于糜米。赤糜2号麸皮和糜米中自由酚含量最高,麸皮中为159.22 mg没食子酸/100 g,糜米中为47.98 mg 没食子酸/100 g。糜子中检测到的酚酸类物质有绿原酸、丁香酸、香草酸、p-香豆酸、阿魏酸。  相似文献   

14.
韩飞  韩阳阳  赵建新  王勇  綦文涛 《食品科学》2022,43(13):101-108
目的:研究我国常见的4 种杂粮(甜荞、燕麦、糜米、谷米)对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将50 只7 周龄SD雄性大鼠(体质量(302.10±9.58)g)随机分为对照组、燕麦组、甜荞组、糜米组和谷米组。对照组饲喂100%的基础日粮,其余各组大鼠分别饲喂50%的基础日粮+50%实验谷物,连续饲喂6 周。实验期间,每周测定大鼠采食量、体质量。实验期结束,测定大鼠粪便含水率、盲肠和结肠质量、盲肠和结肠内容物pH值及短链脂肪酸含量;此外,测定回肠、盲肠、结肠内容物的菌群组成及分布。结果:饲喂甜荞、燕麦和谷米组大鼠的粪便含水率(分别为25.76%、24.64%和22.45%)显著高于对照组(12.06%);饲喂谷物杂粮大鼠的盲肠内容物pH值(6.21~6.91)和结肠内容物pH值(6.01~6.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28和6.93);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总量(23.78~37.89 μmol/g)和结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总量(80.82~153.46 μmol/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99 μmol/g和46.15 μmol/g),且甜荞组最高(分别为37.89 μmol/g和153.46 μmol/g)。大鼠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中以厚壁菌门为主;盲肠和结肠内容物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低于回肠;盲肠内容物中,4 种杂粮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值均低于对照组;甜荞组大鼠回肠、盲肠和结肠内容物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值分别比对照组低39.2%、38.8%和24.5%。结论:谷物杂粮对大鼠肠道内容物的pH值、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菌群组成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且甜荞的调节作用尤其显著,在日常膳食中应保证适量杂粮的摄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8种功能性食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包括8种国家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目录油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GC-FID)方法对28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在GC-FID图谱基础上,得出了所测的28种植物油脂中37种脂肪酸的指纹图谱。根据脂肪酸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进而分析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组成,从而分析样品的脂肪酸组成。结果在28种功能性油脂中,芍药籽油、芥花油、美藤果油、文冠果油、星油藤种子、翅果油等10种油脂UFA含量都在90%以上;MUFA含量最高为澳洲坚果油80.3%,其中,PUFA含量以美藤果油最多,达到82.0%,星油藤种子油次之,为81.1%,二者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均含量高达40%;漆树种仁油、毗黎勒油、秋葵籽油、油瓜油的SFA含量均超过30%。结论该研究对探讨利用脂肪酸指标评价新型功能性油脂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优化粟米糠油溶剂萃取工艺及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舒  李新华 《食品科学》2014,35(24):81-85
以粟米糠为原料,采用正己烷为提取剂,对粟米糠油进行提取,并分析粟米糠油的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g/mL)、提取时间6 h、提取温度55 ℃。在此条件下,粟米糠油的实际提取率为83.3%,与理论值基本吻合。所得粟米糠油的凝固点19.0 ℃、酸值5.7 mg KOH/g、过氧化值2.1 mmol/kg、皂化值185.1 mg KOH/g、碘值118.9 g I2/100 g。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确定了10 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2.5%,其中亚油酸含量63.6%、油酸含量14.8%、α-亚麻酸含量2.7%。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重庆糯小米米糠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并以此来评价该小米米糠的营养品质。方法以重庆糯小米米糠为研究对象,应用常规分析、DNS比色法、索氏抽提、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等方法,对其粗纤维、水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灰分和还原糖成分进行测定,并且对膳食纤维、脂肪酸及氨基酸营养进行评价。结果上述指标含量分别为34.45%±0.3l%、10.39%±0.14%、12.36%±0.79%、12.93%±0.57%、24.67%±10.51%、8.71%±0.03%、7.24%±0.05%。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28.71%、71.29%,饱和脂肪酸11种,不饱和脂肪酸8种。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3:2: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氨基酸比值系数(RC)分别为0.964、1.002。EAA/TAA=34%,EAA/NEAA=54%,接近FAO/WHO标准模式。结论重庆糯小米米糠是一种优质的膳食纤维源和粮食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18.
对39个粳性、糯性糜子品种的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糜子品种的红绿值a*、粗脂肪、灰分、直链淀粉、溶解度、膨胀度、DPPH·清除率和糊化特性差异较大。糜子的平均淀粉含量73.91%,蛋白11.37%,粗脂肪4.02%,灰分0.55%,直链淀粉11.81%,支链淀粉62.10%;糜子的多酚、黄酮含量分别为8.20 mg/g、59.00 mg/100 g,对DPPH·和ABTS+·有一定的清除作用。糯性糜子较粳性糜子色泽鲜黄,具有较高的吸水性、溶解度和膨胀度。除破损值外,粳性糜子的各糊化指标值高于糯性糜子。聚类分析将糜子品种分为4类,可满足不同的加工需求。  相似文献   

19.
15种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方法。方法选用NaOH-甲醇溶液作为衍生试剂,色谱柱为极性毛细管柱,分流比为20:1,对15种常见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用SPSS软件对植物油样品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油中的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为主;除椰子油外,其余14种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达75 %以上,大于饱和脂肪酸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