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中国茶叶加工》1999,(2):30-32
采用福鼎大白茶、大毫茶和本地宜昌大叶茶的单芽为原料,制作的“采花毛尖王”茶,工艺流程为: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炒二青——做形——提毫——初烘——足干——精制包装。杀青锅温(110±5)℃3分钟,降止70℃,2~3分钟;再经适度揉捻,杀二青,进入做形、提毫8成干起锅摊凉;而后进入初烘,温度为80℃,每1~2分钟翻烘一次,约8~10分钟,烘止9成干,摊凉回潮再进入足烘,温度55~50℃文火慢烘,约90分钟,足干即可。制花用茶树芽叶制成,除穿花做形不同外,其它工序与毛尖制作相同。  相似文献   

2.
鹿苑茶机制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鹿苑茶的加工历来均为手工制作,劳动强度大,工效低。根据黄茶加工技术原理,在鹿苑茶加工中引入杀青、揉捻和干燥机械,形成新的机手联制工艺:杀青→初闷→揉捻→烘二青→闷堆→炒干(手工),既能形成鹿苑茶特有的品质,又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叶龄的草莓叶片为原料,参照毛峰茶叶加工工艺制成草莓叶茶,并对制茶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草莓叶茶的适宜制茶原料为嫩叶;草莓叶片最佳萎凋时间为6 h;杀青温度为100℃~120℃、时间为1.5~2 min、投叶量为700~800 g;适当的揉捻有利于成茶品质的形成;干燥过程分两次进行,初烘温度为80℃、摊叶厚度1.5 cm、时间为20 min,初烘后充分摊凉30 min进行复烘,复烘温度为70℃、摊叶厚度4 cm、时间为60 min;采用铝塑复合薄膜袋包装草莓叶茶防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日照工夫红茶初制中适度萎凋、揉捻、发酵时间、适宜毛火温度与时间、足火温度以及干燥设备搭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萎凋槽萎凋6h后,叶相呈现较明显变化,萎凋10h叶相特征及含水量达到萎凋适度;揉捻90min细胞破损率平均达到87.4%,揉捻叶的条形、色泽均表现良好,碎末率低;发酵160min,坯内温度达到并保持31℃,其色泽、香气优良;采用不同毛火温度、时间组合以及不同足火温度、设备搭配,干燥效果不同,使用80型调速滚筒炒干机120℃炒制20min,茶叶含水量25%左右,摊凉30min,用6CCQ-50型双锅曲毫机100℃炒制15min,摊凉30min,用901烘干机90℃烘至含水量6%左右,感官审评其五项因子均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相色谱法对以杜仲雄花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杜仲雄花茶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分析杀青温度、杀青时间、揉捻时间等加工工艺参数对桃叶珊瑚苷和京尼平苷酸总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 Box-Behnken 实验设计。结果表明,当杀青温度250℃,杀青时间2min,揉捻时间2min时,桃叶珊瑚苷和京尼平苷酸的含量达到了8.99 mg/g。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杜仲雄花茶工艺合理可行,该研究可为杜仲的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6.
绿茶——健康时尚的饮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茶属非发酵茶,是将鲜叶经高温杀青(炒或蒸)、揉捻(或不揉捻)、干燥(炒、烘或晒)等工序加工而成。由于是高温短时杀青,未经发酵,故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营养及翠绿色,使其具有汤色碧绿、叶底嫩绿、香气清高、滋味浓厚等特点。绿茶在各类茶叶中其维生素C、胡萝卜素、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含量最高,而且氨基酸中的茶氨酸含量丰富,约占氨基酸总量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7.
云南大叶种卷曲型、毛尖型名优绿茶研制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云抗10号种和云南大叶群体种的一芽一叶初展或半开展鲜叶为原料,制作卷曲型、毛尖型名优绿茶是可行的。其工艺流程为:摊青(失重率,约18%)→杀青(温度约92℃,失重约27%)→揉捻(一次轻揉约10min)→做形(卷曲型和毛尖型,温度先高后低,失重率分别为58%~60%和53%左右)→干燥(低温慢烘,80℃~50℃)。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对绿茶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方法:利用三重串联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对比杀青方式、揉捻时间、干燥方式等对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得出减少丙烯酰胺生成量的最佳加工方式。结果:通过L_9(3~4)正交试验,对绿茶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程度排序为热风干燥温度揉捻时间滚筒杀青温度,滚筒杀青温度150℃、揉捻时间30 min、热风干燥温度150℃为优选工艺。结论:茶叶加工过程中,常规热处理方式较微波热处理方式更不利于丙烯酰胺的生成;其中,随着滚筒杀青温度的升高丙烯酰胺的生成量增加,揉捻时间延长和热风干燥温度升高则丙烯酰胺的生成量降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论述了江西修水双井绿茶制作过程中各工序控制重点。采摘特级采雨前茶,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一、二级采节前茶,一级以一芽一叶为主,二级以一芽一叶与一芽二叶约各半。摊青一般约需2-5h,杀青锅温120-150℃,先高后低,每锅投叶量300-400g。揉捻加压要轻,揉时要短。初焙温度90℃左右,以焙至叶子不粘手为适度。整形搓条锅温60-80℃,团条锅温60℃左右,约八成干时转入提毫。提毫锅温40-50℃,提至白毫显露转入复焙。复焙温度60-70℃,先高后低,焙至含水率5%-6%时下焙。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机采叶加工颗粒形绿茶,是实现绿茶机采机制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机采鲜叶的采摘标准、杀青温度、二青时间和做形温度等对颗粒形绿茶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颗粒形绿茶适制的机采叶标准为一芽二三叶,优化的关键工艺参数分别是杀青温度200~210℃、炒二青时间15 min、做形与定形温度160~170℃。此工艺加工的颗粒形绿茶外形品质较好,香气清高,滋味清醇,能达到优质绿茶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正>拘枯叶早就被民间称为滋补强身的“大精杀青后,初烘的温度在11 OC左右,烘至手草”。我国广东等地蔬菜市场常出售鲜嫩的拘札捻成卷,不粘手时,即进行揉捻,揉捻10分钟叶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秋福’红树莓叶片为原料,以红树莓叶茶的可溶性糖、总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确定红树莓叶茶的最佳制作工艺;并对红树莓叶片、叶茶和市售绿茶3 种实验原料的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比较;最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3 种实验原料香气物质的区别。结果表明:摊晒时间1 h、蒸汽杀青(杀青时间45 min、杀青温度100 ℃、摊放密度5 g/dm2)、揉捻时间25 min、热风干燥(温度50 ℃、时间12 h、摊放密度5 g/dm2)为红树莓叶茶最佳制作工艺。红树莓叶片、叶茶及市售绿茶均含有一定量的多酚、黄酮和原花青素类活性物质,并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市售绿茶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且3 种实验原料对3 种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能力;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别从红树莓叶片、叶茶和市售绿茶中鉴定出8、14、18 种香气物质,红树莓叶片和叶茶除2-庚醇外无相同香气物质,前者以2-庚醇和桃金娘烯醛为主要香气物质,后者以己醛、2-正戊基呋喃为主要香气物质,且含有丁醛、2-乙基呋喃等独特的香气物质,市售绿茶香气物质种类较多,主要以醇类、酯类为主。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树莓叶资源提供理论参考,也能为红树莓叶茶进入市场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金寨红茶品质特征及其加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寨红茶一般采用萎凋槽萎凋,摊叶厚度为10~20 cm,温度为25~30℃,时间为4~6 h,减重率达24%~36%;揉捻按"轻-重-轻"原则加压,分2次揉捻,每次30~35 min,细胞破坏率达70%~80%,成条率在80%以上;发酵室温为22~28℃,相对湿度在95%以上,摊叶厚度为8~15 cm,需4~6 h;干燥采取多次焙火干燥,毛火烘至7成干,摊凉30~40 min后,复火至9成干,3~5天后,借鉴六安瓜片的拉老火工艺焙火提香或使用滚筒炒干机炒至足干。制得金寨红茶品质独特,典型特征为"铜红汤、火糖香"。  相似文献   

14.
用幼嫩鲜叶为试验原料,在试制高档红茶过程中,分别对萎凋叶含水量、揉捻时间和加压方式、发酵时间、干燥温度设置不同处理,以探索工艺指标。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指标为:萎凋叶的含水量62%左右;揉捻70min,分两次揉,第一次揉捻不加压,第二次揉捻加压与松压交替进行;在室温24℃,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发酵180min;干燥毛火温度120℃左右,足火温度85℃。  相似文献   

15.
山东黄茶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山东黄茶加工工艺,本实验根据山东鲜叶特点设计了8种加工工艺,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检测分析茶叶品质,结果表明,鲜叶经摊放、蒸青、轻揉、闷黄(48h)、全烘或烘炒烘至足干为最优工艺,其成品茶香气甜香持久或烘烤香持久,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黄绿。蒸汽杀青首次应用于黄茶加工。  相似文献   

16.
催化式红外杀青对绿茶热风干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镇江金山翠芽绿茶鲜叶为原料,以蒸汽杀青为对照,研究红外杀青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对杀青后茶叶进行不同温度热风干燥得到茶叶成品。考察茶叶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含量、VC保留率、茶多酚含量以及感官审评分等指标的变化,建立一种催化式红外杀青联合热风干燥的绿茶加工技术。最优杀青干燥工艺条件为:红外辐照距离20 cm杀青150 s,经揉捻作形后,热风干燥温度70℃、干燥40 min。实验结果建立了红外杀青过程中PPO钝化动力学模型和干燥过程中水分干燥动力学模型,可为杀青干燥过程预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优化设计对红碎茶初制过程中5个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对品质影响最大,其次是发酵时间,发酵叶厚,萎凋时间,揉捻时间。试验原料经16h萎凋,试验揉捻20.8min。摊叶 2.5 cm,在18.2℃下发酵75 min制出红碎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月见草叶为原料,经过清洗、杀青、护色、炒茶、揉捻、烘干等工序,通过控制热漂温度、氯化钠浓度、及烘干温度的不同水平制成月见草茶,并通过测成品茶的色差、干物质含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及对产品评分,最终确定了月见草叶茶的最佳加工制作工艺为采用95℃热漂、1%氯化钠护色、90℃烘干,所得茶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因素对金秀野生茶红茶加工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金秀野生茶加工及其资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持。以广西金秀地区野生茶为材料,以揉捻方式、发酵温度、足火温度设计正交试验,筛选的最适宜金秀野生茶红茶加工工艺组合为:1芽1、2叶的鲜叶萎凋适度后经加解压交替2次揉捻(揉捻时长70 min),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 h,湿度90%~95%),毛火110℃高温快烘灭酶活后,足火70℃烘干;对不同处理红茶的内含物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水浸出物、咖啡碱、表儿茶素(epicatechol,EC)、蔗糖、茶氨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茶多酚、硒、可溶性总糖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内含成分包括可溶性总蛋白、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GC]、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儿茶素(catechin,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GCG]、还原糖、果糖、葡萄糖、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其他氨基酸类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0.
以土庄绣线菊的叶子为原料,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其制作绿茶的杀青工序中的炒青、蒸青、烫漂3种杀青方式各自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比较得出,炒青方式更有利于绣线菊茶品质的提高,最佳工艺条件为炒青时间3.5min,投叶量18.7kg/m3,水洗叶摊晾时间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